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学校类型主要指公立和私立,州立大学学校性质是公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各项对比如下:
学费
公立大学:学费相对较低,特别是对本土学生而言。
私立大学:相对于公立大学低廉的费用,私立大学的学费要高很多。
经费来源
公立大学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资助。
私立学校需自己募集资金,资金来源通常包括私人资助、校友资助、其他社会人士捐助。
学校规模
公立大学往往规模较大。
私立大学规模相对较小。
班级规模及人口统计
公立大学班级规模较大,大班授课,学生难以与教授建立直接的沟通。从学生构成看,公立大学由于州内的优惠学费等政策,本州居民更多。
私立院校通常有更小的班级规模,小班授课,学生和教授有更多的接触。外州和国际生比例相对较高。
学位及课程设置
公立大学通常专业设置更加全面,很多专业都可以授予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学术课程的开设也具有多样性。
综合性私立大学通常也有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等学位。部分私立大学,如文理学院只提供本科教育。规模较小的私立院校专业课程有限,不像公立大学有多种多样的专业可供选择。此外,小规模的私立院校院系设置、教授数量和课程设置都比较少。
科研机会
公立大学科研实力非常强大,教授对研究的重视程度通常高于教学。
除顶级私立大学外,一般私立大学非常重视教学,更注重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包括对进一步深造的准备,科研机会相对较少。
毕业率
公立大学毕业率相对较低。此外,由于人数众多,有时可能会出现由于很难选上毕业所规定的课程而无法按时毕业的情况。
一般来讲,私立大学比公立大学的毕业率更高一些。某种程度上,可归结于规模较小的私立院校对学生的个人关注度更高。
奖学金
公立学校的奖学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提供,数量较私立学校少,且面向国际生的奖学金通常也较少。
私立大学的奖学金相对要丰厚很多,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容易申请助学金。私立大学大批成功校友的捐赠,以及企业捐赠的款项,是私立大学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校园生活
公立大学一向热闹非凡,学生社会实践及课外活动机会较多。无论学校坐落在大学城还是市中心,都有很多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人,也不会因为学校偏僻而觉得生活枯燥。
私立大学学生组织及课外活动种类相对较少,但学生之间以及社区联系更加紧密,学生活动参与度也较高。这对性格内向、不善社交的学生尤为重要。
学分转移
公立大学学分转入另一所公立大学相对容易些。
由于学分计入方式不同,私立大学转学分相对较难。
就业机会(含在校和学生毕业后)
无论学生想减轻父母的财政负担,还是想自己创业,公立大学在课堂内外都能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但公立大学给毕业生提供的帮助总体上少于私立大学;公立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同母校和同学会的关系远于私立大学。
私立大学在实习就业方面通常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其次相比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具有更加强大的校友网,学生寻找实习和就业时得到校友的帮助也相对较多。
录取率
公立大学除了顶级名校外,大都带着普及大学教育的特点。
私立大学的录取标准要求较高,录取率相对较低。
学生参与度
由于公立大学学生规模较大,课堂人数较多,课堂活跃度及学生参与度相对较低。
私立大学学生参与度较高。由于班级人数少,学生通常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程作业并充分参与课堂文化的建立。
声望/知名度
相比知名私立大学,公立大学的国际声望稍低一些,当然超级名校UCB、UCLA、UM Ann Arbor等例外
美国许多私立大学享有其他国家私立学校所难以企及的声誉。私立大学不仅仅是成功的学府,还成为产业的核心:硅谷的崛起归功于斯坦福大学,波士顿周围高科技产业的兴旺则依靠麻省理工学院。
对于大多数美国大学来说,总校和分校可以看作是两个不同的学校,他们的资源、老师和学生是分开的,排名也是分开的。也有很多大学没有一个总校或者分校,比如加州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大学。他们在加州城市有很多分校,但是没有总校。加州大学只是名义上的一个。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大学的主校和分校有什么区别大多数“分校”都是独立运作的,不受“总部”的管辖。
