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的源远流长

答案 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甚至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他把我国古代脉诊的发明完全归功于扁鹊,并不确切

脉诊的源远流长

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甚至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他把我国古代脉诊的发明完全归功于扁鹊,并不确切。据历史记载,我国脉诊的渊源很古,例如,传说中的上古医生做贷季、鬼臾区等已经讨论了脉诊。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当时开始出现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稍晚的《难经》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论述。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药文献帛书——《脉法》、《阴阳脉症候》,也有用脉诊判断疾病的宝贵材料。这些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到了汉代,脉诊就更加普遍了。《史记》记载的另一位名医淳于意(又叫仓公,约前205—?)就曾跟从他的老师公乘阳庆学习脉法达三年之久,并且接受了公乘阳庆传给他的《扁鹊脉书》。从《史记》记载的淳于意看病的“诊籍”(病案)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看病必先诊脉。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可以看出脉诊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并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综合前代有关脉学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了《脉经》一书,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书中把脉分为二十四种,对每种脉象作了说明,并且叙述了各种切脉方法和多种杂病的脉症,把脉诊和病症进一步结合起来,使脉学成为更加实际的学问。此后,我国古代脉学著述不断增多。许多名医都精通脉学,例如,明代的李时珍对脉学也有深入的研究,著有《濒湖脉学》(公元1564年)等书。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以前脉学著述已不下一百多种。其中虽有重复,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脉学的发展。

源流述要

脉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属切诊。切诊是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诊断方法,虽居四诊之末,但它最具中医特色,是四诊中唯一直接触到患者人体的重要诊法。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文献之众多,涉及医学范围之广泛,都是望、闻、问三诊所不能比拟的。

切诊主要指切脉,亦称脉诊。脉诊的起源几乎与中医学的历史一样悠久,其创始者已无从查考。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为据,认为脉诊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时代。《淮南子》指出:“所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秘息脉血,知病之所从生也。”《盐铁论》亦称:“扁鹊抚息脉而知疾之所由生,阳气盛则损乏而调阴,寒气盛则损乏而调阳。”说明扁鹊至迟在西汉时已被公认为名闻天下的诊脉专家。

扁鹊之后,善诊脉者首推西汉初年的仓公淳于意。《史记》称其“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淳于意曾指出:“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史记》所载仓公25则诊籍,涉及脉象20多种,后代常用脉象名几乎都可在诊籍中找到。仓公脉学来源于其师公乘阳庆所传黄帝、扁鹊之脉书,而其本人又以“上下经五诊”等脉学书籍教授“喜脉来学”的杜信等人。诊籍中多处出现的“脉法”,也可能是当时流传的脉学专著。可惜这些古脉书早已散佚,没有流传下来。

现在能见到的最古脉书,是张家界汉墓出土的简书《阴阳脉死候》、《脉法》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阴阳脉死候》、《脉法》等。据专家考释,这些简帛书所涉及的诊脉部位有两类:一是诊内踝上方五寸及内踝直上方的动脉处;一是诊下肢足少阴及上肢手太阴、手少阴三处动脉。而涉及的脉象只有盈与虚、滑与涩、静与动三组六种。此外,还有涉及预后判断的三阴脉死候脉象等。这些脉法较之《内经》,更为单纯简略,属于仓公、《内经》之前的古脉法。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保存脉学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医学经典。有关脉学理论及诊脉方法的专论,就有《玉版论要》、《脉要精微论》、《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脏论》、《三部九候论》、《论疾诊尺》等篇,内容涉及脉诊方法、时间、部位及脉学的生理、病理变化等许多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脉学的水平。关于诊脉的部位和方法,记有“十二经诊法”、“三部九候遍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尺寸诊法”,以及“尺肤诊”、“色脉诊”、“色脉尺诊”与色诊相结合的诊法等。《内经》记载的脉象远比后世复杂得多。典型的脉名就有:浮、沉、大、小、滑、涩、细、疾、迟、代、钩、盛、躁、喘、数、弦、濡、软、弱、轻、虚、长、实、强、微、衰、急、散、毛、坚、营、石、搏、静、紧、结、动、短、缓、绝、横、瘦、徐、少、平、揣、鼓、革、促、劲、洪、满、疏、格关溢覆等,再加上非典型的、复合的以及一些难以索解的脉名脉形,总数有近百种。这些复杂的脉名,一方面反映了《内经》细大不捐,搜罗广播,是脉法形成阶段的集大成之作,另一方面又透露出《内经》脉法急需规范统一完善的机括。关于脉象主病,《内经》的论述也很详瞻,涉及各个方面。在形式上它以四时脉、真脏脉、平脉、病脉等进行分析说明,不仅明确地论述了脉象形态及临床意义,而且还对生活起居、气候环境、时令季节、昼夜变化等因素对脉学的影响也作了交代。总之,《内经》虽非脉学专著,但它所记载的丰富多彩的脉法内容,既是对脉学形成早期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又为脉学的规范发展准备了充足的素材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内经》作为最古老的脉学经典,既具有史料价值,又是中医脉学发展的奠基之作,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理论和临床上的实际意义。

