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赤兔马在《三国演义》之中出现过,赤兔马是远近闻名的宝马,这匹马最早是猛将吕布的坐骑,后来就变成了关羽的坐骑了。但是,在历史上好像只有汉王朝有过许多宝贵的宝马,其他朝代的战马远远没有汉朝有名气,其实这也跟汉武大帝派遣汉军远征大宛国有关。
汉武大帝为了大宛国的汗血宝马不惜发动汉军长途跋涉去攻打大宛国,虽然大宛国屈服了并献出了大量的汗血宝马,但是汉帝国也损失了许多的精锐士兵,也算有得有失吧。
赤兔马是什么品种呢?首先赤兔马是汗血宝马的最原始的一种,历史上的“汗血宝马”,全称叫做阿哈尔捷金马,此马原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是经过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阿哈尔捷金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这也难怪《三国演义》中说赤兔马可以日行千里了,这样一说赤兔马还是比较真实的。
汗血宝马的首次出现的最早记录是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当时汉初白登之战时,汉高祖刘邦及其军队被匈奴骑兵所困,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当时,汗血宝马正是匈奴骑兵的重要坐骑。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汗血马的缺点也被逐渐放大要知道汗血马之所以跑得快是因为它体形纤细,总体来说他的负重能力不是很强,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士兵骑马作战,通常都会要身批甲胄、手提兵器,再加上后来的重装骑兵的出现也导致马的负重越来越大,因此后代的士兵更愿意选择粗壮的马匹。除此之外也由于马具的原因,汗血马不能驾辕,但是身材矮小且体型粗壮的蒙古马则无此劣势,所以当时最早从中亚、西亚引入的汗血宝马大部分都逐渐消亡了。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上说:“布有良马名曰赤兔”《三国演义》的描述就更清楚了。赤兔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董卓为了拉拢年轻将领吕布,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
我国很早就有了评定马的专著《相马经》,传说是伯乐的作品。“相马”顾名思义就是看马。相马的第一步就是看马的头部,因为头部是马的品种、品质、体能、齿口最明显的外部表现。古人依据马的头部形状,形象地将马分为直头、兔头、凹头、楔头、半兔头等几种。所谓的赤兔马的“兔”,应当是指马的头形。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发现了一本手写的《相马经》,其中的一篇说“得兔与狐,鸟与鱼,得此四物,毋相其余”。在第三篇中又对这些话作了解说,“欲得兔之头与其肩,欲得狐之周草与其耳,......欲得鸟目与颈膺,欲得鱼之鳍与脊”。这些记载,说明了在古代兔形的头是好马的重要外在标准,也说明了得到兔头的好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兔头、半兔头的马,特征是鼻以上部分微微向外突出,有些像兔子的头。从现代马的体质看,兔头的马,多是重型马,起特点是身体强壮,力量大,也是马中最为高大的品种。从赤兔马的颜色看,当是枣骝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红色。这种颜色正是现在中亚一带草原马的典型毛色。从赤兔马的毛色与头相看,这是中亚一带,也就是古代所说的西域地区所产的马。我国中原地区的马属于蒙古马,蒙古马的优点是速度较快、耐疲劳,但是体形小、体力有限,所以好马多出生在西部。
“赤兔马”即兔头的红马,而非跑得快如兔子的红马。
由此可见兔头红马岂止难寻,简直是凤毛麟角,恰当大多数世人们仅仅知道董卓拥有一匹,顾人人谈到赤兔马必是说董卓所有的,不是说没有别的赤兔马了,但没人发现别只啊.
针对楼主补充再次说明,马头似兔头浑身红毛无杂毛称赤兔马,并不是只有董卓那只叫赤兔马,是这类骏马的统称,赤兔马是一种宝驹,万中难求其一,在当时被驯养的也就只有董卓那只了.
有没有别的赤兔马,当然有,也许还在马群中当马王呢,只不过尚未被人驯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