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约5.39万人
人口密度:8人/km2
泽库县,又称_乃亥。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南部,东与甘肃省夏河县毗邻,南连本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靠本省同德县,东北与同仁接壤。总面积6494平方千米。总人口5.39万,其中非农产业人口占5.8%。以藏族为主。
县人民政府驻:泽曲镇,离州府隆务镇97千米,距省会西宁约285千米。邮编:811400。代码:632323。区号:0973。拼音:Zeku Xian。
自然条件
全境东西较狭长,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县境内大部分地区在海拔3500米以上,最高点是北部的杂玛日岗山,海拔4971米,最低点海拔2800米。受海拔高度及地形的影响,冷季漫长而寒冷,暖季短促而润凉,气温日差大,年平均气温-2.4℃-2.8℃。
泽库县地处昆仑山系西倾山北麓,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南部,东与甘肃省夏河县毗邻,南、西、北分别与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同德县、贵南县相连,东北与同仁县接壤。县府所在地泽曲镇离州府隆务镇97公里,距省会西宁约285公里。全县辖7乡1镇1场(国营牧场),总面积998.78万亩(6658.06平方公里),占黄南州面积的37.18%,占青海省面积的0.91%,其中草场可利用面积为928.28万亩,11108户、57570人,分别增长35.96%和27.92%。藏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7.32%,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纯牧业县。
牧区经济
泽库县是青南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牧场地域辽阔,水草丰美,气候适宜,畜牧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全县存栏各类牲畜79.22万头(只、匹),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41.47%、45.11%和33.95%,年产羊毛195.9吨,肉类总产量11511.77吨,奶总产量8025.58吨,丰富的畜产品资源为发展畜产品加工、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全县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珍贵禽兽有苏门羚、旱獭、水獭、猞猁、麝、雪鸡、兀鹫、秃鹫、金雕等。野生植物约200余种,主要有冬虫夏草、佛手参、雪莲、大黄、贝母、秦艽、茵陈、远志、马勃、蕨麻、蘑菇等,特别是冬虫夏草、佛手参、蕨麻、蘑菇等植物由于质量上乘,品质优异而颇受省内外市场的青睐和欢迎。截止2002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6亿元(2000不变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45.14元,实现牧区经济总收入9125.01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8.16元。
自然资源
泽库县有着十分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现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金、铜、锑、铅及花岗岩、石灰石等20余种,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开发利用价值高。泽库县地处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带,境内群山连绵,逶迤起伏,沟谷相间,滩地开阔,地貌复杂多样,泽曲、巴曲、麦秀河贯穿县域,是夏季生态旅游的好去处。这里有着遐迩闻名的中华石刻奇观--和日石经墙,十世班禅大师讲经圣地--幸福山和多杰宗、切格日、宗玛日、吾格等藏传佛教寺院,藏区文化底蕴雄浑深厚,藏乡民俗风情浓郁独特。泽库将敞开心扉,诚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并为之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
社会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泽库县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强化牧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科教文卫社保事业,全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近五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亿元,相当于1993-1997年投资总和的2.72倍,先后兴建了一批增后劲、惠民生的重大工程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建设项目,确保了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的同步健康发展,牧区基础不断加强,城乡