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
LPL是目前国内英雄联盟最顶级的赛事,LPL是LeagueofLegendsProLeague的简称,代表的是中国大陆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目前LPL赛区有16支队伍,每年LPL赛区将会有春季赛、春季季后赛以及夏季赛和夏季季后赛进行,夏季季后赛冠军以头号种子身份出征S赛。
二、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
KPL(KingProLeague)是王者荣耀目前官方最高规格的赛事。全年分别为春季赛和秋季赛两个赛季,每个赛季分为常规赛、季后赛及总决赛三部分。目前KPL赛区共有15支战队共逐冠军。
王者荣耀因为国内版本与国际版本差异性较大,所以并没有跟LOL一样的S级别的赛事,但在2018年王者荣耀国际版表演赛中,中国队获得亚运电竞首金,也让手机电子竞技得到了主流的认可。KPL除了拥有大咖明星助阵以外,东西部赛区的对抗也是持久不变的话题之一。
三、OPL:《决战!平安京》职业联赛
《决战!平安京》职业联赛(OnmyojiarenaProLeague),是平安京赛事体系中规格最高的专业竞技赛事。目前共有12支职业战队将为争夺OPL首个冠军。OPL职业联赛将分为春季赛和秋季赛,全年赛程跨越10个月。
四、DAC(DOTA2第三届亚洲邀请赛)
2015年,亚洲邀请赛(简称DAC)首次为亚洲地区带来了国际顶级的电竞赛事,将中国元素融入电竞,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了中华文化,同时,整体赛事的规模和体量都是对标DOTA2国际邀请赛(TI),有小TI,东方TI之称。
五、《反恐精英:全球攻势》、《DOTA2》、《星际争霸II》和《炉石传说》
该赛事是阿里体育在2016年打造的一项世界级赛会制电竞赛事,赛事覆盖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总奖金高达550万美金,参赛队伍均以国家代表队形式参赛。今年,从亚太赛区61个国家与地区中脱颖而出的选手齐聚“金胶州”,共同争夺通向世界总决赛的44个晋级名额。
报道称,本届俄罗斯世界杯,中国体育营销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世界杯的新金主,中国赞助商从4年前的1家增至7家,覆盖三个赞助级别。根据市场研究公司ZENITH发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世界杯期间各国企业投入的广告费用总计达24亿美元(约合154亿人民币),其中中国企业在本届世界杯期间的广告支出最多,达到8.35亿美元(约合53.5亿人民币),是美国(4亿美元)的两倍,更远高于东道主俄罗斯的6400万美元。本届世界杯的赞助商名单里出现了7家中国企业的名字,分别是:万达、海信、蒙牛、VIVO、雅迪电动车、指点艺境VR(虚拟现实)科技公司以及帝牌男装。其中,万达在2016年斥资1.5亿美元(约合9.6亿元人民币)拿下国际足联一级赞助商,在未来四届世界杯(2018、2022、2026、2030)里,享有国际足联旗下所有赛事的全部广告权与营销权。海信、蒙牛、VIVO则成为二级赞助商,占据了这一级别赞助商总数的60%。
可以认为,在中国足球无缘世界杯赛场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却在深度参与世界杯。世界杯提高了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含金量,与此同时,掌握高精尖技术的中国企业也开始走进世界杯,打造中国高端制造的影响力。可以预期,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国制造参与世界杯的深度和层次会不断深入、上升。
目前,中国资本布局海外体育产业的手法已经日趋多样化。阿里体育在原创国际性赛事上已开始“抢跑”。早在2016年3月底,阿里体育就宣布创办世界电子竞技运动会(WESG),并创建电子竞技的开放平台。作为阿里体育第一个自主创办的原创国际性赛事,其总投入将超过1亿元,并专门成立了电子体育事业部,资金量和人才配置都是阿里体育成立至今投入最大的一个项目。另外,有更多的中国企业选择了“冠名”这一传统手法来分羹海外体育产业。近几年先后通过赞助澳网、F1红牛车队等打开全球市场的海信集团,成为2016年法国欧洲杯的顶级赞助商,同时也拿下了2018年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全球赞助商的权益。
国内资本布局海外体育产业的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首先是卡位稀缺资源,长远布局体育产业。由于国内缺乏优质的体育资源,进行海外并购是快速获取相关资源的一个捷径。此外,对海外资源进行国内市场的开发也越来越常见。这种方式可以给相关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商务收益,主要集中在体育营销、经纪公司等。可以预计,由于中国体育市场的爆发性以及持续性,此类收益将会不断扩大。目前看,国内体育产业发展需要资本的指引,更需要海外资源的输入,这些在短期内能够快速提升相关产业的职业化、商业化水平。
然而,一些弊端也慢慢呈现,泡沫化带来资源的浪费会影响整个产业的估值体系,进而增加产业升级的成本。而且随着大量资金流向海外,也意味着资本对于国内自主IP的投入在不断减少。盛宴渐入高潮,海外体育市场俨然已是中国资本的主场,希望“中国制造”趋利避害,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