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饶灿烂的藏族文化遗产中,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 “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得到发展,由于本教文明产生的年代久远,传播地域广阔,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影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世人根本不知道“古象雄文明”,甚至连许多西藏人自己都不了解。他们只认为印度文化对西藏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所有来自印度的文化” 都具有伟大的价值,并且错误地认定西藏本土宗教以及印度文明以外的东西对西藏文化的形成都没什么贡献和价值。就连很多藏人自己也都误认为,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根本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且文化非常愚昧落后等等。这种荒谬的说法被一些正统的狂热者宣扬了数个世纪,正是由于这种状况的长期延续,导致了西藏真实历史和本土文化的遗失,同时也限制了学者们对古象雄文明和本教研究的兴趣,但此状况已经有所改变。
据考古学家们的探索发现,藏族在青藏高原的发祥史非常悠久而古老,距今已经有13000年至17000年的历史了。久远古老的藏族同胞族文化,它的源头究意在何方?答案是: 西藏古老的本教 !
近几年考古发现纷纷证明:古象雄文明才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兼并统一西藏各部落,建立强盛的吐蕃王朝,并创立藏文,西藏正史开始书写。而近几年考古发现纷纷证明:古象雄文明才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据汉文和藏文典籍记载,象雄古国(事实上是部落联盟),史称羌同、羊同;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记载,根据军队的比例,象雄人口应不低于1000万。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纪,彻底征服象雄古国。此后,象雄文化渐渐消失。西藏本土古老宗教本教的文献被专家称为“象雄密码”。《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本教护持国政。”而当时的古象雄文字 ,主要用于本教经书典籍的书写。 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辛饶米沃祖师对过去原始本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辛饶米沃祖师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本教”的
作为西藏文化和云南纳西文化的共同根基,融合了中原、西亚和南亚三大文明精华的古象雄文明,时至今日却还依旧闪耀着光辉。对于古象雄文化来说,要使其“活起来”,无法绕过一部全景式反映象雄文明的百科全书——《象雄大藏经》。然而长期以来,因其缺乏汉译版本,致使我国对象雄文化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相比之下,国外对象雄文化的研究和重视程度已走在前面,催促着我们去挖掘和梳理这一宝藏。 古代居民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在恶劣的环境中与各种自然灾害顽强地进行斗争。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久远:面对滔滔洪水,野兽肆虐,尧为了把民众从水患中解救出来,命鲧去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治理,虽经九年努力,仍以失败告终。于是,舜命禹治水,禹总结了鲧治水的经验教训,改变堵塞而用疏导的办法。他一心一意地率领民众兴修水利、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八年(一说十三年)时间,终于征服了水患。这个传说反映了古代先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屈不挠、积极抗争的无畏精神!
研究象雄文明:亟待中国之声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投入大量精力改善藏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真正的藏文化也得到有效保护和挖掘,从而使一脉相承的本教在保护和继承藏族文化的方针政策下获得新生,并使象雄文明得以重现生机和希望。
古象雄文明乃至本教大藏经文献研究于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挪威科学院高级研究中心于1995年至1996年间组织了几个国家的有关学者对温伦版本教《大藏经》进行了编目和研究;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院也曾组织一个大型本教文化研究项目,对本教《丹珠尔》进行编目并已出版。
在象雄文字研究方面,丹麦学者艾力克·哈尔于1968年著写《来自西藏本教的预言:一个未经探索的预言——象雄语语法词典》,成为这一领域唯一的研究代表作;意大利藏学专家杜齐教授曾多次深入阿里地区考察,他认为,冈底斯中的“底斯”即为象雄语,但在10世纪以后,吐蕃王室后裔统治象雄、传播佛教、通用藏汉文,将象雄逐步藏化。
