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结算账户不受额度限制,其他账号限额5万美元。
个人从事跨境电商贸易,应首先登记为个体工商户或申请成为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之后即可开立外汇结算账户。
结算账户的购汇和结汇均不受年度总额限制,无论金额大小都可以凭真实贸易单据办理。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如选择通过支付机构收结汇,应由支付机构按规定进行还原申报;如选择以自身名义进出口,则应由本人办理跨境收付汇。
扩展资料:
对于初次赴境外留学,没有境外账户并且所携带外币资金数额较大的,可以使用外币汇票。银行已开办的外币储蓄币种都可签发个人外币汇票,外币汇票携带及支付方便、安全、手续费低廉,可挂失和退票。
但这一方式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资金到账速度较慢,因为汇票在境外取款时需办理托收、且托收到账时间均需遵守境外受理行规定。因此,时间充裕的人可以选择这种方式。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商务部中国投资指南-《境内外汇账户管理规定》
央视曝光海淘额度是多少?
我国跨境电子支付结算的方式主要有跨境支付购汇方式(含第三方购汇支付、境外电商接受人民币支付、通过国内银行购汇汇出等)、跨境收入结汇方式(含第三方收结汇、通过国内银行汇款,以结汇或个人名义拆分结汇流入、通过地下钱庄实现资金跨境收结汇等)。
跨境电子支付业务发生的外汇资金流动,必然涉及资金结售汇与收付汇。
扩展资料
支付机构对参与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的客户采取实名认证制,严格审核客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支付机构应通过有效方式核验银行支付账户开户人信息与客户身份信息的一致性者一致方完成支付。
支付机构仅对具有真实交易背景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提供跨境外汇支付服务,范围包括货物贸易交易和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同意的服务贸易交易交易背景的跨境,不得开展无外汇支付业务。客户外汇备付金账户资金与支付机构自有外汇资金应严格区分管理,不得混用。自有外汇收支运用应遵循现行机构外汇管理规定。
支付机构可集中为客户办理收付汇和结售汇业务,但应实现交易信息的逐笔还原轧差收付汇和结售支付,不得汇。机构应在日内办理结售汇业务据与户约定或实际交易情况,及时向客户支付,不得故意延迟支付。
支付机构在提供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服务时,可接受客户人民币或自有外汇支付客户向。支付机构划转外汇时,银行应要求其提供包含有交易金额、支付机构名称等信息的网上交易真实性证明材料,经核对金额和支付机构账户名称后办理,并在交易附言中标注“跨境外汇互联网支付划转”字样。
-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
-跨境电商
2016年,国内开始执行《关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按照通知,每人每年可以海淘20000元的商品。然而近期,一些观众向央视记者反映:自己上万元的海淘额度,竟然被别人偷走了!
一位当事人向央视记者表示,今年他没有任何海淘行为,但他的额度已经被用掉1084元。当事人还展示了海关总署的海淘记录,从去年开始,就已出现异常。在2017年的40多次消费中,仅5笔是当事人本人进行,剩余40次左右价值18500元的消费,均是凭空出现。
这样的事情正在全国各地接连上演,广东的邹女士,被人冒用了20次。重庆的饶先生,被人冒用了26次。跟他们一样,在北京,在上海、在山东、在江苏、在浙江、在福建、在广东、在重庆,其他地方的网友也在纷纷控诉,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被别人肆意盗用。
依据通关流程,海关方面会对信息进行登记。记者调查发现,海关方面的通关记录漏洞百出,许多时候,同样的订购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电话却“千奇百怪”。而记者挨个拨打这些订购电话后发现,接听的机主全都否认了自己购买过这些商品,对于自己的电话号码会出现在通关记录上,他们表示毫不知情。
紧接着,央视记者又查访了物流数据。他们发现,所有这些冒用身份的订单,在查询物流编号时,均无法追踪到任何物流信息。可以说,这些物流信息全是凭空捏造的。
在通关、物流方面均无法获得信息,记者最终决定调查开端的物流平台,而在调查中,他们也揭露了这些诡异现象后面的黑色产业链。
记者对某当事人通关记录上出现的电商,逐一进行查询。两笔海淘的电商,分别为鹤山市四通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深圳前海新世纪公司,2家电商的网站均无法打开。记者发现,通关记录上的电商多半像这样,访问量稀少,甚至无法登陆。像这样的电商怎么会有人在上面海淘呢?记者决定前往这家电商,了解情况。
在深圳的福田保税区,记者找到一家名为深圳深南大地的电商,他们向记者说出了这样的内幕。根据深南大地公司刘经理的说法,他们的主营业务其实是帮助一些公司,办理通关,相当于借壳给别人。
但是,这些电商平台仅有通关资质,他们的身份信息从哪里来的?另一位高经理表示,“一些(跨境)物流公司。它们没有(电商)平台,对不对?那好,我们是通关(电商)平台,我们就合作了”。所以,电商公司只是借出自己的壳,帮人通关。而掌握着这些假身份信息的源头,其实是跨境物流公司。
为了了解更多情况,记者加入了一个“跨境物流”的聊天群,群里经常有物流公司,在发布“电商清关”的服务广告,一些广告直白地写着:清关时“无需提供身份证,利用我们自己提供的身份证信息,帮你刷单,刷出来”。
而之所以要这么做,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逃税。整批货物进口,需要全额缴税,但是把这些货物化整为零,伪装成个人用户在电商上的购买,就可以逃避很大部分的税。他们就负责帮助客户化整为零,而这个过程,电话号码、物流数据都是伪造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提供假的订购人身份信息。
利用他人的海淘额度,让不少本应全额缴税的外贸货物,蒙混过关,享受起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税收优惠。这样的黑色产业链,一方面,是对我们每个人信息安全的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