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611830
行政区划代码:510181
区号:028
概况:都江堰市总面积1208平方千米。总人口60万人(2003年)。
区划:都江堰市辖17个镇、2个乡:灌口镇、幸福镇、蒲阳镇、聚源镇、崇义镇、天马镇、石羊镇、柳街镇、玉堂镇、中兴镇、青城山镇、龙池镇、胥家镇、安龙镇、大观镇、紫坪铺镇、翠月湖镇、向峨乡、虹口乡。
都江堰是四川省省辖市,成都市代管。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岷江上游和中游结合部的岷江出山口。东南距四川省会成都市48公里。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交界,东与彭州市、郫县、温江县相连,南与崇州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8公里,总面积1207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
居民大多数为汉族,还有回、羌、藏、满、彝、壮、苗等20个少数民族。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岷江从市境西北入境,东南出境,流长47公里,有龙溪河、白沙河、味江、南溪河、土溪河、龙安河、石定江、螃蟹河等汇入。岷江在流经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后,除金马河(岷江干流,从都江堰起至新津县70余公里河段用此名,都江堰排洪河)外,通过若干分水鱼嘴,分为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黑石河和沙沟河6大灌溉河流,呈扇形展开。岷江将市境分为河西、河东两大地域。山区峰峦叠嶂,岩壑幽深,雄奇秀丽;平原区河流纵横,渠系密如蛛网,灌溉便利。
交通
都江堰距四川省会成都市39公里,20分钟高速公路车程即可到达。成都西门车站每十分一班车旅游车直达都江堰市。都江堰市内可乘1路、4路公共汽车或出租车到景区。都江堰市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约68公里,约需45分钟。从都江堰市到成都可走两条公路,一是成灌高速公路,二是老成灌213国道。
从成都出发交通指南
成都火车站广场、茶店子和西门车站每天有发往都江堰的专线车,走高速公路约45分钟票价:16.5元/人,普通路线约要一个多小时票价:8元/人。都江堰市区内有公交车到达景区,乘4路公交可到都江堰景区离堆公园,乘1路公交可到都江堰景区秦堰楼大门,公交车票价1元。
都江堰的经典线路:从南门进,看看公署、纪念馆和商店,走过一座桥,坐单程旅游车往鱼嘴去,然后过索桥前往二王庙,秦堰楼可看到全堰的风光。
历史
都江堰市原名灌县,早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灌县改市以都江堰命名,说明都江堰水利在该市所占位置的重要。都江堰初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完成于秦惠文王时,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在发挥着巨大的防洪和灌溉效益,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新中国成立后,都江堰经过改造扩建,现已有大小3万多条灌溉渠道,灌溉着成都平原及周边丘陵地区30多个的县、市的约7000平方千米农田。
文化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堰,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 。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另外一条则汇入长江。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设施。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流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组成。它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三者首尾相接、互相照应、浑然天成、巧夺天工。
四川人民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修建了二王庙。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故将崇德祠改为二王庙。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
2000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间的祭典活动和祭祀活动。形成了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
最佳旅游时间
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极端最高气温32℃),冬无严寒(极端最低气温-5℃,仅个别年份出现),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5.2℃,1月份平均气温4.6℃,7月份平均气温24.7℃。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无霜期280天。
节日
每年清明节人们举行“放水节”以纪念李冰父子,游客可参加砍杩槎、编竹笼等古老技能活动,此时前来,更能深刻体会到李冰父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希望能帮助你
邮编:463000
汝南,主要是指豫州汝南,豫洲为九洲之中,汝南又居豫洲之中,故有“天中”之称。
自春秋战国时代有建制,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上自秦、汉,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军、府治所,为八方辐辏之地。现辖7镇、13乡,2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8万,总面积1470平方公里。有时也指晋378年把江夏县改为的汝南县(今武汉市江夏区),后来隋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后,“江夏”县名沿袭不变,直至清朝灭亡。
汝南历史
历史沿革
汝南地处淮北平原,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她的称谓随着朝代的更迭屡有变化。汉高祖置汝南郡,当时已是贯通中原地区南北的水陆码头。公元317年,上蔡县治所迁于此,称“悬瓠城”。《水经注》有云:河自东西下,屈曲而流,抱城三面。形若垂瓠,故称悬瓠城。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汝南郡治迁至于此。南北朝时,刘宋侨立司州,后周置总管府,隋仍为汝南郡治,另置汝阳县于郡城,改悬瓠城为溱州。唐,“初置予州,宝应初以避讳改为蔡州”。宋置“淮康军”,金设“镇南军”,曾建行宫。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因断汝河上源之水经郾城入颍河,汝南水患大减,人民稍得安宁,改蔡州为汝宁府,是河南行省八府之一。明英宗朱棣分封四子于汝宁府,称崇庄王,传十一世。清沿明制,民国三年废府,改汝阳县为汝南县,是河南省第八行政区专员公署所在,解放初也曾设专署。近两千年,她一直是豫南一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如果说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源地,汝南就是这个发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风光,众多的古迹,为中州大地增添了绚丽夺目的光芒!
