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7年无产品,这家50亿美金估值的超级独角兽还有多少胜算?
2018年10月,柔宇抢先于全球所有手机厂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发布了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
2019年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首曝自家双折叠屏手机。柔宇愤然指出小米夺走了本属于他们的“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称号。柔宇因此再一次上了热搜。
当然,在电科技看来,以上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一家做屏幕代工的企业,怎么突然就吃起了手机的饭?要知道在柔宇做手机之前,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公司已经先后尝试过VR眼镜、手提包、显示播放器、衣帽等品类纷繁却彼此并无强关联的产品,结果都是无疾而终,无一例外。与此伴随着的诸如“PPT企业、深圳三大*”的质疑声也是甚嚣尘上。
显像技术已经历经三代大发展。从上世纪的CRT电视,到2000年开始大行其道的LCD电视,再到如今逐渐走入千家万户的OLED电视、激光电视等等。在这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柔宇并未跟随主流技术的演进,而是卡位在未来,投身柔性显示项目。
柔宇创始人刘自鸿,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海归硕士。公司创立之初就拿到了IDG、中信资本、深创投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注资。
彼时,国内已经有诸如京东方、华星光电、维信诺、深天马等多家企业,在三星、LG的巨大竞争压力下厮杀于屏幕市场。
2014年,柔宇研发出了自家首个卷曲半径可达1mm,厚度为0.01mm的柔性屏。但直到2018年6月,柔宇才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条类6代(5.5代)柔性屏生产线。截至目前,尚未有该产线正式大规模量产的消息传出。
作为对比,2017年10月,京东方就已采用与三星类似的制造方案,在成都打造了6代OLED柔性面板生产线并投入量产,这也是全球第二条实现量产的6代线,代表了目前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华星光电、深天马也有了一条OLED6代线,维信诺则有了一条6代柔性屏产线。
从大环境来看,尽管卡位很早,但刚刚才迈入实际生产流程且产线代际落后的柔宇似乎不占任何优势。
对于自家的柔性屏技术,柔宇CEO刘自鸿曾在2018年6月这样介绍过其优势:
“柔宇自主研发的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投资成本更低、良率更高,进一步实现了显示屏幕自由弯曲和折叠,而且具有分辨率高、反应速度快、亮度高、耗电低、画质艳丽的特点,是从0到1、从1到N的自主科技创新。”
显然,柔宇认为相比于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企业,自家的自研技术更胜一筹。
虽然从目前的公开消息来看,尚未有任何知名企业表示将采购柔宇的屏幕做产品,但柔宇在12月初放出的公关稿却直指自己已经“在3个月内获得了40亿订单”。
与此相对照的一个数字是2017年2月,三星与苹果之间的那1亿块OLED面板订单的金额,大概是43亿美元。
可想而知,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大订单,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国际新闻了。
这是什么概念呢?当时国内的全部OLED产线加起来的设计产能才只有不到12万片/年。
即便是按照已裁切过的成品数量来计算,柔宇也要把良率做到和三星一样,甚至更好才有可能实现。考虑到柔宇还有诸多全新的自研技术需要进行整合,这一良率短期内绝无可能实现。
有别于其他屏厂,柔宇天生有着一颗做产品的心,并且极为注重塑造自己的品牌公关形象,特别喜欢用诸如“全球首个”、“世界首款”这种形容词来标榜自己:
2015年9月,柔宇推出“全球首创”可折叠式超高清VR智能移动影院Royole-X;
2016年9月,柔宇推出“全球首个”可折叠的3D头戴影院RoyoleMoon;
2018年9月,柔宇推出“全球第一款”高清柔性时尚衣帽Flexible+Wearables。
而最厉害的,还是当属抢先于全球所有手机厂商,发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这种摒弃了上下游分工协作,垂直整合产业链于一身的做法,着实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要知道已经在产业链上摸爬滚打了数年的小米,在面对“小米无技术”的指责时,雷军也只能很委婉地辩解称,“做汽车的一定要做发动机吗?”言下之意很明确,没有厂商可以通吃产业链的全部上下游。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年,柔宇也不曾指出上述三样消费级产品共计卖出了多少。从第三方商城的售卖情况来看:
Royole-X在京东有100余条评价;
未在京东上架的RoyoleMoon在亚马逊仅拿到52条购买评价;
原定于去年11月开始发售的FlexPai,则还处于预定状态;
至于柔性屏手提包、显示播放器等,则更是连官网介绍都找不到。
对于一家成立7年,估值已达50亿美金,在年会上狂洒奔驰奥迪豪车的巨型独角兽公司来说,至今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也是一件颇令人费解的事情——柔宇到底是想做什么,只是做PPT吗?
