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作家、诗人,1877年出生于德国,1962年以85岁高龄在瑞士家中去世。
黑塞的父亲是牧师,母亲是在外祖父在印度任牧师的时候出生的。黑塞7岁就开始写诗,27岁时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而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有意思的是黑塞对中国的老庄思想很认同,基督教、印度宗教和中国道家思想等,共同形成黑塞宗教思想的三大来源。
黑塞的早期小说有明确的指导性,他那些年轻的主人公不管怎样彷徨,灵魂最后的归宿总是一些世外桃源般的地方。黑塞最早的小说《在轮下》里,汉斯·吉本拉特的短暂的十多年人生就划出了一个由圣而俗、由俗而出的轨迹。他从神学学府走向市井陋巷,又走进广袤无边的大自然:学府是封闭、拘谨、枯燥、压抑人性的,象征着人的理性,市井是自由、天然、亲近大自然的,象征人的本能和感官。
黑塞的中期著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
黑塞获得过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在内的很多大奖,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声誉。比如,二次大战后,美国文坛霸主一直是海明威。然而自六十年代中起黑塞渐渐取代了海明威,一时成了美国大众的文学崇拜偶像。特别是《荒原狼》,它在问世差不多半个世纪后在美国掀起一股“狼潮”,甚至有的摇滚队也取名“荒原狼”(这个队曾在黑塞纪念活动期间去德国演出)。一些离经叛道的年轻人在小说主人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哈勒尔成了他们的楷模与偶像。
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它通向哪里。
——?赫尔曼·黑塞
星海音乐学院在哪个区
#中考# 导语每到中学报名季的时候,很多家长和同学都在思考什么学校好,各个学校有什么特色,为此 特别整理了烟台格迈纳尔中学的基本情况介绍,希望可以为大家选择中学提供一份参考。
基本内容
中国烟台赫尔曼.格迈纳尔中学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创办于1991年,是烟台市福山区与国际SOS儿童村总部共同投资兴办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学校以国际SOS儿童村创始人赫尔曼.格迈纳尔先生的名字命名。现有教学班44个,在校学生2800余名。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设施先进、齐全,先后被评为“烟台市明星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赫尔曼·格迈纳尔
奥地利医学博士,的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创始人。伟大的国际主义者,慈善家,教育家。
赫尔曼·格迈纳尔博士于1919年6月23日出生于奥地利沃尔堡省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母,依靠父亲种地维持生活。他17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预科学习。第二次世界爆发后,应征入伍。二战结束后,在茵斯布鲁克大学学医,并获博士学位。他看到战后大批孤儿流落街头的悲惨情景,决心设法拯救孤儿,为他们创建新的家庭,使他们在幸福的环境里健康成长。于是世界上第一所SOS儿童村—奥地利茵姆斯特SOS儿童村在他的亲自主持下,于1949年创建起来了。经过三十多年艰苦创业,SOS儿童村事业已由一个国家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慈善事业。以家庭形式抚养孤儿,是赫尔曼·格迈纳尔博士的成功创举,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赫尔曼·格迈纳尔博士是国际SOS儿童村的创始人,是国际SOS儿童村组织的第一任主席。他曾受到许多国家首脑人物的接见和授予奖章、勋章。
1984年11月,赫尔曼·格迈纳尔博士率国际SOS儿童村代表访华,与民政部领导会谈,达成在我国大陆筹建SOS儿童村的合作协议。在他的真诚合作和热情帮助下,我国很快在天津、烟台建成了两所SOS儿童村,为发展我国SOS儿童村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6年,赫尔曼·格迈纳尔先生去世,他的一生是为病人、为穷人、为最不幸的人奋斗的一生,他留给我们的爱人、爱SOS儿童村事业的格迈纳尔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永远发扬光大。
