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贼》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15年前的一句“戏言”,如今却成为了现实。一个优秀的企业,只有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战无不胜。
全年新开8000多家门店,规模增长、营收增长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新增员工6万多人……这是苏宁2018年的一份成绩单。近日,苏宁易购集团高级副总裁、CHO(首席人力资源官)孟祥胜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苏宁看来,企业发展,外界环境固然重要,但决定性因素还在于自身。“决定一个企业盛衰的因素包括很多,资金、技术、企业战略,等等,但归根到底,还是人。”
坚持人才自主培养打造企业“接班人”
“2019年,苏宁计划新增员工8万多人,很多不了解苏宁的人感觉8万人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其实对于苏宁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孟祥胜表示,苏宁敢于在人力方面不惜成本的加大投入,是基于企业高速发展的需求,更是因为苏宁始终坚持“人力资本是比货币资本更重要的资本”这一理念。
而这句话,也被苏宁放在总部展厅里一个格外显眼的位置上。
在孟祥胜看来,苏宁想要成为一家百年老店,就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培养人才”的战略。
苏宁有个著名的青年人才培养计划——“1200工程”,2002年,张近东亲自拨款3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设立了面向全国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员工招聘、培养计划,因首批共吸纳了1200名应届生而得名“1200工程”,至今已经连续实施17年,形成从招聘、实习、培训,到考核晋升的完善制度,并提供工资、福利、短期及长期激励等在内的福利保障。
目前,它已经发展成为苏宁自主培养人才梯队的标志性工程,意在培养苏宁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当被问到“1200工程”的投入有多大时,孟祥胜给记者算了一笔帐:“2018年苏宁共招聘应届毕业生5000人,按年薪10万元计算再加上年终奖等各类激励,一年在薪酬费用上的投入便将近七八个亿,这还不包括每位员工的福利、培训等相关投入。而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一个大学生想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承担职责最少需要三年,基本上五年才可以真正的进入回报的阶段。”
“虽然苏宁对此付出很多,培养周期很长,但苏宁不会放弃。” 孟祥胜表示,现在苏宁考虑的不是做和不做的问题,而是通过加强管理能够把人才队伍建设的更好,提高他们的质量,提高他们成才的速度和效益,这样可以给公司创造更多的产出。
事实表明,许多优秀1200干部承担了重要职责,为苏宁发展提供可靠人力支撑,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巅峰。数据显示:苏宁总裁级别干部中,“1200工程”占比达26%,总经理、总监级达36%,经理级达33%。
孟祥胜介绍,目前苏宁80后干部占比72%,90后干部占比12.8%。“年轻人有未来,企业才有未来”。苏宁要打造80后总裁、85后总经理、90后总监的年轻化管理团队,让更多年轻人凸显出来,目前集团共有80后总裁9人(苏宁易购集团副总裁顾伟、苏宁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荆伟、苏宁投资集团副总裁杨洋、置业副总裁陈艳等),85后总经理14人,90后总监一百多人。
不断提升员工福利分享公司发展红利
在大量吸纳人才的同时,苏宁对员工的薪酬、奖励、福利等待遇也在提升。据介绍,苏宁在高于行业标准的薪资基础上每年两次涨薪,更有各式各样丰厚的奖励。
据悉,苏宁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计划,随着员工职务职级的晋升,可享受到相应的股权激励。目前苏宁已经实施3期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未来苏宁将继续加大股权激励力度,并已明确了金融、科技、体育、物流等新板块的股权激励机制。
“下个月苏宁总部旁边新建的酒店式员工公寓将正式投入使用,超过800套的住房可以解决部分员工住宿的问题。”孟祥胜笑称,这原本打算对外出售的,但张近东董事长明确要求给员工居住,所以就留了下来。另外,苏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等全国41个城市提供约9000套员工宿舍和公寓,宿舍内独立卫生间、大阳台,空调电视等一应俱全。
“不仅如此,近两年来,我们还为577名员工发放了总额近两亿元的员工购房低息借款。”
孟祥胜指出,企业和员工不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也不是老板和打工者的关系,员工就是苏宁的主人,是企业的合伙人,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苏宁有一条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讲究文化价值观的统一、融合,个人和企业一定要形成利益共同体。而苏宁也希望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员工享受公司发展的红利。
孟祥胜坦言,苏宁从一个200平方米的专营店,到中电连锁业的龙头,再到今天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世界500强企业,从连锁门店到“+互联网”再到“互联网+”,苏宁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付出和努力,未来几年苏宁将继续聚焦员工价值,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满足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需求,让员工充分体会到成就感、获得感和自豪感。
(文章来源:人民网)
执掌苏宁30年的张近东辞职了。
7月12日晚,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创始人张近东向董事会提出辞任苏宁易购董事长一职。同时辞职的还有副董事长孙为民、董事孟祥胜。孙为民曾被称作苏宁的“二号”人物,从1998年进入苏宁担任总经理助理开始,见证了这家公司二十多年来的大起大落。
创始人辞任,近年来多数是急流勇退。如带领拼多多敲钟之后退休的黄峥,又或是在字节跳动上市之前就辞职的张一鸣,都选择了深藏“功与名”。而张近东当下的处境,或许更多是无奈。
“当前所做的每一次调整与改变,都是为了让苏宁易购发展得更好。”张近东在向员工发送的公开信中表示。在困局中,他选择放弃控制权以救苏宁。难以评判的是,他的离开究竟是早了一步,还是晚了一步?