“古象雄文明的所有权在我们这里,但其话语权和解释权却长期落在外国人手里。”白庚胜对本刊记者说,目前,国际上不少国家正在对本教大藏经进行翻译,中国尚缺少对本教的基础研究。翻译经典只是第一步,今后与经典有关的各项子课题、子项目的开发,影像、文物文献,乃至古象雄文字、语言、天文学、医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都要展开,这是对中国文化史的一大贡献,更是对世界文化史的贡献。
昨天下雪,宅在家里,看了江苏卫视的纪录片《行走山河之北纬30度》,一部非常好看的纪录片。
北纬30度,它既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也存在着许多令人费解的神秘、怪异现象,它蕴含着许多地球文明信息。这个纪录片不仅是旅游类探秘节目,也带领观众去探究一个个文史谜案。
曾经《最强大脑》(第一季)顶尖选手“水哥”王昱珩,深入藏文化发源地——阿里,带领观众探寻神秘的象雄文明和古格王朝。
象泉河流域是西藏西部重要的古代文明发祥地,它更像历史的长河,见证了高原极地的沧海桑田。刻在岩石上的壁画,描绘了当时的游牧部落的生活状态。在王昱珩的带领下,或许可以从中找到当年文明的线索。
在象河南岸有一片岩画群,以动物为主,最大的牦牛有80公分长,40公分高。这些岩画记录了远古时期游牧部落祭祀、狞猎、畜牧等生活场景。
这些岩画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而这一时期正与西藏历史上的象雄文明时期相吻合。
水哥沿象泉河行驶来到了目前现存的唯一一座本教寺庙古如江寺。在那里探究文明失落的原因。
历史上著名的象雄王国、古格王国都曾以象泉河这一流域为中心的,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象雄文化被学术界高度重视,也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目光。由于古象雄文明产生的年代久远,传播地域广阔,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说象雄文明是西藏文化的孕育期,而古格王朝则是西藏文化的繁荣期。
古格王朝在阿里地区曾经统治了阿里全境,它代表着阿里统治者的权力和西藏艺术的顶峰,但它却在一夜之间神秘地消亡了,只留下难解的古城和精美壁画。
对于人们来说,北纬30度一直是个谜团。北纬30度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它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有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有柏拉图所记述的亚特兰蒂斯文明、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有百慕大三角区、也有我国四川的三星堆和大批恐龙的灭绝,这些难以解释的自然之谜,一直都是人们探秘的重要内容。
说到北纬40度,让我想起十几年前我们曾经做项目时,来到河北的一家企业。在企业调研的十天中,我们和企业的负责人曾经聊过北纬40度的神奇。
北纬40度,是葡萄最容易生长的地方。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说过:“上帝宠爱波尔多,给了她最好的红酒,一样的纬度,一样的阳光,一样的水……”而这里恰恰正在北纬40度线附近。
波尔多盛产的红酒,被冠以“法国葡萄酒皇后”的美誉。
在中国,山东的烟台、河北的昌黎,以及宁夏的贺兰山东麓都被誉为“东方的波尔多”。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北纬37度至42度之间。
回到北京,我专门去过北京植物园,那里兴建了北纬40度地标纪念碑。这不仅是地理标志线,也是一条重要而神秘的文明线。在这条线上有很多世界知名的城市。
横穿北纬40度线,丹东、北京、北戴河、敦煌、马德里、伊斯坦布尔、安卡拉、盐湖城、丹佛、华盛顿、纽约、费城等多个知名城市都在北纬40度这一线附近。
北纬40度线对于中国而言,意义也是更为奇特和重要。
如同北纬30度一样,北纬40度线也有许多神秘而有趣的自然现象,奇观绝景也是比比皆是。北纬40度线也有着令世界惊叹的人文辉煌,它承担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亚洲人文职能。
北京市区的地理坐标是:北纬39.9”,东经116. 3”。 因此,北纬40度也是首都北京地理方位的纬度代号。
这一纬度,是古代时期中国的九州之一幽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这里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圆明园、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
北京故宫, 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在这里上演了多少血雨腥风、争权夺势的故事。
万里长城, 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大奇观。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山海关和西端终点的嘉峪关,都在北纬40度线附近。长城继续西延至玉门关,更往西延伸至新疆的一带的烽燧堡,基本也都是位于北纬40度一线及其两侧。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登上八达岭长城参观旅游,他说: “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北纬40度一线的北戴河、秦皇岛,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恒山北魏的悬空寺,丝绸之路上的酒泉、嘉峪关、敦煌、玉门关,这些地方不仅是旅游盛地,也根植于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文中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