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县属于海南省辖自治县。
琼中县是海南省下辖的民族自治县之一,县境地处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北麓,东连琼海市、万宁市,西接白沙黎族自治县,南与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毗邻,北和屯昌县、澄迈县、儋州市交界。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8°14'-19°25',东经109°31'-110°09'之间。
1952年5月,复置琼中县,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10月,自治区更名自治州)。1958年11月,撤州,属海南行政区公署。1961年11月,复置自治州,琼中仍属州。1987年9月,再次撤州,改属海南行政区;同年12月,该县更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1988年,隶属海南省。
自然地理:
琼中县地貌呈穹隆山地状,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的五指山最高,然后依序为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和河流阶地,倾斜冲积平原,逐级下降形成层圈地貌。琼中县位于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北缘,其特征为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春旱夏雨秋末阴,八九十月有台风。
营根镇、湾岭镇、黎母山镇、红毛镇、长征镇、中平镇、和平镇、什运乡、上安乡、吊罗山乡等10个乡镇,还管辖新市农场。境内还有阳江、大丰、新进、乌石、岭头、南方、新伟、加钗、长征、乘坡、太平等11个国营农场。2008年,全县有99个建制村、8个社区、521个自然村,626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小组。
琼中县的水系
境内有大小河溪共241条。海南岛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发源于该县境内,其主要河流有腰子河、大边河、乘坡河和什运河分别发源于鹦哥岭、黎母山、五指山和吊罗山。河网密度系数为1.32公里/平方公里。总集雨面积2693.1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为44.33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约10.83万千瓦,已开发利用2.22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