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耿寿昌,西汉历算家、经济家。
宣帝时,任公司农中丞,在西北各郡筑仓贮谷,谷贱时增价收进,谷贵时减价出售,以利农业发展,名为“常平仓”。
后封关内侯。
他精通数学,曾与张仓对《九章算术》“各称删补”。
对天文学也很有研究,以铜铸成用以演示天象的仪器——浑象(相当于现今所谓的天球仪),在中国天文仪器史上是一个创举。
著有《月行帛图》二百三十二卷,《月行度》二卷,今佚。
耿 纯 (?-37),东汉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字伯山,巨鹿宋子(今河北赵县东北)人。
王莽时为纳言士。
更始初,李轶承制以为骑都尉。
光武徇河北,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归刘秀,拜前将军,封耿乡侯。
及即位,更封高阳侯,拜东郡太守,坐事免。
建武二年(26),真定王刘杨谋反,刘秀派耿纯前往平定,以计诱杀刘杨,迅速平定叛乱。
六年,改封为东光侯。
八年,东郡、济阴一带爆发农民起义,刘秀派耿纯前往安抚,由于耿纯素有威望,起义军迅速归顺,复任为东郡太守。
建武十三年(37),病逝于任上,谥成侯。
耿 况 (?-36),东汉将领。
字侠游,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
以明经为郎,与王莽堂弟王伋一起从安丘先生学习《老子》。
新莽时,官至朔调连率(上谷太守)。
后率上谷郡兵归刘秀,封隃糜侯。
耿 弇 (3-58),东汉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
二十一岁从刘秀,初任门下吏,继率兵参与击败王郎,升偏将军。
更始二年(24),刘玄见刘秀声名日重,令其罢兵回长安。
耿弇提出脱离刘玄、占据河北(今河北大部和河南北部)、夺取天下之策,得刘秀赏识,升大将军。
后随刘秀镇压铜马、青犊等农民起义军。
刘秀称帝后,授建威大将军,封好畤侯,相继率军击败邓奉、延岑等,消灭南阳(今属河南)割据势力。
建武五年(29)十月,率部攻张步,先后夺取济南郡(约今济南市)和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西安(今淄博东北)。
继以临淄为依托,诱张步军来攻,将其击败,又乘其撤退予以伏击,迫使张步率众十余万投降,攻占齐地。
耿弇用兵多谋善断,战功显赫,先后攻取四十六郡三百余城。
建武十三年(37)封还大将军印绶,以列侯奉朝请。
卒谥愍侯。
耿 霸,东汉将领。
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耿况少子。
袭封隃糜侯,建武中,以上谷太守与吴汉等击贾贤,连战平城,破其众,追出塞。
后与杜茂进驻飞狐道,堆石积土,起筑亭障,从代自平城,长达三百余里。
耿 秉 (?-91),东汉将领。
扶凤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
字伯初,性勇壮,有兵略,习司马兵法,博通群书,明帝永平十五年(72)拜驸马都尉,与窦固合兵一万四千骑,又与窦宪合兵四万六千骑两伐北匈奴,击败北匈奴于车师,登燕然山刻石纪功。
拜征西将军,按行凉州(今甘肃秦安东北),进屯酒泉(今属甘肃)。
章帝时,拜度辽将军,封美阳侯,在边七年,匈奴怀其恩信。
后代桓虞为光禄勋。
卒谥桓侯。
耿 恭,东汉将领。
字伯宗。
扶风茂陵(今陕北兴平东北)人。
有将帅才。
明帝时。
任戊己校尉。
后驻西域疏勒(治今新疆喀什),遭北匈奴围攻。
城中粮尽,煮铠驽,食其筋革,与部众坚守不屈。
建初元年(76),汉军来援,率领坚持到最后的二十六人与援军会合,且战且行,奋战三月,至玉门关时所部生还的仅十三人。
当时称他“节过苏武”。
抵洛阳,拜骑都尉。
耿 豪 (506-550),北魏将领。
本名令贵,钜鹿(今属河北)人,世居武川。
粗犷有武艺,初从贺拔岳。
后以勇猛受宇文泰器重。
沙苑之战中衣甲尽染血迹,参与邙山作战,单身冲敌,赐名豪,迁北雍州刺史,后赐姓和稽氏。
位至侍中,骠骑大将军。
耿 询,隋天文学家。
字敦信,丹阳(郡治今江苏南京)人。
陈末留岭南,为俚民首领。
隋将王世积俘其为家奴,造水力浑天仪。
文帝知,以其为太史局官奴。
后赐蜀王秀,连坐当斩,何稠为其请,免死。
作马上刻漏。
炀帝初,放为良。
亦言占卜,预言攻高丽必败。
位至太史丞。
炀帝死,欲归李渊,被宇文化及杀死。
耿 湋,唐诗人。
字洪源。
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宝应进士。
初为周至县尉,大历中入朝为左拾遗。
德宗时迁大理司法。
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长于五律,多为送别赠答、登临题咏,抒发个人感慨之作,也有反映现实,寄意悲愤之篇。
诗风清淡质朴,不喜雕饰。
有《耿湋诗集》。
耿全斌,宋将领。
冀州信都(今河北冀县)人。
太宗即位,补东班承旨。
从征太原,还,遇契丹于蒲阴,追至徐河,据水口要害。
迁补日骑副兵马使、云骑军使,屯赢州。
历云骑指挥使、御前忠佐马军副都军头,雄州刺史、知深州等。
以知安肃军,尝绘山川险易,制图以献。
大中祥符初,为濮州钤辖。
还京师,卒。
耿南仲 (?-1129),宋臣。
字希道,开封(今属河南)人。
元丰五年(1082)进士,历提举两浙常平,徙河北西路,提点广南东路刑狱,移夔州路提点刑狱,为荆湖、江西两路转运副使。
召为户部员外郎,任辟雍司业,坐事罢,出知衢州。
政和二年(1112)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子,试太子詹事、徽猷阁直学士,在东宫十年。
钦宗即位,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升尚书左丞、门下侍郎。
