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1988于中科院系统所获博士学位
1988-1990,美国Texas德克萨斯大学,博士后
1993-1996,美国Wichita堪萨斯州威奇托市州立大学, 访问学者
1988- 1999 中科院系统所
1999-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研究方向
数学机械化,符号计算, 自动推理,信息安全,智慧型软体开发
获奖荣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7.
中科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1997.
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
(香港求是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1999.
第四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1999年
第四届亚洲数学技术大会 (ATCM'99)"最佳论文奖",1999.
中国科学院盈科优秀青年学者奖,2000.
第一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3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突出成果奖",2003.
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2006.
(中创软体基金会)"中创软体人才奖",2006.
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慧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2019
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画(973)项目:"数学机械化方法及其在信息技术中的套用",2004年-2009年,首席科学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数学机械化与自动推理平台",1999年-2003年,首席科学家。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8年-2000年。
国家攀登计画"数学机械化及其套用"子项目负责人,1997年。
国家攀登计画"机器证明及其套用"子项目负责人,1992年-1996年。
863计画"智慧型计算机" 主题子课题"吴方法软体研究"负责人,1991年-1993年。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 CCR-9117870, 1992年-1994年,"Mechanical Theorem Proving in Geometry and Mechanics",主要参加人员。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 CCR-9420857, 1995年-1998年,"Automated Generation of Readable Proofs in Geometry",主要参加人员。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 CCR-0201253, 2002年-2004年, "Automated Geometry Reasoning and Methods fir Diagram Generation",共同主持人(CO-PI)。
学术任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
国际符号与代数年会(ISSAC)指导委员会委员
《系统科学与数学》,副主编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副主编
Journal of Symbolic Computation ,编委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Communications & Control,编委
Electronic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Technology,编委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编委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编委
科研事迹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吴文俊院士因开创数学机械化证明获得了国家科技大奖,是妇孺皆知的大科学家。如今,吴文俊院士已80多岁了,他开创的事业需要有人来继承发扬。而他的学生高小山及高小山的学生,即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研究院的一部分"新生代科学家"就是他的接班人。他们正在把老前辈的理论推向套用,推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高小山说,吴老的理论和他早期实现的用机器证明的一些几何定理,往往不容易看懂,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常不易弄明白。为了让人们在短时间内看懂这些研究内容,上世纪90年代,高小山与美国学者合作,结合吴老的方法,尝试用不同方法证明数学中的几何定理,使不同水平的人在不同层次上能够轻松地看懂数学机械化并把它们套用到教学领域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脑力劳动的机械化有了实现的可能性,部分实现脑力劳动的机械化,可为科学研究与高新技术研究提供有力工具,使科研工作者摆脱繁琐的甚至是人力难以胜任的工作,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性研究,从而提高知识创新的效率。数学机械化研究,不仅为数学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战略构想,也将为信息技术的创新发挥重要作用。
所谓"数学机械化",就是把数学中的方程求解与定理证明转变为计算机可以接受的形式,并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解决数学与高新技术中的理论问题,换句话说是用计算机做数学研究或让计算机更智慧型化。
吴文俊正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从理论上解决了用机器证明几何定理的难题,从而获得国内外的高度赞扬。而高小山则在80年代把他的理论在计算机上用几秒钟的时间变成了现实,拉近了数学机械化理论与人类工作和生活的距离。在此基础上,高小山又发明了一种称之为"结构性资料库"的推理方法,解决机器证明时的几何对称性问题,用以提高机器证明的质量。不久,他的这一方法再次被普遍套用于物理、机器人和教学中。
当时间推移到世纪之交的时候,高小山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规划项目"数学机化与自动推理平台"的研究,带领学生开始在微分几何等新领域发展数学机械化,试图解决信息处理、计算机图形与视觉、数控技术中的关键性理论和技术问题,建立自动推理平台。
他解释,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与化学、理论物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数学也是高新技术的理论基础,这一点对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尤其重要。
