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
爱辉区面积1443平方千米(注:简册上爱辉区面积数据和区划示意图上不相符。根据2002年出版的黑龙江省地图册中的数额黑河市区面积为13994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164300。代码:231102。区号:0456。拼音:Aihui Qu。
行政区划
爱辉区辖4个街道、3个镇、8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花园街道、兴安街道、海兰街道、西兴街道、西岗子镇、爱辉镇、罕达汽镇、幸福乡、四嘉子满族乡、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上马厂乡、张地营子乡、西峰山乡、新生鄂伦春族乡、二站乡。境内有:宋集屯煤矿、西岗子煤矿、东方红煤矿、种畜场、第二良种场、罕达汽金矿、五道沟金矿、大平林场、七二七林场、望峰林场、卡伦山林场、胜山林场、二站林场、三站林场、大岭林场、桦皮窑林场、滨南林场、江防林场、木耳汽金矿、湖通河金矿、黑河农场、西岗子试验林场、锦河农场。
历史沿革
1993年2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3]12号):撤销黑河地区,设立黑河市(地级);撤销黑河市,设立黑河市爱辉区,新设的黑河市和爱辉区人民政府均驻原黑河市市区内。
1999年,爱辉区辖:(4个街道)、爱辉镇、西岗子镇、罕达汽镇、幸福乡、张地营子乡、上马场乡、西峰山乡、二站乡、北师河乡、金水乡、新生鄂伦春族乡、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四嘉子满族乡。
2000年,爱辉区辖4个街道、3个镇、10个乡:海兰街道、花园街道、兴安街道、西兴街道、爱辉镇、西岗子镇、罕达汽镇、幸福乡、张地营子乡、二站乡、北师河乡、新生鄂伦春族乡、四嘉子满族乡、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上马厂乡、西峰山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9276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花园街道 39107 兴安街道 28225 海兰街道 21043 西兴街道 24329 西岗子镇 13145 爱辉镇 8842 罕达汽镇 4801 幸福乡 16067 四嘉子满族乡 4734 二站乡 3007 金水乡 3035 张地营子乡 5433 北师河乡 1170 西峰山乡 2634 新生鄂伦春族乡 1504 坤河达斡尔满族乡 2509 上马厂乡 4524 锦河农场虚拟乡 8655
2001年,爱辉区辖:(4个街道)、张地营子乡、西峰山乡、上马厂乡、四嘉子满族乡、二站乡、罕达气镇、新生鄂伦春族乡、幸福乡、西岗子镇、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爱辉镇。
2002年,爱辉区辖:(4个街道)、西岗子镇、爱辉镇、张地营子乡、西峰山乡、上马厂乡、四嘉子满族乡、二站乡、罕达气镇、新生鄂伦春族乡、幸福乡、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
爱辉县、黑河市(县级)历史沿革
黑河市,原称“大黑河屯”。“大黑河屯”是区别“小黑河屯”的称呼。“黑河”名称的由来,一说因其濒临黑龙江,黑龙江又名“黑水”,亦称“黑河”;一说蒙古语“安巴萨哈连”,意为“大黑河”。
黑河市由爱辉县演变而来。爱辉,原称“瑷珲”,取名于瑷珲河,亦作“艾浑”、“艾浒”、“爱呼”等。“瑷珲”为达斡尔语,意为“可畏”。1956年为更改生僻字地名,将“瑷珲”改为“爱辉”。黑河一带,唐分属室韦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辽属东京道室韦部,金归蒲峪路管辖,元属开元路,明归奴儿干都司,清属黑龙江将军管辖。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黑龙江将军衙门由江东旧瑷珲城迁往江西新建瑷珲城(亦称黑龙江城,今黑河市爱辉镇)。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黑龙江将军迁往墨尔根城(今嫩江县城),留副都统一员驻守。1908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裁撤副都统,设置瑷珲兵备道,同时于瑷珲城设置瑷珲直隶厅,于大黑河屯设置黑河府,同属瑷珲道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6月26日,因黑龙江省财政异常困难,决定裁撤黑河府,并入瑷珲直隶厅;瑷珲道移驻大黑河,改称黑河道。1913年1月23日,黑龙江省都督府令,将瑷珲直隶厅改为瑷珲县,驻瑷珲城,隶属黑河道。1929年2月,裁撤黑河道,瑷珲县隶属黑河市政筹备处。东北沦陷后,1933年5月,撤销黑河市政筹备处。同年9月,伪瑷珲县公署迁驻黑河。1934年12月,伪满于黑河设置黑河省,瑷珲县改归黑河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瑷珲县划归黑龙江省管辖。同年11月,成立黑河地区行政办事处,瑷珲县归黑河地区管辖。1947年2月,黑嫩联合省成立后,归第五专区管辖;同年9月黑嫩省分开,第五专区恢复为黑河专区,仍隶黑河专区。1956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准,为更改生僻字地名,将瑷珲县改为爱辉县。1959年将西南部的霍龙门乡划归嫩江县。1980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黑河市(县级),以原爱辉县的黑河镇、幸福公社和西岗子公社的西岗子煤矿、宋集屯煤矿、东方红煤矿的行政区域为黑河市的行政区域。隶属黑河地区。1983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爱辉县,并入黑河市。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瑷珲地名系满语“可畏”之意,一名艾浑、爱呼、艾浒。以境内的艾虎河(一名鼎河,今苏联境内的藏嘎河)故名。
