词典
分理的意思
fēnlǐ
分理
拼音fēn lǐ
注音ㄈㄣ ㄌ一ˇ
词语解释
分理[ fēn lǐ ]
⒈ 使经受迅速检验和处理以处置例行细节(如记录有关初步资料等)
例为图书馆分理书籍。
英process;
引证解释
⒈ 纹理、脉络或事物间的联系。
引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黄帝 之史 仓頡,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段玉裁 注:“分理,犹文理。”
《南史·谢庄传》:“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
⒉ 分说;分辩。
引宋 王安石 《上富相公书》:“所辞者才力所不能,而所愿犹未敢分理也。”
《四游记·观音和好朝天》:“非敢抗拒天兵,因 赵元帅 刚猛,不容分理,所以未及承旨耳。”
《水浒后传》第一回:“待去官司告理,又不知他姓名。况且委是海货,不便分理。”
⒊ 名分与事理。
引《旧唐书·温造传》:“凡事有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也。分理一失,乱由之生。”
章炳麟 《与邓实书》:“以为文生於名,名生於形,形之所限者分,名之所稽者理,分理明察,谓之知文。”
国语辞典
分理[ fēn lǐ ]
⒈ 文理。
引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⒉ 处理、受理。
引元·无名氏《百花亭·第四折》:「元帅在上,可怜见王焕有纸状告著一个人,乞赐分理。」
《红楼梦·第六四回》:「亲友渐次散回,只剩族中人分理迎宾送客等事。」
⒊ 解释、分辨道理。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陈氏晓得分理不清的,走了转来,一心只要自尽。」
相关词语
- ān shǐ安史
- ài ài皧皧
- bìng shǐ病史
- cì shǐ刺史
- guó shǐ国史
- lì shǐ历史
- mì shǐ秘史
- nǚ shǐ女史
- nèi shǐ内史
- qīng shǐ青史
- rú shǐ儒史
- shǐ jì史记
- shǐ liào史料
- shǐ shī史诗
- tài shǐ太史
- tōng shǐ通史
- wài shǐ外史
- wén shǐ文史
- yù shǐ御史
- ān shǐ zhī luàn安史之乱
- ā shǐ dé阿史德
- ā shǐ nà阿史那
- bié shǐ别史
- bó luó bēn ní sā zhàn zhēng shǐ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 biān nián shǐ编年史
- bàng shǐ谤史
- bān shǐ班史
- bái mǎ zhǎng shǐ白马长史
- bà shǐ霸史
- bài shǐ稗史
- bái tù yù shǐ白兔御史
- bàn shí cì shǐ伴食刺史
学组词,涨知识!爱词典,传文化!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