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今后,将在十六大精神鼓舞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统领全局工作,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借西部大开发东风,认真遵循“强化基础铺富路,调整结构创特色,建设生态美山川,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保稳定,强县富民奔小康”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牧业立县、项目强县、科教兴县、三产富县、民营活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前来泽库投资,参与泽库的经济建设。
人文景观
在泽库县城西约65公里处的和日寺院背面山上,有四处大型石经墙,中间主体石经墙位于寺院大经堂的右面,长165米,宽2米,高1.1米,所刻经文为世界著名的佛教从书《甘珠尔》大藏经,约有3870多万字;经墩东面40米处又有一组石经墙,所刻经文为《塔哆》共刻了108篇。此外,在主体石经墙以西约120米处另有一处石经墙,长15米,宽1.3米至1.5米,高1.2米,所刻经文共有17种。属经书史上一大奇观。
历史沿革
1953年,由同仁县析置泽库县,隶属黄南藏族自治区(今黄南藏族自治州)。
2000年,泽库县辖8个乡,县府驻“上巛下贝”乃亥(夏德日乡辖地)。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4288人,其中各乡人口(人): 夏德日乡 5161 宁秀乡 11805 和日乡 8816 王加乡 3218 恰科日乡 4427 多福顿乡 8486 西卜沙乡 2297 多禾茂乡 7117 锁乃亥未批镇 2961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1号文批复:撤销泽库县夏德日乡,设立并命名为泽曲镇(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1年底,泽库县辖1个镇、7个乡,60个村(牧)委会。
泽曲镇:驻吉保日,辖8个村(牧)委会(俄日果、巴日则、则番、夏德日、夸日龙、东科日、热旭日、羊玛日)。
恰科日乡:驻夏德日,辖7个村(牧)委会(措日更、雄让、角乎、而尖、尕贡、高什则、知合郎)。
多福顿乡:驻多福顿,辖6个村(牧)委会(龙藏、赛隆、哈藏、贡青、多隆、尕让)。
多禾茂乡:驻多禾茂,辖7个村(牧)委会(塔土乎、多禾日、克宁、曲麻日、加仓、秀恰、大格日)。
西卜沙乡:驻果孔昴,辖3个村(牧)委会(团结、红旗、跃进)。
和日乡:驻环科日扎,辖11个村(牧)委会(吉隆、直禾根木、东科日、四麻、哈拉、华克日、和日、叶木贡、羊旗、唐德、直禾麻日)。
王加乡:驻日究曲卡,辖4个村(牧)委会(叶金木、群旗、旗隆、德合隆)。
宁秀乡:驻宁秀龙哇多,辖14个村(牧)委会(宁秀、热血日、红城、秀恰、仁增、尕日当、直沟日、尕强、直赛日、措夫顿、赛龙、赛日庆、乎角日、赛日祥旺)。
牧场:驻周毛多则,辖牧一队(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牧二队(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2005年,泽库县辖1个镇、7个乡:泽曲镇、宁秀乡、和日乡、王家乡、恰科日乡、多福屯乡、西卜沙乡、多禾茂乡。
2006年8月,撤销恰科日乡,并入泽曲镇;撤销多福顺乡,设立麦秀镇。
乡镇简介
泽曲镇 Zequ Zhen位于县境中南部,县府驻地。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3%。面积523.2平方千米。辖俄日果、巴日则、则番、夏德日、夸日龙、东科日、热旭日、羊玛日8个牧委会。1955年设立_乃亥区,1958年改夏德日公社,1962年改设夏德日乡,1969年恢复夏德日公社,1984年改设夏德日乡。2001年改设泽曲镇。
宁秀乡Ning Xiu Xiang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83千米。人口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面积 109平方千米。辖直赛日、宁秀、热旭日、红城、秀恰、红增、尕日当、直沟日、尕强、措夫顿、赛龙、赛日庆、乎角日、赛日祥旺14个牧委会。1956年属赛日旦区管辖,1958年设宁秀公社,1962年改设宁秀乡,1969年恢复宁秀公社,1984年改为宁秀乡。
和日乡He Ri Xiang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68千米。人口0.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6%。面积1011平方千米。辖吉隆、直禾根木、东科日、四麻、哈拉、华克日、和日、叶木贡、羊旗、唐德、直禾麻日11个牧委会。1954年设和日区,1958年设和日公社,1962年设和日乡,1969年改设和日公社,1984年设和日乡。
王家乡Wang Jia Xiang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85千米。人口0.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以上。面积552.8平方千米。辖叶金木,群旗、德合龙,旗隆村4个牧民委员会。1962年设王家乡,1969年设王家公社,1984年改设王家乡。
恰科日乡Qia Ke Ri Xiang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445.9平方千米。辖措日更、雄让、角乎、而尖、尕贡、高什则、知合郎7个牧委会。1958年设恰科日公社,1962年设恰科日乡,1969年改设恰科日公社,1984年改设恰科日乡。
