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典角村是一处边境小镇,这里自然景观非常不错,而且人们生活都较为淳朴,是一个理想的居住之地,气候环境也不错,是诸多自驾游游客喜欢来探访的好地方,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
位于中印边境的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不仅是扼守阿里通往克什米尔地区的重要节点,其周边地区也是我国牧民世代放牧的传统牧场,这样的边境村对于保障我国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
距印度碉堡仅600米的典角村民,坚持“抵边放牧”就等于宣称,村民活动的区域,都是我国固有的领土。
典角村所在区域卫星影像图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典角村所在地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三大山脉交会之处。流经典角村的狮泉河向西北流淌约80公里后拐弯,切穿拉达克山进入了克什米尔地区,此后被称为印度河。这条河谷,是我国西藏阿里地区通往克什米尔的一条重要通道。
典角一组
典角村(典角二组)
距离典角村直线距离600米处,就是印度非法侵占我国领土后建起来的巴里加斯村
在中国与印度的边境地区,典角村与巴里加斯很可能是相距最近的两座村庄。在典角村周边地区,有1950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地,位于传统习惯线中方一侧,为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的一部分,历来属于我国领土,但目前还有450平方公里被印度非法占领,中国政府历来不承认这一地区存有领土争议。
典角村东侧直线距离30公里处就是我国西藏与新疆交通的生命线——219国道。
典角村所在地区的狮泉河畔有一座红山,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城堡——热拉城堡,该城堡的存在,是说明典角村周边地区属于我国固有领土的历史证据。
历史上,吐蕃王朝崩溃后,最后一位赞普朗达玛的后人吉德尼玛衮,为逃避追杀,约在公元10世纪30年代远走阿里高原,在狮泉河畔修建了这座热拉城堡。吉德尼玛衮的三个儿子,后来分别创建了古格王朝、拉达克王朝和亚泽王朝。
典角曲流域周边地区,是典角村民世代放牧的高山夏牧场
典角曲是狮泉河的一条支流,典角村就位于上述两河的交汇处。顺着典角曲所在的典角沟溯河而上,有一大片优质的高山夏牧场,海拔超过5000米,这里也是典角村民世代放牧的夏牧场。据牧民介绍,这里的草场看似没有低海拔的草原那么丰茂,牧草长得低矮,但营养很丰富,牛羊吃一天,抵得上在低海拔牧场吃三天。而且恰恰是因为这里的牧草长得根深、叶短、秆壮,牛羊不能一下吃光,可以经得住不断分层采食。
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谢贵平教授,一直从事我国西部边境问题的研究,他认为:“边民既是边境的建设者,也是边境的保卫者,他们在建设家园的同时,也就是在保卫中国。边境村自然环境恶劣,农牧业生产基础差,人口流失严重。只有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及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改善民生,让这些边境村居民安居乐业,才能调动他们守土固边的积极性。”
典角村是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下设的一个行政村,村里的建筑都是2018年修建的二层别墅式新房,算是第四代建筑了。在典角村西北方600米,隔着狮泉河支流——典角曲,是印度非法占领我国领土后所建的村庄巴里加斯。巴里加斯背靠的那座山包,山坡上都是印军修建的碉堡,枪口赫然对着典角村。
典角村建有健身广场,足有三四百平方米大,安装了十几种健身器材。2011年以前,典角村还缺电缺饮用水,通信不畅通,交通道路不便,生活卫生条件相对落后。
2011年至2018年,噶尔县投资4200余万元,使典角村民们告别了低矮的土坯房,住进了宽敞明亮、设施功能齐全的别墅式新房。整个村庄规划合理,分居住区、养殖区、人工种草区和蔬菜大棚区。