郭台铭曾说:“屏幕业务拼的就是烧钱,烧的足够多,量上来了,就赚钱了。”诚然,屏幕产业本身就是重资产的高新企业,动彻上百亿的单条产线投资额,足以将大多数企业拒之门外。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初,柔宇共计获得约百亿人民币的融资。而从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公布的产线投资额来看,这一看似高昂的数字,实际上最多也就够投产2018年6月建成的那条5.5代的OLED屏幕产线,后续的改良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
与此对应的是——京东方成都6代线先期投资220亿元人民币,后又追加投资至245亿元,整体设计产能4.8万片/月。华星光电在武汉的6代线,先期投资25亿美元。
而除了资金门槛外,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也同样是制造业老生常谈的话题。
截至目前,柔宇对自家柔性屏的主要宣传点,还停留在4年前的“可以做到0.01mm的厚度”样品上。事实上,绝大部分OLED面板厂都有能力生产出如此薄厚的柔性屏。
另外,如果想要将这种0.01mm的内屏投入实际使用,还必须要使用塑料或者其他柔性介质来对其进行封装。如果未经封装就使用,在与自然环境中的氧气、水蒸气接触下,不出5天屏幕就会损坏。而在加装了封装之后,柔宇的屏幕厚度到底能达到多少还是未知数。
事实上,截至目前,即便是在那台已经被做成手机的FlexPai上,柔宇也从未给出过自家屏幕在亮度、色域,甚至是折叠寿命的详细参数。作为对比,三星在今年1月发布旗下首个折叠屏手机GalaxyFold之时,就已经给出了自家屏幕“保20万次折叠不坏”的承诺。
在互联网创投圈有一条默认的规律:早期讲故事,后期讲产品。有趣的是,身为制造业一员的柔宇,却也走上了这条套路。
今年1月,一位接近柔宇的人士曾直言,这次小米总裁在微博发布的“折叠屏概念手机”,相当于是从柔宇手中抢走了饭碗,失去了先发优势柔宇,若是再想通过向投资人讲这个折叠屏的故事来拉投资,其难度也可想而知。
那么,让我们把视线再转回到柔宇的根基:“柔性屏”真是个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的细分市场吗?这个钱烧得真会有回报吗?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折叠屏到底是不是伪命题都不好说,居高不下的成本,更是拦在消费级产品前函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布相关产品的华为、三星都没有将其大规模量产的打算,未来柔性屏的前景几何仍是未知数。
而对一个目前没有任何当打的拳头产品,却已经融到了E+轮的超级独角兽公司来说,面对即将登场的科创板,柔宇的下一个故事又该讲什么呢?
questvr怎么使用移动硬盘
使用移动硬盘首先要配置一个专门的数据转换器,将适配的移动硬盘连接,设置好基本参数就可以了。
的vr支持外接优盘或者移动硬盘吗
支持是支持的,不过硬盘需要外部供电,你还得另外加一个供电线
柔宇移动影院设备_柔宇3d移动影院和vr眼镜有什么区别吗?
柔宇MOON严格来说是一个头戴显示器或者直接叫HDM,它并不带虚拟现实功能。所以MOON不是VR设备,也避免了VR难以完全避免的眩晕感和资源不足的问题。它的优势来自于独特且出色的观影体验,这点是vr比不了的。
不可以,华为VR眼镜不支持外界硬盘,原因很简单,VR眼镜没有直接读取硬盘资料的功能,必须通过专用软件打开才行。通俗讲,如果直接把显示器插到硬盘上,会有什么结果?
