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快餐大王(凤凰店)
地址: 罗湖区凤凰路138号凤山大厦1楼
永和快餐大王
地址: 龙岗区布吉镇新乐路42号
永和快餐大王(东湖店)
地址: 罗湖区太安路46号(近东晓路)
地址: 龙岗区横岗镇茂盛路57号
地址: 南山区蛇口工业区工业九路大道交汇处蛇口沃尔玛东座1楼
地址: 南山区华侨城沃尔玛购物中心E12
地址: 福田区彩田路2014-6号福源大厦2栋1楼
地址: 福田区百花五路36号长安花园B幢1楼
地址: 罗湖区深南东路5002号地王大厦1楼
地址: 罗湖区宝安南路14号茂源大厦
地址: 福田区天安数码城创新科技广场B座104B1单元
地址: 南山区南海大道2005号海王大厦对面
地址: 福田区益田中路江苏大厦1楼
地址: 福田区燕南路9号君悦阁1楼
地址: 福田区福中路15号福景大厦裙楼1楼西北角
地址: 福田区福田村贝底田坊174号
地址: 宝安区宝城8区建安路香缤广场楼下
地址: 福田区保税区3号门佳德福百货1楼
地址: 罗湖区友谊路国际名园首层
地址: 福田区福华三路星河国际花园1楼
地址: 福田区福华一路3号怡景中心城G层西广场
地址: 罗湖区东门路与深南路交叉口
地址: 福田区景田南路30号岁宝百货1楼旁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邮编:433000
仙桃市工业园区位于仙桃市西南部,北抵沪蓉高速公路,南临张沟镇,东经113°26′,北纬30°19′,规划总面积1000公顷,总人口3.8万。仙桃市工业园区1994年12月设立,原名仙桃市纺织工业园区,2002年4月更为现名,2004年3月30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保留开发区。截止2004年底,仙桃市工业园区开发面积220公顷,建成面积180公顷,开发面积占规划面积22%。开发区投资强度为50.79万元/亩,投入产出比为1:1.9,人均GDP11050元。2004年,园区生产总值31890万元,财政收入2923万元,税收2889万元。
仙桃市工业园区围绕“打造轻纺名城,构建最佳板块”的战略定位,积极开展特色招商,大力招引纺织、服装、食品、机械、电子类企业,产生了良好的企业扎堆发展和产业聚集效应。截止2004年底,包括美国爱特、台湾旺旺、香港联亮以及福建亲亲、湖北银丰、湖北光益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在园区落户,目前已有企业5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家,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电子三大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达到86%。“十一五”期间,仙桃市工业园区将进一步做强“三大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在纺织服装方面,完善纺织印染服装产业链,巩固棉纺行业优势,突破性发展服装行业,努力提高印染后整理加工水平,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推进棉纺生产能力向优势企业集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全流程改造步伐,支持骨干纺织服装企业做大、做强,形成集团,争取上市;在机械电子方面,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培育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部分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力争形成若干国内外知名品牌。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培育一批在全省占有一定地位的创新工程、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在食品加工方面,扶持“旺旺、亲亲”扩规发展,兴办二期乃至三期工程,把企业做大、做强,在此基础上组建“旺旺”和“亲亲”食品工业园,形成区域性整体竞争优势。同时,按照现代化工业园区的要求,进一步抓好棉纺老区、清水湾新区、官沟新区和工业园南区四块各具产业特色板块的建设,努力把仙桃市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仙桃市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仙桃市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内设一办五局,即办公室、经济发展局、精神文明局、规划建设局、财税工商局、农村工作局。园区内具备完善的服务体系,所有入园项目能享受到工业专班提供的各种优惠服务。工业专班能够通过市行政服务中心一条龙为项目办理各种证照和手续,能够配合金融机构为项目(企业)筹措资金,能够为项目(企业)商检和通关提供便利;园区各项环保指标均已达到国家标准,并通过了ISO14000认证,全区绿化率31%,污水处理率92%,有8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建区十年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975万元,建成了四横五纵道路骨架和供电、供水、排水、通讯等相对独立的公共基础设施体系。
2005年,仙桃工业园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四个第一”的观念,努力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围绕破解发展难题,抓好项目建设,打造最佳板块主线,确立新目标,增添新措施,实现新突破,进一步促进工业园区开放开发,做强做大,内创最佳工业板块,外争全省十佳园区,确保实现招商引资5亿元,利用外资900万美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引进投资在5000万以上的项目5个(其中投资在1亿元的项目2个),企业产值突破15亿元,城市建设投入资金500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5000万元。力争2010年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实现产值70亿元,税收1.4亿元,入驻企业达到120家。
一、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邮编是多少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的邮编为276826,该校地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学苑路677号,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以水利为特色,以工科为优势的高职院校。
二、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简介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以水利为特色,以工科为优势的高职院校,具有60多年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魂”的办学理念,秉承“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校训,遵循“水利特色、工科优势、凝练品牌、强化服务”的办学思路,确定“立足水利、面向社会、服务一线”的办学定位,是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首批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就业工作优秀院校和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学校荣获“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水利职工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体育优秀单位”“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
硬件设施齐全先进
学校总占地面积159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4.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8亿元,图书馆藏书102万余册。学校建有水工实训场、工程施工实训中心、机械加工中心、物流仓储与配送中心等117个校内实训场馆和13个融学生实训、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校中厂”,与企业合作建设了300余个功能完备的校外实训基地。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水工实训场为全国水利类重点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师资队伍德技双馨
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成了由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组成的高水平人才专家资源库,形成了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30人,其中具有副教授及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3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42%,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72%。教师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等教师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1项、二等奖10项。2015年12月,学校俄罗斯外教巴什娜教授因工作成绩突出,荣获首届“日照友谊奖”,并被授予日照市“荣誉市民”。