金军入侵,力主割地求和。
高宗即位,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言者论劾其主和误国之罪,责临江军居住。
建炎二年(1128),降授单州别驾,安置南雄州,行至吉州卒。
后追复观文殿大学士。
著有《周易新讲义》、《易明蒙》等。
《全宋诗》录其诗十八首,大多为其在同文院与同官唱和之作。
《全宋文》收其文十一篇。
耿 京 (?-1162),南宋山东抗金义军领袖。
济南(属山东)人。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军南下,他与李铁枪等六人入东山,招集义军,攻克莱芜县、泰安军(山东泰安)。
他任命贾瑞为诸军都提领。
义军发展至二十五万人。
河北大名义军派人来联系,表示听从节制。
次年初,被南宋任为天平节度使,统率山东、河北忠义军马。
不久,被叛徒张安国所杀,张降金。
义军掌书记辛弃疾与世隆等突入金营,缚安国南归。
耿君用,明将领。
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与朱元璋同乡。
后随朱元璋渡江,任管军总管,至正十六年(1356)七月在救援宜兴时,与张士诚交锋,士诚弃镇江,移兵潜袭宜兴,君用不及防备,城陷力战而死。
余众由其子耿炳文继续领导。
耿炳文 (1334-1403),明将领。
濠州(今安徽凤阳)人。
父君用,随从朱元璋军渡长江,积功为管军总管。
援宜兴,力战死。
炳文袭职,领其军。
攻克长兴,留炳文守。
十年间,他以寡敌众,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
吴平,升大都督府佥事。
从征中原,镇守陕西,疏通泾阳洪渠,百姓得利。
升秦王左相都督佥事。
洪武三年(1370)封长兴侯。
从出塞远征,破元军。
随同傅友德征云南,随同兰玉北征,至捕鱼儿海。
为朝廷所看重。
燕王起兵反朝,命为大将军率军北伐,时年六十五。
战败,被解兵权。
永乐元年(1403),御史陈瑛等弹劾他僭用帝王服饰。
惧,自杀。
耿再成,明将领。
字德甫,五河(今属安徽)人。
从朱元璋于濠州,克泗、滁州。
败元兵于六安。
以镇抚从元璋渡长江,下集庆。
留守镇江、长兴、扬州。
从取金华,克处州,留守处州城。
治军严厉。
士兵出入百姓间,蔬菜瓜果无所取。
金华苗帅蒋英等叛变,杀胡大海,处州苗帅李佑之亦叛,再成正陪客吃饭,闻变上马,迎战,受伤落马,不屈死。
追封高阳郡公。
洪武十年(1377),加赠泗国公,谥武壮。
耿九畴,明臣。
字禹范,卢氏(今属河南)人。
永乐进士。
宣德六年(1431)授礼科给事中。
议论能持大体,有清望。
正统初被推荐选拔为盐运司同知。
痛革时弊,上奏五事,著为令。
十年(1445)为都转运使。
节俭无其他嗜好,公余读书,廉洁名声益大,妇孺皆知其名。
因事被诬,事白,任刑部右侍郎。
屡办疑狱。
景泰中,累官右副都御史,曾兼理两淮盐政,兼抚江北诸府,代镇陕西。
天顺时历任右都御史、南京刑部尚书。
上疏建议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尝、重台宪五事。
卒谥清惠。
耿 裕,明臣。
字好问,耿九畴子。
景泰进士。
官户、工科给事中。
天顺初,父为右都御史,改裕官检讨。
父因弹劾石亨被贬,裕亦贬为泗州判官。
成化初,复检讨,历祭酒、吏部尚书。
因事,调到南京礼部。
孝宗嗣位,转南京兵部,参赞机务。
弘治改元,任礼部尚书。
后为吏部尚书、太子太保。
提倡节俭。
铨政平允。
自奉淡泊。
父子并有名德。
卒,赠太保,谥文恪。
耿定向 (1524-1597),明臣、学者。
字在伦。
黄安(今湖北红安)人。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初授行人,继而任御史。
曾弹劾吏部尚书吴鹏之婿董份在总裁会试时偏私等六大罪,因严嵩袒护而无结果。
嘉靖四十一年,竭力主张建置黄安县。
出按甘肃期间,推荐人才与弹劾酷吏,均不徇私情。
不久调南京,督理学政;设崇正书院。
隆庆初,提升为大理右寺丞。
后高拱擅权,因他曾讥讽高拱,被贬为横州判官。
高拱罢官后,迁衡州推官。
万历年间,升为右副都御史。
后任户部尚书,督仓场。
辞官后居天台山,与弟定理、定力设书院,研究学问,讲学授徒,学者称之为天台先生。
著有《冰玉堂语录》、《天台文集》二十卷及《硕辅宝鉴要览》等。
耿仲明 (1604-1649),明末将领,清初三藩之一。
字云台。
祖籍山东,后迁移至辽东盖州(今属辽宁)。
崇祯初为登州参将。
袁崇焕督师蓟辽,擅杀毛文龙,耿仲明被调隶山东巡抚孙元化麾下。
后与孔有德出兵抵御后金(清),粮饷不至,怨愤不已,两人遂于崇祯六年(1633)率所部相偕渡海降后金,授总兵官。
崇德元年(1636),封怀顺王,属汉军正黄旗。
从清兵入关,镇压农民起义军。
顺治六年(1649)改封靖南王。
不久,因部将犯法,惧罪自缢。
子继茂袭爵。
耿继茂 (?-1671),清藩王。
汉军正黄旗人,耿仲明之子。
顺治初授世职昂邦章京,顺治六年(1649)随父进兵广东。
父死后,代领其众。
八年袭父爵,为靖南王。
与尚可喜同镇广东,并赴广西进攻孙可望、李定国等部农民军。
他在广东奢侈无度,滥设工役、私创苛税。
顺治十七年(1660)移镇福建。
康熙初年率军攻克厦门等地,击败郑成功部。
康熙十年五月卒。
谥忠敏。
耿精忠 (?-1682),清藩王。
汉军正黄旗人。
耿仲明孙,耿继茂长子,肃亲王豪格婿。
康熙十六年(1671)袭父继茂爵,为靖南王。
十三在福建响应吴三桂叛乱,两年后又降清。
十九年被召入京,三藩叛乱平定后被磔于市。
耿 介 (1623-1693),清学者。
河南登封人,初名冲壁,字介石,号逸庵。
顺治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
出为福建按察司副使,转江西湖东道,改直隶大名道,所至除弊裁冗,戒贪墨,有政声。
官至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