SOSchildrenvillage
一种民间社会福利组织。宗旨是通过为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提供一个有“妈妈”的家庭式的生活环境,使他们重新获得母爱并享受“家庭”温暖。世界上第一所SOS儿童村由奥地利科学院名誉院士H.格迈纳尔医生于1949年在奥地利建立。国际SOS儿童村组织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儿童村采用小家庭分养方式,每个家庭有6~8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孤儿,他们之间以兄弟姐妹相称,由一个妇女充当家庭中妈妈的角色。该妇女要有献身精神,喜欢孩子,爱护孩子,并能教育孩子,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这位母亲角色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与正常家庭中的母亲一样。每一个儿童村有15~20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立的住宅。进入就学年龄的孤儿,可就近上学,这些孤儿进入青年期后,迁至SOS青年宿舍居住,直到完全独立走向社会。
1984年11日,由国际SOS儿童村赞助,在中国天津市和烟台市建立中国SOS儿童村,并于1986年10月开始收养孤儿。
SOS儿童村是一个国际性的民间慈善组织,其办村宗旨是以家庭方式抚养、教育孤儿,并用SOS这个国际上通用的求救信号,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帮助那些在灾难中幸存的孩子。五十多年前的1949年,奥地利的医学博士海尔曼?格迈纳尔先生目睹了由于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影响,使无数各种年龄的儿童和青少年沦为战争悲剧的受害者,就决心寻找一种能适合孤儿特殊需要的生活方式。在精心的探索中,提出了以家庭方式抚养、教育孤儿的伟大设想,并首先在奥地利泰罗的伊姆斯特镇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SOS儿童村,通过这种生活方式,使那些在灾难中幸存的孩子重新获得母爱和家庭温暖。在他的呼吁和努力下,第一所SOS儿童村获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
1959年,在伊姆斯特SOS儿童村建村十年后,在格迈纳尔先生及有志于儿童村事业人们的努力下,奥地利、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先后建起了20个SOS儿童村。当时,大约有一百万朋友以固定的捐献方式支持SOS儿童村。
1961年在奥地利成立了国际SOS儿童村总部。1969年,在第一所SOS儿童村建成二十年之后,不仅欧洲,而且在亚洲、南美洲已有70多所SOS儿童村建成或在计划中,世界上一所四十一户的SOS儿童村在越南西贡落成,村长是第一个SOS儿童村的第一批孩子成长起来的经济学博士、现任国际SOS儿童村组织主席赫尔姆特?库廷先生,这时支持SOS儿童村的朋友已达200多万人。
1979年在伊姆斯特SOS儿童村建村三十年之际,SOS儿童村的项目已达143个,其中不仅有儿童村还有青年公寓、格迈纳尔大学、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同年在巴拉圭建起了第一所SOS儿童村医院。这时,已有60多个国家四百多万朋友在支持SOS儿童村的工作。
1985年,赫尔曼·格迈纳尔先生亲自为中国的烟台、天津两处SOS儿童村奠基。同年,为SOS儿童村事业操劳的格迈纳尔主席积劳成疾,当时亚洲地区SOS儿童村负责人赫尔姆特·库廷先生当选国际SOS儿童村组织主席。
1986年,赫尔曼·格迈纳尔先生去世,他的一生是为病人、为穷人、为最不幸的人奋斗的一生,他留给我们的爱人、爱SOS儿童村事业的格迈纳尔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永远发扬光大,同时,我们对他表示深深的怀念。
今年,2005年,SOS儿童村事业已经走过了五十六年的光辉历程,全世界已经在五大洲一百三十一个国家建立了439个儿童村、326所青年公寓、250所幼儿园、162所格迈纳尔学校、131所职业技术培训中心、296所社交中心、51所格迈纳尔医疗中心、10所紧急救助项目,总计各类组织机构1665个。
在我国,继烟台、天津两处SOS儿童村之后,又有齐齐哈尔、南昌、成都、福建莆田、拉萨、乌鲁木齐七个SOS儿童村相继落成,北京SOS儿童正在筹建中。随着格迈纳尔先生以家庭方式抚养、教育孤儿的思想进一步发展,烟台、天津、齐齐哈尔、南昌、成都、开封又建成六处青年公寓和烟台格迈纳尔中学、齐齐哈尔职业技术学校,又把孤儿教育向前推进一大步。
