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汤池万福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万福寺位于宜良县汤池镇涌金山。相传寺内供佛象万尊而得名。创建失考。明嘉靖间(1522-1566)谪戍云南的杨升庵已作诗《万福寺》咏之,云:"寺临飞鸟外,楼出挂虹端。山翠沉云暗,湖舟染雨寒。因阿凿户牖,依石构赞元。双树蝉栖稳,一花人折难。阴霞仍半没,晚霭试横看。攸对登高赋,仙毫点笔澜。"
天启六年(1926)立《建殿宇铸圣像施常住碑引》,今存。
清乾隆《宜良县志》跋语者马偶步杨升庵先生原韵作诗咏《万福寺》。乾嘉间邑名士陈达诗咏《万福寺》云:"一山都是石,直上似登楼。树杪檐层出,岩端路曲周。云连千嶂晓,天朗半湖秋。偶入长廊坐,僧贫院更幽。"
道光十四年(1834)三月初三日地大震。万福寺庙会演戏剧,戏台崩塌,优人压毙。寺院亦倒塌,后于咸丰初年修复。
光绪三十四年(1908)恩贡生李正香等禀请当道,禁止"三月三"迎佛演剧,旋奉批准,勒碑遵守。
民国九年(1920)恢复迎佛演戏传统庙会,远近县乡赴会者万人,热闹非常。
民国廿年(1931)清末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应汤池李氏邀请往游万福寺,题书碑一方:"无上菩提"。里人李荆石镌立。今存,至其时,该寺计有山门、天王、观音、地藏、正殿等四合五天井建筑,又有土主殿、戏台、望海楼等,有大小数百尊铜铸佛像,大钟、大鼓、木鱼齐全。并广有善信施予寺产田地,俗称和尚田、和尚地。民国23年(1934)住诗方丈园寂后,众僧逐渐返往各方或还俗营生,寺产转为办学基金,统归宜良县第五区校董会管理,用为办教育经费。民国35年(1945年)万福寺由校董会设置为明湖中学校址。
1950年,"三月三"庙会停办。万福寺列为汤池小学校舍使用。1955年合作化,万福寺列为铁工厂厂址,随这土主殿、厢房、戏台均受损坏并拆除。1958年9月万福寺改列为宜良第四中学校址,旋又为汤池小学,直到70年代寺院列为危房,汤池小学搬出,万福寺关闭大门。其中,县市文物部门曾作实地勘察,发现涌金山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红陶残片、碳化合粒及大量贝丘等文化遗物。
1986年6月17日经中国佛协云南分会批准重修,得各级支持成立万福寺修建筹备小组,又得地方父老各界人士资助,修复一新,成为佛教活动中心。1987年7月,万福寺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2年(1863)由汤池洪李二氏后裔所立"敕封护国佑王洪氏圣母之墓"碑同年迁万入福寺建基,有洪云宝撰稿、旷先明书碑《洪氏圣母坟》记之。翌年"三月三"庙会恢复,沿续至今,每年一届,办成弘扬汤池文化、民俗民情、振兴经济的文化盛会。民俗表演有汤池龙灯、木希轿子灯、曲者、可保等村花灯、秧歌队及著名的阿乃踢打等,年赴会者五万余人。为提高汤池知名度,发展经济做出重大贡献。
1991年10月9日,宜良县人民政府批准万福寺为开放寺院,随之扩大投资进行修建。1992年组建万福寺管理委员会。6月新建山门及附属工程投资10万元。杨崇勇、柴春智题"涌金公园",张云华书。1994年建成财神殿及附属设施,投资70余万元,由玉溪李光歧承建。李红兵题"聚金源"。戏台修复,里人施占寿题联:"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汤池镇属云仙庵、老双庵经汤池镇人民政府1992年11月17日发布《通告》批准,亦由万福寺管理使用。
1993年,缅籍华人张景儒先生捐赠玉佛一尊由缅甸运来,10月31日抵万福寺。
1994年汤池镇政府授权,万福寺在汤池办事处直接管理下开展宗教业务活动。同年,委请云南民族出版社印制导游图一份。印刷出版五万张。
1996年-1998年投资48万余元建成古寺建筑型一底二楼一幢及涉外厕所、停车场,位于寺外昆石公路南侧,总建筑面积615m2。现做为经营酱菜门市及对外接待服务,开展以寺养寺经营业务。
1996年8月,万福寺新铸铜钟运至启用。大钟高1.9米,直径1.3米,重1.4吨,武汉超前集团铸造,共投资1.7万元。捐资名姓铸于钟身。
1997年3月27日,万福寺土主殿新雕塑汤池产香樟木"护国佐王"洪氏老爷俗称粗糠宝、南诏清平官(宰相)、里人段宗榜金身运至供奉。投资2.7万元。俭川古典木雕厂承制。
1998年6月,里人原宜良县人民政府县长那开贵先生历时二载整理成《汤池民间故事--粗糠宝》一书,
里人孙绍文修改润色,各界集资2万元,由万福寺管委会主持操办印刷出版,印数一万册。
万福寺计有涌金山土地面积21071.9m2,酱菜厂土地面积1094.7
m2,停车场土地面积909.84
m2。万福寺最高海拔1813米。
合肥火车站——汤池————
续乘火车至庐江站(见下表)—坐小面包车到中心
或坐长途汽车至汤池(见下表)—步行到中心
备注:小面包车到中心(车费参考价:五元)
1、庐江火车站咨询 0551—2129594
2、庐江汽车站
A、长江路汽车站:0565—7322150
咨询 B、黄山路汽车站:0565—7322093(即长途汽车站)
