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号是指世界各大城市所属行政区域常用电话区划号码,这些号码主要用于国内、国际长途电话接入。
国内电信固定电话长途网采用的“多级汇接制”。(三位、四位区号就是在这种落后的电信通讯中产生的)由于,当时还没有程控电话交换机,所以采用了分级原则。基于这样的“多级汇接制”,在国内电话长途区号的编制上也体现了“多级”的原则,并且在号码编排上体现一定对应关系。
扩展资料
区号的原理
多级汇接分级原则是设一个主国际接口局,结合长话流量和行政区划分为几个大区,每个大区设一个汇接中心,即一级交换中心;每个大区分为几个省区,每个省区设一个中心,即二级交换中心;每个省区分为几个地区,在地区中心城市设中心,即三级交换中心,然后每个地区下面的县各设县中心,设四级交换中心;五级交换中心即为本地交换端局,一般为市话端局。
通俗地讲,如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打长途去北京市,信号要从勐腊县汇接到西双版纳中心局,再汇接到昆明中心局,再到西南大区中心成都中心局,才能传输到北京市。
参考资料:
611130。
温江区位于成都市四环路外以西,是成都市中心城区。是国家重要生物医药研发基地、科教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1.温江区高等院校众多,温江大学城位于柳台大道与南熏大道交汇处。温江区域范围内有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大中专院校13所,科研院所21所,在校大学生12万余人。
2.2005年4月,获得全国百强县称号;2005年9月,成功举办中国第六届花博会;2007年11月26日,获得第十一届全球国际花园城市荣誉称号;2015年11月27日,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3.建制沿革:温江区古为蜀国领域。区西北寿安乡境内的“八卦山”、 “大墓山”,相传为蜀国柏灌王墓和鱼凫王墓;区北万春乡境内的“鱼凫城” (俗呼“古城埂”)相传为古鱼凫王都,沿江安河一带曾先后发现不少与古蜀族文化有关的大石遗迹,表明今区境是古蜀族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
4.行政区划:区划沿革,温江区初置时的地域,由郫区南境和江原区东境构成。由郫区区境分出的地域,约当今区境北部和东北部的玉石、寿安、镇子、万春、永宁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