上乘《内经》,下启《脉经》,对脉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伪托秦越人所撰的《难经》。《难经》内容简洁,篇幅不大,但其论述脉诊的内容却十分丰富。全书专论脉学的部分就有22难,加上其他兼论脉学的部分,大约占了全书的1/3。所论脉学内容,包括脉诊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正常反常脉象等。特别是书中首先提出并基本完成的“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不论在方法还是理论上,都是对《内经》脉法的重大突破和超越。客观地说,《内经》已对寸口脉给予了高度重视,,“人迎寸口诊法”、“尺寸诊法”均和寸口相关联,为脉诊独取寸口提供了理论基础。《难经》正是在这种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完成了脉诊方法的改革。独取寸口的诊脉法不仅诊察方便,易行实用,关键还在于它能准确地解决脉诊的定性问题,而这点又恰好是辩证施治最简要的指标。此后一千多年,脉诊就是沿着独取寸口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均以脉诊作为辨证的重要依据,确立了脉证合参,辩证施治的原则,对临床医学发展影响很大。张仲景的脉学思想以阴阳学说为指导,将各种脉象划分为阴和阳两大类,对于临证辨别疾病的性质和部位具有重要意义。其诊脉方法以寸口脉为主,而又有所发挥,还经常结合不同病证诊察“趺阳”、“太溪”脉,合称为仲景三部脉法。观察三部脉象可以推测肾气盛衰及胃气的存亡情况,对判断病情的吉凶逆顺可以提供可靠的依据。书中论及的脉象多达七八十种,单纯脉近20种,后代的常见脉名几乎都可以在两书中找到。因此,仲景之书虽非脉学专著,但在改进诊脉方法和在脉证结合方面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

与张仲景同时的华佗,精通脉法,“治其病,手脉之候,其验若神”(《三国志·魏志》),也是脉学发展的有功之士。传世的《中藏经》虽非华佗亲著,但书中保存了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与经验是肯定无疑的。反映在《中藏经》一书中的脉学成就,有几点值得注意的:一是提出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脉法,并有较系统阐述;二是丰富发展了阴阳、脏腑脉法,使其更趋完善、系统;三是区分寸关尺三部,明确了其与脏腑之间的对应关系;四是在脉象论述中不仅以阴阳学说为指导,还广泛运用了五行学说,这是与仲景脉法显著不同的。华佗脉法是《脉经》诞生之前,脉学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对脉学的规范统一和继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脉学发展到魏晋时代,不仅内容更为丰富充实,诊法更为简便实用,而且凭脉辨证、脉证并重,其临床意义越来越大,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丰富的脉学内容散见于各家的著作之中,难免互兹偏见,混乱不一,况且“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而“遗文远旨,代寡能用,旧经秘述,奥而不售”;学习掌握,传播教授,均很困难。因此,如何将分散混乱的脉学内容规范统一起来,使其自成体系,将深奥的脉学知识加以科学整理,阐释发挥,晰其奥,阐其微,使其通俗易懂,便于学习掌握,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西晋王叔和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顺应时代的需要,撰写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

