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抢“空柜” 保安变“掌柜”》披露了小区快递柜不足带来的“占柜黄牛”等乱象,引发各方热议。方便智能的快递柜为什么长期投放不足?电商行业大发展下物流配套怎样才能跟上?
记者先后走访越秀区的富力东山新天地、锦城南苑、东风广场、锦城花园,天河区的天一庄、天誉花园、荟雅苑、紫荆小区,海珠区的祈乐苑、富泽园、海逸半岛、金碧湾等12个住宅小区,发现快递柜进小区成本较高“一套65格的快递柜想要进小区动辄每年三五千元”,加之行业在前期竞争中过分强调市场占有率往往“浅尝辄止”,以及柜体损耗大、市场认同率低、盈利模式不明显等原因,智能快递柜企业多数在亏本经营。
相较于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物流快递服务显然还有待进步。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逐渐解决,却卡在了“最后100米”;而市民渐渐遗忘的“快递爆仓”却变成了“快递爆柜”。
各方回应:小区物管称疏漏 快递小哥称无奈
昨日报道中披露的小区里,一不愿具名的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找到记者主动回应称:“我们在管理中确实存在疏漏和不足,但快递不属物业服务范围,行业发展之初就存在权责不清晰问题,也导致快递柜维管只能‘吃百家饭’。”
知名快递柜企业丰巢、e栈、快递易等都主动回应了本报:铺设成本太高,目前只能做到“有”难以做到“足”。
棠下某韵达快递网点的快递小哥则表示,自己虽然没有付费占柜,但“此举事出无奈,而且随着目前快递柜发展的局限性和投递习惯养成,这种情况有蔓延的势头。”
圆通快递广东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进场难、维护贵、损耗大、市场认同率低、盈利模式不明显等原因导致目前的快递柜运营商铺设谨慎,也间接决定了“抢柜大战”难以避免。
记者走访:各小区多存快递柜严重不足情况
记者先后走访越秀区的富力东山新天地、锦城南苑、东风广场、锦城花园,天河区的天一庄、天誉花园、荟雅苑、紫荆小区等12个住宅小区,发现快递柜在中心城区虽然覆盖面已非常广,几乎达到了100%全覆盖,但普遍存在格口严重不足的情况,使用率远远超过100%。
在越秀区的富力东山新天地A区,暂时只有丰巢快递柜一家进驻,据统计,小区内的整面柜墙只有150个格子,居住在这个小区的廖女士说:“平均下来一个格子要给好几家用,根本不够!”
同处于越秀区的锦城南苑有3家快递柜企业进驻,格子加起来也才150个。正在派件的顺丰快递小哥告诉记者,“经常我一个人一趟就派三四十个件。”
同处于越秀区的东风广场,虽然只有邮政蜜蜂箱这一家快递柜企业进驻,但有5套快递柜、共360个格子,比前面几处小区多了一倍多的容量。即便如此,东风广场业主陈先生依然告诉记者:“平时经常不够用,更别说‘双十一’了。”
算笔细账:2500套快递柜一年成本875万元
快递柜企丰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串数字:“目前在广州中心区九成以上、郊区四成以上都铺设了快递柜,虽然覆盖面积大,但我们的后台系统显示,除了报损之外,快递柜格子的日使用率几乎是100%。”
在记者走访中,就多次听小区居民反映快递柜太少带来的种种不便。既然市场需求这么大,为何不增加投放呢?
“成本太高。”丰巢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在广州部分小区,每一套65格大小的快递柜一年的基本维护成本就要3500元左右:“其中2000元左右是交给小区物业的‘电费’,另外1500元左右是日常耗损、维护、人工等费用。”
据了解,丰巢在广州全市铺设了约2500套快递柜,粗算下来,一年的成本就要875万元。
“仅靠着在快递柜屏幕上的一点点广告,如何盈利?”丰巢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不是个例,记者走访中分别从各小区业主委员会了解到以下数据:速递易在祈乐苑90个格子的成本是2700元/年;e栈在祈乐苑50个格子的成本是4500元/年;e栈在富泽园约50个格子的成本是4500元/年;e栈在海逸半岛约50个格子的成本是3500元/年;格格在富泽园约60个格子的成本是5000元/年(包括电费);丰巢在富泽园200个格子的成本是10500元/年。
不过也有例外。邮政的蜜蜂箱,由于采取公益性质发展,对快递企业、快递员以及收件方都不收费,因此几乎所有小区物业都允许其免费使用,电费则由邮政和小区物业管理方协商决定。
行业生态:成本高保养贵服务良莠不齐
据了解,除了进入小区的成本较高以外,维护保养费用高、损耗大,技术、人工投放多,盈利模式不明显等原因,也制约着快递柜在住宅小区的大面积铺设。而且,虽然快递柜省时又省力,但依然有许多网购族并不愿意去快递柜取件:“网上买东西,最怕遇到退货难,快递柜没有办法当面验货,不如送货到家方便。”
“前几年,快递经常压在网点送不出去而‘爆仓’;这几年,智能分拣、电商自建物流和智能快递柜铺开以后,‘爆仓’虽然很少见了,却没想到迎来了‘爆柜’。”广州邮政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物流配套相对于飞速发展的电商、跨境电商来说,确实有点“吃力”,还不够完善,因此传统上“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现在经常被“最后100米”取代。
“简单地靠增加快递柜数量,并不能解决‘最后100米’的问题。”走访中不少市民反映,相对于格子少来说,智能快递柜“不智能”“故障多”“验货难”等服务质量偏低,才是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因素。
