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金马镇增强交通意识,投入了2000多万元,完成了214公里水泥路的铺筑,使29个自然村有27个村的进村道路建成了水泥硬路,交通的便捷,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的经济发展,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金马镇地处泸西县西北部,以坝区和丘陵为主,有较好的水资源,对农作物生长较有利。该镇主要种植大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和烤烟,同时也发展了畜牧业。这个镇的29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彝、回三个民族近5万人,自然条件优越。但在2003年以前,29个自然村的通村公路都是泥土路,晴通雨阻,交通十分不便。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较快发展,为尽快改变农村的交通面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泸西县政府于2002年底出台了支持全县各乡镇村村修筑水泥路的政策,金马镇在全县10个乡镇中率先行动,向29个村发出修水泥路的号召。镇党委和政府积极做好百姓的工作,大力宣传“大路大富、好路快富”的道理,并在金马镇山口村率先进行试点,帮助这个村很快修通了水泥路后,使其它村的村民亲眼目睹了修水泥路的益处,以点带面,在全镇掀起了修水泥路的高潮。
修筑乡村道路,最困难的是资金缺乏,为了解决这一困难,金马镇采取了“三个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即“县里补助一点,镇里补助一点,村民投工投劳凑一点”,充分调动了各村的修路积极性,全镇29个自然村中的27个村修成了水泥路214公里,实现全镇100%的自然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交通的便捷,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的较快发展,镇里办起了铁合金厂、铸造厂、冷库等10多个私营企业,不少村民出行都骑上了摩托车,全镇增加机动车200多辆。2004年镇财政收入775万元,人年均收入1499元,比公路修通前的2002年分别增长了12%和13%,在全县名列前茅。
611130。
温江区位于成都市四环路外以西,是成都市中心城区。是国家重要生物医药研发基地、科教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1.温江区高等院校众多,温江大学城位于柳台大道与南熏大道交汇处。温江区域范围内有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大中专院校13所,科研院所21所,在校大学生12万余人。
2.2005年4月,获得全国百强县称号;2005年9月,成功举办中国第六届花博会;2007年11月26日,获得第十一届全球国际花园城市荣誉称号;2015年11月27日,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3.建制沿革:温江区古为蜀国领域。区西北寿安乡境内的“八卦山”、 “大墓山”,相传为蜀国柏灌王墓和鱼凫王墓;区北万春乡境内的“鱼凫城” (俗呼“古城埂”)相传为古鱼凫王都,沿江安河一带曾先后发现不少与古蜀族文化有关的大石遗迹,表明今区境是古蜀族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
4.行政区划:区划沿革,温江区初置时的地域,由郫区南境和江原区东境构成。由郫区区境分出的地域,约当今区境北部和东北部的玉石、寿安、镇子、万春、永宁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