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城定位:以空港为依托,借助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总部经济、精密加工业等具有空港特色的产业,并以此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域。具体包括:
一是现代物流业。依托机场,发展水空、陆空、铁空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联运,建设唐山地区的物流配送中心。
二是临空高新技术。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唐山都市圈中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地方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中心。
三是现代金融业。未来的空港城必定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交通便利、现代通讯发达、金融人才相对集中的区域,这是金融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金融业也是空港城的定位之一。
四是总部经济。借助交通、区位优势及良好的服务,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在区域内的发展。
五是带动周边城乡一体化。通过统一规划,建设具有空港特色明显的新城区,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也是城乡三年大变样工作的要求。
空港城开发区作为唐山“四大主体功能区”之一,承担着将唐山建设成为通向世界空中自由经济走廊的责任。今年1月份,空港城管委会委托唐山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编制《唐山空港城开发区总体规划》,经过7个月的努力工作,已完成了规划的中期成果。8月18日上午,唐山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规划二所所长臧亚南及其项目组成员向空港城管委会汇报了《唐山空港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编制情况。接下来项目组将结合本次汇报中空港城管委会、规划局城区处、县乡处和市政处的意见对编制情况进行修改。本次汇报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东至唐山市西外环高速,南至油房庄、肖家庄,西至丰津公路,北至许家哨,总面积为89.22平方公里,预计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0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0平方公里。规划定位为:唐山市临空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唐山市主体功能区之一;以现代物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生态型临空开发区。规划区功能结构规划为:“三心、三轴、五片区”。三心:在现状航站楼的北侧设置空港城开发区的行政中心,在未来新航站楼的南侧设置临空产业中心,在北部组团空港城入口处设置研发中心。三轴:在南北两个组团内各设置一条临空产业发展轴,另外沿泥河设置一条生态景观轴。使空港城的发展不仅有良好的产业环境,同时也有宜居生态的生活环境。五区:根据空港城规划区的功能需求,将用地划分为五个片区,其中三个产业功能区,两个生活片区。唐山空港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评公示 地处现状唐山丰润机场东南侧,具体四至范围:东至毛家坨东侧,南至崔家屯和高庄北侧,西至高庄和黄花港西侧,北至黄花港南侧,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5.27km2,就业人口4万人。唐山空港城起步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9′35″至118°2′40″,北纬39°41′43″至39°42′47″之间。规划性质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结合空港物流、空港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建成配套完善、功能综合的新型经济区。产业结构为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汽车电子、物流等。规划根据园区的地形特点、工业产业布局和功能要求,从总体布局结构上划分为:空港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空港物流区、现代服务业和管理服务业,共五个功能区,其中,现代服务业包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教育科研设计;管理服务业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规划在5年内要建设成为唐山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引领舵,推动唐山经济腾飞的新引擎,唐山市国际沟通的新起点。
起步区规划取水来源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是起步区自建的供水厂,供水能力4万m3/d,;第二是起步区再生水厂深度处理后的中水(432万m3/a);空港城起步区采用雨、污分流体制,污水经污水管道排入西郊污水处理厂;起步区企业、公建等采用集中供热方式,供热热源来自丰润热电厂,扩建后丰润热电厂将向空港城供热60万m2;起步区气源由唐山空港门站接市政燃气管网,接气点于新机场路与西外环交口,近期可供气量达到20万m3/d。 根据《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空港城城市性质及职能确定为:唐山市中部发展核心,面向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物流基地。空间增长边界面积约20平方公里,城镇规模1~5万人。空港城起步区作为唐山市中部发展核心,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物流基地和空港加工产业,规划面积5.27平方公里,就业人口4万人,满足规划要求。