此地远在周以前为肃慎地;汉至三国时期为挹娄地;晋时入寇漫汗;后魏、北齐属豆莫娄国;隋时分属__黑水及北室韦地;唐同之;五代至辽属五国部;金为扶余路的辖境;元时为斡赤斤分地,后属开元路;明时在此设置考郎兀、忽里吉山、巴忽鲁等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抗击沙皇俄国的入侵,于黑龙江左岸(今苏联境内的维笑勒依村)设置镇守黑龙江等处的将军,筑城驻兵,任命抗俄名将萨布素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黑龙江将军移驻江右岸的达呼尔族城堡一托尔加城(今爱珲公社)并称此地为新爱珲城,又名黑龙江城,将军及副都统均移驻新爱珲城。而江左岸的城堡称旧爱珲,设城守尉镇守,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根据将军萨布素关于墨尔根“首尾易制”的奏请,黑龙江将军驻地移至墨尔根城,黑龙江城由城守尉驻守。庚子事变后,暧珲、黑河及黑龙江右岸的各都市均为俄军占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归还后,清政府复设瑷珲副都统,同时又设置了兴东道,二者以逊河为界。同年在黑河设交涉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撤消交涉局,并于此地设置黑河副部统府,黑河副都统府设立后的第二年,即宣统元年(1909年)撤消瑷珲副部统府。以兵备道代之,道台驻瑷珲,与此同时设置瑷珲厅。民国元年(1912年)黑河副都统府撤消,所管事务均移交瑷珲厅及兵备道管理,同年改兵备道为观察使,并移驻黑河。民国二年(1913年)改接泽厅为瑷珲县,此后观察使改为道尹,称之为黑河道尹,瑷珲县为黑河道所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本县直隶黑龙江省为一等县。伪满大同二年(1933年)县公署由瑷珲移驻大黑河。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一日,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成立黑河管公署,此地为黑河省省会所在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将伪北安,黑河二省合并为黑龙江省,本县划归黑龙江省所辖。
1980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黑河市,以爱辉县的黑河镇、幸福公社和西岗子公社的西岗子煤矿、宋集屯煤矿、东方红煤矿为其行政区域。1983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爱辉县,将该县行政区域并入黑河市。
1992年,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龙江上游右岸。北与呼玛县为邻,西与嫩江县毗连,南与孙吴县接壤,东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海兰泡)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13994平方公里。全市共辖4个街道办事处和12个乡、镇。1992年末全市总人口15.8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27万人;满、达斡尔、蒙古、朝鲜、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9%。市政府驻地市区中央街路南。 (根据《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建国后的行政区划(1949年~1983年) (根据《爱辉县志》)
1949年建国后,全县划为黑河城区、爱辉区、四嘉子区、西岗子区、张地营子区、罕达汽区、霍龙门区,共7个行政区,辖8个街、28个行政村、137个自然屯。
1950年,将霍龙门区并入罕达汽区,全县由原来7个行政区变为6个行政区,共辖48个行政村。
1956年4月,实行撤区划乡,撤销原来的四嘉子、爱辉、西岗子、张地营子的区级机构。因黑河镇人口多,对私营工商业改造任务繁重,罕达汽地处山区,乡村分散,又是新区,所以仍保留黑河镇区和罕达汽区,撤区划分乡后的行政区划见(《爱辉县志》相关表格)。
1957年区、乡又有所变化,见(《爱辉县志》相关表格)。
1958年,人民公社的建立,实行了乡社合一,它既是行政单位又是经济单位。当时,全县有:黑河镇人民公社、火箭人民公社(后改称幸福人民公社)、四嘉子人民公社、爱辉人民公社、西岗子人民公社、上马厂人民公社、张地营子人民公社、罕达汽人民公社、新生人民公社。
1965年5月,新建二站人民公社。1977年1月,新建西峰山人民公社。1979年9月,新建北师河人民公社。1980年12月,黑河镇、幸福公社分出,组建黑河市。1983年,爱辉县撤销前行政区划见(《爱辉县志》相关表格)。
2021年2月18日,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出炉,爱辉区上榜。
2021年2月3日,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名单出炉,爱辉区榜上有名。
