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结束后公司没说让我回去等通知,怎么回事?
面试结束后,一般正规公司都会让面试者先回去等通知;比较有意向的面试者,会得到公司具体的等待时限(比如三天);已被淘汰的面试者,让回去等待,不会确定时限,这表明只是礼貌性的托词,面试者应另选求职单位。现场拍板录用的情况不多见。公司在面试后(有的公司还可能组织复试),会对面试的情况按以下方式处理:
1.公司尚须集中对面试者进行比较、评价,以筛选出最合适的人才;筛选的原则,除了适合公司岗位要求,还需从面试者的工作经历、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多方衡量。一般情况下,了解这些信息,a.通过对面试者的陈述来分析;b.通过电话了解。如果是重要岗位,会在原任职的工作单位以及户口所在地作较详细的了解。
2.更重要的一点是,人员的录用,要考虑公司现岗位的相关因素,特别是团队因素(主要是该岗位所在部门的、现有的人员结构因素,新来的人员是否能领导或者融入该团队)。比如某岗位有三个面试者,经面试评:A的工作能力是上等;作风硬朗,性格傲慢,薪资要求高。B的工作能力中等,性格比较圆滑,薪资要求与公司薪资水平持平;C的工作能力较低,性格沉稳,比较勤劳,薪资要求也不高。这三人最终录用谁,取决于现有团队情况。如果现有团队比较懒散,绩效不高,则选择A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团队合作能力较差,则选择B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团队新职员较多,整体人员素质均衡,选择C的可能性较大。强调一点,公司选拔人才,不是选择最优秀的,而是选择最适合的。
3.一般公司不会超过三天即能确定录用人选;一旦确定,即会电话通知。最长通知时限,不会超过一个星期。因为时间一长,可能经过认真筛选的人已另择公司就职。
面试完人事让我回去等通知 这有戏吗初试、复试通过后,会有人事打电话约隔天来入职的邀请。
人事部,就是一单位管理人和事的部门。现在为强化人的重要性,分离出人力资源部门。一般意义上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是人事部的发展,但不能说人事部本身具有缺陷,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解说歪曲了人事部的意义。
人力资源的意义发展是其本身职能的发展而非部门名称的原因,因此人事部并没有过时之说。其本身职能的变化和发展应该具有时代意义。如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华人民共和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并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是一种强调人的主导性,但用人事部其实依然合适。
职责简介
1、负责制定公司人事管理制度,实施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2、负责合理配置劳动岗位控制劳动力总量。
3、负责人事考核、考查工作。建立人事档案资料库,规范人才培养、考查选拔工作程序,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人事考核、选拔工作。
4、编制劳动力平衡计划和工资计划。抓好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安排。
5、制定劳动人事统计工作制度。
6、负责做好公司员工劳动纪律管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公司劳动纪律执行情况,及时考核,负责办理考勤、奖惩、差假、调动等管理工作。
7、严格遵守" 劳动法"及地方 *** 劳动用工政策和公司劳动管理制度,负责招聘、录用、辞退工作,组织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对员工实施管理。
8、负责核定各岗位工资标准。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负责对日常工资、加班工资、出差工资、出勤奖的报批和审核工作。
公司面试后,主管让我回去等消息,要的话,一周内会让人事通知上班没事的,你要记住,上帝关了你的门,但是还会给你开个窗的哦!
