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邮编是多少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的邮编为230601,该校地址位于合肥市经开区大学城丹霞路8号,是一所公办综合性全日制高等艺术院校。
二、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简介
学院下辖宣城路和丹霞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0.4亩,建筑面积97130平方米。在校生3000多人,包含本科、专科、高职、中专四个办学层次。现设置美术、戏剧、音乐、舞蹈、综艺、基础教育部六个系(部)和一个国际与继续教育学院,开设音乐表演、戏曲表演、舞蹈表演、表演艺术、美术和艺术设计等19个专业(其中省级特色专业2个),构建了音乐、戏剧、舞蹈、美术、影视艺术、艺术设计6大专业群。戏曲表演专业和舞蹈表演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
学院英才云集,名师荟萃。在编教职工3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6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60多名。先后聘请周小燕、姜若瑜、梁伯龙、朴东升、余秋雨、彭家鹏、袁运生、宋飞、徐昌俊、徐淑英、王中山、崔新琴、马梅、焦小健、李文、解晓东、吴亚玲、黄新德等40余名专家学者为学院客座教授。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在6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人才,许多人已成为国家和省内外文艺单位的艺术骨干和颇有成就的艺术家。先后涌现出我国第一位琵琶女博士李景侠,第一位扬琴女硕士李玲玲,第一位唢呐硕士隋景山,著名作曲家、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徐昌俊,著名民族管乐演奏家、教育家吴安明,著名歌唱演员马梅、迟黎明、张燕、王莉,著名歌星解晓东;黄梅戏“五朵金花”马兰、吴琼、杨俊、袁玫、吴亚玲,梅花奖得主黄新德、李龙斌、蒋建国、李文等;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刘敏,中国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青年舞蹈家夏小虎,北京舞蹈学院艺术实践中心主任、青年舞蹈家胡淮北,中央芭蕾舞团首席编导费波;画家朱松发、徐德隆、葛新民等一大批知名人士。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质立校,求实创新,严抓管理,励精图治,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艺术专业优势的办学新路。学院先后与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 安徽大学 等院校联合开展艺术成人本科教育。2008年学院成立国际艺术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中央昆士兰大学联合开办艺术类“3+1”专本连读、“3+1+1”本硕连读校际交流项目。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连续冲击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 “桃李杯”舞蹈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校园戏剧节、“荷花奖” 全国舞蹈比赛、“戏剧小梅花”、“CCTV杯”舞蹈比赛、全国美展等一系列国内重大艺术赛事,并不断摘金夺银挂铜。先后组织学生参加安徽省11届运动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全国第四届体育运动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中博会文艺演出、铜陵市建市50周年演出、奥运会开幕式的暖场演出、建国60周年花车巡游、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花鼓灯会、上海世博会安徽活动周演出等,承办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安徽省文化厅主办的“校园大舞台—徽风皖韵进高校”系列大型文艺演出。学院多次代表国家和安徽省组团出访法国、德国、韩国、乌克兰、波兰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加强了国际间及与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
60年来,学院汇集了安徽文艺界的精英,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和艺术氛围,培育了 “勤奋、感悟、励志、创新”的学院精神。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院以为引领,以建设“国内一流艺术职业院校”为目标,提升内涵与拓展外延并举,不断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好的重点专业名单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怎么样 评价排名好不好(10条)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录取通知书,开学时间,入学考试指南军训宿舍条件转专业政策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开学时间入学指南及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查询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和环境空调及分配方法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专业排名,特色重点专业有哪些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及开学时间和新生入学指南军训须知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山西财经大学邮编是多少
山西财经大学 的邮编为030006,该校地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696号,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
二、山西财经大学简介
全面协调发展,财经特色凸显。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法学为优势和特色,推进经、管、法、文、理、工、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现设有21个教学单位、10个实体型科研机构和31个非实体型科研机构,拥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优势学科攀升计划项目、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项目、重点创新团队。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本科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专业,7个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个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11个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15个本科专业拥有双学士学位授予权。
师资力量雄厚,教育体系完备。学校现有教职工17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教授、副教授近50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500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西省青年三晋学者、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等近36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了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或兼职教授,200余名校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著名企业家担任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学校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有本科生1.7万余人,硕士研究生近4000人,博士研究生近200人,继续教育学生1.06万人,各类留学生近30人。
紧握时代脉搏,科研成果丰硕。学校坚持扎根山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立足科研资源与智力优势,以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导向,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充分利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太原培训中心的平台优势,主动承接各项任务,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为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编辑出版《 山西财经大学 学报》、《高等财经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主办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经济高峰论坛”、“每周一讲”与“振东管理大讲堂”等,努力打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财经智库。2018年,学校共获得各类项目3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5项;获得各类奖项70项,出版各类著作、教材58部,在SCI、SSCI、E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在CSSCI、CSCD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91篇,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13次,学校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注重内涵建设,素质教育彰显。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特色与综合”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荣获5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3项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精心营造“鲜明、厚重、开放、创新”的大学文化氛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学风建设,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山西财大学子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高等院校工程算量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创新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活动中连续取得优异成绩,参赛级别与获奖人次大幅增长。山西财大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富于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受到社会各界青睐,2018年,本科生就业率为82.34%,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1.53%,博士研究生就业率为100%,就业创业教育取得良好成效。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我校位列全国人文社科类高校第13,财经类高校第11。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发布的《2019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学校在在全国财经类高校排名中位列第13,与2017年相比上升7名。