国际SOS儿童村总部,1961年成立,地址在奥地利。赫尔曼·格迈纳尔先生任第一任主席直至去世。现任主席海尔姆特·库廷先生
SOS小史
船舶在浩瀚的大洋中航行,由于浓雾、风暴、冰山、暗礁、机器失灵、与其它船只相撞等等,往往会发生意外的事故。当死神向人们逼近时,“SOS”的遇难信号便飞向海空,传往四面八方。一收到遇难信号,附近船只便急速驶往出事地点,搭救遇难者。
许多人都认为“SOS”是三个英文词的缩写。但究竟是哪三个英文词呢?有人认为是“SaveOurSouls”(救救我们);有人解释为“SaveOurShip”(救救我们的船)有人推测是“SendOurSuccour”(速来援助);还有人理解为“SuvingOfSoul”(救命)……。真是众说纷纭。其实,“SOS”的原制定者本没有这些意思。
事情还要追溯到本世纪初。1903年第一届国际无线电报会议在柏林召开,有八个海洋大国参加了会议。考虑到航海业的迅速发展和海上事故的日益增多,会议提出要确定专门的船舶遇难无线电信号。有人建议用三个“S”和三个“D”字母组成的“SSSDDD”作为遇难信号,但会议对此没有作出正式决定。
会后不久,英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宣布,用“CQD”作为船舶遇难信号。其实这只是在当时欧洲铁路无线电通讯的一般呼号“CQ”后边加上一个字母“D”而已。海员们则把“CQD”解释为“Comequick,danger”(速来,危险)。因为“CQD”信号只是在安装有马可尼公司无线电设备的船舶上使用,所以这一信号仍然不能算作是国际统一的遇难信号。况且,“CQD”与一般呼号“CQ”只有一字之差,很容易混淆。
1906年,第二届国际无线电会议又在柏林召开。会议决定要用一种更清楚、更准确的信号来代替“CQD”。美国代表提出用国际两旗信号简语的缩写“NC”作为遇难信号。这个方案未被采纳。德国代表斯利亚比-阿尔科无线公司的一位专家建议用“SOE”作遇难信号。讨论中,有人指出这一信号有一重大缺点:字母“E”在莫尔斯电码中是一个点,即整个信号“SOE”是“···———·”,在远距离拍发和接收时很容易被误解,甚至完全不能理解。虽然这一方案仍未获通过,但它却为与会者开阔了思路。接着,有人提出再用一个“S”来代替“SOE”中的“E”,即成为“SOS”。在莫尔斯电码中,“SOS”是“···———···”。它简短、准确、连续而有节奏,易于拍发和阅读,也很易懂。
在宣布“SOS”为国际统一的遇难信号的同时,废除了其他信号,其中包括当时普遍使用的“CQD”。但“SOS”并没有马上被使用,电报员们仍然偏爱于“CQD”,因为他们大多数过去是在铁路系统工作的,习惯使用“CQD”。
1909年8月,美国轮船“阿拉普豪伊”号由于尾轴破裂,无法航行,就向邻近海岸和过往船只拍发了“SOS”信号。这是第一次使用这个信号。直到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之后,“SOS”才得到广泛使用。
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SOS这三个字母无论是从上面看还是倒过来看都是SOS,当遭遇海难,需要在孤岛上摆上大大的“SOS”等待救援的时候,头顶上路过的飞机无论从哪个方向飞来都能立刻辨认出来。
如SaveOurSouls(拯救我们的生命!),SaveOurShip(拯救我们的船只!),StopOtherSignals(停止发送任何其他信号!),SureOfSinking(船就要沉了!)等。真是这样的吗?
其实,S.O.S.是国际莫尔斯电码救难信号,并非任何单词的缩写。鉴于当时海难事件频繁发生,往往由于不能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和最快组织施救,结果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于1908年正式将它确定为国际通用海难求救信号。这三个字母组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因为它的电码...---...(三个圆点,三个破折号,然后再加三个圆点)在电报中是发报方最容易发出,接报方最容易辨识的电码。
在1908年之前,国际公海海难求救信号为C.Q.D.。这三个字母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尽管很多人认为它是ComeQuickly,Danger.(快来,危险!)的首字母缩写。虽然1908年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已经明确规定应用S.O.S.作为海难求救信号,但C.Q.D.仍然有人使用。泰坦尼克海难发生初期,其他船只和救助组织之所以没有能够及时组织施救,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明白船上发报员开始发出的过时的C.Q.D.求救信号。直到整个船只都快没入大海才发出了S.O.S.求救信号,但到了此时谁可能还有如此的回天之力,拯救那些无辜的即将永远葬身海底的灵魂呢?
