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社会分工和区域分工的发展不断改变着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产业的形成、发展和替代使产业结构一直处于变动之中,进而推动产业水平不断提高。从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广义地讲物流产业应包括以下内容:
1.物流基础产业
这个产业由各种不同的运输线路、运输线路的交汇点与节点以及理货终端构成,为各个经济系统运行提供物流基础设施,是整个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涉及的行业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仓储等,主要物流设施包括车站、货场、港口、码头、机场、铁路线、公路、仓库等。充分整合物流运力资源、合理设置物流设施、发挥整体合力、避免存量资源闲置和增量资源浪费是其重要的设计原则。
2.物流装备制造业
这是物流生产力中提供劳动手段要素,提高整个物流系统装备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产业,大体上可划分为集装设备生产行业、货运汽车生产行业、铁路货车生产行业、货船行业、储存与搬运设备制造业等。物流装备制造业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整个物流系统装备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产业。
3.物流信息业
这个产业由提供物流系统软硬件及系统管理等产品与服务的行业组成,是计算机系统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有机结合。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它通过信息传输与客户、制造商、供应商实现资源共享,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
现代物流技术装备现状和趋势如何?
2020年,宏观经济经受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积极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物流运行逆势回升、增势平稳,物流规模再上新台阶,物流业总收入保持增长,物流运行实现提质增效,单位成本缓中趋稳,为抗击疫情、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物流规模再上新台阶,社会物流总额超300万亿
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迈上三百万亿元新台阶,达300.1亿元。分季度看,2020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7.3%、-0.5%和2.0%,物流规模增长持续恢复,四季度增速回升进一步加快。
2010-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逐年增长,2020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持续回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基本持平,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4.9万亿元。
物流业总收入保持增长。2020年,我国物流业总收入10.5万亿元,同比增长2.2%。物流业总收入增速自三季度由负转正,四季度以来呈现加速回升态势,恢复至上年水平。
景气指数回升,物流企业活力持续增强
物流行业维持较高景气水平。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物流企业业务量及订单水平均稳步回升,物流供需两端同步回升,市场活力持续增强。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在2月份降至26.2%,之后快速回升并保持在荣枯线50%以上水平,到2020年12月为56.9%,并已连续10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反映出中国物流行业运行稳中趋升。
物流产业就业形势较好,新增就业超百万人
物流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从业人员快速增长。根据测算,2019年末,我国物流岗位(既包括物流相关行业法人单位和从事物流活动的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也包括工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法人单位的物流岗位从业人员)从业人员数5191万人,比2016年增长3.6%,年均增长0.9%。
从就业结构特点来看,一是物流专业人才保持较快增长,物流人员专业化程度提升。我国物流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数超过1200万人,比2016年增长16%,年均增长3.9%。
二是运输物流仍是吸纳就业的主体,其中道路运输较快增长,铁路和水路有所放缓;
三是电商快递、多式联运等新型行业成为新增就业的主要动力,“十三五”时期快递物流行业新增吸纳就业超过100万人,年均增长10%,多式联运及运输代理行业新增吸纳就业超过15万人,五年年均增长8%,增速均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现代物流技术指通过动态的管理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和信息系统,完成物流作业的全部技术。其应用可分为产业和军事两类。
现代物流技术类型简介[1]
1.运输技术
运输是物流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物流中的“流”。运输技术包括车辆技术和运输管理技术。
在车辆技术方面,为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载货汽车的发展方向是大型化、专用化和集装化,大力发展拖挂和甩挂运输车辆。在车身方面,为了装货和卸货的方便,发展低货台汽车,特别是用于配送的箱式货车,它不仅装货和卸货方便,而且车辆自重大大降低,从而提高运输效率。此外,各种专用货运车辆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如专门运油及粉状货物的罐装车、冷冻冷藏车、牲畜运输车、家具运输车、垃圾废料运输车等。
在运输管理技术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光导纤维通信技术等的采用,运输管理向自动化管理系统发展,如GPS车辆跟踪定位系统、CVPS车辆运行线路安排系统等,使运输等管理自动化、科学化。
2.仓储技术
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调节、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另一个中心环节,特别是作为配送中心,大量的货物在这里分类、拣选、存储、配送,使配送中心成为促进各物流环节平衡运转的货物集散中心。仓储技术包括仓储设备和库存管理技术。在仓储设备方面,高层货架仓库是当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仓库,货架可达30~40m高,具有20~30万货格,大大提高了仓容利用率。在仓库管理方面,随着电子计算机的使用,仓库的许多环节都用计算机进行集中管理,控制商品入库、储存、出库配送,以及资金结算、资料积累、信息交流等,大大提高了仓库管理效率。
3.装卸搬运技术
装卸搬运连结着保管与运输,物流活动各个环节的转换要通过搬运和装卸来完成。因此,装卸搬运技术成为物流高效率作业的重要环节。在物流系统中,装卸搬运具有劳动密集型、作业发生次数多的特点。通常,装卸搬运的对象大体上分为原材料和成品。对于成品的装卸通常使用单元化装载。单元化装载是指把许多分立的小货箱集中到一个大托盘上,以提高装卸搬运的效率。托盘化是物流集装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实现物流过程中装卸、存储等作业的机械化的基本条件。
4.包装技术
包装技术是指使用包装设备并运用一定的包装方法,将包装材料附着于物流对象,使其更便于物流作业。包装技术主要包括包装设备、包装方法和包装材料三部分。对包装材料的要求是:比重轻,机械适应性好;质量稳定,不易腐蚀和生锈,容易清洁;能大量生产便于加工;价格低廉等。目前常用的包装材料有纸与纸制品、纤维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以及防震材料等。包装设备方面,传统的包装方法以人工为主,目前出现了各种包装机械与包装容器的自动生产线,使包装的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包装还涉及防震、防潮、防水、防锈、防虫等技术。
5.配送技术
配送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它是适应顾客多品种、小批量消费,满足生产者“零库存”的需要,提高运输效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物流技术。它在全面配货的基础上,完全按用户的要求来进行运送,是运输与分货、配货、配装等活动共同构成的有机结合体。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用户要求的改变,配送技术也在不断改进。近年来各种电子信息技术已在配送领域内广泛引用,特别是DRP技术。
6.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现代物流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一般来说,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物流中大量的、多变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及时的采集、分析和处理等,从而加快了信息反应速度,增强了供应链的透明度,改善了控制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