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最高6000转,你这机床能力不错啊。我这的进口车床最高也才4000转。
粗车每刀切多少,这个与机床动力水平,刀具强度,工艺系统刚性有直接关系,很难一概而论。这么说吧,主轴5.5KW的伺服电机,车直径170mm的大盘件端面,线速度200m/min,F0.3,每刀最多2mm,再高主轴带不动了。VNMG160404的刀片,粗车最高ap1.5,再高容易刀尖崩掉,而挖槽的时候,切深1.5都很容易崩,要1.0才稳妥。
精车切深,首先要求是保证足够厚度(针对钢件),确保精车能加工出光洁的表面,在这个基础上,原则上降低切削力,有利于保证质量。一个基本参照标准就是切深大于或接近于刀尖圆弧半径。比如R0.4的精车刀,精车余量单边留0.4或更多一点,只要转速合适,就能保证零件油光锃亮。R0.2的则只要留单边0.2以上就可以。
转速跟生产效率有关,也跟刀具寿命有关。
一般来说,软碳钢线速度控制在180-200米每分是比较经济的——生产效率不低,刀具寿命也比较长。而线速度拉到300米的话,刀具寿命往往猛烈缩短到五分之一甚至更短。
进给率,专业车工清一色使用每转进给,用每分进给的那是车工还没入门,车削加工的基本道理还没弄明白。所有数控刀片,标的推荐进给率都是用每转进给做单位的,那是有原因的——每转进给率与材料切除率、切削力、加工表面质量有直接且清楚的关系。比如R0.2刀尖的刀具F0.07左右能加工出Ra1.6的粗糙度,只要切削速度能保证不产生积屑瘤,不论转速多少,都是这个质量。另外车工经常使用恒线速控制,在恒线速状态下,每分进给率是个很扯淡的东西。
原则基本上这样,你自己慢慢琢磨吧。技术是干出来的,但更主要是想出来的。
另外,车工的关键技术构成还包括对刀具的正确选用,材质,角度,槽形等等。我曾经把各厂家的刀具样本书翻了半年,到现在也只能说大体上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