受业于孙奇逢。
曾兴复并主讲嵩阳书院。
学宗朱熹,内主于敬而行之以恕。
有《孝经易知》、《理学要旨》、《中州道学编》、《敬恕堂存稿》等。
其他耿姓名人有汉大臣耿艾,将领耿舒、耿国、耿广、耿举、耿霸、耿忠、耿夔、耿晔、耿临;唐画家耿昌言;辽将领耿延毅;金大臣耿端义;元官吏耿奉训;明大臣耿定力、耿橘、耿通、耿如杞、耿章光,将领耿天璧、耿秩、耿贤、耿宗元,名士耿光,藏书家耿震国;清大臣耿昭忠、耿聚忠,孝子耿燿、耿炳、耿权、耿极、耿辅,学者耿之珽,皮簧演员耿永山,皮簧乐师耿永清等。
近当代耿姓名人有 *** 将领耿飚、耿锡祥、耿道明,红军将领耿凯、耿子英,政治家耿涛、辽长锁、耿岳仑,民主革命者耿世昌、耿丹、耿伯钊, *** 将领耿幼麟、耿继周, *** 官员耿云卿,农学家耿庆汉、耿士杰,粮油专家耿长琥,生物学家耿运琪、耿建国,植物学家耿以礼,地质学家耿瑞伦、耿树芳、耿克勤,城市规划专家耿毓修,建筑设计专家耿培棠,数学家耿如明,物理学家耿新华、耿完桢,地球化学专家耿安松,地球物理学家耿大玉、耿庆国,海洋石油勘探专家耿福东,铸造专家耿茂鹏,计算机专家耿卫东,电子学家耿鼎发,自动化控制专家耿沪光,材料专家耿林、耿贵立,汽车工程专家耿耀西,药理学家耿宝琴,医学家耿兆麟、耿殿栋、耿志明、耿硕儒、耿济华、耿鉴庭、耿正惠,企业家耿昭杰,经济学家耿殿明、耿庆武,证券专家耿亮,民族学家耿世民、耿予方,考古学家耿德明,历史学家耿淡如、耿引曾,耿捷,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国际问题专家屡殿忠,翻译家耿继元、耿升、耿龙明,新闻家耿耀、耿修业,编辑家耿立、耿本清,出版家耿志远,图书馆学家耿济安,文学评论家耿占春、耿云志,作家耿瑞、耿守忠、耿天丽、耿家强,诗歌评论家耿建华,诗人耿林莽,书法家耿彬、耿仲敭、耿立军,画家耿明、耿欣、耿建翌、耿凤阁,版画家耿玉昆、耿汉,摄影师耿兴余,曲艺作家耿瑛,音乐教育家耿生廉,词作家耿大权,歌唱演员耿莲凤、耿贵龙,**剧作家耿西,**演员耿乐,电视导演耿明宸,话剧演员耿震,京剧演员耿其昌,秦腔演员耿忠义,武术家耿霞光、耿军,乒乓球运动员耿丽娟,跳伞运动员耿桂芳等。
姓都的名人
历史上有哪些姓宣的名人
我来答
神经大侠lzx
LV.3 2012-07-11聊聊
宣珍之:唐朝状元,浙江义乌暨阳善溪宣氏宗谱之第一代祖,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为唐贞元年间状元学生宣珍之写过文章,称赞他之为人。宣氏家族于唐宋两朝多人中进士为官,曾与柳宗元、曾巩、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文天祥等同朝为僚,他们都为吾族祖先写过传。
宣赞:男,原是宋代蔡京手下的一名武官。梁中书在大名府向蔡京告急,宣赞推举关胜领兵前往围剿梁山,宣赞和郝思文为副将。关胜被捉住,宣赞、郝思文也被捉住,三人一同归顺梁山。宣赞排梁山好汉第四十位,居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第三。随宋江征讨方腊时阵亡。
宣嗣宗:明代中书舍人。
宣国柱、宣仲庸:明代大臣。
宣温:字彦学。明朝会稽人。勤奋好学,精通经史,洪武中被诏,上询以治国之道,被授之为四川参政。
宣侠父:原名尧火,号剑魂,浙江诸暨人。民国九年( 1920 年)在台州浙江省立甲种水产学校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入北海道帝国大学习水产专业,著有《西北远征记》、《入伍前后》。
宣中华: (1898 ~ 1927) ,字广文,浙江省诸暨牌头人,曾受
查看全部5个回答
名字取名 好取名吉祥如意 取名不俗气 名字取名
?
名字取名,专业取名是由取名老师,手工结合宝宝生辰,分析宝宝民俗补缺,给宝宝取名,寓意美好,好听吉祥,名字取名,朗朗上口,好听好念!
铜陵辰阳文化科技有..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历史上姓魏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名人 魏征 魏 徵:唐代名臣,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敢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 魏 源: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与龚自珍同为今文经学派,主张抵御外来侵略。曾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倡导改革变法。他是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的杰出人物之一。 魏无忌:魏国信陵君。魏安厘王之弟,有食客3000人,是当时魏家的杰出子弟。他与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并称四公子。 魏武子: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魏 延:三国时蜀汉名将,曾随刘备于蜀,以勇猛闻名,累迁为征西大将军,为南郑候。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人也。自序:汉初魏无知封高良侯,子均。均子恢。恢子彦。彦子歆,字子胡,幼孤,有志操,博洽经史,位终本郡太守。 子悦,字处德,性沉厚,有度量,宣城公赵国李孝伯见而重之,以女妻焉。位济阴太守,以善政称。 不知道魏忠贤算不算???汗 魏禧 清朝文学家,著有《魏叔子文集》。其中《大铁锤传》被选入高中课本。
11 浏览2842017-03-27
历史上姓史的名人有谁?