华为vrglass加载u盘移动硬盘
华为VRGlasses可以加载U盘和移动硬盘,但是要求所加载的文件必须是MP4格式的。
如何看待柔宇科技发布的柔性AMOLED显示屏
基础科学是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在火热的半导体领域,尤其是"一芯一屏"这两大核心产业,中国企业曾长期处于跟随地位,甚至在中美贸易摩擦之下备受压制。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技术迭代和市场规模的竞争中,中国企业正不断缩小与世界品牌的差距。以芯片为例,在美国步步紧逼之下,中国企业必将进行芯片全产业链的布局和研发,来应对日韩和欧美国家的垄断。而在可折叠全柔性显示屏幕领域,柔宇正以“换道超车”的姿态实现ULT-NSSP技术突破,迅速完成技术成熟到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迫切推动产业化进程的阶段。
迅速迭代,六年时间做到业内领先
2014年,柔宇团队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发布全球最薄的柔性显示屏以及柔性传感器的企业,开启了中国制造柔性显示屏技术征服世界的第一步。2018年在北京,柔宇发布了全球首款真正的可折叠柔性屏智能手机——柔派(Flex Pai),作为一款具有革命性里程碑意义的手机,不仅推出时间领先三星近半年时间,也被英国BBC评价为“全球手机行业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手机”。2020年9月22日,柔宇正式发布旗下第二代折叠屏手机FlexPai 2,这是一款弯折半径最低仅为1毫米,最高可承受180万次弯折,相比上代提升约9倍,整机折叠时可实现“无缝”贴合,厚度降低40%的划时代新机。
从柔宇 科技 成立到这条全柔性显示屏产线量产,历经了近6年时间。如果从柔宇 科技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决心走这条充满挑战的创业之路算起,周期更是长达12年。作为一家曾被业内误解的企业,在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两大核心技术的发展上,柔宇走出了一条与外资巨头与众不同的路线,不仅让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可能引领下个时代。
实际上,柔宇全柔性面板良品率在2019年就已经达到“竞争对手”传统OLED硬屏的水平;在同样投入的情况下,ULT-NSSP技术方案比其他厂商全柔性屏良率高出一个数量级。而且,柔宇的全柔性终端产品的换屏成本也是行业最低的。显然,柔宇全柔性屏的制造良率、成本控制已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独辟蹊径,自主研发完成换道超车
在显示面板领域,日韩企业一直占据技术的主导地位,无论从供应链、原材料和关键制程设备,中国企业在面板领域都受限于上游企业,要突破以三星为代表的日韩企业说构筑的技术壁垒,在原有的技术路线上恐怕难以超越,这也是中国主流半导体企业的共识。对年轻的柔宇而言,要想撕开日韩企业的垄断,就必须“换道超车”。
在柔性显示技术领域,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两大阵营:一个是以三星、LG为主的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阵营;另一个阵营以柔宇为代表,使用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这两个技术路线中,中国企业都颇有建树。以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为例,凭借成熟的技术和供应链,京东方将厚度降到了0.03毫米,直接挑战到三星的霸主地位。
而在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领域,柔宇以更精简的工艺和极低的温度,找到了全柔性屏弯折的可靠性、高良率和低成本投入之间的平衡点。甚至还根据技术特征,自主研发了显示电路与显示驱动系统。凭借这套不同于传统工艺的独立全柔性显示技术体系,柔宇在全球第一个成功实现了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出货,而今已剑指产业化。
除了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路线,智能力学仿真模型也是柔宇的技术亮点。在研发中,能够快速计算不同材料、层叠方式可达到的柔性性能和稳定性、可靠性,再通过实验对比验证,对材料、层叠方式参数进行矫正,形成材料力学参数数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研发效率,快速实现量产。
