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
国名:安哥拉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Angola)
独立日:11月11日(1975年)
国庆日:11月11日(1975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由红、黑两个平行长方形构成。旗面中间是相互交叉的金色弧形齿轮和砍刀。在弧形齿轮和砍刀之间有一颗金色五角星。黑色是对非洲大陆的颂扬;红色表示同殖民者进行斗争的先烈的鲜血。五角星表示国际主义和进步事业,五个角象征团结、自由、正义、民主与进步。齿轮和砍刀象征着工农劳动者和军队的团结,并表示对早年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农民和战士的纪念。
国徽:呈圆形。圆面为浅蓝色,圆周由齿轮和安哥拉的主要农产品玉米、棉花、咖啡及绿枝图案组成。下方齿轮和绿枝连接处是一本打开的书,象征教育和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书之上为冉冉升起的太阳,象征这个年轻的国家;太阳光芒中交叉着锄头和砍刀,象征国际主义和人民永远向前;之上为一颗**五角星,寓意同国旗。底端的**绶带上用葡萄牙文写着“安哥拉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Jose Eduardo Dos Santos),1979年9月起任总统。
自然地理: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邻刚果、刚果(金),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西濒大西洋,面积124.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50公里。全国大部是海拔1000米以上高原,地势东高西低,大西洋沿岸为平原区。中西部的莫科山海拔2620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库邦戈河、宽扎河、库内内河和宽多河。北部的刚果河(扎伊尔河是安与刚果金(原扎伊尔)之间的界河。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
人口:1310万(2001年估计)。主要有奥温本杜族、姆本杜族等。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居民多数讲班图语。49%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其他大部分居民信奉拜物教。
首都:罗安达(Luanda)
简史:中世纪时期,安哥拉分属刚果、恩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四个王国。1482年葡萄牙殖民船队首次抵达安哥拉,1560年侵入恩东戈王国,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在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占领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将安改为“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50年代中期以后,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安哥拉人民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先后成立。1961年2月4日“安人运”开始进行武装斗争。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个组织同葡政府达成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1月31日安三个组织同葡当局组成过渡政府。不久,“安人运”、“安解阵”、“安盟”之间发生武装冲突,8月过渡政府解体。葡当局于1975年11月10日宣布“把权力交给安哥拉人民”。11月11日,“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阿戈斯蒂纽·内图任总统。1976年“安人运”击溃“安解阵”部队,并将“安盟”部队逐出城市。1992年8月,安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安哥拉共和国。
政治:现行宪法于1975年11月11日颁布,1978年1月、1980年8月、1991年3月和1992年8月四次修改。宪法规定,实行多党制。共和国总统经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总统兼任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有权公布或废除法律,宣布战争或和平状态,任免政府部长、军队高级将领、省长、总检察长、最高法院法官等。议会同政府的权力分开。法院和法官有权独立行使审判权。宪法还规定,安哥拉既不参加任何国际军事组织,也不允许外国在本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1992年8月,议会决定将国名由“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改为“安哥拉共和国”;“人民议会”改为“国民议会”;各级法院均删去“人民”字样。
经济:盛产石油和钻石。过去粮食自给有余,咖啡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旷日持久的内战使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受阻,造成近百万人死亡,近10万人成为残疾,农田荒芜,工业凋敝。安哥拉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仅次于尼日利亚。安哥拉的石油主要用于出口,石油出口收入占出口总额的90%。石油生产占安哥拉国内生产总值的45%,国家财政收入的85%至90%来自石油业。 迅速崛起的安哥拉石油工业
外交:奉行反帝、反殖、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与中国关系:1983年1月12日,安中两国建交。
安哥拉是一个西非国家,沿大西洋有1600公里的海岸线。冬季(6月至8月)凉爽多雨,气温下降至10-15℃。在晚春和初夏(11月至12月),气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令人愉快的,气温介于22-27℃之间。
◎健康咨询
近期的医学和牙科检查应该确切查明旅行者是处于健康状态。随身携带所需的健康和意外保险证明和所有重要的医疗记录。带足医生所开的药品和其它治疗的药物以及所有必须的个人卫生用品,其中包括一副备用眼镜或在必要时带隐形眼镜。
只饮用瓶装饮料(包括水)或煮沸后的水配制的饮料。饮料中不要加冰块,也不要生吃海鲜、半熟的肉或奶制品。趁热食用经充分烹饪的食物和那些能够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剥皮的水果。不要购买街头摊贩或小贩的食品。