一、星海音乐学院在哪个区 星海音乐学院是在广州市天河区,具体地址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横路48号,该校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等音乐专业学府,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二、星海音乐学院简介
岭南大地,钟灵毓秀,音乐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名家辈出,孕育了冼星海、萧友梅、马思聪、李凌等一批引领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潮流的杰出音乐家。星海音乐学院位于岭南文化中心——广州,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等音乐专业学府。学校深深植根于岭南这片人文沃土,浸染着岭南音乐文化的精魂,铸就了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开放创新的办学精神,形成了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
广东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1932年由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先驱马思聪、陈洪先生创办的广州音乐院。1957年10月,广东省政府创建了广州音乐学校,使得这一地区的现代专业音乐教育得以延续。随后学校数易校名,几经变迁。1958年更名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1965年初与广东舞蹈学校合并为广东艺术专科学校;1969年与广州美术学院合并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1978年3月复名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198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广州音乐学院;1985年12月,为纪念广东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
60年风雨沧桑,60年薪火相传。星海音乐学院始终以培养高素质音乐与舞蹈人才为己任,遵循“求真、尚美、崇德、敬业”的校训,弘扬星海精神,传承优秀岭南音乐文化。新时期新阶段,学校把握进驻广州大学城的良好发展机遇,利用广东丰富的人文资源,依托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融身于广州大学城多学科共处的教育生态环境,制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岭南特色的高水平音乐学院”的办学目标。
学校以音乐与舞蹈学学科为主,协调发展相关艺术学科。目前共设有音乐学系、作曲系、钢琴系、管弦系、国乐系、声乐歌剧系、民族声乐系、艺术管理系、乐器工程系、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舞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音乐基础部、人文社科部等18个本科院系(部),还设有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音乐研究院、音乐博物馆、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艺术实践中心、社会音乐教育培训中心等,拥有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和5个实验乐团。专业涵盖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录音艺术、音乐表演和舞蹈等各个领域。学校现已形成了教学、创作、表演与研究四位一体的完整学科体系,中专、本科、研究生相衔接的办学层次,普通教育为主、继续教育为辅的办学格局。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音乐学、音乐表演、录音艺术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音乐学、音乐表演、录音艺术、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是省级特色专业,钢琴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音乐表演是广东省重点专业。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教职工667人。教师队伍中有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5人获文化部“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有12人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有51人为广东高校师德标兵、南粤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工会工作者等。有1人被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有3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先后有6人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4人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5人入选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近五年来,教师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500多项。
学校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高等艺术教育的客观规律,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建构了学科课程、人本课程和社会课程“三位一体”的创新型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形成了艺术实践、教学实践、管理实践和社会实践“四元结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教学质量,根据音乐舞蹈艺术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近五年来,学生在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1356多项,其中国际级奖项286项、国家级奖项471项、省(市)级奖项599项。
学校教学环境优美,教学条件优越。现有广州大学城校区和沙河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24961平方米,其中大学城校区189993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学校拥有现代化的音乐厅、专业录音棚、电子音乐制作中心、各类排练厅、学术报告厅和琴房大楼等教学设施。学校图书馆馆藏丰富,设备先进;档案管理建设为国家级,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校园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正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的思路,逐步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的数字校园。学校还在星海音乐厅、广州大剧院、广州交响乐团、广东歌舞剧院、广东省演出业协会、广东电视台、珠影乐团、广东音乐曲艺团、广东民族乐团、广东粤剧院、广州城投、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YAMAHA乐器公司等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近五年来,先后举办了“中国西方音乐学会年会”、“全国音乐艺术院校基本乐科教学与招生改革研讨会”、“星海·伯克利音乐周”、“首届岭南古筝艺术节”、“星海·鹿特丹音乐周”、“首届国际音乐文献翻译研讨会”、“粤港澳台艺术管理高峰论坛”等各类学术研讨会。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邀请美、俄、法、英、德、日、韩等国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名家前来访问、讲学和举办音乐会。应邀派出了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合唱团、室内乐团、舞蹈团等院内各演出团体及各类专家学者到国外、港澳台地区及内地各类艺术院校访问、演出和讲学。学校还与美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音乐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在校普通教育本科生4264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469人,研究生251人,附中学生655人。学校面向全国(含港、澳、台)招生,同时招收留学生。多年来,吸引了高质量的生源,本科第一志愿录取率99.6%,新生报到率99.8%。建校以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两万两千多名高级音乐舞蹈艺术人才,他们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异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他们中很多人已成为华南地区艺术院校、文艺团体、研究机构及文化管理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蜚声中外。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经过60载几代星海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发展成为立足广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音乐舞蹈教育中心,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得到了党和国家***及省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充分肯定。江泽民曾为我校“冼星海纪念馆”亲笔题写了馆名。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宋平、吴官正、张德江、王兆国、李源潮、孟建柱、曾培炎、吴仪、热地、韩启德、周铁农、陈至立、司马义·艾买提等党和国家***曾到我校视察;李岚清曾到我校与师生亲切座谈。任仲夷、林若、黄华华、朱小丹、卢钟鹤、王首道、杨应彬、肖志恒、梁国聚、林树森、李鸿忠、胡泽君、李玉妹、张广宁、汤炳权、游宁丰、雷于蓝等省市领导多次到我校指导工作。朝鲜劳动党原******、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布隆迪总统皮埃尔·恩库伦,比利时众议院议长赫尔曼·德克罗等外国***也曾到我校参观,对学校的办学给予高度评价,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声誉,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中国格局、世界眼光、岭南文脉”谋划和推进星海音乐学院事业的改革发展,积极响应和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文化强省战略,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国际化发展,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培养一流音乐舞蹈人才、推出一流标志性成果,建设一流学科,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岭南特色的高水平音乐学院而不懈努力!
星海音乐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星海音乐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星海音乐学院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星海音乐学院教务网入口
星海音乐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星海音乐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
星海音乐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星海音乐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星海音乐学院教务处电话
星海音乐学院有几个校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