2020年6月,爱辉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东北抗日联军片区)。
2020年1月2日,农业农村部认定爱辉区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2,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爱辉区为首批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2019年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授予爱辉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8年8月16日,爱辉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8年2月22日,爱辉区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讷河市邮编是多少
黑龙江邮政编码是150000-160000,省会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
扩展资料:
黑龙江省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势大致是西北、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多条河流;有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众多湖泊。黑龙江省位于东北亚区域腹地,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中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
黑龙江省地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组成的黑龙江流域,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牡丹江、呼兰河、蚂蚁河、海浪河、呼玛河、额木尔河、讷谟尔河、汤旺河、拉林河、乌斯浑河、乌裕尔河等;主要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和五大连池4处较大湖泊及星罗棋布的泡沼。
参考资料:
邮编:161000
讷河市面积6664平方千米。总人口71万人(2004年)。
市人民0驻讷河镇。邮编:161300。代码:230281。区号:0452。拼音:Nehe Shi。
行政区划
讷河市辖12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讷河镇、拉哈镇、二克浅镇、学田镇、龙河镇、讷南镇、六合镇、长发镇、通南镇、同义镇、九井镇、老莱镇、孔国乡、和盛乡、同心乡、兴旺鄂温克族乡。
历史沿革
讷河市,以讷谟尔河得名。清初,分属齐齐哈尔、墨尔根副都统辖区,为布特哈总管所属游牧区。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由布特哈总管管理该处八旗事宜。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布特哈总管改设副都统,布特哈副都统衙门由江西伊倭齐移驻博尔多站(今讷河镇郊长青村)。1906年2月15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黑龙江将军衙门饬扎,裁撤布特哈副都统,以嫩江为界划分为东、西两路布特哈,布特哈东路总管管辖今讷河、克山、德都、克东4县,并于博尔多站东北1公里处建立街基筑城。由于讷谟尔河南北两段荒地均已丈放,经布特哈东路总管兼讷谟尔河垦务行局总理福龄的呈请,1907年12月14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批准,设立讷谟尔河荒段巡防局,并于翌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七日)启用关防。1910年9月1日(清宣统二年七月二十八日),黑龙江巡抚奏准,于东布特哈总管辖境设置讷河直隶厅,隶属黑龙江行省。直隶厅同知钟毓在同年11月6日(农历十月初五日)于省城启用关防,11月17日(农历十月十六日)到任视事。与此同时,裁撤东布特哈总管和巡防局。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1月28日,按照“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 ,将讷河厅改为讷河县。1914年8月,将讷河县划归龙江道管辖。1915年3月,将讷河县东部地区划出设置克山设治局。1929年2月,裁撤道区建制后,改由省直辖。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嫩江省管辖。 1949年5月,黑、嫩两省合并后,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54年8月设立嫩江专区后,归嫩江专区管辖。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专区曾一度撤销时,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1985年1 月1日,正式撤销嫩江地区,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1992年9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讷河县,设立讷河市(县级),改由省直辖,省0确定由齐齐哈尔市代管。