专业建设优势突出
突出水利特色,建设优势专业。学校按照“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学校理事会的主导作用,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根据国家及山东省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调整服务面向,优化专业结构,主动适应水利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水利工程与管理、现代交通工程技术、建筑产业现代化施工与管理、智能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8个特色专业群,专业体系更加完善,专业内涵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实现高职水利类专业的全覆盖,打造了以水利工程与管理专业等为代表的一批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特色品牌专业,形成了“水利特色、工科优势”专业群,为现代水利事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改革合作发展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先后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五征集团、京东集团等知名大中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了“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以企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为目标,将企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课程的全过程,并在实训、实习中加强企业所需的能力模块学习。学校把教学、生产、服务、应用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两次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
人才培养成效斐然
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水利类高等职业院校,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山东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中,担负着培养现代水利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学校以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材施教,特色发展,迄今已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输送了近1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山东水利事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蓄水池”,为水利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学校面向山东、天津、河北、江苏、安徽、辽宁等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学生第一志愿上线率超过100%,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86%以上,毕业生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比例达100%,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7%以上,毕业生赴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水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水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就业比例超过10%,实现了高起点、高质量就业。学生在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省级以上各级各类大赛中获一等奖29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30项。
产教融合创新发展
构建立体化社会服务体系。学校坚持立足水利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对口支援、社区服务,打造了立体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了山东水利技术传承创新中心。近三年,完成了全国水利行业专业培训、山东省水利局长培训、库区移民干部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130750人日。开展了37个工种、16200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六环四十二步”培训模式,被中国水利教育协会作为全国水利职工教育研究成果宣传推广应用。利用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等7项技术资质,先后完成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60余项技术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展污水处理设备、水工机械等10余项新技术研发,共开展社会服务近100项,技术服务到款额1264万元,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6亿元。
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始终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战略,教师继承发扬了良好的科研传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项目《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衬砌成型技术与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三年,学校教师先后承担以国家重点课题《黄河河口地区骨干生态河网构建与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为代表的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20余项,获奖90余项;在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430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论文60余篇;获得专利230余项,出版教材160余部。
校园文化特色鲜明
坚持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育人氛围。统筹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注重校园建筑文化内涵挖掘,建设了以“水经苑”为代表的校园水文化育人基地和水文化研究中心,进一步创新了水文化内涵,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水文化育人氛围,促进了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的养成。
坚持培育精神文化,厚植育人基础。坚持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武装师生、教育师生,将学校“以人为本、以水为魂”的办学理念、“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校训等核心价值追求与人水和谐共生的理念相融合,把“团结吃苦、奉献创新”的校风潜移默化于“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水利精神的追求中,增强水院人对学校的文化认同感,引领水院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立大志、做大事。
坚持规范行为文化,打造育人品牌。坚持水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顶层设计,挖掘水文化教育资源,践行,建设以“水文化”为中心的育人体系,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品牌,为国家和地方的水文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国际合作广泛深入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与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韩国国际大学、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和朝阳科技大学等7个国家或地区的10余所高校建立了稳固的友好合作关系,实施国际合作项目12项。学校与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俄罗斯伊万诺沃国立化工大学开展长期深度合作,中俄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派出的留学生实现了本科、硕士及博士全覆盖,培养了近500名通晓国际标准的国际化人才;与俄罗斯教育部合作建立了覆盖华东、华北地区唯一一家俄罗斯国家对外俄语水平考试(培训)中心,培养了一批服务中国—中亚国家战略合作的双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