只在管理良好的、水经氯化的游泳池中,或已知未被污染的海水中游泳。不要在淡水湖泊、溪流和河流中游泳。穿减少皮肤暴露的衣服并且在暴露的部位施用含避蚊胺的驱避剂。在装有严密纱窗纱门的居室中睡觉。携带抗腹泻的药物。戴太阳镜、宽边帽、使用防晒液和护唇膏,减少与日晒有关的健康问题。
◎特别注意事项
该国有艾滋病发生。供血可能未经过适当的筛检和/ 或当地没有一次性针头和注射器。在可能的情况下,旅行者应该在到达可保证安全的医疗机构时再接受医治。
◎免疫
这些建议并不完全,并且不应该将其解释为适用于所有旅行者。有关免疫问题最后应该以旅行者的医疗史、既定旅程、停留时间和旅行目的而定。
霍乱:虽然预防接种的效果有限,但是对在没有医疗设施、卫生条件不良的地方居住或工作3个月以上的人们来说可能是适当的。对胃保护机能受损并计划持久访问或暴露于不卫生条件的旅行者霍乱预防接种可能也是适当的。孕妇、不满6个月龄的婴儿或对疫苗有严重反应史者最好不接种霍乱疫苗。
甲型肝炎:对所有的易感旅行者都考虑进行甲型肝炎疫苗主动免疫或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对计划长期居住的人们或频繁到危险地区进行短期访问的人们特别考虑选择主动免疫。停留的时间越长,保护停留者免受甲型肝炎侵害的重要性也就越大。对那些将居住于或访问农村地区、在卫生条件不良或不明的环境中就食或饮水的人们来说或对那些将与卫生条件不良的当地人们有密切接触的人们(特别是小孩)来说甲型肝炎预防接种特别重要。
乙型肝炎:建议卫生保健工作者、预期直接与常住居民的血接触或者与常住居民有性接触的人们、计划在当地持久停留(6个月或6个月以上)的人们(特别是那些期望利用当地卫生保健机构、在农村地区停留或者与当地人群有密切接触的人们)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建议那些以前已经完成了一个脊髓灰质炎标准免疫程序的旅行者再接种一次性接种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对那些未免疫或未完全免疫的人们的预防接种请参考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指南。怀孕是预防接种的相对禁忌症;不过,如果需要用疫苗保护,注射和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都可以用,到底使用哪种疫苗视旅行者意愿和时间的可能而定。
狂犬病:那些在当地停留30天以上的,有被家养动物和/ 或野生动物啮咬(特别是狗咬)危险的人们或者从事高危险活动(如探洞穴或者管理动物)的人们应当考虑接受狂犬病暴露前预防接种。如果可能在农村地区暴露于狂犬病,如果不易得到适当的暴露后保健处理,这种对接种的需求就更加重要。
象麻疹和白喉这一类的疾病常有报告,并且脊髓灰质炎病例仍然在经常地发生。
伤寒:在当地停留3周以上者、美食冒险者和那些敢于离开通常旅行者的路线,进入小城市、村庄和农村地区的人们应当考虑伤寒预防接种。得到可靠的医疗保健可能性越小,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就越大。预防接种的禁忌症视疫苗类型而定。
黄热病:前往城市以外地区的9个月以上的旅行者建议接种黄热病疫苗。
注:作为与旅行无关的良好的卫生实践,应该及时进行所有常规的预防接种(如白百破或破伤风类毒素疫苗、 Hib, 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脊髓灰质炎、水痘、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
◎疾病危害
有关以下疾病更详细的情况可以在旅行疾病概述一节中寻找。
昆虫传播的疾病是主要的疾病:许多疾病,包括黄热病,都是呈地方性流行的,公有散发的病例报告,并且时不时地就有比较广泛的爆发。
.登革热-当地有此病发生
.丝虫病-当地有此病流行
.利什曼病- 当地有此病发生(皮肤利什曼和内脏利什曼型均可发现,特别是在比较干燥的地区)
.疟疾- 在当地流行
.盘尾丝虫病(河肓症)- 在当地流行
.回归热- 当地有此病发生
.非洲锥虫病(昏睡病)- 当地有此病发生(人型-主要在比较阪立的小疫点内-有病例报告)
.斑疹伤寒- 当地有此病发生(虱传、蚤传和蜱传回归热均有发生)
食传和水传疾病:呈高度地方性流行。痢疾、和腹泻性疾病、贾第虫病、伤寒和病毒性肝炎广泛传播。棘球囊病(棘球蚴病)在动物滋生地区广泛传播。
.霍乱- 当地有此病发生
.几内亚蠕虫病:当地有此病发生
.蠕虫病(寄生虫病)- 在当地流行
.血吸虫病- 在当地普遍存在
◎其它危害:
.全年都有感染流感的危险。
.狂犬病- 当地有此病发生
.沙眼- 在当地流行
国名:安哥拉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Angola)
独立日:11月11日(1975年)
国庆日:11月11日(1975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由红、黑两个平行长方形构成。旗面中间是相互交叉的金色弧形齿轮和砍刀。在弧形齿轮和砍刀之间有一颗金色五角星。黑色是对非洲大陆的颂扬;红色表示同殖民者进行斗争的先烈的鲜血。五角星表示国际主义和进步事业,五个角象征团结、自由、正义、民主与进步。齿轮和砍刀象征着工农劳动者和军队的团结,并表示对早年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农民和战士的纪念。
国徽:呈圆形。圆面为浅蓝色,圆周由齿轮和安哥拉的主要农产品玉米、棉花、咖啡及绿枝图案组成。下方齿轮和绿枝连接处是一本打开的书,象征教育和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书之上为冉冉升起的太阳,象征这个年轻的国家;太阳光芒中交叉着锄头和砍刀,象征国际主义和人民永远向前;之上为一颗**五角星,寓意同国旗。底端的**绶带上用葡萄牙文写着“安哥拉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Jose Eduardo Dos Santos),1979年9月起任总统。
自然地理: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邻刚果、刚果(金),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西濒大西洋,面积124.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50公里。全国大部是海拔1000米以上高原,地势东高西低,大西洋沿岸为平原区。中西部的比那高原的莫科山海拔2620米,为全国最高点,构成全境主要分水岭。高原西侧陡落北宽南窄(240—48公里)的沿海平原,局部形成高达1,000米的悬崖。海岸线平直。河流众多,呈辐射状水系,多数是刚果河(扎伊尔河)与赞比西河的上游支流,富水力。主要河流有库邦戈河、宽扎河、库内内河和宽多河。北部的刚果河(扎伊尔河是安与刚果金(原扎伊尔)之间的界河。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750—1,500毫米。森林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南部草原广阔。
人口:1310万(2001年估计)。主要有奥温本杜族、姆本杜族等。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居民多数讲班图语。49%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其他大部分居民信奉拜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