1992年,讷河市 位于小兴安岭西麓,松嫩平原北端,全境形若桑叶,南北长100余公里,东西宽 80余公里,总面积6674.3平方公里。北与嫩江县为邻,东与德都县、克山县接壤,南与依安县、富裕县毗连,西以嫩江与甘南县、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分界。全市共辖6镇、17乡。1992年末全市总人口68.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4万人;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鄂温克等少数民族人口2万余人。市0驻地讷河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旧名博尔多。讷河一名来源于境内的讷木尔河。清初届布特哈旗,“布特哈”满语为“打牲”之意。原居住在黑龙江上游、精奇里江一带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因俄国人侵略黑龙江流域,被迫渡江越岭,迁居至嫩江流域。
此地远在唐虞三代为肃慎地;周以后为秽貊地;汉代属秽地;后汉、三国属北扶余地;晋时为寇漫汗的属地;后魏北齐属豆莫娄;隋时属__黑水部,唐时属黑水部北栅地。唐开元十六年(728年)置黑水军内附于唐;辽属乌延突厥部;金时为生女真部,属蒲与路;元代此地为斡赤厅分地,归属合兰府水达达等路;明代奴儿干部司于此地置别儿真站;清康熙年间清0将定居于这一带的达斡尔、鄂伦春、索伦诸部落编为布特哈旗,亦称“打牲部落”。布特哈衙门驻扎在嫩江两岸的伊倭齐屯(今莫力达瓦旗尼尔基镇)。光绪年间分为东西布特哈二旗。西布特哈副都统驻地仍在伊倭齐,东布特哈副都统驻地在讷河镇。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撤销副都统,改为总管。宣统二年(1910年)改为伯河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讷河县,隶属黑龙江龙江道。民国四年(1915年)将本县东部、南部划归新设的克山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讷河县直隶于黑龙江省,为二等县;伪满洲国.初期仍承旧制;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一日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将东北划分为十四省,讷河划归新设的龙江省管辖。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改东北为九省,本县隶属于黑龙江省。
2000年,讷河市辖12个镇、1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7229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讷河镇 90480 拉哈镇 37218 二克浅镇 34582 学田镇 33605 龙河镇 29447 讷南镇 32611 六合镇 27396 长发镇 25815 通南镇 38633 同义镇 35320 九井镇 35002 老莱镇 50733 清和乡 14810 孔国乡 20070 进化乡 18434 友好乡 17341 巨和乡 16118 全胜乡 13525 团结乡 21652 和盛乡 25748 同心乡 17267 永丰乡 17422 兴旺鄂温克族乡 11734 老莱监狱虚拟镇 7332
2003年,撤销清和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学田镇管辖,镇人民0驻国兴村;撤销巨和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同心乡管辖,乡人民0驻同心村(黑民区[2003]108号)。
2004年,讷河市辖12个镇、8个乡:讷河镇、拉哈镇、龙河镇、讷南镇、通南镇、老莱镇、二克浅镇、学田镇、太和镇、长发镇、同义镇、九井镇、清和乡、孔国乡、进化乡、友好乡、巨和乡、全胜乡、团结乡、和盛乡。
2005年3月29日,黑龙江省人民0批准:讷河市撤销永丰乡并入讷河镇,撤销进化乡并入孔国乡,撤销友好乡并入龙河镇,撤销团结乡并入兴旺鄂温克族乡。(黑民区[2005]28号)
2021年4月,讷河市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讷河市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0年6月,讷河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东北抗日联军片区)。
2020年4月,讷河市上榜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10月,讷河市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年3月,水利部公布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讷河市榜上有名。
2017年12月,农业部认定讷河市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05年,讷河市位列2005年度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第85名。
2004年,讷河市位列2004年度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第1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