叠翠园小区的廖先生说:“有一次柜子坏了,我们就打了维修电话,结果让我们等3个工作日,我买的草莓放在柜子里都馊了!”快递陈小哥也表示:“上次我放进去一个件,但是都没有记录。要求开箱检查或是查看监控。服务人员态度也不怎么好,最后我还是自己赔了钱。”
智能快递柜经常处于“快递小哥不疼,网购一族不爱”的尴尬中。虽然几乎是每个小区的标配,但盈利率和好评率都不高。而两者相互之间作用,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快递“爆柜”,导致投诉率上升,快递小哥使用率下降,快递柜企营收减少,投放热情降低,快递柜供不应求,快递“爆柜”……而降低小区“入场费”,增强服务质量,则有助于开启良性循环,这也成为快递服务“最后100米”的突破点。
外贸开发客户方法:
1,开始简单的了解所在公司的产品优势,价格(报价和趋势),产品特点(卖点)。
这点很重要,因为接下来的工作都会围绕这个来展开的。很多新人一开始就想着要开发客户,但是越着急开发客户就越开发不到,基本的东西还是要先在掌握的,不然就算把意向客户送给你你都开不了单,这是必然的,所以要先打好基础。
尤其是在价格方面,因为很多国家的客户都只注重价格,这个时候如果你们价格没有优势,想要拿下客户就要花费一些心思了,就要在价格方面多一些论证和分析了,当然也需要一点价格谈判方面的策略。策略的制定就看你对产品有没有清晰的认知了。
2.了解公司的实力。
例如,如果公司是外贸公司,支付条件一般是比较宽松的。如果工厂是外贸部,工厂控制资金回报,严格来说,账期通常不会太长。但目前的趋势是,国外的大客户倾向于直接与强大的工厂直接连接,以便他们有更多的价格优势和技术交流。
所以如果你是在工厂就要充分利用好工厂所有的一切优势,在公司上班就要找出所在公司的优势了,这些都是你和客户谈判的筹码。无论是公司还是工厂本身都有特定的优势,这些具体就要看自己的钻研程度,以及发挥程度了,操作起来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3,外贸流程和基本技能。
英语写作能力,对外贸术语的理解,对外贸易流程的掌握,这些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但是要从一开始就养成不断积累的习惯,这些知识是要靠日积月累的。尤其是英语不太好的朋友,更要提前练习起来了,尤其要注意口语方面的练习。
虽然平时工作邮件的方式比较多,但是写邮件你还可以查查单词,真的到考验口语的时候可是没有机会让你查单词的,尤其是打电话的时候,连肢体语言都用不了,这个时候就很考验英语水平了,所以平时练习的时候要尤其注意口语。
扩展资料搜索客户
方法有很多,但新人最先要掌握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是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Google搜索。Google+关键字搜索,不同地区需要变换不同语言,不同关键字,搜索。然后可以了解一下社交平台,Linkedin和Facebook也可以试着先了解起来。
然后还有阿里巴巴等B2B网站,国内行业网站,展商参展商名单等等,其中很多细节都不做过多描述了,每种渠道都有很多方式,利用好了都是很有用的。新人还是先比较好的掌握一种方式比较好, 不用贪多。
刚刚说的那些都是线上的,线下的有展会之类的,但是新人不太会用得到,前期主要还是会以线上为主。毕竟很多公司也很少有参加展会的机会。
邮件开发客户
也就是发开发信,开发信其实很简单,对于大部分的新人来说是没有压力的,多看一些模板,模仿着可以先尝试着写几封。只要重点突出,内容简洁,标题再稍微有点吸引力,其实这样也就差不多了。不用太在乎语言是否优美,流畅简单最好。
一般来说,外贸初学者需要数百封邮件可能才能获得第一个答复,回复内容可能就是不感兴趣之类的。但还是要坚持发的,开发信有时候还是需要一定的运气和概率的,发的多了才有机会。
手机开发客户
当电子邮件发了很久都没有结果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电话(公司的固定电话或Skype)。电话其实是最快速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只是很多人由于英语水平有限,再加上勇气不足,所以不会去尝试这种方式。
第一次通话对新手来说可能很痛苦,但这是必要的!重要的是要注意,最好提前准备纸和笔,记录一下重点的信息,以免由于紧张电话挂了之后就什么都忘记了。其次,你必须有信心,轻松和幽默,才能与朋友聊天。
而且你的第一次电话很有可能是打不通的或者找不到你要找的人的。这都很正常,做好心理准备就好。如果是打给只有电话号码的客户,最好能要到邮箱或者其它****,方便以后能长期联系。
利用公司现有的平台
每个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平台是不一样的,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和资源,前期想要自己去开发新的平台是很难的,所以一定要利用好现有的。当然了如果你的同事愿意教你,那就要好好利用好同事这块资源了,很多时候经验是很有用处的,虚心学习,必要的时候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也是可行的。
大部分同事不愿意教你,不愿意跟你合作也是很正常的,这个也要看开一点,不要因为这个就对这家公司产生什么负面情绪,外贸工作就是这样的,不像其他工作,大家愿意一起分享交流,甚至不遗余力的帮助你,这个做外贸是很难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