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10月20日以33.89倍的市盈率进行新股申购,突破了主板23倍的隐形天花板,对新股发行市场化有重要的推进意义
此前真正意义上突破23倍市盈率限制的 只有2020年1月份上市的 京沪高铁 的市盈率为23.39倍仅仅是微微突破了主板IPO市盈率23倍的一点点。而此次中金公司是真正以市场化的市盈率发行,这可是大盘新股,而且是在核准制下的主板上发行,我认为对我们的股市有以下意义:
1、中国股市即将推行全面的注册制 ,注册制会给股市带来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新股发行数量会明显增加,二是新股定价是市场化定价发行。此时,做为既是大盘股又是券商的中金公司以接近市场化的价格进行发行,是为主板注册制打前站,做预演,有试探市场反映的味道。
2、中金公司 市盈率突破了23倍的限制,但其 市净率为2.19倍 ,与券商板块整体市净率2.22倍相当,由于中金公司的业绩优良,上市后有多少涨幅很难说,如果涨得多,那对二级市场同行业来说并不算便宜了。
3、中金公司28.78元/股发行价 较港股中金公司18.7港元/股的价格有较高的溢价,较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的AH股溢价幅度接近,至于中金公司二级市场价格能涨到什么程度还是未知。
4、中金公司是以投行业务见长的主力券商 ,为股市的领头羊券商板块带来了新鲜血液,对于进一步稳定股市大盘有积极作用。
IPO又有大新闻! 10月19日凌晨,中金公司发布A股IPO发行公告,发行价格定为28.78元/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131.98亿元,引发市场关注的是,本次发行市盈率达33.89倍,再次打破了行业中新股发行定价23倍PE的隐性“天花板”。
01 A股发行的隐性“天花板”
在过去一段时间,核准制下新股IPO发行定价市盈率定在23倍以下,已经成了一条“默守”的规则。
2014年以前,A股发行价设定并没有此“天花板”,然而2014年初恢复IPO后,新股发行定价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乱象,随后,大部分新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都没有超过23倍。
如此定价没有经过市场充分博弈,主要是监管层为了限制新股定价估值,稳定市场,防范风险。
然而,这也带来一定的弊端: 不少企业的估值并没有在一级市场中完全体现,也就造成了二级市场和一级发行市场的差价悬殊,产生巨大的套利空间,也就催生了后来‘稳赚不赔’的打新基金。
02 中金公司凭什么打破隐性“天花板”?目前,主板的注册制改革还未提上议程,然而,科创板和创业板已经开始注册制改革。
注册制改革的核心在于“市场化”,在股票发行环节逐步由市场定价,减少行政干预,于是,以往给A股发行价设置隐性“天花板”的行政行为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其实,早在中金公司之前,京沪高铁IPO的新股发行价,已经打破定价红线,显现改革端倪。
凭借丰富的国际经验和深厚的中国根基,中金公司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投行,25年来完成了众多开创先河的交易,并深度参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
在优秀的业务能力和负债管理能力支撑下,2017-2019年中金公司ROE为7.5%、8.3%和8.8%,同期行业ROE为6.1%、3.5%、6.1%,中金公司净资产回报率领先。
除此之外,随着A股发行制度改革和中概股回归浪潮到来,中金成为独角兽回归的首选投行,深度参与阿里巴巴、小米集团、中芯国际等新经济项目,并且,其旗下子公司通过跟投累积浮盈达到24.6亿元。
中金公司本次IPO采用市场化询价方式,最终由市场博弈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形成发行价格。
这个定价虽然突破市盈率界限,而且远高于H股,但既然是买卖双方博弈的结果,其实也有合理之处:预计整体行业三季度业绩也全面向好,所以按照静态市盈率计算的话,高一些并不奇怪。
整体而言,板块整体市净率2.22倍,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为行业带来盈利能力改善,业绩增长空间大。也就是说,中金公司发行市净率和行业平均水平相当。
03 中金公司打破隐性“天花板”有什么意义?中金公司此次IPO能够体现我们资本市场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的进程。市场化的程度越高,资本市场的成熟度也就越高,这是我们广大投资者“喜闻乐见”的。
中金公司市盈率突破了23倍的隐形限制,你认为有什么意义?
我是谦秋说,一个浸润市场18年的老股民。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很有价值的。说明在核准制往注册制发展的过程中,发行部门对于上市标的在估值方面的硬性指标开始松动。转而让市场来投票。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而随着上证主板,甚至主板的加速注册制推进,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接近市场的本相,那就是完全放手市场来自由定价,发行估值从几倍到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都有可能发生。反过来,基本面相当一般的标的,可能面临发行不了的窘境。我觉得这都是资本市场上应该有的景象。
从核准制到注册制,A股市场,越来越靠近成熟市场的做法。也有利于未来中长期 健康 发展。值得投资者期待的是,指数将会迎来长牛,而强者恒强,良币驱逐劣币的股市,也必将迎来大发展。我很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通过自己的投资实践,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谦秋说问答,开心有内涵。
让你开板后闭着眼买就是了...好东西
朝着市场化推进,止要有人要1000倍市盈率市场也有,现在股市什么新鲜事没有?
人家是再融资,又不是IPO,而且IPO突破23倍也不是没有,去年的红塔就是,问问题前先动动脑子
软银有阿里巴巴26%的股份,为何不抛弃软银,成立一个新的公司?