一些校区没有自己的董事会,所
以会把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外包”给总部,但他们不是上下属的关系。一些校区有自己的董事会和行政系统,那么主校就只是一个虚名,与分校之间共用一个名字、相似的校徽罢了。
正是因为这种相对独立的关系,所有各个校区的教学水平和排名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和加州大学洛杉矶都是声誉高的院校,但普渡大学卡鲁梅和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差别就太大了。
所以选校的时候不能只看主校的头衔,还要细致了解各分校的状况。
美国大学为什么设立那么多分校?其实这是翻译惹的祸,所有的校区都不应该被称作“分校”。
因为在美国,大学并不是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而是由当地的州政府,所以不同地区的管理政策就会相差很多。因此美国就出现了很多以州系统命名的大学,然后后面又会以学校所在的城市进行区分。
这只是 lazy 的美国人想出来的一种命名方式,并不是美国大学热衷于开设分校。
各个分校之间有什么区别?高度自治,相对独立
以北卡罗莱纳大学系统为例。
UNC 共有16个校区,都以北卡罗莱纳**命名。每一个校区都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只是共享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除此之外几所分校之间并没有什么牵连。而且,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存在只是一个挂名,是州政府想要整合教育资源,让UNC系统更完善而已。
举例:麻省大学系统、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纽约州立大学系统等…
高度自治,完全独立
加利福尼亚大学,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公立大学系统,被誉为“公立高等教育的典范”。虽然 UC 各个分校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但不会相互影响,学术、招生、师源等都是分开的。
与其他大学的分校不同,UC各分校的自治权非常非常大…毕竟大家都是稳坐前 100,翅膀硬了,有事可以通过一个董事会商量,但谁也别想指手画脚其他分校。
即使 UCLA 和 UCB 排名多靠前、资源多丰富,都跟 Riverside 、Merced 没什么事儿。所以选校的时候要注意,不是只要进了 UC 就万事大吉了,你得看是哪所UC。
举例:德州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
高度自治的旗舰校
啥叫旗舰校?就是以校区的身份坐拥“主校”的名声。这等“喧宾夺主”的事儿首推安娜堡校区莫属,毕竟无论是官方,还是口头,说起密歇根大学,“唯一”指代的就是安娜堡。
安娜堡主校区、迪尔伯恩卫星校区和弗林特卫星校区之间是独立的,他们都拥有自治权。但是本质上,其他两个校区在地位和管理层面要比安娜堡低半级,也就是“大哥带小弟”的感觉。
举例:威斯康星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普渡大学等…
不自治,不独立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是美国国家一级大学、十大联盟和美国大学协会成员,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其公园分校就是宾州大学系统里的旗舰学校,跟UM安娜堡分校的设立是一种情况。
Park 主校区很大,其他的 23 个分校的规模都比 Park
校区小很多,从 500 到 4500 人不等。跟安娜堡不一样的是,这些校区在行政上完全没有自治权,地位比主校区要低,说实话相当于主校区的学院而已。他们统一招生,统一财政,完全受控于主校区的管理。
举例:匹兹堡大学、科罗拉多大学
根据上面四种“分校”的说明,相信大家已经对主校、分校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是在选校的时候还有几点要注意的。
是否共用申请系统
这个是一定要仔细确认的。
比如申请加州大学的时候,所有分校都共用一个申请表格和文书共享,只要你选择要申请哪一所学校就可以了。每一所学校收到的申请都是独立审核,独立发放的。
但是伊利诺伊大学系统就不是这样,每一所分校都有各自的申请系统。
分校的水平如何
无论是否有行政和管理部门,换句话说,无论主校是否是一所独立的、自治的院校,我们在申请的时候都应该查看这所分校的水平和资质,而不是过多地关注主校有什么样的头衔。
总而言之,并不是主校就一定比分校要好,要改变这样的中式思维,否则你可能错失一所很不错的学校;也并不是有大拿头衔的分校就一定是好的,有的时候它的排名、实力跟主校区没有一毛钱关系。有时候以为自己进的是榜上有名的学校,其实可能去了一所要啥没啥的”野鸡”分校…P.S.防杠,注意“野鸡”加了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