多福顿乡Duo Fu Dun Xiang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40千米。人口0.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5%。面积133.9平方千米。辖龙藏、赛隆、哈藏、贡青、多隆、尕让6个牧委会。1955年建多福顿区,1958年设多福顿公社,1962年设多福顿乡,1969年改设多福顿公社,1984年改设多福顿乡。
西卜沙乡Xi Bu Sha Xiang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26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以上。面积184.7平方千米。辖团结、红旗、跃进3个牧委会。1956年设西卜沙乡,1958年并入多禾茂公社,1962年设西卜沙乡,1969年改设西卜沙公社,1984年改为西卜沙乡。
多禾茂乡Duo He Mao Xiang位于县境东部,东南部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38千米。人口0.6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6%。面积1144.5平方千米。辖塔土乎、多禾日、克宁、曲麻日、加仓、秀恰、大格日7个牧委会。1958年设多禾茂公社,1962年改设多禾茂乡,1969年改设多禾茂公社,1984年改设多禾茂乡。
2020年10月20日,泽库县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泽库县在列。
2019年3月15日,泽库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人口:约5万人
人口密度:29人/km2
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东北绝大部分以黄河为界,与化隆县相望,东南与循化县接壤,西与贵德县相连,南与同仁县毗邻。县境南北长约87千米,东西宽约48千米,总面积1712平方千米。总人口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4万人,藏族约占总人口的67%。
县人民政府驻:马克唐镇,距省会西宁市127千米,距州府隆务镇70千米。邮编:811200。代码:632322。区号:0973。拼音:Jianzha Xian。
全县地势西高东低,最低海拔1960米,最高海拔4614米,相对高差为2654米。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为青藏高原特殊型气候区,年平均温度7.8℃,年日照时数443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50-400毫米,无霜期186天。
尖扎县辖3个镇、6个乡:马克堂镇、康扬镇、坎布拉镇、贾加乡、措周乡、昂拉乡、能科乡、当顺乡、尖扎滩乡。
自然资源
尖扎县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旅游资源。水电资源得天独厚,象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纵贯南北,在尖扎县境内流程长达96公里,黄河、隆务河水流急、落差大,可建一大、二中、二小五座电站。 国家重点工程-李家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的第二个梯级水利枢纽工程,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年发电量59亿千瓦时;青海省最大的水电引资项目-直岗拉卡电站,临建工程已开工,该电站总投资12.8亿元,总装机容量19万千瓦时,年发电量7.62亿千瓦时;此外尚有黄河上游总装机28.4万千瓦、总投资为24亿元、年发电量为23亿千瓦时的康杨中型水电站,位于隆务河段的"三道班"小型水电站总投资为1.08亿元,总装机容量10.5万千瓦时,年发电量5.6万千瓦时。泽唐小型水电站总投资为4572万元,总装机容量6000千瓦时,年发电量3.2万千瓦时。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坎布拉国家级森林公园,以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丹霞"景色而著称,古松、奇峰、方山、洞穴、清泉、小溪,景美如画,公园内有南宗寺、尼姑寺、南宗扎寺三大寺院,是青海省唯一的一处僧、密、尼并存的宗教法地,名山佳水,佛寺僧舍,相缀成画,与李家峡库区风光相辉相映。投资9600万元的森林公园专用公路已建成,投资1170万元的森林公园景点及道路工程已启动实施,为坎布拉森林公园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青海省的旅游热点。另外还有德多寺、古雷寺等历史悠久的宗教寺院。
城市建设
