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盘是客户发的邮件,或通过类似阿里平台发来客户关于产品的询价,通常具有延时性,你不是必须马上回复,你可以有时间反应和准备。TM是即时聊天工具发来的消息,对反映速度有要求,就比如你在淘宝旺旺上给卖家发了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迅速回复基本就没必要回复了。
是给你发送trademanager信息(TM接收信息的地方在旺旺)叫TM咨询。另一个是发询盘(反馈接收信息的地方在my alibaba-外贸邮-询盘板块)叫反馈。
沟通效率提升对交易转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发现0-6小时之内回复的询盘订单转化率是6-12小时回复的1.6倍,是24小时以上回复的4.5倍。回复越快,买家转化率越高!融合上线后我们通过AB测试发现,融合版商家及时回复率和买家二次回复率分别是非融合版商家的1.4倍及2.6倍,通过沟通融合工具,可以大大提升买卖之间的沟通效率,提升买家交易转化。
融合通道对买卖家侧双边体验都有好处。通道融合便利了买家侧对采购需求会话的管理,促进了买家侧回复率大幅提升,同时也便利了商家对商机的跟进和管理。
一直以来买家侧的会话入口和会话通道存在多个,并且入口隐藏较深,所以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买家回复率比较低的情况(想回复找不到地方),融合后对于买家来说,只要点击一次chat,就能看到所有跟卖家的沟通记录了,方便及时回复。
阿里巴巴国际站怎么样,不懂英语可以做吗
大家好吖,大家想我了吗?
本汪最近发现后台总有变化,相信很多小伙伴开始发现了“数据管家-流量来源”升级了!完善了不少流量来源的入口!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句话:一切互联网生意最终都是流量生意。
如果说,店铺运营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平台运营效果。
那,流量便是平台效果最直观的表现,分析流量来源并针对性优化提升便是运营的基础和指南针。
数据来源入口分析
新升级“数据管家-流量来源”如图所示:
我们接下来一个一个流量渠道来分析:
1.搜索:
来自于搜索(文字搜索、搜索、类目导航)的访问:
2.系统推荐:
系统推荐分为:首页推荐、消息盒子。
(1)首页推荐:
页面会根据用户的搜索习惯以及用户喜好度,销售数量,信保数据等一系列数据,系统进行机选推荐。
(2)消息盒子:
买家在使用Alibaba APP客户端时,系统会推送相关产品或供应商消息,如果点击访问了,也属于我们流量的一个入口。
3.导购专场:
目前会场与大促会场的访问,如三月新贸节,九月采购节,双十一等促销活动。
当商家报名活动后,系统会在活动期间展现产品与商家,当买家点击访问后会计算入导购专场的流量。
4.频道:
系统推荐分为:
Weekly Deals
Brandzone
Bargainbuys
Top-ranking products
Top-ranking suppliers 等
(1)Weekly Deals:
(2)Brandzone :
(3)Top-ranking products:
5.互动:
互动分为:询盘、信保、站内互动:
(1)询盘:点击询盘中产品产生的访问
(2)信保:点击订单中产品产生的访问
(3)站内互动:"买家收藏、购物车、对比、分享"中的访问
6.自营销:
自营销分为:RFQ、粉丝通、客户通EDM、多语言站:
(1)RFQ:点击附加在RFQ中的产品产生的访问
(2)粉丝通:点击附加在粉丝通中的产品产生的访问
(3)客户通EDM:附加在客户通EDM中的产品产生的访问
(4)多语言站:来自于多语言站的访问
7.?站外外投:
来自于国际站外投推广获得的访问
即阿里巴巴在海外投放相关行业的广告、在海外常用社交软件发送相关推文等多种渠道引进来的流量。
8.?直接访问 :
买家直接访问或无上一级页面的访问
直接输入店铺或产品的网址或者从收藏夹里面直接打开店铺或产品页,获得的流量,就算为直接访问渠道流量。
9.?店内:
来自于自己店铺其他页面的访问
10.?站外:
上级页面来自于外部网站(非alibaba)
11.?其他:
剩余未知来源的访问
目前还有其他的未知的来源访问端口未开放数据,随着精细化运营的推进,平台后续会不断逐级拆分。
从目前的公布的流量来源总结,依旧是与数据积累,客户喜好度相关。
其实,要想做好平台运营,不断提升店铺流量,需要追踪的数据是:
除了今天分析的流量入口来源,还包括询盘转化率、订单转化率等,同样也需要数据的跟踪与分析。
数据化运营是提升流量的第一步。
但是,数据化的运营除了要分析与抓住流量抓手外,还需要注意:
影响店铺流量效果因素同样众多,如产品本身、价格因素、行业趋势等。
因此,做好店铺运营需要全方位洞察行业,不断打磨自己的产品,优化平台旺铺,才能持续性越战越稳,越来越好。
好啦,小可爱们,我们下次来让你分清你看到的询盘是什么渠道来的
好不好?
国际站里面的全部都是英文,不懂英语的有点吃力。但是你可以去一个一个关键词敲到翻译软件中,再放进去,问题不是很大,可能那个最后面的描述需要找懂英语的人翻译进去了。不懂英文应该也不懂运营吧,建议先多听听课,了解下运营规则,不懂英文可以借助有道翻译,谷歌翻译这些软件,国际站后台操作界面可以设置为中文,操作上不是大问题
:
一、阿里国际站的流量来源:
阿里巴巴平台在全球的网站排名300多。平台7月份访客人次达到1亿以上,平均每天300多万人次。其中手机和电脑的访问分别占比50%左右。尤其在每年的9月和3月的大促月,流量还会激增。
主要分为搜索流量(占比约60%)、场景流量(占比约30%)、互动流量、自增流量(合计占比约10%),4大流量渠道。大部分是老用户通过PC/APP/WAP直接访问,其余的是通过链接访问,搜索,社会网络,电子邮件,显示等方式访问。主要的访问国家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和印度。
二、与同类型的B2B网站对比 和中国制造网相比,阿里巴巴国际站在国外的很多大型网站都有投广告,而中国制造网的资源主要集中在国内。
并且我发现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入驻行业更加综合,而中国制造网工业上更有优势。 其次,中国制造相对更垂直些,比较倾向于一对一,阿里巴巴国际站则常常会有多个客户同时对接,询盘量和转化率都要高一些。
三、阿里国际站的入驻费用
阿里国际站出口通的费用是29800/年,而金品诚企是8万一年,相当于一个是基础入门级套餐,另一个更像VIP套餐。说白了,就是金品诚企会比出口通有更多的实力展示机会和获客方式,不仅能拥有更多的橱窗展示机会(8组40个橱窗,比普通出口通多30个橱窗)和大量营销专场的优质商机,还能享有第三方企业能力评估、360全景验厂视频、证书验真与品证关联等权益,能让海外用户通过网站展示既能充分信任企业的实力,从而促进交易落地。
四、阿里国际站更适合哪些产品及企业
如果你是刚起步的中小型的外贸企业,建议你做。现在国外展会不能参加,自己搭建独立站的话,难度和成本又相对于较高,相比之下,选择流量大的B2B平台是最划算的。 如果你的产品侧重零售和快消品,也建议做阿里国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