直至今日,柔宇使用的材料仍然是秘密。但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发现,ULT-NSSP这项技术使面板在制作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包含多晶硅脱氢、离子植入、活化等一系列制程,在温度上也较LTPS技术低200-300度左右。柔宇 科技 的创新技术有效减少了多道制程,省去了价格特别昂贵的RTA(快速高温退火),ELA(准分子激光退火)等设备投入,成功降低了投入成本。同时在良率方面,减少多道制程加上整体温度降低,也使ULT-NSSP面板生产良率较LTPS技术更高。值得一提的是,柔性屏折叠手机FlexPai正是采用了柔宇 科技 自己研究的柔性屏幕。
更重要的是,柔宇 科技 成为中国少数能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企业,同时也具备国家“进口替代”和“一屏一芯”的战略意义。
赋能终端,加速推动产业化落地
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计,2019年全球可折叠柔性屏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接近100万部,到2020年预计渗透率在1%以上,价格、产能、良率都是阻碍其普及的最大的原因。柔宇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的量产以及ULT-NSSP技术路线的未来演进,无疑是推动市场普及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尤其在解决了被广为诟病的折痕、膜层断裂和显示失效等问题之后,剑指产业化的柔宇在ToC与ToB两大市场开始了快速量产与按需定制。
在ToC市场,最火热的莫过于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 FlexPai 的升级版——FlexPai 2,屏幕能够承受180万次弯折(一天翻折100次可使用约50年),通过独创的Royole 3STM全闭合线性转轴可实现完全无间隙闭合,而且展开后无折痕,达到类镜面平整度。更重要的是,FlexPai 2的8GB+256GB版仅售9988元,成为业内唯一售价在万元以下的5G折叠屏手机。FlexPai 2搭载了“为折叠屏手机而生”的waterOS 2.0操作系统,该系统由柔宇 科技 的研发团队基于Android Q平台针对折叠屏手机特点自主开发,用户可以通过智能侧边栏设置,在侧曲屏上轻松实现应用的快捷切换。
柔宇 科技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展示了转轴内部复杂的结构,并表示3STM全闭合线性转轴中包含了高达200颗精密零部件和精密传动件,使用了包括钛合金、液态金属等在内多种顶级航空级金属材料。如此精密的设计为用户带来了更加顺滑的弯折手感,还能实现机身从0到180°任意角度自由“无级”悬停,可在平板模式、手机模式和帐篷模式三个模式中,帮助用户完成工作与生活的自由切换。
此外,柔性传感器技术领域也在快速实现终端商业化创新。比如近期上市销售的新一代智能手写本“柔记2”。其主要特点是:为业界目前最接近自然书写体验的智能笔记本,能够实现纸屏同步、手写文字即时转化电子文档等功能,同时还可以生成笔迹视频,让用户能随时回顾记录时的思路和逻辑,可以成为商务人士、教师和学生等人群的新型工作与创作工具。
在ToB市场,通过ULT-NSSP显示技术与操作系统、软件和硬件相集成的“柔性+”平台,柔宇已经为六大行业的客户提供柔性+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移动终端、智能交通、文娱传媒、运动 时尚 、智能家居和办公教育。 产品涉及柔性传感器、柔性集成电路柔性操作系统等。
在推动产业落地的过程中,柔宇目前已与全球超过500家各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共同打造柔性电子生态与产业创新应用。伴随更多终端的落地,柔性电子技术,可以解决目前用户诸多未满足的线上与交互需求,同时与合作伙伴共同拓展新的应用形态与服务边界,共同打造一个“柔性星球”,以柔性电子技术为世界带来巨大的产业变革推动力与应用创新想象力。
需要注意的是,围绕柔性屏市场,中韩企业的竞争很快将进入白热化的状态。好在,“换道超车”的柔宇完全掌握了核心自主技术,这让 中国在柔性显示领域不会再有被“卡脖子”的忧虑 ,而柔宇在技术创新与完成量产的每一次重要突破,都会让国际企业丧失技术垄断优势,也让中国企业拥有更多的产业话语权与产品溢价能力。
