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金龟村好吃的农庄
位于广东深圳坪山区的金龟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村庄。在这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好吃农庄,让人们一提到金龟村,便会想起那里的美食。
这家农庄种植的蔬菜和水果都是自然生长,无农药、无化肥,且采用农业技术的先进做法。无论是新鲜的生菜、西葫芦、芦笋、还是甜美的草莓、樱桃、蜜桔等,在这里能品尝到最地道的农家味道。
农庄内设有餐厅,为游客提供美食。菜单上的每一道菜品都是农庄所提供的新鲜食材烹制而成。这里的招牌菜品有鲜味无比的家常小炒、香气四溢的煎饺、鲜嫩多汁的炸鸡等等。游客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农家美食,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
除了美食外,农庄还提供农家游和采摘活动,让游客们可以了解农业和特色文化。无论是和家人一同骑自行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还是在菜田里采摘新鲜蔬菜和水果,感受劳动的喜悦,都能让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无论是来自深圳市区的游客,还是周边其他城市的游客,都会慕名前来坪山金龟村好吃的农庄,品味着那似乎没有热量的美食,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享受着一次难得的放松和快乐。
石门村位于佛昙镇西南部。古称海月东港。明代有城,城门有副对联:“鸿江南畔,山野秀峰集藏良石;梅月东港,海潮汇涨聚水隘门”。故取石门为地名,石门村地处庵前溪溪流,与大白石海域交汇处。东与吟兜、后许二村毗邻,西与新安村接壤,南临赤湖镇前湖村及古山作业区,北与园东村、人坪村交界。村境位于东经117°52.8’至117°53.5’,北纬24°10.8’至24°11’之间。
一、政区沿革与姓氏分布
石门村清代为漳浦县十七都石门上保,辖大坑、吟兜、石门、花园、人家、上车、新庵等社。民国29年实行保甲制,石门属佛昙镇石门保。解放初属第五区(佛昙区)佛昙镇。1958年9月成立石门生产大队,隶属佛昙人民公社佛昙管理区。1984年9月实行镇建制,改为行政村。辖有石门、花园两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村境总面积3.9平方千米,总户数365户,人口总数1326人。
石门村皆杨姓聚居地,户主多为佛昙杨氏长房后裔。
二、经济状况及基础实施
全村有耕地1148亩,其中水田426亩,农地722亩。山地造林种果。有虾池35亩。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荔枝园500亩,龙眼园540亩。“石门荔枝”,是远近驰名的名优特产。古代曾是贡品。主要企业有“石门果蔬合作社”(私企),“泰庆雨伞加油厂”,属台资企业。全村青壮年许多外出务工,多为石匠。
全村经济总收入1720万元,人均纯收入8220元。
村境主要道路均为水泥道。“工业路”长2000米,自漳东线出口至尾厝,2010年建成。“石花路”长850米,经石门村至花园社,2011年建成,“环城路”,长1500米,经石门社前至尾厝尾,2010年建成。1958年村建坑内水库一座(小二型),正常库容65万立方米,现合并于杨美水库灌区。石门村原有“石门小学”因生源不足已经撤并于鸿儒小学。
村委办公楼建于2010年5月,投资47万元,建筑面积450平方米
石门村老年活动忠心设在杨氏祖祠“齐德堂”,祖祠于2011年11月重建,与村部相邻,有凉亭、球场、戏台等。
三、名胜古迹及庙宇宫观
“墓志铭”即赵英台墓志铭,系宋末闽冲郡王后裔于明隆庆五年所筑“空穴”墓地,位于石门八景胜地,占地面积一亩。
“八景四相”,占地面积1500亩。“八景”:弥勒献肚、卧象开眼、金鹿观峰、花朝麒麟、向天金狮、金龟伴见、猫公照鼠、庄林背兔。“四相”:蜈蚣、鸡、娃、蛇,都以山体形状逼真命名。
庙宇:”镇东宫”,祀关帝公,于2008年重建。
四、古今人物
1.华侨人物
杨金顺,印尼万隆杨氏联谊会主席。
杨合成,侨居印尼雅加达,毕业于印尼合梅艾氏医科大学,后到德国医大深造。二战期间,参加战地医疗队,赴欧洲前线救死扶伤。1984年捐资12万元为家乡石门小学建新校舍。
石门村附近有佛昙扎内村古樟树群、马坪农会武装抗捐旧址、漳州花博园、天福茶博物院、漳州东南花都花博园景区等旅游景点,有旧镇大蚝、漳浦沙西红鲟、乌石荔枝、沙西榕树盆景、深土紫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