职场攻略:面试结束后,为什么总是让回去等通知面试结束后,要不要录用你还得比较筛选还得老总批准,所以总是让回去等通知。
面试上工作要我回去等通知怎么办?等通知只是当时人事没办法决定,可能还有其他的应聘人员,要对比之后才会有结果。并不是所有的等通知都是面试失败。但如果一段时间内都没有通知,那就是失败了。
面试结束后,如果被通知,回去等通知,是不是就是没戏了?当然不是的,公司人事也需要对你的信息进行对比,备案,上报等工作的。
除非是很小的公司,觉得你合适就当场通知你了。
面试自我介绍后让我回去等复试通知,是不是就没戏了?也不一定啊,一般到一家公司面试,就算他们对你再满意,都不是当面给你回复的,所以你前往别灰心。如果他们让你回去,三个工作日给你回复,如果一直没有回复,你可以打个电话问一下,都没事的。就算没有录取,也要找到自己没有被录取的原因啊,你说是不?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求问,实习面试让我回去等通知是不是就没戏了回去等通知是正常的
毕竟,公司面试不会现场就给你回复的
一般都是要等三四天的时间才可以的
去阿里巴巴面试经过了三轮面试让我回去等通知加油,面试三次看来还是有希望的,毕竟大公司面试要求会多一些。
一家公司面试完后,说让我回去等通知,但是已经一个多星期仍然没有两种情况 一种 就是他真的让你回去等通知,人太多没面试完,或者中间公司有自己业务给耽误了,通知带有滞后性,我之前投的一个学校,过了3个月才跟我说我成功过关了,但那时我已经工作2个月了。
另外一种就是你被淘汰了,他觉得没必要通知你了
我也是刚刚找到工作,不要单纯的等待他的通知,在等通知的时候继续找,多投,三六九等的投,尽量给自己一个保底的,然后你会发现豁然开朗,会有很多公司集中的给你打电话,说你被录取了,所以现在做的事就是努力就好了,结果会好的。
为什么今年这么多人放弃阿里巴巴的offer
所有的英雄都有一种侠义的义务,体现在马云的身上,即“舍得”。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离不开时代的帮助,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心脏素质。阿里风雨20年。今天,我们想与您分享马云所表现出的三个“舍得”。我希望能受到您的启发,并看到更多成功的可能性。
第一个,融资被拒绝了37次,三年没有利润,愿意支付,以求出路像许多武术小说的主角一样,他们起初总是有一手的“坏牌”,但他们被赋予了最强的生命力。最后,命运驱使他们取得了许多良好的成就。马云出生十分的普通,外貌并不令人满意。他年轻的时候,其他人像外星人一样责骂他。它也不是一个有才华的学生。这所大学在被录取之前已经经过了三次高考落榜。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是三次高考还是创业失败,马云都有一种愿意付出和遭受痛苦的精神。当马云创立阿里20年时,马云始终强调“世界上没有难做的事”。
他对金庸的武术世界着迷。公司的管理方式以“六脉冲剑”命名,自己的花名是风清扬;他扮演太极拳,还拍了**《功守道》。在主要明星的陪衬下,他成为了**主角。他一直在讲话并做慈善。微博上的介绍是“自然保护全球董事会董事”,微博的名字是“马云,农村教师的发言人”。
阿里巴巴的一位高管曾表示,她对马云的无限好奇心最为钦佩。马云喜欢太极拳,也喜欢看**和读书。只要他能改善他,他就不会放手。在高峰期退休:愿意“退休”的人们走得更远长期以来,喜欢太极拳的马云对退缩变得更加了解。在谈到为什么他在高峰期退休时,马云说:“我必须弥补自己身体不健康的问题,我的智商不高。我个人认为我的智商中等。”撤退是为了更好地吸收能量。
其实,本人也在今年的校招季中拿到了阿里的offer。
然后,就毫不犹豫地拒掉了。。。
原因不外乎是如下几个:
================================================================
1. 钱
说句难听点的话,阿里今年给应届生开的价,毫无诚意。
题主说阿里今年给的钱是BAT三家里面最低的,本人没有做过大范围的调查,但从周围同学的小规模样本来看,基本靠谱。以研发为例,阿里今年的批发价是13*15,百度是14*14.6,腾讯周围拿到的不多,但最低的也和阿里持平了。这是普通档的。
水平稍微强点的学生可以拿到sp,阿里的A是15*15,百度校招提前批是16*14.6,腾讯不了解,单比BA两家,阿里还是输了一筹。而且,从我周围的人来看,百度拿到sp的比例,远大于阿里的。
至于那些其它的互联网公司,就更不用说了,美团、大众点评、搜狗之类的,基本都要比阿里高出一截,从待遇上看,阿里优势全无。
本人参加了今年9月份的阿里校招,并顺利拿到了offer。去参加圆桌会谈的时候,被告知是批发价。由于当时手里已经有其它公司的offer了,而且薪水要超过阿里不少,所以我很含蓄地向HR表示了对薪水的不满。那个HR大妈听完之后立刻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苦口婆心地教育我,“应届生不要太看重起薪”、“你就那么在意每个月那几千块钱的差距吗”。。。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帖子,评分最高的那个回答可以作为对这个HR最好的答复:
为什么说程序员的前三年不要太看重工资水平?
