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反语的意思
fǎnyǔ
反语
拼音fǎn yǔ
注音ㄈㄢˇ ㄩˇ
繁体反語
词语解释
反语[ fǎn yǔ ]
⒈ 反话。
引证解释
⒈ 即反切。详“反切”。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且 郑玄 以前,全不解反语;《通俗》反音,甚会近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孙叔然(孙炎 )创《尔雅音义》,是 汉 末人独知反语。至於 魏 世,此事大行。”
⒉ 修辞格之一。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
引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宣和 中有反语云:‘ 寇莱公 之知人则哲, 王子明 之将顺其美, 包孝肃 之饮人以和, 王介甫 之不言所利。’此皆贤者之过,人皆得而见之者也。”
按,上述四句都是取成语而反用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稗事数则》:“成王 性滑稽,遇事喜作反语。自言直枢庭时,尝召见,上适閲 明 参政 亮 捷报,命王閲之。王习为常,奏此战惜未获渠首,使 张汉潮 得擒 明亮,始为佳事。上正色曰:‘若是则不佳矣!’王始省悟,免冠叩谢出。”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二》:“我因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
⒊ 魏 晋 南北朝 时的一种隐语。以两个字先正切,再倒切,成为另外两个字。参见“反切”。
引《南史·刘悛传》:“悛 本名 忱,宋明帝 多忌,反语‘ 刘忱 ’为‘临讎’,改名 悛。”
按,刘忱反切为临;忱刘反切为雠。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六朝多以反语作谶》:“《梁书》 武帝 创 同泰寺,后又创 大通门 以对寺之南,取反语以协同泰也。”
国语辞典
反语[ fǎn yǔ ]
⒈ 修辞学上指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常用于嘲弄讽刺。
相关词语
- āi huì埃秽
- bǐng xī丙烯
- è huì恶秽
- èr bǐng二丙
- rú huì帤秽
- wū huì污秽
- yín huì淫秽
- ào huì奥秽
- àn huì暗秽
- bì huì弊秽
- bǐ huì鄙秽
- bǐng bǐng丙丙
- bǐng bù丙部
- bǐng diàn丙殿
- bǐng huǒ丙火
- bǐng dīng丙丁
- bǐng kē丙科
- bǐng jiàn丙鉴
- bǐng jí wèn niú丙吉问牛
- bǐng míng丙明
- bǐng shè丙舍
- bǐng lún丙纶
- bǐng tóng丙酮
- bǐng wèi丙魏
- bǐng xiàng丙向
- bǐng xué丙穴
- bǐng yè丙夜
- bǐng zhǒng qiú dàn bái丙种球蛋白
- bǐng zhǒng shè xiàn丙种射线
- bǐng zì kù丙字库
- cū huì粗秽
- chú huì bù xīn除秽布新
学组词,涨知识!爱词典,传文化!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