《脉经》的脉学成就是巨大的,它不仅辑集载录了《黄帝内经》以来,扁鹊、张仲景、华佗以及“王、阮、傅、戴、关、葛、吕、张”等历代诸家的脉法论述,而且通过其分析归纳,系统整理,对诊脉方法、脉学理论及脉诊临床意义作出了统一规范或明确阐释,使脉学更趋科学实用。在诊脉部位和方法上,《脉经》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独取寸口”的诊法,首次提出腕后高骨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这一寸口三部定位法,清楚地划分了寸关尺的部位和各占的长度,并且明确了左手寸关尺分主心肝肾、右手寸关尺分主肺脾命门等人体生理、病理反应,这不仅解决了寸口脉诊的有关技术问题,而且使独诊寸口法在分布主病方面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内容。在脉学理论的建设方面,《脉经》重点对脉象的名称和形态描述加以规范统一,将脉象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24种,并且对每种脉象的形态作出了比较明确的阐述,对各种反常脉的病理意义亦作出比较详细的论述。这样,《脉经》所载脉象由于名称划一,指标明确,临证实用,易于推广,因而得到广泛承认,并成为后世脉法的准则。在脉诊临床联系上,《脉经》把脉象主病与证候辨识结合起来,使脉法成为临床使用的诊断技术,使脉象成为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从而提高了脉诊的临床价值及意义。后来脉诊几乎成为中医诊病的标帜,这与《脉经》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总之,《脉经》的撰成,完成了对古脉法的改革和完善,使脉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因而《脉经》被誉为脉学之圭臬、脉学发展的里程碑,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脉经》所确立的脉法规则及原则,沿用至今近两千年,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此外,《脉经》收载编辑了大量古代文献资料,除《内经》、《难经》及仲景、华佗之书外,尚有《脉法赞》、《四时经》等,其中有的原书已经散佚,幸赖此书得以存其吉光片羽。因此本书对于研究古代脉学,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脉经》不但对中国医学有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早已流传阿拉伯、土耳其、朝鲜、日本等国,对世界医学也有很大影响。

《脉经》以后,脉学长期处于继承、补充的状态,有时略有发展,但始终没有重大的前进和突破。《脉经》以后出现了不少脉学专书,虽无超越《脉经》之作,但在普及和完善脉学知识方面,亦有许多可观者。这些著作大概可分为两类:一为歌诀型的通俗本,一为提掣性的提要本。

歌诀型的读本,首推六朝高阳生伪撰的《王叔和脉诀》。全书用七言歌诀写成,计有脉赋、诊入式、五脏六腑脉法、七表八里九道脉类、诸病脉法及妇人、小儿脉法等长短歌诀二百余首。该书以歌诀形式阐述脉理脉象,内容要而不繁,文字通俗易懂,易记易诵,极其通行,对普及推广脉学知识有过较大影响。但由于书系伪撰,文词鄙俚,向为学者所垢,导致历史上对《脉诀》的批判竟长达数百年之久。其实公正地说,《脉诀》原无大错,除了在脉类中遗漏了数脉以外,其余无论是脉名、独诊寸口,还是三部分主脏腑及诸病脉法,皆系祖述数和原意,并有所发挥。而七表八里九道脉的分类,为高阳生首创,后代宗之者也不是没有,如宋代施发《察病指南》、朱肱的《类证活人书》、杨士瀛《医脉真经》、原题朱丹溪著的《丹溪脉诀指掌》、崔嘉彦的《崔氏脉诀》、张璧的《云岐子七表八里九道脉诀并治法》即是。