柔宇目前已经是深圳公认的新生代创业公司的标杆之一,这点应该没有疑问,大家也知道柔宇名气很大,但柔宇之所以有名,恐怕不仅仅是报纸新闻上所展现的一些东西,本人在电子行业从业多年,应该说不管是从媒体新闻还是业界讨论都能得到更多信息。今天想吐槽的一些问题,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防止真正的科技公司没有死在商场上,最后却死在了一些完全不明就里的喷子手里,那实在是咱们国家的一种悲哀,我相信美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也是美国强大的根源:开放、包容、大格局、鼓励创新、勇于探索。我也希望通过自己从各方面了解到的东西来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柔宇,仅供参考。当然我也必须声明我和柔宇没有任何商业和利益关系,仅是业内人士的客观立场而已。
1、 关于柔性OLED显示技术:先来简单科普一下吧,不管是传统的TFT-LCD还是AMOLED,或者是柔宇的柔性AMOLED,其实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背板(基板),一部分是前板。传统的LCD显示屏采用的基板的是玻璃,然后在玻璃上做大规模集成电路,最后灌上液晶,当然由于有背光、偏光片、滤光片等组件,传统的LCD是很难做成柔性的;传统的AMOLED屏幕(硬屏)也是在玻璃基板上做大规模集成电路,最后蒸镀上OLED发光层(前板),由于OLED发光层本身具有柔性的特征,且OLED显示屏为主动式发光,并不需要背光灯部分,因此OLED是目前实现真正柔性显示的最好的办法。目前业界所谓的“柔性显示”其实包括两种,一种是目前很多手机上已经采用的固定曲面显示器,这种显示器其实基板很多时候还是玻璃,后来也有用一些较厚的塑料,屏幕略有弧度,当然屏幕不可能做到自由的卷曲,很多厂商把这种OLED显示器也称之为“柔性显示”有一定程度的夸大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嫌疑,更准确的说法是“curved display”固定曲面显示,而不是“flexible display”柔性显示;第二种就是完全可以自由卷曲的全柔性显示flexible display,这种显示器不再采用玻璃作为衬底基板,而是使用新型超薄薄膜作为衬底材料,然后在此薄膜上做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一直做到最后的OLED发光层。这种显示器可实现完全的自有卷曲,是真正意义柔性显示。
2、 关于柔宇的柔性OLED显示技术:使用OLED来做柔性显示,这个思路并不难,但难在如何在材料、工艺、器件、电路、模组等方面来实现系统性的创新和集成。以薄膜作为基底的柔性显示器,目前以三星为代表的少数一两家日韩厂商普遍采用的是用“低温多晶硅+激光切割”的技术来实现柔性显示,但由于难度技术极高、高温及激光设备高贵、良率不高等特点,导致该技术还没有快速大规模量产,且成本居高不下,技术机密更是无数。此外三星的柔性显示厚度约为0.3毫米左右(即使不加外保护层偏光片也有0.1-0.2毫米),不同的厚度决定着不同的卷曲半径。而关于柔宇的显示技术,我了解到柔宇自主研发了和三星不同的一套工艺技术路线,目前公开的技术参数为厚度0.01毫米,卷曲半径1毫米,我也曾经在一个会议上看过他们的实物,能在国际上首次做到这样的厚度和卷曲半径确实非常惊人,起码目前我了解到三星及其他厂家做不到这一点,或者也起码是跟着柔宇做出来之后才开始研究和模仿的。(有人于是怀疑这是不是他们做的样品我觉得这个攻击确实有点扯淡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种恶意攻击除了满足咱有些国人卑微的心理快感和小格局还有啥实质性意义呢,要牛逼说出来谁做的啊,国际上宣传这么广要不是他们做的还能火成这样那也是瞎了啊)
3、 关于技术路线和数据的公开:有人说柔宇没有公开自己的技术路线,没有公开自己的更多技术参数,我觉得这个情况非常能够理解。如果今天你用了十年时间开发成功了一套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技术秘方,你会愿意产品还没有开始大规模上市前公开自己技术路线?三星、LG等巨头还有国内一堆嗷嗷待哺的面板厂肯定一直在虎视眈眈这些新技术,自己去公布详细技术路线和工艺参数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有些公司可能也在试图用激将法让柔宇说出自己的核心技术路线,不过这个团队算是有大智慧,没有因此而沉不住气就真得公开了。确实如传统所言,会到处公开的东西一定不是核心,核心机密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哪家公司会愿意公开,除非已经众所周知,或者一文不值。这个道理就好比没人会把自己的老婆裸体照随便晒在网上一样,除非你不爱她……柔宇已经在深圳建设一条投资超百亿的大规模柔性显示器产线,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静静等待,而不是在这无谓的猜测、诋毁,这样会把真正的创新企业给害死。一些人在公开讨论柔宇的技术路线纯粹是无稽之谈,因为人家从来没有官方公布过自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