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加的税点这个没有统一的计算公式,需要看双方约定情况。
比如不开票金额是100元,双方约定如果开具发票就加收8个点,那么就需要按100元+100元*8%=108元的金额开具发票,这里的8元就是开具发票与不开发票相比额外加收的税点。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时,应该按照规定缴纳增值税,也就是说,不管开不开发票、开具专票还是普票税都是一样要缴纳。所以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申报表中存在“未开票销售额”这一列。
但在实际征管中,采用的是以票控税,开具了发票就必须要缴税,这就导致一些小公司、不规范的公司,只有开发票才缴税,不开票不交税。因此,他们自然不希望开具发票,从而将这部分收入藏匿起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如果购买方要求开具发票,他们就会把要多交的这部分税转移到购买方身上,要求加税点。
如果开票方是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处于免税限额附近,少开具发票就可以享受免税优惠。
当开具发票过多,超过了增值税的免税限额,则全部销售额不能享受免税优惠,这可谓一大损失,因此自然要求加税点。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小的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采用的是定期定额征收或核定征收。
在一定销售额的范围内免税,或者适用较低的税负,当开具发票过多时,可能多交税,这种情况下也会要求加税点。
1、用含税价格除以1加其适用税率17%之和,公式如下: 21640/(1+17%)=18495.73(元); 2、应纳增值税为不含税价格乘以适用税率,按8个点税,公式如下:18495.73(元)X8%=1479.6(元) 税金,企业所得税法术语,指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企业缴纳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纳税人范围比公司所得税大。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即所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内资企业或其他组织,包括以下6类: (1)国有企业; (2)集体企业;(3)私营企业; (4)联营企业; (5)股份制企业; (6)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
织。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企业所得税是指境内的企业(居民企业及非居民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其生产经营所得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应依照》缴纳企业所得税。但个人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除外。
扩展资料:
税金的计算方法:建筑安装工程费中的税金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在税金的实际计算过程,通常是三种税金一并计算,又由于在计算税金时,往往已知条件是税前造价,因此税金的计算公式可以表达为:应纳税额=(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率(%)综合税率的计算因纳税地点所在地的不同而不同。
(1)纳税地点在市区的企业综合税率的计算:税率(%)(2)纳税地点在县城、镇的企业综合税率的计算:税率(%)(3)纳税地点不在市区、县城、镇的企业综合税率的计算:税率(%)税率的计算因纳税地点所在地的不同而不同,教材中的税率是经推导换算后的综合税率。推导过程如下(以市区为例):综合税率(%)所以应纳税额=(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率(%)=不含税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