《脉诀》之后,以歌诀为体,或以“脉诀”为名的,还有唐代杜光庭的《玉函经》、宋代崔嘉彦的《崔氏脉诀》及其衍生链。这是与《王叔和脉诀》不同的另一“脉诀”系列。

《玉函经》原名《生死歌诀》,今存元刊崔嘉彦注释本。全书共3卷,仿《叔和脉诀》体,为七言歌诀。曹秉文序称:“书中专论脉理,辨五色,察五气,辞虽简而义则深,又得紫虚真人崔嘉彦详加注释,更觉洞彻本源。”其内容以论死脉为主,兼论各脉主病,对根据脉象来判断疾病的生死预后有许多独到的阐释。在古脉书多佚的今天,本书对研究古代脉法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同时,崔氏注中引有许多古佚书,也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崔氏脉诀》以四言韵语形式写成,共682句,内容大体包括脉的生理、脉与阴阳气血营卫的关系、诊脉部位、诊脉方法、六部配脏腑、上中下配三焦、七表八里九道脉、中风伤寒等各种杂病脉、六经病脉、妇人小儿脉、四时五脏脉等,提及的脉象有27种。由于该书以《难经》浮、沉、迟、数四脉为总,以风、气、冷、热四气主病,提纲掣领,言简意赅,因而备受历代医家重视。书成不久,崔氏弟子刘开即加修订而成《刘三点脉诀》。金代李杲曾为此书批注,后收入《东垣十书》中。明代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曾予删订,改名为《四言举要》、时珍辑入《濒湖脉学》中。李中梓亦据是书修订为《新著四言脉诀》,收入《医宗必读》中。明末清初王绍隆、潘辑又据李言闻删订本增补注释而成《医灯续焰》。还有康熙、乾隆刊印黄熺注释的《四言举要》、王道纯修订的《脉诀四言举要》、黄宫绣修订的《新增四言脉要》等。《崔氏脉诀》系列的形成及传承延续,无疑为脉法的传授、推广做出了贡献。

此外,历史上围绕伪《王叔和脉诀》的辩证批驳,不仅繁荣活跃了学术,带动了脉学的普及发展,同时也涌现出象《脉诀刊误》、《濒湖脉学》、《脉诀汇辨》等以辨正《脉诀》名世的脉学著作。这些辨正之作,辨伪证真,纠谬改错,不遗余力的征引《脉经》原文及《内经》、《难经》、张仲景的脉学论述,作为批判的武器,对《脉诀》逐条求证驳难,正本清源。这样的批驳,不仅澄清了疑惑错讹,同时更加彰明扩大了《脉经》的影响。尤其李时珍《濒湖脉学》在驳正《脉诀》内容的基础上,亦沿用《脉经》的歌诀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叔和之学,既解决了一般习医者的教材需要,又防止了《脉诀》的“谬种流传”,因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脉学著作,即使今天仍是学习脉学的重要参考书。

至于提纲掣领性的脉学著作,或扼要介绍脉学知识,或针对某一问题重点阐释,可谓层出不穷,代不乏述。

隋唐时代,据有关书目记载,脉学专著不下30部,可惜都已散佚不传,其具体内容已无从了解。但是从《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几部名著大量引述《脉经》内容的情况来看,说明《脉经》对隋唐脉学的影响是广泛的。

宋代,施发《察病指南》是现存较早的诊法学专著,内容以脉诊为主,兼及一般诊法。全书首论脉法基本理论、基本技巧,此按七表八里九道脉分类法,记述24种脉象的脉形主病等,末论诸病生死脉法及妇人、小儿脉法等,内容精要,颇切实用。尤其书中载有33幅脉象示意图,在《脉经》脉图久佚的情况下,实开脉象图示之先河,不仅对推广和传授脉法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完善脉学作出了贡献。

继《察病指南》之后,杨士瀛《医脉真经》亦是宋代较有影响的脉学专著。该书虽以《王叔和脉诀》为经,但能参以百家之言,去其谬而撷其精,尤其是三部九候、脏腑部位、脉病消息等内容,多有前人未发之间。

除上述两书外,传世的宋代脉学著作尚有萧世基《脉粹》、崔嘉彦《脉诀秘旨》、刘开《脉诀理玄秘要》、黎民寿《脉诀精要》等。但这些著作均收藏于日本国,国内只有个别抄本。

金元时代,随着医学流派的形成,刘、李、朱、张四大家于脉学皆有所贡献,尤其在脉诊与临床的运用联系上,四家各以其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充实发展了脉证结合的内容。这一时期的脉学名著主要有:原题朱震亨实为李杲所撰的《脉诀指掌病式图说》(或称《脉诀指掌图》),滑寿《诊家枢要》等。《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从胃气为本的观点出发,以指掌图说明脉象及其主病,内容包括三部九候、七表八里九道脉、五运六气、十二经脉、男女诸病及诊脉截法断病歌等,有一定特色。惜其图过于简单,往往有图不达意之嫌。

