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跨境电商,产品需要符合一些特定要求。首先,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因为消费者无法亲自检查产品,他们对品质有很高的期望。其次,产品需要符合目标市场的法规和标准,包括质量认证和安全要求。此外,产品的包装和标识需要清晰明了,包括多语言说明和国际化标识,以便消费者理解和识别。最后,产品的可售性也很重要,包括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的因素。
困境一:政策趋严,缺少方案
跨境电商政策经常调整,缺少及时应对方案。跨境电商从4.8新政以来,多次延期、变更或出台税收政策,拐点是2019年的《电商法》颁布实施,行业趋向规范化,但随着政策的调整,也暗藏着许多不确定性,初创期跨境进口商家,往往缺少应对方案。
困境二:三单对碰,对接困难对接海关三单环节复杂、周期长、多系统对接联调难。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需要阳光清关,会涉及到三单核验,需要商家的电商平台,能对接海关系统、保税仓系统、支付系统,分别推送订单、运单和支付单,并且要满足179公告,实时对接海关开放原始支付数据。这一整个流程,对于初创企业非常复杂,从流程梳理到对接工期都较长。
困境三:系统难选,管理复杂跨境电商系统鱼龙混杂,选型困难、管理复杂。跨境电商涉及到线上商城、OMS系统、分销系统、门店POS、后端ERP的使用,如果不是成熟度较高、稳定的系统,很难满足经营所需。随着跨境试点城市新增至59个,对系统的开放性、对接能力要求更强。
困境四:渠道单一,销售受阻销售渠道少,线上线下未融合打通,智能化低。跨境电商初创期,大部分都是创业企业,或传统供应链B2B转B2C,要求直面C端,或小B。所以对销售渠道的拓展及管理至关重要,核心还是围绕制定利益分成制度,通过利益规则,去搭建线上销售渠道、线下合作店,形成全渠道闭环融合,打通商品、会员、库存、交易、订单、服务、配送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