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大学邮编是多少
广西大学 的邮编为530004,该校地址位于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是一所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
二、广西大学简介
广西大学 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长是有着教育界“北蔡南马”之称的“一代宗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博士。国立 广西大学 时期,竺可桢、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王力等一批名家曾在这里任教,是当时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 广西大学 师生、学科专业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所高校,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1997年两校合并以及进入“211工程”,使 广西大学 迈上了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学校改革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顺利完成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并获得评估通过,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工程学、材料科学、农学、动物与植物学和化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成为“部区合建”高校,入选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学校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 广西大学 秉持“勤恳朴诚”的校训,积累和沉淀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西大精神。
学校占地面积2.16万余亩,其中位于扶绥县的广西亚热带农科新城(农林动科研教学实验基地)占地面积16898.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9.82亿元,馆藏文献总量857万册(含学院资料室),其中印刷型图书392万册(件),电子图书465万册,电子期刊6.5万种,中外文数据库202个。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有98个本科专业(2018年招生专业71个,其中44个专业按18个大类招生)。下设25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8221人、全日制研究生8639人、留学生及港澳台生2251人,各类在读继续教育学生46246人。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524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9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79人,专任教师1945人。现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个“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和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良种培育中心等。有4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培育基地”,1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坚持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发展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2007年至今共获得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共62项,获得项目数居地方“211工程”高校前列。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中心27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15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学校连续14年获得“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 广西大学 KAB创业俱乐部荣膺全国十佳。获教育部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90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其中李林、党鸿辛、陈太一、沈善炯、卢鹤绂、文圣常、施汝为、韩斌等8位校友当选为两院院士;一大批校友成长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各行业的骨干和党政领导干部。
学校着力提高教师水平和质量,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造就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现有院士1人、双聘院士5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领军人才6人、教育部“*”特聘教授6人、教育部“*”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1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中国科学院“国外引进杰出人才”(*)人选8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7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6人。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努力服务社会,产生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性成果。其中,王丕建教授在牛、猪杂交改良研究上成就显著,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1985年获首届世界水牛会议“科学先驱者”奖;张先程研究员主持的“籼型杂交水稻”项目获1981年国家特等发明奖;卢克焕教授(第二完成人)承担的“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日波教授主持的“高活力a-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双飞教授主持的“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曾建民教授主持的“反重力近终形铸造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王巨丰教授主持的“大幅度降低雷击事故率、跳闸率和断线率的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王双飞教授主持的“轻工过程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关键设备及工程化技术集成创新”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梁恩维教授主持的“伽玛射线暴及其余辉的辐射成份和物理起源”项目和石德顺教授主持的“水牛体细胞克隆和干细胞建系关键技术与机理的研究”项目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6年,唐纪良教授主持的“十字花科黑腐病菌Ⅲ型分泌系统调控机理及其效应子研究”项目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学校还紧密结合区域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校市、校厅、校地、校企协同创新,大力推进科教融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沈培康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已率先建成年产15吨粉体石墨烯的中试生产线。余克服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自2014年以来连续对黄岩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珊瑚礁进行系统科学考察,获得了大量国内唯一的第一手研究样品,对我国南海及沿海地区保护与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甘蔗育种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选育甘蔗新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含糖量都明显增高。郑皆连院士主持获得2018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第16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第36届国际桥梁大会(IBC)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梁军林教授、陈宗平教授分别参与获得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赵艳林教授获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王双飞教授主持获得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一等奖,获2018年度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类特等奖;韦化教授、梅国雄教授分别获广西科技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科学技术进步类一等奖;另有21项其他成果获广西科技奖励;凌常荣教授、范祚军教授、谢舜教授等于2018年获得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20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9项。“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44项。学校协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及 南开大学 等28家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了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研究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国—东盟研究院入选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