《诊家枢要》为滑寿的匠心之作,书中论及脉理脉法、四时五脏平脉、三部九候之脏腑分属、诸种病脉,颇有新见。尤其书中“脉阴阳类成”篇,以两种相反的脉象对照比较的方法,对浮、沉、迟、数、虚、实、洪、微、弦、缓、滑、涩、长、短、大、小、紧、弱、动、伏、促、结、芤、革、濡、牢、疾、细、代、散30脉的名称、形态、主病进行了重点论述,条分缕析,简明扼要,颇切实用。

明清两代,脉学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许多医家对脉学都有研究,尤其以李时珍、张景岳、李中梓、李彦贞、周学霆、张璐、周学海等医家最享盛名。

李时珍的脉学成就前已述及,其《濒湖脉学》不仅作为批判伪《脉诀》的总结,而且作为脉学稳定发展的标志,所规范的27种脉象及其主病,为大多数医家所采纳,成为临床辨证的主要依据。

张景岳虽无脉学专著,但他在《景岳全书》中设“脉神章”专论,详述《内经》、《难经》、仲景及诸家脉义,对脉神、正脉十六部、脉之常变及胃气等,阐释至详,每有独到之见。

李中梓《诊家正眼》系其晚年经验久深之作,书中阐释脉学的基本理论,批驳高阳生《脉诀》的错误,介绍浮、沉、迟、数等28种脉象的形态主病,言简意明,辨精析详,且文字通俗,切于实用,流传甚广。

此外,朱栋隆《四海同春》,重视脏腑诊治及二十四脉辨别,“脉阐病源,药随脉定”,在脏腑脉证的辨治方面有独到贡献;梁学孟《国医宗旨》,主张按脉用药,突出了脉学的临床价值。

清代李彦贞(延昰)《脉诀汇辨》,汇集诸家脉学,结合其叔李中梓所传脉法,一方面批驳伪《脉诀》的错误,一方面阐述自己的研究心得,以脉参证,灵活运用脉法诊治疾病,很有特色。

周学霆《三指禅》,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脉学专书。周氏根据《内经》以平人定病脉的理论,以缓脉为诀,认为如能分清缓脉,即可提纲掣领,权度诸脉,并在缓脉的统领下,建立起以浮、沉、迟、数为四大纲,以微、细、虚、实等为22脉为对应网络的脉象系统,使人能清楚了解每对脉之间的差别特点,便于领悟掌握。书中还有40篇外感内伤疾病的脉诊专论,将脉诊紧密结合病因、病理及其疾病的变化转归情况,进行周详细致的分析阐发,确定治法方药,颇且临床使用,最为医家推崇。

张璐《诊宗三味》专论脉理,首述脉学宗旨,次论脉位、脉象、经络,再详释32种脉象,并有口问、逆顺、妇人、小儿脉论等。全书论脉精辟,自成一家之说,在脉学上亦有较大影响。

周学海精于脉法,著有《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等脉学书四种,尤以《诊家直诀》最为著名。该书撷取《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甲乙经》、《千金要方》等历代医著中有关脉学的内容写成,实为《脉义简摩》、《脉简补义》之精要。全书综论脉象、指法及主病,并用位、数、形、势、微、甚、兼、独八字作为分析正脉、变脉的纲领,会通24脉,内容切要,足资临证参考。

还有贺升平的《脉要图注详解》、黄宫绣的《脉理求真》、卢之顾的《学古诊则》、沈金鳌的《脉象统类》、罗浩辑录的《诊家索引》等,均各有创见,各具特色,使脉学不断充实和完善。

(以上内容转引自高文铸主编《医经病源诊法名著集成》)

