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物流发展经历的阶段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同时和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有直接关系。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来说,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大致会经历下述几个阶段:
1、传统物流服务阶段
这一阶段中,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是按照不同专业服务分门别类各自单独展开的形式存在的,它是一种最初始的物流社会化服务的供给形式。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资源分配和组织供应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物流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目标被放到了次要位置、物流活动仅限于对商品的储存和运输,整体效益较低。
2、现代物流社会化阶段
这是在传统物流服务阶段的社会分工细化基础上,通过产业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物流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运作从产品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过渡,国内商品流通不断扩大,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物流业已逐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和联合运输等系统应用形式,用系统思想对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使物流总费用最低,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3、全社会集成物流服务阶段
这是在现代物流社会化未来将要达到的最高阶段,此时那些为各自独立的顾客企业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全面集成企业以及全社会的物流服务,努力去实现全社会物流成本最低和效果最佳,从而形成了一种全社会集成的物流服务形式和阶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济建设开始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加强,竞争机制的建立,我国的工商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
一、物流发展的历程
物流的发展历程
社会发展特点 经济发展特点 物流发展特点 物流学科发展特点
第一阶段 20世纪初~50年代
工业化时期,大多数欧美国家陆续进入工业化社会 制造业发展迅速,社会分工不断细化 物流发展规模小,渠道不畅,成不高,其作用未受到应用的重视 从经济学角度建立了物流学科(PD);“二战”时期,从技术角度确立了物流学科的地位
第二阶段 20世纪60~90年代
世界各国大都采用了“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发展模式 制造业的大规模化与零售业的大规模化并举 物流产业逐步形成和壮大,多品种、少批量的配送成为这一阶段主要的物流形式 各国对物流的认识开始由PD转向Logistics,第三方物流理论的出现确立了物流产业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
网络化时代到来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知识经济初露端倪 发展到供应链管理阶段 支撑物流学科发展的物流经济学科、物流管理学科、物流技术学科初步形成理论体系,综合性的物流学科正在发展
从上表可以看出,物流及物流学科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各个阶段物流的发展特点是与同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 *** 或者企业在进行物流规划、管理及制定物流政策时,决不能脱离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在物流科学研究中,应该注意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发展的影响及物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扩展资料
“物流”这个概念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物流活动却是历史悠久,从人类社会开始有产品交换行为就存在物流活动。人类对于物流的认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在人们头脑中的必然反映。因此,物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它经历了从传统意义上的实物配送PD(physicaldistribution)到今天的现代物流(logistics)的转变过程。
1.1物流概念的演变
1935年,美国营销协会对其又做了进一步阐述,认为“实物分配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1927年,美国学者布索迪(Ralph Borsodi)在《流通时代》中首次使用Logistics一词来称呼物流,替代原来的PD。二战期间,美国陆军根据军事上的需要,首先在军火供应领域[1]采用Logistics Management(后勤管理)概念,并对战时的军火运输、补给、调配等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战后,LM理论和方法逐渐由军事领域渗透到工商领域,产生了诸如Business Logistics 之类的新概念,并得到各国实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应用。
1946年,为了将物流培训活动纳入正轨,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AST”L)。
物流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物流管理体现了各个国家民族性情和经济模式的差异。比如,日本注重物流成本测算,英国致力于构筑综合性物流体制,美国则以物流机械的现代化作为物流管理切入点。
参考资料 ——物流
二、物流发展的历程第一阶段 20世纪初~50年代 工业化时期,大多数欧美国家陆续进入工业化社会 制造业发展迅速,社会分工不断细化 物流发展规模小,渠道不畅,成不高,其作用未受到应用的重视 从经济学角度建立了物流学科(PD);“二战”时期,从技术角度确立了物流学科的地位 第二阶段 20世纪60~90年代 世界各国大都采用了“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发展模式 制造业的大规模化与零售业的大规模化并举 物流产业逐步形成和壮大,多品种、少批量的配送成为这一阶段主要的物流形式 各国对物流的认识开始由PD转向Logistics,第三方物流理论的出现确立了物流产业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 网络化时代到来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知识经济初露端倪 发展到供应链管理阶段 支撑物流学科发展的物流经济学科、物流管理学科、物流技术学科初步形成理论体系,综合性的物流学科正在发展 从上表可以看出,物流及物流学科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各个阶段物流的发展特点是与同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 *** 或者企业在进行物流规划、管理及制定物流政策时,决不能脱离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在物流科学研究中,应该注意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发展的影响及物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扩展资料 中国物流快递运单量年均400亿以上,生产总值万亿以上,随着高铁加入货运竞争,传统公路运输的速度逐渐呈现劣势。 速度永远是物流行业的核心优势。
随着Swift.Express加入物流业,将会改变目前高铁的窘境和物流业的格局。企业运用高铁的速度结合共享经济的创新模式运营直接降低物流资费。
以每公斤10-20元的价格服务于广大用户。 这种创新经营的模式,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新,实现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形成新的增长点,为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此外,共享经济的另一大特点是,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可受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Swift.Express是通过高铁+共享经济进入物流业,实现了真正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模式,未来也将会主导物流业发展。
运营优点: 1、高铁时速350公里,实现快递包裹全国内一日达。 2.共享经济从民生角度进行考虑的话,不仅能够降低人们的日常出行费用,同时也促使高铁客流量增大。
3.企业的运营模式是以人为本,通过乘客出行的条件实现货物运输,让乘客出行既获得的收入。 Swift.Express通过这样的运营模式创新物流行业,从根本上解决了高铁快运的发展,以及受惠于广大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