计算机科学被认为是算法的科学,而算法研究的本质是数学问题。计算机在很多领域的套用,如图像传输与压缩、复杂的曲面造型、生物信息等都在呼唤新的数学方法。这些挑战为数学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数学的研究将为解决许多高科技问题提供有力工具。他们承担的"数学机械化与自动推理平台"项目就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去为人们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研究,他带领的小组已经在不等式机器证明方面开发出了在国际上领先的软体;在图像压缩上,建成了性能优良的压缩与复现系统,压缩比高达240倍;独立建立了中国拼图算法,可用于图像的隐藏和伪装等。这些成果不仅可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还能套用于蛋白质的结构作图等方面。
高小山于1999年获得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第四届亚洲计算机数学技术大会最佳论文奖等许多荣誉。
高小山说,"做数学,关键要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追求热点,而要做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它可能会变成未来的热点。数学研究前沿变化不是很快,而是相对稳定。他人啃了几十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更需要下苦工夫、笨工夫。成功不是偶然所得,特别需要毅力,当然与能力也有关。"
高小山获得了成功。那么,他为何会这么幸运?从高小山对他的中学校友所谈的学习方法中,人们可了解他是怎样学习和做事的。
他说,"每个人的学习风格和认知风格不同,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但基本的有三点:培养兴趣、及时复习、勤于思考"。
关于兴趣,郭沫若先生有一句名言:"兴趣出勤者"。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把知识看作花园里绚丽的花朵,就会全神贯注地欣赏它,就会心情愉快地采摘它,为了探求知识的奥秘就会冥思苦想,废寝忘食。
及时复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心理学有一条曲线叫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经过多次试验、调查得到的一个关于遗忘规律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人的遗忘过程有先快后慢的特点。一般地,人的遗忘从识记后就已经开始了。识记后20分钟就能忘掉41.8%,所以应该在知识还没有遗忘或遗忘很少的时候进行复习,如果间隔时间长了,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的关键是思考。霍金的《时间简史》的序言里有一句话:"科学的本质是疑问。"所以学会提问题并学会思考问题,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可见,高小山是个十分勤于思考的人。或许,这是他成功的真正秘密。
民族自豪感特别强的中国人认为比萨饼应是我们老祖宗的专利,理由是: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早在元朝时候就把中国的面食带到了意大利,其中自然包括比萨饼(那时不叫比萨饼,也许叫烘饼之类),"狡猾"的意大利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对中国"烘饼"稍加改进,美其名曰"比萨饼"。所以说,比萨饼是意大利人的剽窃之作!以卖比萨饼为生的意大利人可不愿意听到这种话,叫嚷意大利才是比萨饼的原产地。为此,同在美国经营餐馆的一位中国人和一位意大利人还闹到了法庭,后经调查取证,法官认为:中国人通常喜欢吃蒸煮食品,而烘烤食品是从印度传到世界各地的,乳酪是比萨饼必不可少的材料,而中国人似乎并没有生产过乳酪,所有证据似乎对中国人不利,但说意大利是比萨饼的原产地也站不住脚,案件就这样不了了之。
1958年 美国年轻的Frank and Dan Camey兄弟俩,向母亲借60美元,在美国Wichita开设了第一间必胜客比萨餐厅。
1959年 必胜客在堪萨斯州正式成立公司,并在州内的Topeka开设第一家特许经营的必胜客餐厅。由Dick Hassur自主管理。作为特许经营者,迪克被获准使用必胜客注册商标和秘密的产品配方,并同时得到卡尼兄弟在管理上的协助。
1965年 必胜客第一支电视广告片“Putt-Putt to Pizza Hut”开始投放。
1967年 世界最大的比萨(直径6英尺)在德克萨斯州的必胜客餐厅隆重开业之际烘烤出来。
1968年 必胜客在加拿大开设第一家国外分店,从此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1969年 必胜客开始全面采用红色屋顶装饰。同年,墨西哥第一家必胜客分店在Guadalajara开业。
1970年 澳大利亚第一家必胜客餐厅开业。
1971年 必胜客无论在营业额还是餐厅数量方面,都成为全球第一的比萨连锁餐厅。
1972年 必胜客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第1000家必胜客连锁餐厅在美国堪萨斯州的威之达市开业。
1973年 必胜客在日本及英国开办连锁餐厅。
1976年 必胜客第100家国外连锁餐厅在澳大利亚开张。必胜客第2000家连锁餐厅在美国密苏里州开业。
1977年 必胜客与百事可乐合并,在“百事可乐”的帮助下,必胜客开始向全球开拓的方向发展。必胜客在德克萨斯州开设第3000家连锁餐厅。
1979年 必胜客在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开拓市场。
1988年 必胜客庆祝诞生30周年。在全世界的连锁店超过6000家。必胜客推出的奖励读书计划受到里根总统嘉奖。
1989年 必胜客在全美推出“加入必胜客工作”计划,招募了10000余名残疾员工,该计划被认为是当时餐饮业首创的最大慈善倡议。必胜客在国外的第1000家分店在加拿大安大略州开业,至此,必胜客在全球54个国家拥有分店,必胜客历史上第一次为白宫递送比萨,为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举办的“阅读是基础”的招待会提供服务。
1990年 必胜客餐饮体系的年营业额达到40亿美元。同年,必胜客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开设第一家中国分店。
1991年 俄罗斯的叶利钦总统刚平息一场政变时,必胜客向他及其支持者提供了最具历史意义的外送服务。
1995年 必胜客被《饭店和社会机构》杂志评为1995年“连锁的选择”奖项,被视为在过去11年里最好的比萨连锁店。
1997年 必胜客所属百事餐饮集团从百事集团分离出来,于当年10月7日在美国成立全球最大的餐饮业集团--百胜全球餐饮集团,原百事集团成员全球著名的必胜客、肯德基、塔可钟三家餐饮公司,同时宣布成为百胜全球餐饮公司成员。
1998年 必胜客“上海旗舰店/美罗店”在上海开业。
1999年 必胜客在中国江苏省第一家比萨连锁餐厅在苏州开业。必胜客在中国浙江省第一家比萨连锁餐厅在杭州开业。
2002年1月 必胜客首次在中国推出中式比萨“富香团员”与消费者共度中国新年。3月12日,百胜全球餐饮集团总部在美国宣布:集团内除已拥有并经营的必胜客、肯德基及塔可钟三大著名连锁品牌外,与Yorkshire Global Restaurants公司签署合约,收购了其属下的A&W及Long John Silvers两个国际餐饮品牌。收购这两家新品牌的同时,百胜全球餐饮集团的英文名称将同时由Tricon Global Restaurants, Inc,改为Yum! Brands, Inc。但百胜集团的中文名称仍沿用目前使用的名称不会改变。
2003年1月10日 中国必胜客开店突破100家。以100家店为新的起点,必胜客在“休闲餐饮”的基础上,以更易亲近的定位“必胜客欢乐餐厅”出现在中国餐饮市场。4月,中国必胜客在午茶和夜茶时段(每天的14:00--17:00,20:00以后)推出“开心茶点”。11月,“必胜宅急送”在中国开放特许加盟业务。
必胜客,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比萨专卖连锁企业。在遍布世界各地一百多个国家,每天接待超过4,00万位顾客, 烤制1,70多万个比萨饼。必胜客已在营业额和餐厅数量上,迅速成为全球第一的比萨连锁餐厅企业。必胜客公司属于世界最大的餐饮集团-百胜全球餐饮集团,目前百胜餐饮集团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 32,500 家的连锁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