中医诊断学-脉诊笔记

你说的是中医的独特的诊病方法——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切脉诊病,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简帛医书中,已有“脉法”的内容。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则用一指(拇指)诊脉,不分三部。

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异常脉象。

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证,数而无力者为虚热证。

细脉,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是湿证与虚证之象。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

洪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大多主邪热亢盛的实证。

弦脉,脉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见于有肝胆病、痰饮证、疼痛证的患者。

滑脉,脉来流(滑)利,如盘走珠。是实热证、痰饮证、伤食证,或妊娠的脉象。

涩脉,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为气滞证、瘀血证、精血亏少证之征象。

虚脉,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为一切无力脉之总称。是虚证之象,主要为气虚或气血两虚证。

实脉,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来盛而坚实,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是实证之象,提示邪气实而正气不虚。

促结代脉,即促脉、结脉、代脉,均为节律异常、有间歇的脉。促脉为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的间歇,促而有力者为阳热亢盛之证,促而无力者多为气虚将脱之象;结脉为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有阴盛、气结、寒痰、瘀血等多种主病;代脉为脉来缓慢而有规则的间歇,间歇时间较长。为脏气衰微或气滞血瘀之证。

脉象还有许多,以上是最主要的几种脉象。中医临床治病,除了望、闻、问诊外,切脉也非常重要。唐代名医孙思邈就说:“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辨证时,脉象常常起决定作用。

如最近治疗一位经常反复腹泻多年的老年患者,就诊时大便一日5 6次,水泻,大便臭味不甚,无脓血,不能进食任何含粗纤维的食品,每日只能吃少量稀饭或烂面条,否则腹泻次数更多。察其舌淡红,苔薄白腻。从以上症状看,似无热象。但患者之脉甚数(每分钟124次,有冠心病史,经常心悸,胸闷等症状)。辨证认为,患者病程很长,脾气已虚,但夹有火热之邪,火邪下迫大肠则腹泻,上扰心神则心悸。故用补气的党参等配伍清热泻火的黄连(既能泻大肠火,也能清心火,一举两得)治疗,七剂后复诊,大便减为每日1 2次,心悸症状改善,心率也有所减慢。

当然,疾病的病因与病理变化是非常复杂的,因此临床上所见的病脉往往也很复杂,常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脉象并见,如脉浮数、沉迟、滑数、弦涩等。还有脉证相符与不相符的问题,不相符时,就须决定是舍症从脉,还是舍脉从症等。另外,理论上谈脉诊不难,但实际操作中要确定是何脉、解释分析脉与病的关系等不是一日之功。古人就说:“脉理精微,非言可尽,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不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细心体会,不用心去悟、去比较,是不可能真正把握脉诊的。

脉诊概说

(一)寸口三部九候的概念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三部中每部又可分别施行浮、中、沉三候,故一手的寸、关、尺三部共有九候,所以,将此称为寸口的“三部九候”。

(二)寸口三部分候脏腑

(三)切脉指法

1.选指

医生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目,手指指端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布指

医生下指时,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内侧的桡动脉处定关位,再用食指按在关前(腕侧)以定寸位,用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以定尺位。

布指要依据病人高矮、手臂长短和医生的手指粗细,做适当疏密的调整。对于小儿,因其寸口较短,一般多用拇指一指定三关,不必细分寸、关、尺三部。

3.运指

(1)举法:指医生用轻指力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的方法,故又称为 浮取 。

(2)按法:指医生用重指力按至筋骨间以体察脉象的方法,故又称为 沉取 。

(3)寻法:指医生指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并调节适当指力,或前后左右推寻,以细细体察脉象的方法,故又称为 中取 。

(4)总按:三个手指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的方法。是从总体辨别脉象。

(5)单按:用一个手指诊察寸、关、尺的某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来重点判别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

正常脉象

(一)正常脉象的特征

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其特征是:寸、关、尺三部皆有脉,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相当于60~90次/分钟,成年人),节律均匀而无间歇,从容和缓,柔和有力,尺脉沉取应指有力,即 有胃、有神、有根 ,是正常脉象的特征。

