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广西河池市罗城县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岔罗铁路和省道20251线过境。辖8个镇和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东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65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23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3.7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8万公顷,有林面积12.37万公顷。总人口35.48万,其中农村人口30.73万。有仫佬、壮、瑶、侗、苗等少数民族25.81万人,仫佬族占总人口的31.2%。人口自然增长率3.41‰。主要旅游景点有怀群剑江风光、才龙瀑布、怀群穿岩和崖宜风光。重要矿产有煤、铁、锡、铜、锑、铅、锌、水晶和重晶石。土特产有茶叶、香菇、木耳、沙田柚、甜竹、蒜苔等。
罗城地处桂北九万大山中心南麓,这里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岩溶地貌发育,自然生态完整,加上名震东南亚的歌仙刘三姐的第一故乡在这里,给罗城这块本来就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自然色彩。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旅游资源特点可概括为:浓郁的民族风情与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物丰融为一体。按照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规定的条款进行调查统计和分类,罗城的旅游资源共有2个类16个亚类50多种。
境内有高中1所(罗城高中),初中2所(包括罗城初级中学),小学11所,幼儿园6所,在校生6763人,中学入学率133.1%,完成率94.3%;小学入学率、完成率、毕业率均达100%。全年实用技术培训2518人,青壮年非文盲率99.4%。计划生育率为91%,“三结合”帮扶对象70户。全年举行大型文艺活动12次,放映**163场。有城镇低保户对象826户1367人,年发放低保金123万元;农村低保对象622户1502人,年发放低保金14.52万元。五保户301人,其中集中供养69人,年发放五保金27.6万元。配备村级后备干部87人,科级后备干部8人,发展党员示范户77户,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1人,新建大石、菜佳两个标准化村支部活动室。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罗城县位列第200名。
2019年3月,罗城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左右江片区)。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罗城县在列。
广西宜州广西邮编
罗城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河池市东部。总面积2651平方千米,2021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户籍总人口38.74万人,常住人口27.26万人。截至2021年10月,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下辖7个镇、4个乡。
宋,置罗城县。2002年,罗城改属河池市,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2020年1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1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
罗城县中的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介绍:
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占地面积2000多亩,包括天坑大剧场、中国仫佬族特色村寨、长生洞奇观三个景区。
罗城仫佬族博物馆。罗城仫佬族博物馆,位于成龙湖公园北面,与西面的于成龙廉政文化展示馆并列构成两大主题文化景观,是一座以展示罗城仫佬族繁衍生存、社会发展物证、文化遗珍等为主要任务的民族历史文化主题博物馆。
仫佬族博物馆,馆内常设多个展厅,展藏文物2000多件,文物藏品丰富,是中国广西罗城向中外展示仫佬族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的窗口,对于研究中国仫佬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属“国家重点博物馆”和“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广西民族大学“田野调查基地”。
以上内容参考:-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邮政区码
546300
宜州,是著名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是一座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更是一座拥有21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位于广西中部偏北,东及东北部与柳州市的柳城县、柳江区及本市的罗城县连境,南部及西南部与忻城县、都安县毗邻,西与河池市区(别名:金城江)接壤,北与环江县交界。全市总面积3896平方公里,2010年全市人口63万,除壮族外,境内居住30个民族,少数民族中主要有瑶、苗、么佬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