深化开放办学,拓展交流空间。学校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积极拓展合作办学新途径,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联合设立 山西财经大学 中德学院,现为山西省唯一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7年来共有2500多名学生在校期间赴德国学习;积极发展国际及港澳台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发国际合作科研平台,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捷克奥帕瓦西里西亚大学、英国西苏格兰大学、英国德比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等30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国际化办学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
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学校分坞城、迎泽和平阳三校区办学,校园占地面积1956亩(含东山校区),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总量为432万余册。拥有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实验教学中心、体育场馆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以及晋商与票号博物馆、ERP实验室、金融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模拟法庭等现代化教学、科研和实验设施,其中,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学习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 山西财经大学 以为引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秉承“修德立信、博学求真”的校训和“明礼诚信、艰苦创业”的晋商精神,深刻践行“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建设一流学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为主攻方向,以推进实施“十大行动”为主要抓手,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发展动力,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培育特色,增强实力,加强合作,培植文化,提升声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全面推进学校振兴崛起跨越发展,努力为山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邮编是多少 浙江工商大学 杭州商学院的邮编为311508,该校地址位于浙江省桐庐县环城南路66号,是一所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 杭州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4年经教育部重新确认、2017年通过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自2014年迁建桐庐以来,继承和发扬了 浙江工商大学 “诚毅勤朴”的优良校风,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新商科”人才。
学院坚持“应用型、创新型、区域化、国际化”的办学定位,走“开放、融合、卓越”的发展战略,以相近专业为支撑,紧密结合了学院办学条件及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充分依托母体良好的学科基础、师资条件和教学资源,以经管类学科为主体,构建经、管、文、法、工、艺六大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学院下设管理学院、经法学院、外语学院、人文学院、理工学院,并设有数学教研部、社科教研部和体育与艺术教研部,现有24个本科专业中,经济学门类专业5个,管理学门类专业10个,文学门类专业4个,法学门类专业1个,工学门类专业1个,艺术学门类专业3个,逐步形成工商管理类、财会金融类、电子商务类和数字媒体类四大专业群,并以此为基础着力构建新商科智慧运营中心,打造云财务、跨专业综合、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数据等五大实验分中心。,新商科智慧运营中心获批“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项目。近年来,学院以专业学位硕士点培育为契机,加快专业建设,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等3个专业入选浙江省高校“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产品设计、金融学专业入选浙江省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新设互联网金融专业获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学院自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学生8000余人,2018年,学院桐庐校区录取新生2500余人。文、理科投档分数近年均保持省内独立院校前三名,连续五年入选武书连“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2016年,在全国274所独立学院中,本科新生质量排名第5、毕业生质量排名第4。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学院逐步形成了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就业工作体系,近年来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高于浙江省本科毕业生平均余月收入,就业质量、专业匹配度和对母校满意度稳年上升,获得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学院现有教职工411人,其中专任教师290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86.68%。正高职称30人,副高职称79人,博士学历52人,海外留学经历65人。截止2018年底, 蓝天计划(出国)累计18人;大地计划(国内)累计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入选“省151人才”2人。专业教师中行业、企业、实务部门等兼职教师数量105人,占比25.74%;“双师双能”型和具有行业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数量145人,占比35.54%。
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充分发挥财经类院校优势,强调应用型技能和职业化发展,以提升学生“人文精神、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国际视野、专业技能”等五大能力为目标,构建和实施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新兴技术为基础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开设有会计学(ACCA方向)特色班、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澳学分互认班)、雅思英语卓越班、创业孵化班等,并成为我省第一所开设金融学CFA(国际特许金融分析师)班的独立学院。
学院坚持学术引领,注重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已建成若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平台,如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富春电子商务研究院、“制笔”创新中心、“互联网+农创客小镇”创新中心、杭商院桐庐“中国民营快递未来发展高级研修班”等教学科研基地,并成为首批浙江省设计智能与数字创意研究重点实验室网络创新成员单位。主办新商科数据科学高层论坛、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分论坛暨首届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学术论坛、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竞赛(精创教育杯)第五大区赛暨高峰论坛等高水平学术论坛多场。近年来学院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横纵向课题立项百余项,厅局级以上项目占比70%以上。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校内实践创造条件,构建跨专业综合实训中心(VBSE)、跨境电子商务中心等平台,开展实务精英进课堂活动。创业学院探索“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已培育22个学生项目公司入驻孵化园。2018年,学院获批浙江省创业培训基地。学院以学生科技竞赛为抓手,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拓展学生综合素质。2018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62项,10个项目获批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同时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第二课堂,引领先进文化,“论语治学”、“乡村少年计划”、“书院六站一吧”都成为引导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平台,持续打造精品团学活动和文体活动。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作为学院“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学院成立书院之家暨大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站,通过打造宜居宜学的新型熟人社区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学习力、交往力,以及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公共意识和独立精神。近年来,学院党建、团学、文体活动获多项国家级奖项。
为适应江浙地区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和民营经济发达的区域社会需求,学院大力推进国际化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经验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学院与国外合作院校共同开展了多个的留学项目,这些项目分为合作院校的交换项目和学位项目,如本科“2+2”、“3+1”及硕士项目等。学院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开展学生交流和交换合作。学位项目主要包括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3+1双学位项目、南澳大学2+2双学位项目、英国诺森比亚大学3+1、2+2双学位项目。赴境外学习交流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赴境外深造人数逐年增加。同时,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出国交流,学院设立了对外交流特别奖学金、寒暑期对外交流奖学金、学院国际项目特设奖学金、雅思/托福奖学金等,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还通过外籍教师的引进与管理、雅思英语卓越班的开设,积极提升学生语言技能与国际视野。
为更好地服务师生,提高办事效率,学院加快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已建成校园协同办公系统(OA),实现院内统一身份认证,完善数据中心建设。2018年获“浙江省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