功能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结合空港物流、空港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建成配套完善、功能综合的新型经济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10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环境噪声达标排放。唐山空港城起步区规划符合《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配套加工业和商贸、运输等服务业”、“促成大园区、发展大产业”、“开发建设机场新区商业区”、“培育和开发物流市场”等发展理念,并能够达到相关循环经济、资源利用的指标要求。
唐山市空港城起步区规划总面积为5.27 km2,其中包括耕地、园地、村镇居住用地、现有道路等占地。在规划的起步区总面积范围内有5 km2属于基本农田,根据国家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唐山市国土资源局已完成《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编制,该大纲中已将项目区5 km2基本农田调整为规划建设用地。项目建设占用的耕地,通过缴纳耕地开垦费,采取委托补充的方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与调整后的《唐山市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空港城起步区能源结构以天然气和电为主要能源,供热均为丰润热电厂集中供热,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减少煤炭用量。符合优化城市功能区域和产业结构布局的要求。起步区发展方向为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汽车电子、物流等产业。产业定位符合结构调整要求。鼓励入区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发清洁生产审核,实现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和环境管理,节能降耗,提高资源重复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通过清洁生产,发展节能、降耗、节水、节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循环型经济,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符合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创建设节约型社会模式的要求。污水处理工程和配套管网同时建设,起步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中水回用率达到40%以上。空港城起步区规划与《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相协调。
工业布局分为空港加工产业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汽车电子等。空港物流产业区:以物流用地为主,逐步形成现代综合物流枢纽。起步区性质为以重点发展先进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汽车电子等为主的生态环保型起步区。与《河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相协调。
根据《唐山市生态环境“十一五”规划》及唐山市环保局对空港城起步区规划环评执行标准的批复,起步区所在地区地表水淤泥河环境功能区划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分区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规划工业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城市主、次干路两侧执行4a类标准,其他区域执行2类标准。唐山空港城起步区环境保护规划与《唐山市生态环境“十一五”规划》及唐山市环保局对起步区规划环评执行标准的批复相协调。 ①水环境:空港城起步区采用雨、污分流体制,污水经污水管道排至西郊污水处理厂进行生化处理。为了满足起步区的排水需求,规划在起步区沿主干道路布设,所有污水管道汇成污水干管,排入西郊污水处理厂。因此,起步区内废水对地表水产生的不利影响很小。
②生态环境影响:规划特别强调要通过增加河流两岸的绿地来切实保护起步区东部的清水河及其支流水系,要形成自然的绿色生态廊道,有益于生物的自然栖息和迁徙。规划的实施对整个评价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抗干扰能力影响不大。
③环境空气影响:净化后的粉尘、SO2、烟尘、NOX均达标排放,对周围村庄日均浓度贡献值较小,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基本维持现状。园区采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集中供热,减少污染物排放。
④噪声影响:规划实施后,随之工业区内企业的兴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起步区的建设规模和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交通干线的车流量增加,交通噪声呈增加趋势,在主要交通干线上交通噪声均可达标。
⑤固体废物:起步区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送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一般回收利用或做建筑材料。危险固废处置要严格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执行,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设置警示标志,收集后运往有资质单位统一处理。固体废物均得到了妥善处理,对环境无影响。 生态:规划起步区绿地总面积为70.1hm2,占总建设用地的13.3%。人均公园绿地为17.53m2/人。在建设起步区内“四横三纵、一环多点”的绿化系统。“四横三纵”——沿纬一路、纬三路、纬四路、纬七路布置防护绿地,构成四条横向绿化带;沿经一路、中心大道(经八路)、经十六路布置防护绿地,构成三条纵向绿化景观带;“一环多点”——围绕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规划环状绿化带,提升整体绿化环境和空间品质;在各产业功能区布置小型公园绿地,形成“多点”布局,美化厂区环境,实现绿色产业园建设。
