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属于湖北省咸宁市。
崇阳县位于湖北省南陲,居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地跨北纬29°12’~29°41’,东经113°43’~114°21’之间。东界通山,南邻通城及江西省修水,西接通城和湖南省临湘,北连赤壁、咸安。县境东西最长61公里,南北最宽52公里,国土面积1968平方公里,折合295.2万亩。
2001年,崇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崇阳提琴戏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扩展资料
截至2016年底, 崇阳县辖天城镇、石城镇、桂花泉镇、白霓镇、青山镇、金塘镇、路口镇、沙坪镇8个镇,铜钟乡、高枧乡、港口乡,肖岭乡4个乡。具体介绍以下几个乡镇:
1、天城镇,隶属湖北省崇阳县,位于崇阳盆地中北部,跨北纬29°29′-29°39′,东经113°45′-114°06′,是县委、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东连白霓,南接青山、石城,西邻桂花泉,北通赤壁。
2、白霓镇位于鄂南三县中心,处崇阳盆地东缘,东连咸宁,南接江西,西通湖南,北邻蒲圻。境内106国道东北横贯,崇阳至江西公路南北伸展;高堤、大市两河穿镇汇合进入长江,自古是崇阳县东部交通枢纽,周边乡镇物资集散地。
3、铜钟乡地处崇阳县中南部,属低山丘陵地区。2007年撤铜钟乡改设为铜钟场镇。国土面积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437亩,其中水田面积11699亩。
崇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崇阳概况
-崇阳县
崇阳县属于湖北省咸宁市。
崇阳县,位于湖北省南陲,东界通山,南邻通城及江西省修水,西接通城和湖南省临湘,北连赤壁、咸安,隶属于湖北省咸宁市。
崇阳县辖区面积1968平方千米,辖8镇4乡,总人口51.06万(截至2022年)。崇阳县四面环山,峰峦叠嶂,地处大幕山、大湖山、大药姑山之间,属低山丘陵区。
崇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温和多雨,无霜期长,四季分明。2021年2月,入选“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榜单。
截至2021年,崇阳县具有全县普通中等职业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中3所,初中17所,小学109所,幼儿园81所。
崇阳县历史沿革:
崇阳历史悠久,古为三苗国地,春秋时属楚,秦时隶荆州长沙郡。西汉初属下隽县,县治在境内台山暇心畈。两汉、三国、两晋及宋、齐、梁、陈、隋诸代,隶属关系及辖区屡变,而下隽犹存。
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置唐年县。五代吴顺义七年(公元927年)置宗阳县。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始名崇阳县,属湖北路。元代,崇阳县属湖广行省武昌路。明、清两代,崇阳县属湖北省武昌府。中华民国时期,崇阳属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建国初,崇阳县属湖北省大冶地区。1952年属湖北省孝感地区。1958年10月,崇阳、通城、通山合并为崇阳县。12月,通山析出。1959年,孝感地区撤销,崇阳改属武汉市。1961年12月,崇、通分治,恢复孝感地区,仍辖崇阳县。1965年,崇阳县属咸宁地区。
以上内容参考:-崇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