(二)

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

1.胃脉有胃气的基本特征是脉象从容、和缓、流利。

2.神脉之有神的主要表现是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3.根脉之有根主要表现在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两个方面。

常见病脉

1.浮脉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脉动显现部位浅表。

主表证。 脉浮有力,主表证。

脉浮紧,主风寒表证。

脉浮数,主风热表证。

脉浮无力,主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证。

2.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脉动显现的部位较深。

主里证,也可见于正常人。

脉沉有力,主里实证。

脉沉无力,主里虚证。

3.迟脉

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动60次以下)。

主寒证,亦可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脉迟有力,主实寒证。脉迟无力,主虚寒证。

脉迟有力,兼壮热,腹满胀硬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者,属肠热腑实证。

运动员或经常体育锻炼,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和缓;正常人入睡后,脉率较慢,都属生理性迟脉。

4.数脉

脉来急促,一息脉来五六至(每分钟脉动90~120次之间)。

主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脉数有力,主实热证。

脉数无力,主虚热证。

脉数无力,兼面白无华,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唇舌淡白者,属气血不足证。

5.滑脉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

主痰饮、食滞、实热。青壮年及妇女妊娠可见滑脉。 6.涩脉

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

主精伤、血少、气滞、血瘀。 脉涩无力,为精伤血亏,津液耗伤所致,属虚证。脉涩有力,为气滞血瘀所致,属实证。

7.洪脉

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主 热盛 。

8.细脉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主 气血两虚证、阴血虚证、湿证。

脉细无力,属虚证。

脉细小而缓,为湿邪阻遏脉道所致,属实证。

9.弦脉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痛证、痰饮证等,或为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10.紧脉

脉来绷急,左右弹指,状如牵绳转索。

主寒证、痛证和食积证。

11.濡脉

浮细无力而软。主 虚证、湿困。

12.微脉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久病见之为正气将绝,新病见之为阳气暴脱。

13.结脉

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

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衰。 脉结有力,主寒证、痰证、瘀血证。

脉结无力,主气血不足证。

14.代脉

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主 脏气衰微,跌打损伤、惊恐、痛症。

脉代无力,为脏气衰微。脉代有力,为跌打损伤、惊恐、疼痛。

15.促脉

脉来急数,时有中止,止无定数。

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亦见于脏气衰败。 脉促有力,主阳热亢盛、气滞血瘀、痰饮、食积等证。脉促无力,主脏气虚弱,阴血衰少。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国外stocksnap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外贸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 热门焦点
  • 南昌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南昌的邮政编码是330000。南昌市,江西省省会,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地处江西中部偏北,介于东经115°27'至116°35'、北纬28°10'至 29°11'之间。东连余干、东乡,南接临川、丰城、西靠高安、奉新、靖安,北与永修、都昌、鄱阳三县共鄱阳湖;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09-08
  • 韵达快递全国收费标准

    1、广东省内:首重8元/KG、续重2元/KG。2、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首重10元/KG、续重4元/KG。3、天津、重庆、安徽、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云南、首重12元/KG、续重5元每/KG。4、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宁
    08-17
  • 上海到广州快递费用多少钱呢?

    寄快递的收费标准一般都是按照体积或者重量来进行收费,不同的快递收费是不一样的,收费标准都是按照通用体积计算公式:重量(kg)=长(cm)×宽(cm)×高(cm)÷5000。以顺丰为例:顺丰快递在全国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寄件同城10元,省内12元,省外20元。此价格均为首件起步价,如果超重需要
    08-18
  • 顺丰寄件的时候是怎么付款的呢?

    寄方付,收方付,第三方付意思如下:1、寄方付:就是寄东西的一方付钱 ,一般要先交钱。2、收方付:就是收东西那个人付 ,这个一般是等货到了之后收货人付款,也就是到付。3、第三方付:就是找了一个机构或者代理付钱的,即不是寄的人又不是收的人付款的统称为第三方付款。扩展资料顺丰速运
    08-17
  • 新疆的南疆和北疆分别为哪些市县?