废水:实施节水措施,包括工业节水、节约生活用水、中水回用等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各企业建设自己的污水治理措施,排水进入污水处理厂,企业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
废气:工艺设计上,应尽量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节点,选用成熟可靠的废气处理设施,日常运行中加强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使外排废气污染物做到达标排放。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抛丸、磨砂工艺产生的粉尘,应采取布袋除尘等措施;焊接工艺有焊烟产生,采取移动布袋式焊接烟尘净化器进行处理;喷漆工艺中产生的漆雾采用水旋喷漆室去除,再经活性炭滤层吸附过滤后可达标排放。
噪声和振动:规划区内各企业采用低噪音设备、室内布置并设置隔声降噪设施等。
固体废物:对于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危废要委托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统一收集、运输、处理;对建筑垃圾和其他一般工业固废实行常规管理和综合利用;对于生活垃圾要及时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
采取治理措施后,各项污染物排放及生态影响均能符合国家、地方有关要求。 园区对清洁生产要求两个“全过程”控制,即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生产的全过程控制。要求入区企业必须使用清洁高效的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生产设备,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原材料,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在企业之间建立并完善生态链网,通过产品链和废物链使废物在区域层次上循环、利用。现代服务业区内的商业、金融和行政办公设施用水也可以考虑中水回用,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于冲洗厕所、绿化。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新水用量;制造业固体废物大部分为下料工段金属废料,可用作另一个企业的原料。制造业产生的非金属废渣可以考虑用于新型建材企业。医药、生物制造业产生的下脚料及部分废料作可用于沼气发酵,产生沼气用作为企业热源,沼液可直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生态农业园区设备制造业、机械精加工业和汽制造产生的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可达100%。其加工过程产生的金属废料可全部回收利用,非金属废料如炉渣、灰渣、除尘灰等在建材、建工、筑路、回填等方面都有应用。 ①水资源承载力
根据《唐山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唐山市保证率为50%年份的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4.85亿m3,保证率为75%年份的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3.94亿m3。
按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和《唐山空港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预测起步区2010年最高用水量为767.9万m3/a。本项目供水指标已纳入《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唐山市水资源能满足起步区用水量的要求。
②土地资源承载力
起步区规划就业人口规模为4.0万人,人均土地资源饱和度低,尚有一定开发潜力,土地资源符合规划开发强度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开发建设,饱和度将逐渐增加。
③水环境承载力
起步区排水采取雨污分流,污水包括工业废水、公共设施废水等,污水排放量约为1.2万m3/d,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本园区废水未直接排入地表水环境;中水回用于本园区,不会影响所在区域的地表水环境。
④大气环境承载力
工业区内SO2允许排放总量应为3511t/a,烟尘允许排放总量应为5851t/a,NOx允许排放总量为4681 t/a。起步区内生产生活用热采用集中供热;根据起步区定位,工业用热源采用电或天然气,电力和天然气都有保证,据预测规划区内新增SO2排放量1.16t/a,仅占SO2环境容量的0.03%。规划目标可以达到。 园区主要风险源为天然气管道,天然气管道破裂,天然气泄漏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根据计算,天然气管道爆炸时其死亡半径、重伤半径、轻伤半径和财产损失半径分别为7.42m、22.89m、41.06m和10.50m。
风险防范措施:规划管道走廊带,参考《原油厂输管道线路设计规范》(SYJl4-85)中规定,管道走廊带两侧设置30m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内设置为绿化带,不进行任何其他建设;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将设备远离居民点等居民集中区域;定期清理天然气管道,行管道壁厚的测量,及时维修更换,避免爆管事故发生;定期检查管道安全保护系统,在穿越公路、河流等穿越点设置的标志应清楚、明确;盐酸、氢氧化钠、油漆等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贮存场所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设置明显标志,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专人管理。同时,制定空港城起步区环境风险应预案。 该规划的实施对唐山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该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总体协调,规划的布局、产业发展定位合理。
总体分析,规划贯彻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观点,只要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充分重视可能存在的环境制约因素,根据环境对规划实施的响应及时优化调整规划方案及实施方式,规划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轻或避免。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唐山市空港城起步区规划可行。