史可法:抗清名将。在兵困扬州时,他拒降固守,奋战到底,不幸英勇就义。 史孟麟:明朝理学家。他主张以理学为"国本",以名节相砥砺,同时参与东林书院讲学。 史 鱼:春秋时卫国史官,以正直著称。临死时,还劝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弥子瑕)。后人称为"尸谏"。他秉笔直书,堪称史家楷模。 史 籀:周宣王时书法家,相传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唯物主义命题。 史道硕:西晋画家,他有四个弟子,皆以善画得名。 史务滋:唐代溧阳人,在武则天时任宰相。 史震林:清代文学家。 史浩:(1106~1194) 南宋政治家、词人。字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22 浏览16952017-11-22
历史上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根据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成、袁义达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所发布的百家姓最新顺序,史姓排名85位。百家姓排名63位! 史佚的远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为周始祖,历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职,辅佐武王克商,与周、召、太公共辅成王。一生为人严正, 《桐叶封臣》里“天子无戏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后人把他作为史官的楷模,并将他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史佚子孙以官职“太史令”的史字为氏,称史氏。 史佚-西周太史令佚(辛甲三子)。因官而得姓。 史鱼-春秋时卫国史官。 史大奈 史恭-汉宣帝舅公,凉洲刺史,抚养、辅佐宣帝有功,赠杜陵侯。史崇高祖。 史崇-史姓家谱始祖。东汉溧阳侯。 史万岁-杜陵人(今陕西西安)。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 史大奈-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唐朝开国功臣。 史务兹-唐朝武后之宰相。溧阳侯21世孙。 史思明 ,[1] 宁夷州(今 辽宁)突厥人, 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居营州柳城,初名崒干, 其貌不扬,懂六蕃语。姿癯露,鸢肩伛背,廒目侧鼻,寡须发,躁健谲狡史 。突厥族,宁夷州人,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著名唐朝叛将,“安史之乱”祸首之一。 史朝义:(公元?~762年待考),突厥族,史思明的长子;楼烦人(今山西)。著名唐朝“安史之乱”叛将。 史浩-南宋朝宰相。为岳飞平反昭雪。溧阳侯35世孙。 史浩 史弥远-南宋朝宰相。史浩四子。溧阳侯36世孙。 史嵩之-南宋朝将军宰相。史浩侄子。溧阳侯37世孙。 史嵩之 史天泽-元朝忽必烈的丞相。镇阳王。 史天泽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史夔-清朝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师。康熙字典修纂官。溧阳侯51世孙。 史贻直-清朝文源阁大学士,宰相,军机大臣。溧阳侯52世孙。 史籀:(生卒年待考),周朝初期著名史官史佚后裔。著名周宣王时太史、书法家。 史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晋国大夫。 史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鲁国宰相。 史丹:(生卒年待考),字君仲;鲁国人,徙杜陵。著名汉朝大臣。 史游:(生卒年待考),西汉人。著名西汉书法家。 史道硕:西晋画家,他有四个弟子,皆以善画得名。 史弘肇:(生卒年待考),字化元;郑州荣泽人(今河南郑州)。著名五代后汉名将,以武功显名。 史伦:(生卒年待考),燕京永清人(今河北永清)。著名宋朝教育家。 史达祖:(生卒年待考),字邦卿,号梅溪;汴京人(今河南开封),居杭州。著名南宋词人。 史际:(生卒年待考),江苏溧阳人。著名明教育家。 史孟麟:(生卒年待考),江苏宜兴人。著名明朝理学家。 史震林:(生卒年待考),字岵冈;江苏金坛人。著名清朝文学家。著有《西青散记》、《华阳散稿》等。 史荣椿:(生卒年待考),字荫堂;直隶大兴人(今北京大兴区)。著名清朝抗英将领。 史良-前中国民主同盟主席。 史玉孝-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史可-**演员。 史玉柱-企业家 史泰祖-香港著名皮肤科医生 史量才-民国爱国报业家 史东山-**导演 史久镛-海牙国际法庭庭长 史群-当代水产学家 史克信:(公元1928~),黑龙江克山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史泽波:(公元1899~1986年),字恩澍;河北献县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十九军军长。 史宏烈:(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华北“剿总”军法执行部主任。 史文桂:1947年任澎湖列岛要塞司令,1948年9月授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炮兵司令。1954年退役。 史锐: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联合后勤司令部副总司令。 史玉波:(1954年10月~),河北枣强人,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史兰芽:浙江省杭州市人,影视演员。因为出演电视剧《围城》而成名。 史冬鹏:中国男子110米栏项目的运动员。 史文清:江西省政府副省长。 史文中:现任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矿业大学讲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地球资讯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史和平:江苏省政府副省长。
14 浏览12262018-03-01
我国历史上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史姓的历史名人: 史佚 - 西周太史令。因官而得姓。 史? - 春秋时卫国史官。 史起 - 东周战国时期魏国人。魏襄王执政时期,史起曾引漳水灌溉良田,咸成沃壤,百姓歌之。 史恭 - 汉宣帝舅公,凉洲刺史,抚养、辅佐宣帝有功,赠杜陵侯。 史丹 - ,西汉大臣。字君仲,鲁国人,徙杜陵(今西安市东南)。初以父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护太子家。竟宁元年(前33年),元帝寝疾,欲易太子。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梯泣固谏。太子得不易。及成帝即位,擢为长乐卫尉,迁右将军,赐爵关内侯,给事中。后徙左将军、光禄大夫。鸿嘉元年(前20年)封武阳侯。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心甚谨密,尤得信于上。极滋味声色之乐。为将军前后十六年,卒于永始年间,谥顷侯。 史崇 - 东汉溧阳侯。 史涣 - 东汉末曹操早期将领 史万岁 - 隋朝军事将领,开国四大名将之一,京兆杜陵人,父亲是史静,曾经担任北周的沧州刺史,家族世代为将。有一个儿子叫史怀义。 史务兹 - 唐朝武后之宰相。 史思明 - 唐朝安史之乱首谋之一。 史浩 - 南宋朝宰相。为岳飞平反昭雪。 史弥远 - 南宋朝宰相。史浩四子。 史嵩之 - 南宋朝将军宰相。史浩侄子。 史达祖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京(河南开封)人。韩侂胄的幕僚,任“省吏”,负责撰拟文稿,“奉行文字,拟帖撰旨,俱出其手”,颇得韩的倚重。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因北伐事败被杀,达祖遭到牵连,被处以黥刑。流放到江汉。晚年困顿而死。 史天泽 - 元朝忽必烈的丞相。镇阳王。 史可法 - 明末抗清名将。明朝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 史 夔 - 清朝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师。康熙字典修纂官。溧阳侯51世孙。 史贻直 - ,江苏省镇江府溧阳县人,中国清朝官员,清朝文源阁大学士,宰相,军机大臣。溧阳侯52世孙。官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23 浏览5392017-11-10
历史上有哪些姓杨的历史名人?