尖扎县县城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约1万人。1998年前,沿街主要建筑物大部分为土木结构平房,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很低,城镇建设投资和规模远远落后与省内其它兄弟县。1998年起县委、县政府把城镇建设作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全面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高度重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实现了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先后完成了人民街、黄河路、申宝路等主要街道铺面改造工程和县政府、广电局、公安局等一批重点住宅楼工程,实施了新建文化广场、县城道路、小广场和添置高杆灯、路灯等项目。四年内共完成城镇建设项目80余项,新建面积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达1.2亿元,是1993-1998年期间的5倍。县城投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整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县城基本实现了美化、绿化、亮化、净化。2000年,青海省小城镇建设现场会在尖扎召开,2001年,在青海省第五次精神文明建设会议上,荣获"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县"称号。
经济发展
尖扎县总耕地面积为79198亩,其中水浇地29716亩,浅山地36202亩。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牧业由脆弱型向稳定型转变,2001年粮食播种面积 8.92 万亩,总产量达到 1446 万公斤,油料播种面积 1.44 万亩,总产量达到104万公斤。"百里万亩"果品生产基地、"百里千亩"白色蔬菜走廊已初步形成。全县各类牲畜存栏数达21万头(只),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加让要其水库、集雨利用、草原"四配套"、"531"等一批骨干工程得到实施,农牧民生活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尖扎县经济增长方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以粮油加工、建筑、建材等为主的乡镇企业突飞猛进,以耗能企业为主的地方工业日渐壮大,2001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250万元,工业企业产值898万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6371万元,经济持续增长, 投资政策、环境正在不断优化,教育、卫生、科技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历史沿革
古为羌地,汉属河关县,三国时为羌地,东晋为吐谷浑地,北周至隋唐置达化县(治今尖扎县康扬一带),宋属积石军,元为贵德州地,明为归德守御千户所辖,清为贵德厅地,民国为贵德县地。
1949年解放,1952年由贵德县析置尖扎藏族自治区。1953年6月2日正式成立尖扎县。1953年12月归属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领导。
2000年,尖扎县辖2个镇、10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马克堂镇 8027 康扬镇 8119 直岗拉卡乡 6644 坎布拉乡 1109 多加乡 2145 贾加乡 2039 措周乡 4007 加让乡 3171 昂拉乡 2597 能科乡 2121 当顺乡 1982 尖扎滩乡 4511 李家峡地区虚拟镇 4592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1号文批复:撤销尖扎县坎布拉、多加、直岗拉卡3乡,合并设立坎布拉镇(镇政府驻地设在李家峡);撤销加让乡,并入马克唐镇。
2001年底,尖扎县辖3个镇、6个乡,4个居委会、79个村(牧)委会。
马克唐镇:驻马克唐,辖4个居委会(黄河路、申宝路、兴隆街、人民街),14村委会(马克唐、勒见、麦什扎、回民、解放、娘莫、加让、加力、如什其、洛科、要其、科沙唐、娘莫、新滩)。
唐杨镇:驻康家,辖13个村委会(上庄、寺门、巷道、东门、城上、崖湾、格曲、河滩、沙力木、宗子拉、尕日唐、西麻拉、烂泥滩)。
坎布拉镇:驻李家峡,辖18个村委会(德洪、尖藏、万吉合、尕吾昴、蚂蚁滩(吉利)、古日羊麻(如布、如其滩)、直岗拉卡、上李家、下李家、尕布、仁才、俄加、拉夫旦、哈玉、浪哇、坎加、满岗、茨卡)。
昴拉乡:驻尖巴昴,辖6个村委会(尖巴昴、牙那洞、措加、牙子盖、东加、河东)。
能科乡:驻麻尼多楞,辖4个村委会(德欠、拉萨、子哈贡、下扎)。
当顺乡:驻香干,辖8个村委会(古浪堤、香干、东当、古什当、冬果、才龙、拉德、古浪坡哇)。
尖扎滩乡:驻恰藏,辖7个牧委会(羊直、岗毛、来玉、石乃亥、洛哇、尕加一、尕加二)。
措周乡:驻霍尔瓦西,辖5个村委会(俄什加、切藏麻、洛哇、措香、石乃亥)。
贾加乡:驻哈玉,辖4个村委会(贾加、安君、南当、洋勒)。
乡镇简介
马克唐镇 Ma Ke Tang Zhen位于县境东部,县府驻地。2001年,撤销加让乡,并入马克唐镇。镇政府驻马克唐,辖黄河路、申宝路、兴隆街、人民街4个居委会,马克唐、勒见、麦什扎、回民、解放、娘莫、加让、加力、如什其、洛科、要其、科沙唐、娘莫、新滩14个村委会。
马克唐镇 Ma Ke Tang Zhen位于县境东部,县府驻地。人口0.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49%,还有汉、回、撒拉、土等民族。面积36.9平方千米。辖黄河路、申宝路、兴隆街、人民街4个居委会和马克唐、勒见、麦什扎、古雷、回民、娘莫6个村委会。1985年从加让乡析置马克唐镇。
加让乡Jia Rang Xiang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7.7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3.3%。面积36.5平方千米。辖如什其、加让、力加、洛科、要其、科沙塘、娘莫7个村委会。1953年设一区(加让区),1958年设加让公社,1984年改设加让乡。1985年,析置马克唐镇。2001年,并入马克唐镇。