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详细资料大全
疫情对民航运输行业的影响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对国内外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也对国内外航空运输行业的客运和货运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客运市场断崖式下跌
新冠疫情期间的限制出行和隔离政策等对国内外航空客运市场的影响较大。
从全球市场来看,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计2020年全球航空客运量将暴跌至18亿人次,比2019年的45亿人次下降60.5%,客运收入预计不到2019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从国内市场来看,2010-2019年,我国民航正班客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正班客座率平均为83.2%,2020年1-9月正班客座率下降至72.0%,下降至近十年最低水平,反映出国内航空客运的市场需求严重下滑。
——货运市场复苏强劲
新冠疫情对航空货运市场的影响,一方面反映在由于客运市场大幅收缩导致的客机腹舱货运运力下降;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的防疫用品运输、居家办公模式下电商的蓬勃发展、全货机数量的增长等因素推动了航空货运需求的快速增长,与航空客运相比,航空货运复苏态势强劲。
从全球市场来看,航空货运表现明显好于客运,但仍比2019年低迷,IATA预计2020年货运量为5420万吨,比2019年的6130万吨下降11.58%。
从国内市场来看,2020年3-6月,民航局每月分别批复全货机加班包机1794班、2225班、2083班和1521班,同比分别增长401.1%、476.4%、578.5%和541.8%,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为中国航空货运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运力保证。2020年1-11月份累计货运量为606.1万吨,已经恢复至接近2019年同期的九成水平。
——疫情对航空货运的影响小于客运市场
从2020年1-11月国内航空客运和货运累计增长变化趋势来看,与客运市场相比,货运量跌幅相对缓和。截止到11月底,国内航空客运市场恢复程度仍不到2019年同期的一半水平。
从民航货运和客运的周转量增长情况来看,2020年1-9月民航货邮周转量为168.9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1.8%,旅客周转量累计为412.2亿人公里,同比下降82.9%。相比于航空货运,航空客运市场严重受挫。
——更多物流行业相关规划及数据分析请参考于前瞻物流产业研究院。
2013年11月29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二次会议上, *** 总理提出,中国愿在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在连云港为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提供物流、仓储服务。
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港口产业走廊内,扼连云港区和徐圩港区两大港区、开发区和徐圩新区(板桥工业区)两大开发园区之要冲,是省级和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及市重点物流基地,也是江苏沿海大开发和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重要实体平台,园区原规划面积为22平方公里,现规划面积扩展为44.89平方公里。于2007年启动一期(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并建成运行我省最大、苏北地区唯一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 外文名 :Sco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park 所属地区 :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 地理位置 :连云港市港口产业区 规划面积 :44.89平方公里 历史背景,建设方针,进展情况,地图信息, 历史背景 2013年11月29日,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二次会议上, *** 总理提出“中国愿在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连云港为各成员国提供物流、仓储服务”,会议还将连云港确定为各国共用出海口。连云港处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一头隔海连着日本、韩国,一头陇海铁路连着中西亚,在当今世界两个重要敏感政治经济带中处于关键位置,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立足连云港独特的地理区位,把连云港建设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共用出海口,有利于强化中国与中亚、日韩的合作,最佳化对外开放格局;有利于推动中西部地区海陆双向对外开放,促进东中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 总理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第十二次会议 目前,现代物流正在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热点和新的经济成长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凭借良好的地缘优势和新亚欧大陆桥品牌优势,连云港现代物流业发展明显加快,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设面向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国际物流仓储基地(连云港)的基础条件日益成熟。