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邮政编码511400。
广州番禺邮编是:511400。
番禺简介
番禺区,广东省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州市中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毗邻港澳,北与广州市海珠区相接,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与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相邻,南滨珠江口,与南沙区接壤。
行政区划面积约530平方千米,设有5个镇、11个街道、275个村(社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番禺区常住人口为2658397人。
番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县,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岭南建筑、岭南画派、粤剧曲艺、广东音乐等广府文化和鳌鱼舞、飘色、乞巧、醒狮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番禺还是著名的美食之都,历来有“食在广州、味在番禺”的美誉。
番禺区内有广州南站、莲花山港等海陆交通枢纽,广州大学城聚集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等一批高等学府。
以上内容参考?-番禺区
深圳市邮编
邮编:510000
增城博物馆
增江画廊
何仙姑景区
增城雁塔
白水寨
增城区是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东部、广州市东部(俗称穗东),东江下游北岸,罗浮山西面;东与惠州市接壤,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西与黄埔区毗邻,北与从化区和龙门县接界。面积1616.47平方公里,下辖7个镇6个街道,284个行政村和58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26.01万人。拥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全国第五个国家级侨商产业聚集区“侨梦苑”,是全国著名的荔枝之乡、牛仔服装名城、新兴的汽车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区。2019年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7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30位。
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0.49亿元,同比增长6.5%;规上工业总产值1133.75亿元,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1213.67亿元,同比增长20.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4亿元,同比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76亿元,同比增长11.14%。特别是2016年以来,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引智引技引资稳投资促发展,成功引进超视_8K项目、维信诺模组生产线、平安(增城)科技硅谷等400多个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超3300亿元,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区位交通优越。增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穗莞深港黄金走廊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拥有广汕铁路、广石铁路、穗深城际轨道、新白广城际轨道,以及广州地铁13号线、21号线等轨道交通,高标准建设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新塘站)、增城南站交通枢纽中心和增城西站交通枢纽中心三大交通枢纽;广惠、广深等8条高、快速公路贯穿全境。30分钟可达广州中心城区,40分钟内坐拥广州、深圳两大空港和黄埔港、新沙港两大海港资源,1小时左右可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形成了现代化陆运、海运、空运立体式“大交通”网络。
产业基础扎实。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拥有广本、北汽、穗景客车三家整车生产企业,中汽研华南总部基地、日立汽车系统、福耀玻璃等150多家汽车研发及零部件制造企业,以及五羊本田、豪进等7家年产能300万辆以上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引进了超视_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区、维信诺、阿里巴巴、工信部电子五所等一批高新技术和战略性龙头项目。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引进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龙城国际康复医疗健康中心、合景生命健康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健康服务业产业带。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拥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省级“菜篮子”基地9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6个,各级农业龙头企业89家;2019年全区旅游接待3077.69万人次、收入147.59亿元,分别增长8.38%和16.02%。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了国家级侨梦苑创新创业平台及富士康科技小镇、珠江国际创业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形成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浓厚氛围。
服务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拥有万达、东汇城、永旺等高端城市综合体,凤凰城酒店、金叶子酒店等星级酒店,以及碧桂园、恒大山水城等大型现代花园式社区。拥有增城广场、图书馆、城市馆等特色文化休闲设施,14所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区少年宫、南方医院增城分院(区中心医院)、区颐养院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引进了黄冈中学广州增城学校、广外附属增城实验学校、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等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让市民可享受一线城市的优质公共服务。
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有1800多年历史,被联合国地名组织列为“千年古县”。位于三江金兰寺,至今四千至七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贝丘文化遗址,是广州地区最早有古人群聚居的地方。增城历史悠久,自古人杰地灵,涌现了南宋丞相崔与之、明代三部尚书湛若水等历史文化名人,也是传说中八仙之一何仙姑的故乡。增城荔枝文化源远流长;核雕(广州榄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舟文化别具水乡风味;舞貔貅、舞春牛、舞-等传统民俗风情浓郁;广州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正果畲族村)民族风情独特;派潭镇、正果镇、黄屋村、坑贝村等特色镇村魅力十足;何仙姑家庙、报德祠、三忠庙、佛爷寺、万寿寺、百花古寺等古寺庙彰显了增城深厚文化底蕴。
自然生态优美。山清水秀,被誉为“珠三角”的翡翠绿洲,孕育出荔枝、丝苗米、迟菜心等“增城十宝”优质农产品,拥有白水寨国家4A级景区和湖心岛等众多景点,以及2.11平方公里水面的荔湖、563公里绿道、395公里生态景观林带、24个森林公园、30多个生态公园。森林覆盖率达53.23%;2020年上半年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77天,占比97.3%,同比上升0.1%,达标天数比例在广州市11个区中位居首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4,同比下降8.1%,综合指数在广州市11个区中排名第二。
当前,增城正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引智引技引资促发展,打造广州枢纽型网络城市骨干节点、先进制造业增长极和宜业宜居宜游优质生活圈,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之城。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增城区位列第413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增城区上榜,排名第74位。
2020年9月,2020中国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榜单发布,增城区排位第7名。
2020年8月,农业农村部推选增城区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0年6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增城区为第二批广东省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6月,增城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广东片区)。
2019年11月,增城区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9年10月,增城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位列第20名。
2019年10月,增城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列第17名。
2018年9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8年中国百强区排名,增城区名列第44位。
2014年6月,国家旅游局办公室确定增城区为第二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
深圳市邮编518000。
深圳市,简称“深”,别称鹏城,广东省辖地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之一。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 ,并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地域文化
深圳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积淀,集海防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红色文化等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精神等现当代文化于一体。
经历多次中原汉人由北向南的大迁徙,约至宋元之间,岭南地区形成以不同方言和习俗为主要界定标志的广府、客家两大民系。深圳地区属珠江三角洲文化圈,居民历来以广府、客家两大民系为主。直至1979年建市,深圳仍然保持着这种居民结构格局。在风俗方面,以两大民系为主,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貌特色。
广府民系居民(以下简称广府人)广府人在深圳俗称“本地人”,指世居本地讲粤语(又称“白话”)的居民。深圳地区最早的广府人,是由早期中原移民与古南越族人自秦汉以来的(包括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10年由赵佗建立的南越国时期)长期互相交融中,逐渐形成的最早的汉族民系。
客家民系居民(以下简称客家人)客家方言地区主要在广九铁路深圳段以东的盐田、沙头角、横岗、龙岗、坪地、坪山、坑梓、葵涌、石岩、布吉、龙华、观澜等地,罗湖区(莲塘、东晓、东湖、清水河以及罗芳、水库新村)、福田区(梅林、莲花街道)、南山区(沙河、西丽街道)。
据《宝安县志.方言》载“客家方言使用人口占全县户籍人口56%,粤方言44%”(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版)。第一批进人深圳地区的客家先民难以确证。一般认为自宋末开始,从中原辗转闽、赣、粤山区迁人。
客家人是来自于中原的汉族,是由于战乱迁徙至闽粤赣这一个特定的区域,文化方面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一个具有独特客家方言系统、独特文化习俗和情感心态稳定的汉族支系。清初“迁海复界”政策有关,客家人大批量进入深圳,大都是来自今梅州市的梅县、兴宁、五华等县,带来了客家传统文化因素。
深圳是客家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融点,许多客家遗迹都可以显示出滨海客家的海洋文化特点。
以上内容参考-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