康扬镇 Kang Yang Zhen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23千米。人口0.7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还有藏、汉族。总面积35平方千米。辖巷道、上庄、寺门、东门、城上、崖湾、格曲、河滩、沙力木、宗子拉、尕马塘、西淋、烂泥滩13个村委会。1953年设康扬家回族自治区,1956年改为康扬回族乡,1958年改设康加公社,1961年改为康扬公社,1984年改设康扬回族乡,1988年设康扬镇。
坎布拉镇Kan Bu La Zhen位于县境北部。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1号文批复:撤销坎布拉、多加、直岗拉卡3乡,合并设立坎布拉镇,镇政府驻地设在李家峡。辖德洪、尖藏、万吉合、尕吾昴、蚂蚁滩(吉利)、古日羊麻(如布、如其滩)、直岗拉卡、上李家、下李家、尕布、仁才、俄加、拉夫旦、哈玉、浪哇、坎加、满岗、茨卡18个村委会。
坎布拉乡Kan Bu La Xiang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60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3%。面积 174.8平方千米。辖奴布、吉利、尕吾昂、万吉合、如其滩、尖藏、德洪7个村委会。1956年设坎布拉乡,1958年并入直岗拉卡公社,1961年析置坎布拉公社,1984年改设坎布拉乡。
直岗拉卡乡Zhi Gang La Xiang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30千米。人口0.6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5.5%,还有藏族、汉族。总面积64平方千米。辖直岗拉卡、上李家、下李家、尕布、仁才、俄加6个村委会。1953年属李家乡,1958年设直岗拉卡公社,1984年改设直岗拉卡乡。
多加乡Duo Jia Xiang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39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面积为135平方千米。辖拉夫旦、浪哇、坎加、拉峻、满岗、茨卡6个村委会。1953年设多加乡,1958年并入康加公社,1961年分设多加公社,1984年改设多加乡。
昂拉乡Ang La Xiang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9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9.3%,还有汉族、回族。总面积60.2平方千米。辖尖巴昂、措加、牙那洞、东加、牙子盖、河东6个村委会。1953年设昂拉乡,1958年设昂拉公社,1984年设昂拉乡。
能科乡Nen Ke Xiang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19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4%。面积76.1平方千米。辖德欠、拉沙、子哈贡、下扎4个村委会。1956年设能科乡,1958年并入昂拉公社,1961年分设能科公社,1984年改设能科乡。
当顺乡Dang Shun Xiang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16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面积130平方千米。辖古浪堤、香干、古什当、东当、冬果、才龙、拉德、古浪坡哇 8个村委会。1954年设当顺乡,1958年并入尖扎滩公社,1961年分设当顺公社,1984年改设当顺乡。
尖扎滩乡Jian Zha Tan Xiang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57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642平方千米。辖羊直、岗毛、石乃亥、来玉、洛哇、尕加一、尕加二7个牧委会。1954年设尖扎滩乡,1958年改设尖扎滩公社,1962年改设尖扎滩乡,1972年复设尖扎滩公社,1984年改设尖扎滩乡。
措周乡Cuo Zhou Xiang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18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192平方千米。辖洛哇、俄什加、措香、石乃亥、切藏麻5个村委会。1952年设措周乡,1958年并入加让公社,1961年析设措周公社,1984年改设措周乡。
贾加乡Jia Jia Xiang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37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面积119.5平方千米。辖贾加、安君、南当、洋勒4个村委会。1956年设贾加乡,1958年并入加让公社,1961年析设贾加公社,1984年改设贾加乡。
2021年1月19日,国家民委命名尖扎县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尖扎县上榜。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尖扎县在列。
2018年2月22日,尖扎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