古代历史上姓杨的名人有哪些历史上姓杨的皇帝名人:第一个: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在他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第一次统一,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之一。被尊为“圣人可汗”。第二个:暴君隋炀帝隋炀帝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儿子,隋炀帝在位期间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最终葬身了自己的大隋王朝。隋炀帝在位期间三征高丽,挖掘大运河。历史上其他姓杨的名人:唐玄宗的杨贵妃杨贵妃原名叫做杨玉环,是开元盛世的开创者唐玄宗的宠妃,是中国历史的四大美女之一,沉鱼落雁的沉鱼就是指的杨贵妃。宋朝名将杨延昭杨延昭是宋朝名将杨业的第六个儿子,曾经为大宋戍边20多年,最终战死。三国名人--杨仪杨仪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宰相(诸葛亮死后的),魏延就是杨仪设计害死的。宋朝诗人--杨万里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明朝开国功臣--杨璟明初将领。其早年归顺朱元璋到集庆,洪武十五年去世,追封芮国公,谥武信。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姓杨的名人,欢迎你跟帖回复名字和简介更多精彩请看下页:第2页第3页诗意女孩名字个性女孩名字可爱女孩名字时尚女孩名字经典女孩名字英文女孩名字女孩名字含义外国女孩名字游戏女孩名字古代女孩名字大气
姓都的都有哪些名人? 都 胜:明朝宁津人。曾经担任南京羽林左卫指挥捡事。成化初升署都指挥捡事,守备扬州的时候因为平靖叛乱有功。被升迁为参事,协同漕运。后又任过充总兵官、掌漕运等重要的职位。都胜做官一共做了五十年,他所管辖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裕,但是他清正廉洁,生活简朴,每天只吃蔬菜,如果有亲戚朋友来访,也不过增加一盘豆腐,因此人们称他为豆腐总兵。深得人们的敬爱。
都 穆:字玄敬。明朝时期吴县人。弘治进士,被授为工部主事。历任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致仕。都穆精修博学,在当时很受别人看重,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好学。曾写过好些方面的著作,业余的时候还研究金文。存在于今天的著作有《周易考异》、《史外类抄》等。
都锦生:号鲁滨,浙江杭州人。民国八年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任乙种工业教习。并亲手纺织出第一幅丝织风景画。民国11年5月,在茅家 都锦生埠家中开工制造,到民国十五年的时候已经发展到拥有手拉机渐百台,轧花机五台,工匠八人,职工130至140人。他们的产品曾经获得美国费城国际博览馆金质奖章。民国17至18年,东渡日本考察。民国26年8月将一部分机器迁到上海法租界,维持小规模生产;同年12月,日军占领杭州,他被委任为杭州市 *** 科长,遭到他的拒绝,于是全家迁到上海避难,并在上海建造产房,扩大生产。民国28年丝织厂在杭州的产房以及所有新式机器全部被日军烧毁。民国30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占领了法租界,丝织厂被迫倒闭。重庆、广州等地的部门也先后被日机炸毁。民国32年5月在上海病逝,终年43岁,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进步的实业家。
都光远:宋代司农。
都贶:北宋臣。字君锡,陵川(今属山西)人。博览经籍,长于史学,以明经得中进士。哲宗时官朝请大夫、鸿胪少卿,出为梓州转运使。徽宗崇宁三年(1104),坐议弃湟州,降授承议郎,权发遣坊州,再贬监抚州酒税,入党籍。后五年复朝散郎。佞佛,为圆通禅师法嗣。后因不愿做官,隐居义门村锦屏山中,结芍药会。当时文人谷汉臣、高子美等经常往来山中,流连山水,诗酒度日。县令吕由庚曾再三举荐他出外做官,他都婉言谢绝。
都洁:宋臣、学者。字圣与,江苏丹阳人,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间以左朝请郎知德庆府,历官吏部郎中、太府少卿、淮西总领。洁父都郁,字子文,尝为惠州教官,平生留意于《易》学。洁承家学,与其父处多有所得,自认土封辞义,先儒已多有详论,故撰《易变体义》十二卷,专就《易》的变体用法进行探讨。
都颉:宋臣。字光远,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官至司农少卿。初家贫而笃于学,后闲居而作《七谈》,以述鄱阳人物山川之胜,辞艳而意远。
都胜:明臣。宁津(今属河北)人。袭职南京羽林左卫指挥佥事。成化时,历任都指挥使、漕运总兵官。防备倭寇于扬州,击败盐贩为乱者,协同总督漕运。弘治中,任都督佥事。虽无汗马功劳,但因居官廉明洁静,所以屡有任职使命。历官五十七年,所处皆肥沃富足之地,而自奉简淡,日食止豆腐,时人以“豆腐”为他取外号。
都穆:(1459-1525),明臣、学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玄敬。弘治进士,授工部主事,历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致仕。博学清简,勤于治史。有《壬午功臣爵赏录》一卷,系正德七年(1512)任礼部郎中时,披阅旧牍,得朱棣即位,初封赏功臣簿籍,因稍加修整而成,共三十三人。后二月复得指挥以下功赏簿籍,又编别录一卷,以补前录之缺。又有《使西日记》一卷,系正德八年奉使册封庆藩寿阳王妃,自京师至宁夏而作,记沿途灵胜形势、故宫遗壤、碑碣古迹颇详......>>
中国历史上姓任的名人都有谁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孔子七十七贤弟子之一,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楚聘上卿不就”。生于周灵王二十七年三月,殁于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乡,墓在济宁城北房葛铺。唐朝皇帝追封其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为当阳侯。
任鄙(生卒年不详):任不齐五世孙,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时代。著名勇士。《史记》有秦人谚语记载:“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任鄙当时是大力士,“扛鼎牛者”。
任嚣(前?-前208):任不齐七世孙,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进兵岭南失利后,任嚣、赵佗率军再入岭南,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统一岭南。首任南海郡尉,并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以番禺(今广州)为郡治,在今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前208年病逝。