1、阿里巴巴。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23日上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4胡润百富榜》,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以1500亿元身家成功登顶中国首富。
2、京东。
美国当地时间2014年5月22日,京东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JD”,开盘报价为21.75美元,较发行价19美元上涨14.47%,市值达到约297亿美元。
3、爱奇艺。
2019年2月22日晚间,爱奇艺交出了在美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2018财年,爱奇艺实现营收2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受该消息影响,美股开盘后,爱奇艺股价大涨。
4、百度。
北京时间2005年8月5日晚11点40分,中文搜索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正式挂牌上市,成为纳市第22只中国概念股。几个小时之后,这个纳市的新面孔便改写了中国股的江湖位次,发行价27美元的百度,上市当天便以66美元高开,并直线上闯至151.21美元,收盘于122.54美元。
5、腾讯音乐。
2018年12月12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简称腾讯音乐)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开盘价为每股13美元,最终报收每股14美元,较发行价上涨7.69%。
人民网-腾讯音乐上市背后的产业格局
人民网-上市首日股价狂涨3.5倍 百度荣登纳市中国第一股
人民网-爱奇艺上市首年成绩单:营收250亿 为何还亏91亿?
人民网-京东上市市值近300亿美元 刘强东身价48亿美元
人民网-组图:阿里都上市了 这些牛企为何誓死不上市?
人家难处的时候帮你了,你回头想把人家甩了,如果马云真那么做谁还会信任他,他也走不到这一步了!
在商言商,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大股东,投了最多的钱,公司做起来小股东联合起来将你赶走,你觉得这符合商业法则吗?甚至不符合基本的做人的道理吧?!对于国家利益方面,我们不用担心,马云退出,就有了进入,看看雅虎,再看看孙正义目前的作为,未来软银估计就是第二个雅虎。
王兴事业做的也非常大,但是,眼界格局和马云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的,要有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使命感,支付宝,真金白银的钱财,控制在外国人手里结果会怎么样,想一想都是很可怕的。
马云曾经说过,大概意思是其它产业都可以属于阿里巴巴,可以由外资入股,做股东。但是支付宝绝对不能由外资做股东,因为支付宝对影响中国经济,支付模式太大了,里面的钱也太多。所以他宁愿顶着压力,被人骂,都要把支付宝分离出来,掌握在自己手里,我感觉马云很厉害。
风投赚钱根本就没指望你企业分红,都是等着被投资企业上市然后套现离场,接着再寻找下一个。这么说吧,当你孤苦无依。全世界都没人愿意帮住你,然后你的救命恩人出现,给你全力支持。20年后你事业有成。什么都有了。你现在想把恩人一脚踢开?
同业竞争也是禁止的 ,如果阿里巴巴要抛开软银,重做电商,那么就要抛弃掉所有资产。因为法律禁止控制人同业经营多家公司。你A公司卖鞋子,你不能另开一家A公司卖鞋子。这是违反公司法的。所以阿里巴巴不可能抛开软银,因为阿里巴巴马云等十八罗汉当时还是实际控制人,经营者。你若是抛开软银,则意味着孙正义白白的获得现有的淘宝和阿里巴巴B2B网站。软银是很乐意,马云肯定不乐意。
当年的阿里就好比一个躺在路边快要饿死的孩子,软银就是那个在他快要饿死的时候,给了他一口救命的饭的人,现在软银拿这些是他应得的,如果没有当时的软银投资,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阿里,如果当时没有软银投资,中国也就少一个阿里这样的企业,多了一个叫马云的老赖。国家应以阿里巴巴长期售价为由,对其罚款四万亿(可以提前让马云和管理层卖光那7%的一点可怜股份),逼其卖掉阿里巴巴核心资产以交纳罚款。国资委应该成立一个像软银的这样的风投公司,专门对口投资国内民营高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底线是只投资收益,不干涉任何经营,这样,既可以扶持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又能获得股权收益,免的肥水流外人田!
当年能一下子拿出千万美金的国人并没多少,而手握巨资当时到处是机会,99%的人刚刚发展起来,正在做的生意还可赚大钱,怎么可能会冒着破产的风险把钱投在自己看不懂的行业,甚至给别人帮自己干,那怕是调转马云本人也不可能;要是当年能有这样的国人投资那就不是人,要么是神、要么是穿越者。
马云和软银都是支持支付宝业务自行发展的,雅虎是反对的,具体是怎么剥离的我也不清楚。没有马云当初的决定就没有今天的蚂蚁金服。
这不是道德风险或者信誉风险的问题。26%的股份,在该股东不同意的情况下,很难把他挤出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阿里才坚持AB股,同股不同权,软银可以享受股价上涨收益和股息,但是在企业中没有权力。
不要见人赚钱就眼红,当初马云求投资时为什么你不投资,孙正义有眼光,也着实让人家赚钱。国人要摆正一点心态,世间财那么多,能赚得完吗?
人家在你最困难的时候给你钱帮助你。你长大了强壮了,就忘记了别人,难道你只做这几年生意吗?假如背弃了软银,你觉得其他人还会敢投资你吗?
人无信而不立,事无信而不成,做大事更讲究诚信,因为软银本来就是大佬级别,阿里也成为大佬级别,他们会更有合作的机会,所以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另外一方,如果让阿里市值一毛不值这样都受损失,软银亏的钱会从其他平台赚回来,阿里失去了信义将万劫不复所以不会那样做。
这事只怪中国的大佬自己没眼光,马云开始找了一堆大佬投资,都不信。最后找的孙正义,人家就给投了,中期又是缺钱,孙正义那时候也没什么钱,就把马云介绍给雅虎,雅虎投了。这是软银和雅虎应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