这里面已经总结地很好了,归根到底一句话:
真正的好公司跟你谈钱谈股票谈期权,把真正的实惠送到你手里,然后让你心无旁骛地安心干活;
不地道的公司跟你谈人生谈理想谈价值观,然后把你忽悠进去,再压榨你那剩余的一点利用价值。
看上去,阿里更像后者。
================================================================
2. HR、文化和价值观
先说个身边的真人真事。
隔壁宿舍有个大牛,拿到了Facebook和Google总部的offer,当然一开始也顺手拿了阿里的offer。这种人显然是看不上阿里的,于是三方一直没给寄过去。后来阿里那边的HR打电话过来催了,接通之后劈头盖脸两句话:
“XX同学,你的三方怎么还没交啊?你还想不想来了啊?”
“哦,是这样的,我拿到其它公司的offer了,我决定不去阿里了。。。”
那边沉默了一会,然后高潮来了,
“同学你是还没睡醒吗?”
----------------------------------------------------------------------------------------------------------------
阿里的面试很奇特,面完所有的技术面试之后,会有一轮HR面试,这个HR权力很大,有一票否决权,可以完全推翻之前面试官作出的所有评价,决定是否要把你毙掉。
我有不少同学最后就死在了这些HR手上。
其实奇葩的不是这个环节,技术面试结束之后,随便问问behavior的问题,看看你这个人是不是comfortable、是不是合群、有没有什么心理障碍之类的,这都很正常。各个公司终面的时候也都有这个环节,一般是个级别比较高的人,比如百度的总监面试,微软的AA面试等等。
阿里的奇葩之处在于,最后这个决定你生死的人,是个完全不懂技术的行政人员,级别也没高到那里去,而且面试的核心只有一个:
价值观。
在敲出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以前上思修、马哲、毛邓三、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课时候的美(sha)好(bi)时光。
你居然敢质疑马云说的话?fail!
你居然敢不尊重的阿里的公司文化?fail!
你居然敢不认同淘宝的营销理念?fail!
你居然敢不想加班?fail!
你居然敢瞧不起我们这些HR?fail!!!
从HR在整个面试中所占的分量,可以看出这家公司行政人员的地位,进而看出这家公司的文化和价值取向。
一个真正以工程师为中心的公司,断然不会允许行政人员拥有如此大的权力。HR所做的,仅仅应该是在面试过程中尽可能地配合工程师们,提供必要的帮助而已,而不是反客为主,去推翻工程师们的评价和结论。从我面过的公司来看,谷歌、微软、雅虎、甚至国内的百度和网易,都是如此,但偏偏阿里不是。
而恰恰就是这种浮夸腐臭的官僚文化,彻底地摧毁了很多技术牛们对阿里的美好理想,让他们下定决心,放弃了阿里的offer。
同时也就不难理解,在这样一家崇尚所谓“价值观”的洗脑主义盛行的公司里,这些HR们自然会产生一种飘飘然的错觉:
阿里给你发offer,是天大的恩典,你应该马上把三方寄过来跪舔我。
什么?你拿了别的offer不想来了?你小子还没睡醒是吧!
================================================================
3. 前景
还剩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我去了阿里,究竟会成为什么?
其实,自从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敲钟的那一刻起,这家公司需要的就再也不是合伙人,而是螺丝钉了。
那些真正吃到肉的人已经赚的盘满钵满了,这帮人作为既得利益者,不再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拼搏动力,但公司还得继续运作,所以必须招聘新人。
阿里今年校招一共有1500个hc,动作不可谓不大,但他们真正要招的,不是精英和大牛,而是那些水平基本过得去、能吃苦能加班、认同阿里价值观的普通码农而已。
清北的不来?没关系,我们可以招华五的。
华五的也把我们拒了?没关系,我们再招其它985、211的。
什么,他们也要毁约?没关系,不还有二本三本的嘛。
题主说,周围不少同学都放弃了阿里的offer。这恰恰说明你所在的是一个比较优秀的环境,周围的同学有着更高的眼界,能够找到更好的offer。
----------------------------------------------------------------------------------------------------------------
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
有个同学,水平很牛,是曾经在top conference上发过论文的人,同时拿了百度和阿里的offer,都是批发价,不是很满意,打算argue一下。
打电话给百度HR,那边很客气,说同学你把相关材料给我们,我们看看能不能帮你申请一下sp。
打电话给阿里HR,那边很牛逼,说就这么多,爱来来,不来滚。
换了是你,你选谁?
================================================================
其实说到这,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