任延(生卒年不详):字长孙,宛城(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越南河内以南一些地区)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后汉书》载《任延善政》:显宗拜颍川太守。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任敖(前?-前179):秦代沛县人,西汉开国名臣。初为沛县狱吏,素与刘邦相善。刘邦初起时,敖以客从,为御史。亡秦后,刘邦立为汉王,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刘邦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太守。高后当政时,封任敖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赐谥号“懿侯”,葬于广阿县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间隆平县知县袁文涣曾吊以诗曰:
广阿城外夕阳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烟分野色,残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业光青史,十载勋名起汉刘。
丰沛当年成往事,萧萧叶落老松揪。
任敖墓位于隆尧县城东偏北2.5公里处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占地12亩。该墓系土封墓葬,虽经两千余年的风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肃穆壮观。该墓墓顶有树木数株,并立有隆尧县“重点文物保护”标志。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汉代筒瓦和卷云纹瓦当。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的“乡贤汉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该碑现已搬迁到隆尧县文物保管所保存。现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任安(生卒年不详):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回信《报任安书》。关于此信的写作年代,一说是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说是在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公元?-29):字伯卿,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初为乡啬夫、郡县吏。后归降绿林农民起义军。随刘秀参加昆阳之战,击破王寻、王邑等新莽军。后任信都太守,坚守孤城,拒王郎以迎刘秀。被刘秀任为左大将军,封武成侯。谏阻刘秀加入城头子路、力子都军。不久,助刘秀攻克邯郸,讨平王郎,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以功封阿陵侯,食邑万户。建武五年(公元29年)冬卒。
任尚(公元?-118):东汉将领。初为西域戊己校尉,代班超为都护。安帝时,任征西校尉,率军镇压羌人起义,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大败。后又任中郎将、护羌校尉,与邓遵(邓太后弟)、马贤等镇压汉羌联合起义,杀起义军首领杜季贡和零昌。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因和邓遵争功,被邓太后所杀。
任峻(公元?-20......>>
都姓的都姓名人 都姓出了许多学业有成的文士和忠心耿耿的良臣。如汉有临淄侯都稽、名人都蔚朝,北魏有古都军都贵。尤其宋、明之际都姓人物更是表现突出,从江苏丹阳的都服、司农都光远、少卿都洁就足以证明;明代的都胜、都穆、都任等。近代杭州都锦生更是尤异。汉代都尉朝:著名东汉学者。从孔安国学受古文《尚书》,后转授于庸潭。宋代都随:著名宋朝大臣。曾出使辽国,辽国朝廷要他为大辽服务,他忠贞爱国,严词拒绝。辽国人都叹服其节操。既归宋朝后,辽国每次派遣使臣入宋,必问其起居、健康情况。都贶:北宋臣。字君锡,陵川(今属山西)人。博览经籍,长于史学,以明经得中进士。哲宗时官朝请大夫、鸿胪少卿,出为梓州转运使。徽宗崇宁三年(1104),坐议弃湟州,降授承议郎,权发遣坊州,再贬监抚州酒税,入党籍。后五年复朝散郎。佞佛,为圆通禅师法嗣。后因不愿做官,隐居义门村锦屏山中,结芍药会。当时文人谷汉臣、高子美等经常往来山中,流连山水,诗酒度日。县令吕由庚曾再三举荐他出外做官,他都婉言谢绝。都洁:宋臣、学者。字圣与,江苏丹阳人,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间以左朝请郎知德庆府,历官吏部郎中、太府少卿、淮西总领。洁父都郁,字子文,尝为惠州教官,平生留意于《易》学。洁承家学,与其父处多有所得,自认土封辞义,先儒已多有详论,故撰《易变体义》十二卷,专就《易》的变体用法进行探讨。都颉:宋臣。字光远,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官至司农少卿。初家贫而笃于学,后闲居而作《七谈》,以述鄱阳人物山川之胜,辞艳而意远。都光远:著名宋朝大司农。明代都胜:明朝宁津人。曾经担任南京羽林左卫指挥捡事。成化初升署都指挥捡事,守备扬州的时候因为平定叛乱有功。被升迁为参事,协同漕运,后又任过充总兵官、掌漕运等重要的职位。因居官廉明洁静,所以屡有任职使命。历官五十七年,他所管辖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裕,但是他清正廉洁,生活简朴,每天只吃蔬菜,如果有亲戚朋友来访,也不过增加一盘豆腐,因此人们称他为豆腐总兵。深得人们的敬爱。都穆:(1459-1525),明朝人,学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玄敬。弘治进士,授工部主事,历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致仕。博学清简,勤于治史。有《壬午功臣爵赏录》一卷,系正德七年(1512)任礼部郎中时,披阅旧牍,得朱棣即位,初封赏功臣簿籍,因稍加修整而成,共三十三人。后二月复得指挥以下功赏簿籍,又编别录一卷,以补前录之缺。又有《使西日记》一卷,系正德八年奉使册封庆藩寿阳王妃,自京师至宁夏而作,记沿途灵胜形势、故宫遗壤、碑碣古迹颇详,但多据见闻,鲜为考证。另有《史外类抄》、《金薤琳琅》、《吴下冢墓遗文》、《周易考异》等。都杰:明臣。蔚州(今山西蔚县)人,字彦辅。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与李言恭同撰《日本考》五卷。李言恭督京营戎政时,其任右都御史。会倭寇侵患方剧,乃录其所闻成书。都任:明臣。字弘若,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四川右参政。天启中,为陕西左布政使。崇祯中,以山西右布政使兼副使。饬榆林兵备。李自成部将李过陷城,巷战,被俘,不屈死。近现代都锦生,号鲁滨,浙江杭州人。民国八年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任乙种工业教习。并亲手纺织出第一幅丝织风景画。民国11年5月,在茅家埠家中开工制造,到民国十五年的时候已经发展到拥有手拉机渐百台,轧花机五台,工匠八人,职工130至140人。他们的产品曾经获得美国费城国际博览馆金质奖章。民国17至18年,东渡日本考察。民国26年8月将一部分机器迁到上海法租界,维持小规模生产;同年12月......>>
历史上姓解的名人都有谁? 你好,姓解的名人很多。大致举例如下:
解修
晋代着地人.仕魏历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考绩为天下第一.封梁邹侯.