一是双向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连云港港以大陆桥过境运输为主要特色,采取西进东出的战略路径,西向与哈国合作共建连云港中哈货物中转分拨基地,在中西部建设霍尔果斯、西安、郑州等内陆无水港,东向全力打造日韩货物进出中亚市场最佳港口,目前已形成了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一港双线”的过境运输格局,每年承运中亚50%以上的过境箱业务,承担新亚欧大陆桥90%以上的国际过境运输量,多年来持续领跑中国其他沿海港口,新亚欧大陆桥过境运输已成为连云港的重要国际品牌。二是组合大港优势明显。连云港拥有一流的港口口岸,建成25万吨级航道、3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第六代货柜码头,主体港区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竣工,两翼徐圩港区、赣榆港区也已开港运营,“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基本形成。现已开通日韩、东南亚、欧美等60条近远洋航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国际国内货物集散地、区域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三是服务配套日趋完善。连云港以港口为核心已初步构建公路、铁路、水运、空港、管道运输五位一体的综合运输体系,现代化立体交通方式相互衔接。连云港口岸是国家第一批开放口岸,口岸查验单位也是江苏最早的查验机构,港口软硬体配套设施一流,与陇海兰新沿线口岸查验部门建立“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合作协调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陆桥物流服务体系。四是物流园区加快发展。连云港按照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思路和规划,加大物流中心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以金港湾物流园、徐圩物流园为主体,万邦矿石物流、赣榆港区煤炭物流配送基地、两灌海河联运特色物流园为两翼的物流基地,已具备为上合组织成员国提供仓储物流的现实承载力。 打造上合组织成员国共用出海口,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新一轮双向开放的发展机遇中,连云港承载着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和职责,必须发挥好深化海陆联动开放和扩大东西双向开放的特殊功能,加快推进角色定位和战略功能提升,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上合组织国际物流仓储基地(连云港)。 建设方针 一、以更加开阔的思路,着力构建物流大格局,在加快载体建设上实现新跃升。港口物流是现代港口发展的趋势之一。建设上合组织物流仓储基地(连云港),必须以港口物流为先导。连云港将依托主体港区物流资源,以中哈大陆桥运输货物中转分拨基地为核心,以金港湾物流园、徐圩物流园为重点,大力发展面向流通和国际贸易的现代物流业,依托两翼港区物流资源,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特色物流业,加快建设和完善服务上合组织成员国共用出海口的物流作业基地、综合物流服务基地、产业合作发展基地,构建“一核两园三基地”的现代物流大格局。首先强化 *** 的监管和巨观调控职能,通过规划引导、财政支持、税收减免、环境营造和出台物流产业扶持办法以及融资、用地等方面相关配套优惠政策来支撑上合组织物流园区的初期建设和运营。其次高起点规划建设综合保税区,用足用好保税物流中心,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为基础,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全力申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连云港自由贸易港区。第三是处理好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形成 *** 扶持建设、公司化经营管理、入驻物流企业自主经营的建设和经营模式,在物流园区得到充分发展后,将 *** 的职能转变为以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主。第四是积极引进世界百强物流企业进驻保税物流中心,培育实力雄厚的大型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以这些主体企业的经营实力为核心,整合周边存量资源,逐步实现物流向物流园区进而向物流基地的集聚集群发展。 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全面深化区域大合作,在推动机制创新上实现新跃升。区域合作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建设上合组织国际物流仓储基地(连云港),构建上合组织成员国共用出海口,更是离不开区域合作。连云港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友好交往,重点推动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争取中亚国家在连云港设立办事处和商务机构。精心筹办论坛展会,重点打造“中国(连云港)通海国际物流博览会”展会品牌,通过物流合作与发展论坛,集中探讨陆桥沿线地区物流发展战略、政策和措施,凝聚大陆桥发展共识。探索搭建合作平台,吸引日韩、中西亚国家及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和企业,在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以“区中区”、“园中园”的形式共建园区和产业合作基地。积极开展文化交流,规划建设中亚文化美食中心、大清真寺等设施,争取承办中亚国家中小学生夏令营,为区域合作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环境。进一步完善各类区域合作协调机制,推动建立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的铁路运输协调机制、国内陇海兰新铁路运输协调机制、跨区域产业合作利益调节机制,强化上合组织成员国共用出海口政策研究与推进协调,为东向开放桥头堡的跨越崛起提供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 三、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加快建设国际大通道,在完善集疏运体系上实现新跃升。