近年来,上级领导高度重视 广西大学 的发展,加快对 广西大学 的建设。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等多位领导曾到校指导工作;2018年12月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我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把我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2016年,自治区主席陈武到 广西大学 调研,提出“( 广西大学 )要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打造广西高校改革发展的排头兵,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排头兵,高端人才培养成长的排头兵”。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印发《 广西大学 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广西大学 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和《“部区合建” 广西大学 实施方案》,与教育部签署《教育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部区合建” 广西大学 的协议》,学校进入了以“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为主要目标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学校将以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提出的“五个扎实”新要求,围绕“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秉持“勤恳朴诚”的校训,统筹推进综合改革,按照建校“百年目标、三步实施、五个一流、六条方略”的规划思路,培养******有社会责任、有法治意识、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国际视野的“五有”领军型人才,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在哪里
广西大学教务处电话
广西大学在哪里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广西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广西大学生创业补贴优惠政策及扶持标准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广西大学有几个校区
广西大学是一本吗 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
广西大学生助学贷款申请条件和申请方式流程 ;
一、南宁学院邮编是多少 南宁学院的邮编为530200,该校地址位于广西省南宁市邕宁区龙亭路8号,是南宁市人民政府与民革广西区委合作共办的高校,是教育部批准可向港澳台招收本科生的学校。
二、南宁学院简介
南宁学院由南宁市人民政府委派南宁威宁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合作共办,前身是创办于1985年的邕江大学,2012年12月升格为本科高校。
学校升本之后,抓住国家对高校实行分类管理、引导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契机,贯彻“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的办学理念,不犹豫、不动摇、不争论、不等待,坚定走应用型发展之路,先后成为国家首批35所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之一、广西新建本科学校整体转型试点高校以及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单位,呈现出新兴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新气象。
明确发展新定位。作为南宁市属高校,学校以国家赋予南宁市北部湾城市群特大城市发展定位和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三大定位”为自身定位发展的依据,确立学校的办学类型与人才培养目标类型为应用型,确立学校的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以南宁市为核心的北部湾城市群,服务行业企业,服务城市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进步,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服务面向定位聚焦北部湾城市群,努力把南宁学院办成一所使北部湾城市群“想得起、用得上、信得过、离不开”有特色的城市应用技术大学。
承载发展新使命。“创造卓越教育品质,促进城市繁荣与发展”是南宁学院的办学使命,引领学校人才培养面向地方,学科专业适应地方,科学研究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引领地方,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求贡献、求地位、求发展、求特色。学校明确“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发展定位,按照“一轴(工学)两翼(管理学、艺术设计学)”的专业建设规划方向,推进“2+6”专业结构布局建设。现有25个本科专业,拥有广西高校重点学科1个,广西高校特色(重点)专业6个,应用型学科专业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同时,学校应用型科研与服务能力提高迅速,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专利受理量2017年跃居全区79所高校第11位,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列第7位。在2017、2018年中国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上,南宁学院在全国152所民办本科高校中名列第45位、46位,科研竞争力上升明显。
探索发展新类型。学校视应用技术型本科为本科教育的新类型,不断探索新类型的发展内涵,升本以来承担区级教改课题82项,编写教材25部,立项建设校级应用型示范课程100门,获自治区级各类教学成果奖6项,出版了《笃行》《致远》《鼎新》《创新创业教育新体验》《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新体验》五本南宁学院走应用技术大学之路论文集,经过实践探索,学校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定性质在技术应用,定面向在企业、行业,定规格在应用技术型,定特点在实践动手能力的本质和思路更加清晰,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流程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办学特色。
开辟发展新模式。学校秉承“开放式”办学理念,从“破解资源约束型高校资源欠缺的瓶颈”、“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流程与模式的本质要求”两大问题意识出发,基于利益共同体考虑,大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了“互联互通”“需求驱动”“攀亲嫁接”“打通行业”“厂校一体”“就业创业贯穿”等六种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获得了校外近6000万元的发展资金投入,建设了一批以“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为代表的高端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平台,拥有了一批行业、企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学校成熟的六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被《中国教育报》通版专题报道,教育部林蕙青副部长认为这些模式带来的协同育人成绩突出,教育部原李晓红副部长评价这些模式在校园内一次性解决了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的条件问题,很不简单。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会议与论坛上,学校先后6次受邀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经验介绍。
创造发展新体验。学校将“新体验”纳入办学理念,追求应用技术型本科新类型的办学新体验,师生学习新体验,工作新体验,生活新体验,用头脑方寸之间的思想创新,引领整体办学创新,形成创新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新体验”促进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全面创新,从而释放出办学的新活力。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成功实现变道超车,在广西高校率先实现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全程覆盖,培育了一支80名具有国家创业导师资格的校内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其中2名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库,18名入选广西教育厅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获得广西教育厅“ 广西大学 生创业示范基地”等称号;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共建“斯坦福—南宁学院创新创业导师课程实验中心”;参加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连年获得自治区教育厅优秀组织奖,报名参赛项目居于广西高校前列,累计获得国家铜奖6项,自治区金奖10项、银奖13项、铜奖54项。近三年,学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活动技能竞赛和文艺体育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404项。在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位列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第18名,广西第1名。“中国 民办大学 创业竞争力年度进步排行榜”显示,学校在全国427所民办高校中排名从2017年的第190位,上升为2018年的第58位,排名上升132位,进步排行榜在全国第43位。
南宁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南宁学院在哪里
南宁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南宁学院教务处电话
南宁学院有几个校区
南宁学院招生办电话
南宁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南宁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南宁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南宁学院是几本 师资评价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