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属茄科,生长在地下的块茎部分可以食用,一年生植物,种植范围遍及全球。现有的马铃薯种类其块茎大小不一,小的如豌豆,大的壮年人难以举起。它既是蔬菜,又是主粮,其重要性仅次于主要谷物小麦、大米和玉米。人类第一次种植马铃薯约在4000—7000年前的玻利维亚和秘鲁的安第斯山脉。
16世纪早期,西班牙探险者看到了安第斯山脉的印第安人食用马铃薯,并发现食用马铃薯可以防止长期航海时易患的坏血病,于是数年内此马铃薯就很快被西班牙船只运回国,并转运欧洲各地,意大利人和德国人、英国人也相继开始食用。马铃薯被引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的欧洲人都对之持怀疑态度,其原因就是因为马铃薯属茄科,而多数茄科植物都有毒性。1719年马铃薯首次由定居在新罕布什尔州的爱尔兰移民传入美国,马铃薯在美国被称为“爱尔兰马铃薯”。不过美国人和欧洲人一样接受这种食物很慢,直到19世纪才大面积种植。
在土豆进入欧洲以后,由于人们的思想比较固执、呆板胆小,加之科学尚不发达,这一新鲜事物未被人们马上接受下来。即便在灾荒之年,人们也没从土豆身上打主意,一边是饥荒,一边则是食品——土豆,但对其却无人问津,尤其以法国人为甚。因为它的“果实”生长在地下,而不像高贵的麦穗那样伸向天空。麦穗能制成面包和圣体饼,而土豆却被认为与魔鬼有牵连,是和曼德拉草、颠茄等植物一样的巫草。人们甚至还指责它传播恶疾。16世纪末贝藏松的一项判决规定:“鉴于土豆是一种有害物质,其应用可传播麻风病,故严禁在萨兰地区种植土豆,违者将课以罚金。”
俄罗斯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人引进了第一批土豆,但当时也未立即普及。直到19世纪中期,由于沙皇下了一道命令:第一,让农民开展大范围的土豆播种;第二,强迫农民保留土豆作为食品;第三,奖励土豆种得出色的农民,结果才使得土豆得以被推广。
而中国在引种土豆时,情况却大不相同。据翟老介绍,由于国外与我国的烹调手法不同,土豆这个在欧洲被视为穷人的蔬菜,达官贵人们虽不屑于吃它的食物到了中国后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当时的明朝皇帝命令土豆这种作物只能是在皇家菜园种植,专门对皇家服务,平常百姓家不能种植。直到清朝初期,土豆才成为老百姓的食品,也仅局限在京津地区。至乾隆年间,人口成倍骤增,迫切需要垦荒增粮,马铃薯才正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