    1.南疆:喀什,图木舒克,阿克苏,阿拉尔,和田,铁门关,昆玉,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北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昌吉,石河子,北屯,可克达拉,伊犁,博尔塔拉。3.新疆的地理特征是“三山夹两盆”,新疆最北部为阿尔泰山,中部为天山,最南部为昆仑山系。阿尔泰山
    08-23
  • 北京朝阳区的所有外企

    朝阳区的外企,你只有一个个在工商局去查,以下是我整理的北京的一些外企资料,前面 一个是所有500强公司在北京的具体名字,但地址什么的就没了,哪些在朝阳我不确定。后面是整个北京知名外企的名单,但其中其实很多都不知名,呵呵。=====北京500强名单:制药: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拜耳(
    09-03
  • 淘宝的优缺点?

    优点:1、开店方便快捷。淘宝有着丰富的网商服务经验,这里提供了最高效的开店解决方案。只要你有一定的互联网知识,有货源,搭配一台智能手机手机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店铺。淘小铺的装修更加方便简单,店铺目前有三种装修模板供卖家使用,只需要一键设置就可以更换成自己喜欢的模板。
    08-18
  • 顺丰拒签运费谁承担

    顺丰到付件被拒签邮费由卖方承担。1.现在很多卖家为了降低买家的购物风险和容易成交,给予买家全额到付的,既然卖家同意全额货到付款,那么这个送货的运费是由卖家支付。2.如果买家拒签拒收的,快递公司会先联系卖家立刻给买家沟通,沟通不成功的,快递公司会给卖家退回商品,这时会产
    08-17
  • 新疆阿拉尔市阿拉尔市邮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拉尔市 843300阿拉尔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北起天山南麓山地,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东临沙雅县,西抵柯坪县,傍依阿克苏河、塔里木河、台兰河、多浪河水系。地理坐标为东经80°30′至81°58′,北纬40°22′至40°57′之间。东邻沙雅县,西依阿
    09-03
  • 怎么算快递运费,多少钱一公斤?

    规则物品:长(cm)×宽(cm)×高(cm)÷6000=重量(KG)不规则物品:最长(cm)×最宽(cm)×最高(cm) ÷6000=重量(KG)普通快递都有带电子秤,1公斤以内算首重,1公斤以外算续重,一般续重比首重便宜2元,只计重量不计体积,8~12元起价。当然实在太大的东西他们也会按体积算。个别快递走空运的算体积和
    08-18
  • 偏远地区运费一般设置为多少

    12元-15元。根据查询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公告得知:偏远地区运费一般设置为12元-15元之间。偏远地区,就是超出各快递公司服务区的目的地 ,偏远地区大部分指的是新疆,西藏,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这六个省份。
    08-17
  • 对外贸易依存度怎么计算?

    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计算公式 如下: ? ? ? ? ? ? ? ?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进口+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出口(进口)依存度:即一国出口总额进口/其国内生产总值(关于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相
    08-11
  • 顺丰收件人的付款方式寄付现结和到付分别是什么意思?

    寄付现结就是寄件人寄件时支付运费。到付就是邮件到达目的地后由收件人支付运费。扩展资料还有一种付款方式叫货到付款业务流程1、卖家:等取货的来,来了以后告诉他货到付款(有的物流不支持,但是货运可以的)然后他会告诉你钱送到你手的大概时间(有的不说,你要自己问),货到付款对卖
    08-18
  • 深圳外贸尾货批发市场在哪里

    振中三街。深圳外贸尾货批发市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振中三街,是一个以时装为主的市场。深圳外贸尾货批发市场由宏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共同投资新建的批发城。是珠江三角
    08-11
  • 顺丰从广东发到山东要多久?大约多少钱

    顺丰快递从广东(州)市到山东(济南)最快需要3天时间。山东和广东两个都是省名,不是地名,按从山东(济南)到广东(州)有1820公里左右,以经是很远了,但现在的高速路很发达,加上顺风是国内知名品牌快递单位,很快的。广东省到山东顺丰快递首重22元,续重1.1-50kg续重14元。50.1-100kg续重12元;100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