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环节。连云港将进一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集疏运体系,推进公、铁、水、空、管五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建设。重点加强“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建设,启动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30万吨级原油、LNG、液体散货、木材等一批大型专业化泊位码头建设工程;加快连云港国际机场新址建设工作,构建区域性航空港、推动实现连云港空港口岸开放;加快连云港至盐城铁路建设、连霍高速墟沟互通工程建设进度,连云港至青岛和镇江的高铁线已列入国家路网规划,争取尽快将连云港至徐州的客运快线列入国家路网规划,实际打通陇海客运高铁;开通至苏州、扬州等地的内河航线;加大新亚欧大陆桥货柜海铁联运五定班列开行密度,最佳化五定班列运行径路,有效提升上合组织共用出海口的国际陆运能力;加密连云港至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货柜班轮密度,最佳化和调整连云港至欧美的货柜航线,大力发展连云港货柜海上干线运输,强化过境货柜海铁联运作业组织,全面提升连云港出海口的海上通道运输能力。 四、以更加便利的模式,积极构筑口岸大通关,在提升服务效能上实现新跃升。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是口岸物流发展的助推器。连云港将进一步加强口岸开放载体建设,争取选项设立海关特殊监管的中哈物流贸易园区。强化口岸通关能力,加强连云港口岸海关查验、检验检疫设施及设备建设,安装过境货柜快速检测设备,完善出海口国内区域大通关模式,实施“提前报检、提前报关、实货放行”和“检验检疫直通放行”业务,提高出海口的通关效率。加强与内陆城市的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力提升物流服务便利化水平。积极协调上合组织成员国及日韩等国的相关口岸部门,建立过境、进出口货物联合监管机制、过境检验检疫应急处置机制、进出口商品查验信息互通机制,实现过境货物便捷通关。 五、以更加包容的胸襟,着力打造服务大平台,在强化承载能力上实现新跃升。服务平台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依托载体。连云港将进一步最佳化物流服务功能,规划建设针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特色商品的展览、展示、交易洽谈、商务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商品商贸中心,加快建设大陆桥产品展览展示中心、中亚国家商贸集中区等功能平台,积极推动日韩、中亚国家专用物流场站、小商品交易市场建设,不断提升物流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加快建设区域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现有的港口作业信息、电子通关信息、检验检疫信息、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等信息资源优势,加强出海口信息服务子平台和上合组织成员国相关口岸信息系统之间在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实现面向上合组织成员国共用出海口的海铁联运计画、货物跟踪、海关申报等专项信息服务。构建现代物流企业联盟,创新沿线地区物流业合作模式,引导区域内物流企业实体联合,实现 *** 与企业协调互补,物流企业之间互利共赢,全面提升沿线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 进展情况 2015年1月12日上午,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规划功能调整方案专家评审会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来自苏州工业园区、津通集团、东南大学及市发改委等单位的专家认真听取了北京交通大学关于《连云港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区规划功能调整研究报告》的汇报,并一致通过该项目评审。 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会议认为,该研究报告深入分析了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的发展优势与需求方向,进一步明确了园区定位与功能体系、入园项目规划、交通规划、空间布局、机制政策保障等调整内容,思路清晰、资料详实、内容全面,为以后园区控详调整和项目招商提供了较好的指导,达到了项目研究的基本要求。同时,评审专家还就完善该调整研究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报告编制单位在土地集约利用、项目开发时序、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 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位于我市港口产业走廊内,扼连云港区和徐圩港区两大港区、开发区和徐圩新区(板桥工业区)两大开发园区之要冲,是省级和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及市重点物流基地,也是江苏沿海开发和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重要实体平台,园区原规划面积22km 2 ,于2007年启动一期5 km 2 开发建设,并建成运行我省最大、苏北地区唯一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 当前,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及我市港产城一体化、港口转型升级等新形势下,园区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产业重点以及自身建设环境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对园区的定位、功能、空间布局、用地和管理体制进行最佳化调整,以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地图信息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板桥社区跃进村云港路北400米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