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台?
中台不能算是一个新的概念,只不过把它从一个单一系统扩展到了企业内部所有系统和组织级(企业架构级)的概念。单体系统中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体系通过把可共享组织服务、可共享数据服务、可共享业务服务、可共享技术服务等提取沉淀,进化为融合企业架构组织中台架构、数据中台架构、业务中台架构和技术中台架构体系。而把曾经的应用Client端作为轻量化业务应用部署于不同的渠道为客户提供服务,从而形成了适合规模化业务体系的、适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的、更完善的融合中台架构。
“中台”是一系列系统可复用能力的集合。从前、中、后系统层次架构来看,可以把整个企业的各种系统看作不同的组件,所有的系统最终融合为一个系统,那么前、中、后台相对就容易理解了。前台就是“表示层”,也就是业务应用前端,其是通过服务编排而成的轻量化应用;其调用可复用的业务逻辑单元,这可以称为“业务中台”;业务逻辑单元则调用可复用的封装数据访问的组件,这可以称为“数据中台”,其下其实还有一层数据库或数据平台,以及中间件、PaaS平台等就是所谓的“技术后台”。技术后台提取沉淀的可复用能力就是“技术中台”。所有的这些前中后台部署运行于“基础设施资源”之上。
定义中台的角度是什么?
“中台”的视角是企业级的,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来看中台;中台的范围是泛指一切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能力和IT能力;中台的目的是为了复用,避免重复建设,降本增效、孵化创新;而中台的表现形式最终是以平台的形式来体现。
但从企业内部的角度看,如果只是拿自有业务去蹭这个概念的热度,而在具体的落地工作实施上没有任何改变,那么中台就仅仅是一个空壳,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实际价值和效应,甚至还会耽误企业的发展。
从企业架构角度看,中台是一个架构层面的设计。“消除烟囱”、“架构解耦”、“统一中台”、“服务重用”这些都是大家在做技术中台出现的高频热词。近乎所有企业的业务中台都是在讲同一件事,有用不浪费,高效不重复。如果你的系统建设的重用度不高、业务量不高,那么引入技术中台对你的企业不会有大幅的改观。所以这里需考虑两个关键因素:重用度和业务量。以零售行业中的订单为例,在SAP中,订单在SD模块。当面对业务量增长的高并发时,SD能力不足,所以拆分出去,建设订单中台,这个就是典型的为提高性能和业务量的优化策略。
所以企业需要中台是为了更快的响应市场,消除烟囱”、“架构解耦”、“统一中台”、“服务重用”都是手段,目的是响应快等。
1999年9月,马云带领下的18位创始人在杭州 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团。
2000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从软银等数家投资机构融资2,000万美元。
2004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从数家一线投资机构融资8200万美元,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届最大规模的私募融资。
2005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于中国雅虎签订合作协议,收购并接管中国雅虎。?
2012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完成对雅虎初步的股份回购并重组与雅虎的关系。
2016年4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与新西兰政府指定机构新西兰贸易发展局(NZTE)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扩展资料: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浙江杭州创立。
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项业务,另外也从关联公司的业务和服务中取得经营商业生态系统上的支援。业务和关联公司的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ABA”,创始人和董事局主席为马云。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阿里巴巴集团排名300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