时间回到1990年冬天,27岁的张近东决定辞职创业,在南京宁海路租了一处约200平米的门面房,开始卖空调。这家名叫“苏宁交电”的店铺,便是日后零售领域的一方巨头苏宁的雏形。
1991年11月,苏宁的营收已超过两千万元。2004年7月,苏宁登陆深交所。当时一个广为流传的细节是,在上市敲钟的那一刻,张近东用力一敲,手里的槌子竟被敲裂了。这似乎也成了某种预兆:张近东一直在寻求变革,却用力过猛,激进的扩张计划最终导致苏宁债台高筑,出现裂痕。
2015年8月10日,江苏南京,阿里巴巴与苏宁云商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图/视觉中国
比张近东早3年,黄光裕在北京也开始了电器生意,他所创立的国美,一度成为张近东最大的竞争对手。2000年到2008年,苏宁与国美进行了长达8年的对抗。紧接着,电商时代到来,苏宁的新对手变成了京东,京东内部甚至成立了“打苏宁指挥部”。刘强东曾在微博上放言,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新一轮的价格战打响。
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家电零售领域的格局发生巨变,阿里、京东突飞猛进,苏宁、国美逐渐失去中心位置。事实上,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张近东,也从未安于现状。
早在2014年,张近东就在内部提出“回归狼性文化”。他注重培养年轻骨干,从1993年开始发起“1200工程”,一直延续至今,即每年招聘1200名优秀毕业生,通过全面、系统、专业的培养,使他们在两到三年内成长为集团中层管理团队的核心骨干。
张近东的投资和扩张计划近年来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建立苏宁金融、苏宁物流、苏宁小店,收购家乐福中国,将37家万达门店并入麾下,后来又喊出“2019年,15000家门店”的口号。
2017年12月19日,江苏南京,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左)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交流 图/视觉中国
然而,对电商巨头的反击,带来的是苏宁财务报表里的债务。从2020年下半年起,苏宁债券到期、现金流紧张等问题凸显。2020年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苏宁易购短期借款高达237.5亿元,流动负债合计1246亿元。
在管理上,虽发起“1200工程”,但在苏宁易购的高管名单中,多半都是跟随张近东多年的老人,年龄最大的苏宁易购现任总裁侯恩龙已经53岁。
“今年的问题一下全爆发出来了,现在很多项目停摆,有的部门只留了S级(最优先级)项目,听说一批中层干部也被辞了。”一位苏宁在职员工告诉《南方人物周刊》,“1200工程”确实培养了一批比较好的员工,但真正进入管理层的比较少。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孙为民曾总结道:“苏宁从去年年底开始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件事,企业的流动性出现了困难。很多事情并不是偶然的,是很多事情的表征、表象,也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现实因素的叠加。”
2021年2月28日,苏宁易购宣布公司实际控制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将23%的股份转让给深圳国资。7月5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披露股份转让的最新方案,引入江苏国资和产业资本联合战略投资,深圳国资退出。
协议转让完成后,苏宁易购将不存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同时,在新一届董事会中,将被提名接替张近东之位的是他的儿子张康阳。根据公告,辞任之后,张近东将继续以名誉董事长的身份留在苏宁。
“流萤提灯引路,身后万马千军。”在2020年苏宁“818”动员大会上,张近东曾颇为激动地说道,但如今,他似乎在一步步失去自己创立的这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