在村子东北角,有一排平房过去是国际边民互贸市场,曾经在1999年至2008年开放过,当时中国的日用品、印度的手工艺品都深受中印两国边民的欢迎,有村民告诉我,他过去在这个市场买的印度卡垫已经使用了十多年。
图案灵动精美,手工精细考究,这样的卡垫,当时卖价是二三千元,如今1万元也买不到了。
典角村曾有一个边民互贸市场,但后于2008年关闭
典角村是阿里地区噶尔县唯一一个位于中印边境印度实际控制线附近的村庄,边境线长达34公里,与印度村庄相距不到1公里。这里高寒缺氧,一年中多为大风天气。村子里曾经有一个小小的边民互贸市场,但后于2008年关闭。这个洗刷完挂在水渠边晾晒的印度卡垫,就是村民当年在边民互贸市场购买的,已经使用了十多年。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西部,是西藏自治区下辖6个地区之一。北邻新疆,东接那曲地区,东南与日喀则地区相连,西面和南面分别与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尼泊尔接壤,有116千米的边境线,有60多道山口通向境外。地区所辖7县中,改则、措勤、革吉三县为纯牧区,噶尔、普兰、扎达、日土四县属半农半牧区。面积30.3余万平方千米,人口7.73万(2000年),人口密度较低。
地区专员行政公署驻狮泉河镇。
西藏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而阿里是西藏的主要牧区之一,草原畜牧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家养动物方面,西藏主要有牦牛、扁牛、藏系绵羊、藏系山羊、马、驴、骡等当地的家养观赏动物主要有藏獒、狮子犬等。
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基本没有无霜期,多大风、冰雹,干燥、寒冷,冬春多雪,长冬无夏。年日照时女为2866小时,年降水量为406毫米,年冰雹数为35天。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风灾、旱灾等。
交通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境内目前公路干道主要有两条:一是沟通新疆叶城与西藏拉孜的219国道(人们常说的“新藏公路”即其中一段),此路经过拉孜连通日喀则、拉萨;二是连接青藏线的黑阿(那曲至阿里)公路。狮泉河机场的兴建已在规划之中。
雪峰冰川、高山草甸、荒漠戈壁、河流湖泊、农田牧场、土林地貌和四处徜徉的各类野生动物,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自然奇景。要想全面探究西藏的古老历史文化,要想领略干山之根、万水之源的气魄,阿里不可不去。有人甚至极而言之:没到过阿里,就等于没到过西藏。
西藏自治区现已形成各具特点的拉萨、藏西、藏西南、藏南四个旅游区,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 日喀则、山南相结合,辐射那曲、阿里、林芝、昌都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其中的藏西旅游区,主要指阿里地区,以所谓“神山圣湖之旅”为主。
狮泉河镇因地处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畔而得名。狮泉河畔原来是一片荒凉的红柳滩。1964年新藏公路通车后,这里开始建设营房和简单的公共设施。1966年,阿里地区专员行政公署从噶尔昆沙迁来此地,到了1980年代,城镇粗具规模。1988年,噶尔县也将政府所在地迁到这里。噶尔意为帐篷、营帐,因历史上曾作为兵营驻扎地而得名。全镇人口12000人。狮泉河镇海拔4255米。 ,
狮泉河镇现已成为西藏西部的交通枢纽、经济文化中心和边境贸易中心,也是阿里最主要的交通枢纽,是新藏公路、拉普公路、黑阿公路的交会点。
全镇以环岛为中心,四条马路向外延伸:南面为商业街,东西部为地区政府各部门所在地,北面是通向日土县及新疆方向的新藏公路。社会服务设施及公共文化设施大体齐备。狮泉河镇目前已有1000多户个体商贩,他们大都来自四川、甘肃、新疆等地,从事餐馆、商店、修理、服装加工、娱乐等服务性行业.小镇不大,但在阿里高原空旷的荒野戈壁上却显得繁华,充满生机与活力。由于缺水缺电,狮泉河镇实行定时供水供电。
距拉萨1586千米。拉萨至阿里狮泉河镇的客运班车已经开通,交通相对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