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等。
1、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当前国际上常用的利润表格式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
2、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三个基本报告之一,所表达的是在一固定期间(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内,一家机构的现金(包含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情形。
3、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静态体现,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
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具体项目予以适当的排列编制而成。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公司本期(年度或中期)内至截至期末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报表。其中,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全面反映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情况。
5、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注旨在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深入了解基本财务报表的内容,财务报表制作者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有关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说明和解释。
财务报表分析的思路
一、基本思路
捕捉:报表各项目的具体数据只是表面,结构(各种比率或指标)是骨架,趋势是核心。结构比数值重要,而趋势比结构重要。
对比:财务报表只有通过对比式阅读才有意义,通常情况下至少要横比三家纵比三年才能得出相对科学的结论。
掌握:各种会计原则都有天然的局限,不能迷信或局限于报表分析,不妄下结论。
二、分析方法
1、结构分析
A. 检查报表的各种钩稽关系,这是基本功。
B. 做报表结构的横向对比,找出与同行之间的重大指标差异并分析原因。比较重要的指标是毛利率、净利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存货/固定资产、负债/总资产,等等。不必拘泥于教科书上的经典指标,甚至可根据行业特性自创比率,一切奥妙存乎于心。
结构差异列出之后,要从竞争力、产品细分、商业模式、规模、地域等方面进行推理,若找不出合理原因则有理由怀疑报表的真实性。
2、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的重要内容是资产、收入和利润。
资产的增加主要分析是来源于负债还是权益(盈利或股东投入),此外还要重点关注各资产科目的比例变化,这往往体现了企业的模式变化。
收入的增加主要分析是来源于合并范围扩大还是自身经营扩张,重点关注毛利率和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总体来说,在毛利率较小波动的前提下市场占有率逐步增长才是最可靠最有持续性的情形,除此之外都要认真分析。
利润的增加要综合资产与收入的增长作逻辑推理,但利润系经过若干加减之后处于报表末尾,客观性最弱,要深入理解权责发生制的缺陷与漏洞之后辨证看待。
企业的价值在于发展趋势,需要深入揣摩、熟能生巧。而这与所处行业紧密相关,不能仅凭报表做出草率结论。
财务报表分析的思路
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
一、短期偿债能力
判断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
流动负债,也叫短期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暂收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的那部分资产,如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
3.现金比率=现金类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类资产包括企业所拥有的货币资金和持有的有价证券)。
在经过大量企业研究后,对于三个比率值是多少才算健康,市场给出的一般标准是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现金比率为0.3,此时即不会造成企业资产的浪费,也可以保证企业可靠的偿债能力。
二、长期偿债能力
判断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资产总额×100%。
3.权益乘数=资产平均总额÷所有者权益。
4.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5.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该指标反映了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的相对比率关系)。
6.偿债保障比率=负债总额/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