解慕漱
北扶余国(今吉林)的建立者,公元前239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北夫余国的第一代国王。
解潜
宋代人,绍兴(公元1131-1162年)宋代镇抚使,在绍兴作官时大力发展农业,招募人来耕种荒田,收成很好,绍兴的屯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后来因为疾病而死。
解缙
明代翰林学士。洪武进士,担任中书庶吉士,曾经上书万言,针砭时政,皇帝很欣赏他的才能,升迁为御史。永乐初年任翰林学士,主编《永乐大典》,这是世界上最完备的一部百科全书,另有著作《文毅集》。
解开
明代学者,字开元,吉水人。他和弟弟解阖一起隐居在山中,他们的文章都写得很好,被称做二解。
解处中
五代时期南唐画家,江南人。擅长于画竹,尤其喜欢画雪中的竹子,经常冒着风雪到野外写生。人们对他所画的竹子评价甚高。
解桢期
明朝时期书法家,书法好,被认为天下第一。后来在朝廷做官,职务为中书舍人。
解学龙
字言卿(1582-1645),号石帆。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历任太子太保、都察院副都御史(都堂)、江西巡抚,反对阉党魏忠贤专政,支持东林党的主张。南明时,官刑部尚书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初九日,南京城破,投江殉国。著有《五垣谏草》、《抚江奏牍》、《用兵纪》等。
解微
解微[清]僧。吴(今江苏苏州)人。善画,有邓尉观梅图。《彭氏家珍录》
姓氏中的名人都有谁 史籀:周宣王时书法家,据传籀文(即大篆)为其所创,曾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唯物主义思想。
史墨:春秋时晋国大夫,长于天文,熟悉各诸侯国内政。其认为“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史晨:春秋时鲁相,曾为祀孔而以隶书作碑,立于孔庙,史称“史晨碑”。此碑所书端正谨严,为后世书法研习之宗。
史鱼酋:又名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其一贯正直,临终时还不忘劝卫灵公进贤去佞,时谓“尸谏”。其秉笔直书,堪称史家楷模。
史丹:鲁人,汉代都尉侍中,时元帝想废立太子,丹竭力劝谏,后太子即位,封关内侯。
史万岁:杜陵(今陕西西安)人,隋代名将。勇武有谋,善骑射,屡立战功,敌闻名而丧胆。
史大柰:唐代楼烦(今属山西)人,系突厥族。隋时任金紫光禄大夫,李渊起兵时,率众归从,战功赫赫,贞观初,迁右武卫大将军,封窦国公。
史思明:宁夷州突厥族人,唐代叛将。初随安禄山叛乱,后在范阳称大燕皇帝。其子史朝义于公元七六一年杀父夺位,后兵败自缢。
史弘肇:河南郑州人,五代后周名将,以武功显名。
史弥远:明州鄞(今浙江鄞县)人,南宋历任太师、右丞相,位重权极。其侄史嵩之继右丞相一职,亦专断朝政。
史达祖:汴(今河南开封)人,南宋词人,其词以咏物见长,今存其作《梅溪词》。
史天泽:永清(今属河北)人,元代名将。官任将相五十年,上不疑,下无怨,可与郭子仪、曹彬相比。
史孟麟:江苏宜兴人,明朝理学家。其主张以理学为“国本”,以名节相砥砺,同时授学于东林书院,名望极高。
史际:江苏溧阳人,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官至春坊,后弃官回乡,置义庄义塾,修明伦堂,招募勇士,抗击倭寇,乡人多敬重。
史可法:河南祥符(今开封)人,明末抗清义士。清军南下,其坚守扬州,被清军俘获,英勇就义。有《史忠正公集》遗世。
史震林:江苏金坛人,清乾隆进士,著名文学家,官淮安教谕。著《西青散记》、《华阳散稿》等。史翁:清代诗画家。时称其诗、书、画为“三绝”,同时,善左笔书。
史荣椿:北京人,清朝将领。
历史上姓花的名人都有谁 水浒传中小李广花荣
花木兰
唐代仓部员外郎花季睦 唐代大将军花敬定
花姓名人多骁勇之将,是故后世一些传奇演义中多杜撰花姓将领,除花无缺,女将花木兰外,还有《水浒传》中的小李广花荣,以及一些戏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将。
花木兰: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西汉初毫(今安徽毫县,一说今河南商丘东南)人。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古乐府有木兰诗咏其事。姚莹康□纪行以为北魏人,宋翔凤过庭录以为隋恭帝时人,程大昌演繁露以木兰诗中有可汗大点兵语。则以为非隋即唐之人。姓氏不可考,或以为姓花。
花润生:福建邵武人,明代官吏。永乐二年进士,中第二甲九十一名,任古田知县,有政声,擢提学佥事。工诗文,有《介轩集》。
花惊定:一作花敬定,唐代将领。骁勇过人,肃宗上元初段子璋反于蜀,时崔光运为成都尹,惊定为牙将,讨平之。既诛子璋,惊定将士大掠东蜀,肃宗罢光远职。
花云:凤阳府怀远(今属安徽)人,明初将领。貌伟而黑,骁勇绝伦。从朱元璋于临濠,将兵略地,屡建奇功,累擢行枢密院判,守太平。陈友谅来攻,城陷被执,不屈死。吴元年追封东丘郡侯。
花茂:庐州巢县(今属安徽)人,明初将领。从朱元璋定江左,灭陈友谅,平山西、陕西,积功授武昌卫副千户。征西蜀,进神策卫指挥佥事,调广州左卫,累进至都指挥使
花英:花茂子,明代将领。果毅有父风,以军功为广东都指挥使,有声永乐中。
花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洪武十八年进士,中第三甲五名。
花上苑:四川南充人,明崇祯四年进士,中第三甲七十五名。花尚:镶蓝旗人,清康熙十二年进士,中第三甲八十一名。
花连布:满洲镶黄旗人,清代将领。充健锐营前锋,历官火器营鸟枪护军参领、武昌守营参将、贵州安笼镇总兵。乾隆六十年,从福康安镇压苗民军,升贵州提督。次年,以深入穷追,中石坠涧死。
花沙纳:蒙古正黄旗人,清代大臣。道光十二年进士,中第二甲十二名。历编修、工部、户部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咸丰间历署都统、理藩院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停捐纳举人、生员成议,酌行钞法。官至吏部尚书。
花杰: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嘉庆四年进士,中第二甲三十五名。
花铭:贵州贵筑人,清光绪十六年进士,中第三甲一百四十二名。
中国现代姓侯的都有哪些名人?都有哪些成就 侯宣多:战国时郑国大夫,足智多谋。
侯嬴:战国时代魏国隐士,曾献计于信陵君,使其窃符救赵,由此而闻名于世。
侯生:秦始皇时著名方士,秦始皇的顾问。
侯公:讳成,字伯盛,山阳防东人,著名辩士,项羽与刘邦在楚河汉界时的当事人,救护太公和吕后,被封为“平国君”。
