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线下的各类实体经济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以阿里巴巴的马云为代表,他认为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移动通讯终端的普及,加上大量的工业化产品和农副产品向标准化道路迈进,都将使社会和大众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并使电商能够逐渐代替实体店成为零售终端的主要运营者,这些平台诸如慧聪网,八爪网,世界工厂,中国供应商等为拥趸者。另一种是以大连万达地产的王健林为代表,他认为尽管电商发展很快,但永远代替不了实体店,因为线下可以现场体验,可以面对面销售(它不光是价格的问题),可以直接的咨询和提供售后服务,特别是有些关系到普罗大众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很难用标准化产品来代替,而必须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特别是服务性行业,特别他强调,到现在为止,全国做电子商务的公司上千家,上万家,只有马云的阿里巴巴一家能够赚钱,其它的甚至包括刘强东的京东商城,到现在为止还在亏钱,没有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只是一句空话,王健林甚至愿意与马云对赌,看到2020年电商的营业收入是否能够超过实体店的销售。总之,目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大家对二种不同的销售模式几乎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在过去的几年,出版业、电器业和消费电子业等标准化水平高的行业受电商的冲击越来越严重,随着阿里巴巴和京东商城等大型电商的崛起,苏宁、国美的电器连锁企业正面临销售的委缩,使到它们也开始走线上线下结合的零售方向,出现了苏宁易购等线上销售平台,但电商真的能够代替线下的销售和服务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尽管服务业的标准化水平越来越高,但很明显,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然以实体店为主,象肯德基、麦当劳也启动了外卖店,通过电话、互联网订餐,然后配送,但所占比例仍然有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也开始了,但其规模仍然很小。更何况有很多服务必须在现场才感觉到环境和气氛,象健身房、**院,这类终端仍然大有可为。人类的需求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这就需要氛围。电脑上现在也可以烧香拜佛,也可以送生日卡,但大家都还是到寺庙去,或者参加生日晚会更为亲切,更为真诚。科技的发展虽然改变了大家的生活,大大提高了生活质素,但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相信人类走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又会回到本源,回归自然,这是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史是螺旋式发展的,经过一段时间又回到原点,只不过在更高的水平上。所以互联网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但只是提供方便,提高效率,决不可能代替大家日常的生活、健身和情感交流。那些认为电脑可以代替一切的人,必将最终毁灭人类,因为机械人可以代替人类。
2015年“消费马车发力,以66.4%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成为第一驱动力。
2016年,这辆马车要咋跑?
2月23日,在国新办2015年商务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商务工作从供给侧发力的一个重点,就是如何满足中高收入阶层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满足他们对品种更多、质量更好、更为安全、购物环境更为舒适的需求。
虽然在国内消费领域红红火火,但国人出国购物潮也奏出更强音:2015年,我国出境人数达到1.2亿人次,包括旅费、住宿费、购物费在内的境外消费则达到了1.5万亿元人民币。
“世界主要旅游消费群体称号,由中国人继续保持。
如何打造更畅通的国内消费通路,并解决消费外流问题,将成为商务部今年商务工作重点之一。据高虎城透露,今年商务部将主要解决商品品种、价格、质量、安全、购物环境等方面问题,并发展跨境电商以刺激消费回流。
春节消费市场增11.2%
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消费市场增长达11.2%,其中大众餐饮、**票房消费火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0万亿元,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国。
但是,在商品消费领域,我国距离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从商品品种看,我国提供的商品种类仅有二三十万种,而发达国家某一知名超市的商品种类就超过70万种,高虎城说,我们国家的另外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们的物流成本已经有所下降,但仍然比发达国家高近一倍。
“像小油菜,我在山东家里买一斤也不过1块钱,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小韩,老家位于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等我过完春节回到北京,一看,一样的小油菜要两三块钱一斤。差价都出在了中间环节了。
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的21.3%左右,而发达国家则是10%左右,而在中国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仅流通成本一项就占据了农产品售价的50%~60%。
也因此,商务部将把供给侧改革的发力点落到了解决商品品种、价格、质量、安全、购物环境等问题上去。
今年消费结构面临调整
消费在2015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第一动力,高虎城认为,原因来自多方面。
“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连续三年都是高于GDP增长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高虎城说,“第二,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健全,这就使人有钱敢于去消费;三是供给侧这些年来也在顺应市场。我个人认为,2016年还会延续这个趋势,这也是有关方面一个普遍的判断。
而眼下,随着中高收入群体在中国的崛起,2016年消费尚面临结构上的改革与调整。
“中国目前有一个中高收入的群体正在形成,有人说是9000万人,有人说已经超过了1亿人,高虎城表示,“不可否认的是,中高收入阶层正在形成,这个阶层的消费不满足于大众化的需求,也就是说中低端的商品和服务难以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认为,从总体发展趋势看,我国人均GDP已突破7000美元,进入消费加速升级期,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已基本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正在经历从以往的大规模、同质化、普及型的消费,向多样化、差异化、高品质的消费转型,进入“从量到质、“从有到好、“求新求特的新阶段,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新消费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则指出,新常态下,居民的消费特征从模仿型、排浪式转为个性化、多样化,新的消费活力不断释放,信息消费、网购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等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