3、合肥火车站:0551—4243311
4、蚌埠火车站:0552-3922222
5、黄山火车站:0559-2345600
6、芜湖火车站:0553-282222
庐江文化教育中心
邮编:231511
地址: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迎宾路南侧
0565-7086709,7086212 (分校是0565-7086706)
从蚌埠市到汤池镇
全程共218.6公里
1从起点出发,行驶6公里
2左转行驶9公里
3右转行驶129米
4左转沿合徐高速公路行驶110公里
5右转沿合宁高速公路行驶16公里
6向前沿合宁高速行驶9公里
7左转沿合宿高速行驶3公里
8向前沿合铜/合安/合宿高速公路行驶53公里
9右转行驶9公里,到达终点
巢湖汤池温泉电话:0565-7085505 7085610
汤池位于庐江县西部的汤池镇,省道合安公路距其5公里,合九铁路庐江站距其仅3公里
一、概况:享有“温泉古镇、名茶之乡”称誉的汤池,位于安徽省庐江县西部,地处大别山东部余脉,与六安地区舒城、安庆市桐城接壤,属丘陵地带。全镇总面积8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为46平方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名优茶和温泉资源。全镇辖20个行政和1个街道会,3.8万人口,集镇区人口为1.5万人。
汤池镇交通便利。省道军(埠)二(坝)公路横穿东西,国道合(肥)安(庆)公路(距离集镇6公里)、合(肥)九(江)铁路(7公里)、沪蓉高速公路(8公里)、合(肥)铜(陵)公路(18公里),均以一条军二公路串联,经镇而过,是周边城市合肥市(66公里)、安庆市(120公里)铜陵市(100公里)、芜湖市(110公里)以及合肥去九华山、黄山理想的中转休闲地。
二、资源:
称曰:“汤池有三宝:名茶、山珍、温泉澡”。
1、温泉。汤池镇绕泉而建,因泉而得名。据记载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始建庐江国,就有汤池的位置,古称“东坑泉”后称汤池,亦称东汤池。据县志记载,宋代王安石谪贬舒州途经此地,曾入池濯足并留有“咏东坑泉”诗一首,诗云:“寒泉时所咏,独此沸如蒸;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发兴。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更忆骊山下,欣然雪满塍。”
汤池温泉堪称一绝,镇南有多处泉眼,自然涌流。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温泉资源,一九七二年省水利勘探设计院在此钻探了十个井眼,根据需要仅留1号井和7号井,一九九八年又打开了3号井。汤池温泉具有涌量稳定、水温稳定和化学成份稳定的三大特点,1号井日涌水量3584立方米,居华东六省一市之首,且不受旱涝影响,已达国际开发利用标准;水温63.1℃,温泉含有63种矿物成份,其中活性元素13种,微量元素14种。化学成份的多元素,有用成份的高含,更具有独到之处。其化学特征为SO4-Na型,偏硅酸(99.82毫克/升)含量高,对人体骨质起活化作用;锂0.438毫克/升,能稳定人体的神经;还含有二氧化硅、硫化物等。阳离子以钠(295.6毫克/升)、钙、钾、镁等为主。阴离子以SO42-(597.61毫克/升)HCO-3(21.06毫克/升),CI-(56.03毫克/升),F-(9.75毫克/升)等为主,尚有锶、硼、溴、碘、矾、锰、铁、钼、铜等。PH值为8左右,属中性偏碱,矿化度为11.2克/升。因此温泉对人体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作用,具有美容、护肤、消除疲劳等效用,对各种皮肤病、慢性风温性疾病、矿山职业病、狐臭、妇科病、骨质增生等有显著疗效,尤其是水氡放射出的a、r射线,对皮肤癌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无病可以浴疗健体,益寿延年。 2、名茶。汤池46平方公里的山区盛产茶叶。名茶“白云春毫”是我国著名茶叶专家陈椽亲自考察、登山采摘研制而成,先后获省优、部优和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同时获得省优的“小兰花茶”也享有盛名,“小兰花茶”是因茶地里生长许多兰草花,香味吸附茶叶上,使茶叶纯香无比而得名。此外,“春兰”牌茶参袋泡茶在省内外也享有一定声誉,也是各大宾馆理想的待客茗品。汤池茶叶市场每到春季,牵动大江南北及全国各地茶商云集于此,年成交额达三千余万元。
3、山珍:主要指山区的野菜:百花苗、蕨菜、香椿、野竹笋等,配以佐料,风味尤为独特,是名符其实的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常食之使人延年益寿。
4.净空老法师的家乡汤池小镇.汤池有个二古尖,上面有个白云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