侯封:汉高后时酷吏,杀害很多官员;
侯刚:王莽时官吏,反对王莽篡位,以刚烈知名。
侯霸:河南密县(今属河南)人,王莽执政时,任淮平大尹(太守),东汉历任尚书令、大司徒,被封为关内侯,曾治《谷梁春秋》,封则乡衰侯。
侯进;东汉光武帝时破奸将军,东汉初期功臣。
侯登:东汉江夏太守,归光武帝刘秀,封列侯。
侯昱:大司徒侯霸子,东汉刺史,袭封于陵侯。
侯霸:东汉前期金城太守,护羌校尉,子孙留于青海,与司徒侯霸同名。
侯谨:(生卒年待考),敦煌人。著名东汉学者。少时家贫,为别人当佣人,但他非常好学,在夜间还点燃柴火在读书。朝廷屡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辞。后徙居山中,专心论著。曾作《矫世论》,讽刺当时的丑恶现象。又写了《皇德论》记叙当朝史事。河西人敬称他为“侯君”。
侯龛:晋未中尉,魏中山太守,上谷人。
侯植:南北朝时周大将军,堂兄侯龙恩为柱国大将军,侯万寿为大将军,因宰相宇文护被杀,帝因植忠厚特免子孙。
侯景: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人,北魏大将,初为北魏镇守河南的大将,后投降南朝梁,被封为河南王,加宇宙大将军,篡萧自立,称汉皇帝。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乱”,后被部下所杀。
侯深:南北朝时期节度使,封公侯。
侯填:南北朝陈大将军,太尉,陈封壮肃公,子为陈附马。
侯安都:南北朝时陈大将军,司空,陈封清远公。
侯白:字君素,隋代临漳人,著名的幽默家、滑稽艺术家,善辩而滑稽,其表演出神入化。曾任儒林郎。
侯君集:唐代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曾随李世民作战,后太宗即位历任右卫大将军、兵部尚书、宰相等职。
侯果:字行果,唐开元时易学家,中唐十八学士。
侯仲庄;唐朝安史之乱时大将军,封上谷郡王。赠洪州都督。
侯希逸:唐朝时节度使,司空,封淮阳郡王。
侯固:唐代文宗太和中登第,官至坊灵武节度使同平章事。
侯弘实:唐代人,少年时曾梦见自己变成虹在河中饮水。有僧人为他相面说:“这是霓龙啊!”后官节度使。
侯道华,唐代芮城人,在河中永乐道净院打杂,好读子、史,手不释卷。人们问他看这书有何用,他回答:“天下没有愚昧的 仙人哪!”人们听了都大笑。一天,他从集市上酒醉归来,把院前的松枝都一一砍去,说:“不要妨碍我上升!”相传七天后,松树上出现云鹤笙歌,他飞到松树顶上坐下,挥手辞别大家仙去。
侯文庆;唐朝时翰林学士,画家。
侯益:后周节度使,开封尹,封楚国公,宋立,太祖以旧友封为中书令。
侯章:后周时节度使,封申国公。
侯细:宋河东人,枢密副使,受秦桧迫害,秦桧死,复其职,任中书令,家族进入政坛,有三侯三将军,闻名于朝。
侯逼:忠义之士,宋封节义君王,四时祭祀。
侯蒙:宋东平州知州,户部尚书,中书侍郎,副宰相。
侯叔献:抚州宣黄(今江西)人,北宋进士。官任权都水监丞,曾多次主持引汴水入蔡的工程,以防止黄河、汴河洪水泛滥。
侯宗贵,名情(赠)字洪孚号宗贵,系汉大司徒关内侯霸公之后。宗贵聪颖好学,德行高尚,登宋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历官太常寺正卿,忠君爱国,力保危宋。奈因天不祚宋,元兵大举向南宋进攻,直逼都城临安。侯宗贵率其子九人,扶宋幼主赵晶入闽。宗贵公驻廨于泉州西街万厚铺,......>>
姓司马的都有哪些历史名人啊? 司马穰苴:本姓田,生卒年代不详,春秋时期齐国的将军、大夫。齐景公时,穰苴善用兵,败燕、晋之师,景公尊为司马之官,由是称为司马穰苴,子孙号司马氏。司马穰苴严于治军,精通兵法。田氏代齐以后,齐威王命大臣整理古代兵法,将司马穰苴的军事论述附在其中,题名《司马穰苴兵法》,又称《司马兵法》或《司马法》。《汉书?艺文志》记载为150篇,《隋书?经籍志》和《唐书?经籍志》都注为3卷,而今存之《司马法》只有5篇: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其核心思想是治军以“仁、义、礼、让”为本。《司马法》包括了相当丰富的军事理论,书中论述了统率军队和指挥作战的经验,以及指挥员应具备的条件,同时也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些军事制度和战争观点。它是我国古代战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也是对早期兵法理论的继承和总结,历来为兵家所重视。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成都人,汉代文学家,善鼓琴。著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等名篇。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龙门人,汉武帝时太史令,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其所著《史记》是我国史学界的一部巨著,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懿(179-251): 司马懿字仲达,即晋宣帝,河内温人,三国时曹魏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权臣。曾多次领军抵御来自蜀汉的进攻。 司马师(208-255):字子元,即晋景帝,河内温人,三国时曹魏权臣,司马懿长子。曾废魏帝曹芳,掌控曹魏大权。 司马昭(211-265):字子上,即晋文帝,河内温人,司马懿之子,三国时曹魏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权臣,263年灭蜀。 司马炎(236-290):字安世,河内温人,司马昭之子,西晋开国皇帝,即晋武帝,265年废魏帝曹奂称帝,建晋朝,始称西晋,280年灭吴。 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法号道隐,河内温人,唐代著名道士。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所著《资治通鉴》为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司马小加 - **制片人,编剧。 司马瑞东 - **制片人,导演。 司马华龙川- 香港**演员。 司马燕 - 香港著名艺人。 司马彦-著名书法家,所写字帖已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课本,作为字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