千年沧桑
自古汝南有“负山面淮,控扼颍蔡”之险,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公元450年,奠定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刘宋、北魏悬瓠之战。公元317年,李溯雪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结束唐末潘镇叛乱;公元1234年宋、蒙联军灭金之战和1601年,闯王李自成威震中原的汝宁府之战都发生在这里。
灿烂文化
名城多杰,汝南自古人杰地灵。千百年来,这一方灵土早就了众多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名人贤士。东汉著名的文学家,《说文解字》作者许慎,东汉名扬天下的“鸡黍之会”的张邵,三国时期东吴大将,斩杀关羽的吕蒙,中唐著名才女,毒死叛臣李希烈的巾帼英雄窦桂娘都是汝南人士。明代更是人才辈出,仅万历年间汝南就出了五十一名进士,时有“汝半朝”之称。汝南还是英杰荟萃之地。蜀主刘备奔汝南领豫州牧,北魏孝文帝率军南征,在汝南会宴群臣。唐朝重臣、大政治家、书法家、爱国老人颜真卿为招降李希烈,被扣于城北龙兴寺,最后壮烈殉国,建国时汝南尚存鲁公庙。宋代欧阳修在蔡州任知州,度过了他最后一个任期,秦观来此写下了《汝水漫记》。苏轼下黄州途经汝南,留下了“淮西功绩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的诗篇。
名胜璀璨
汝南文物丰富,名胜古迹遍及城乡。据旧志记载,名人墓冢五十八处,寺庙楼阁八十八处,亭阁楼堂九十一处,远近坊表一百一十五座。虽历经沧桑,许多名胜多已不存,但存至今者,依旧见证着历史的荣辱辉煌。耸立在南关的悟颖塔,造型优美,巍峨挺拔;城北三里,有古时“测日影,考分数,标为天下之中”的天中山。山之阴,有颜真卿亲书的天中山石碑。山之阳,有李溯“竹击鹅鸭,以乱军声”的鹅鸭池。城东区,有唐朝修建的开元寺,城北区有明朝修建的雄伟壮观的大成殿。城近郊,汝水旁,上有相传为西汉名士费长房遇仙处——壶仙观,下有牛皋大战金兵,打金朝名将兀术于马下的遗址——兀术落。城之南隅,有经明,清营建数百年的寺庙群,亚洲最大的寺院——南海禅寺。真是不胜枚举。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
以下是指河南的汝南:
汝南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风景秀丽,资源丰富,区位优越。西临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驻新(驻马店—新蔡)、开龚(开封—龚家棚)公路两条省道交汇县城,形成大“十”字架的交通框架,构成独特的承南贯北,连东接西的区位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地方铁路横穿全境,县乡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全县20个乡镇全部通国内、国际直拨电话,移动通讯与全国联网。全县电力总容量10470万千瓦,能源充足。
汝南素有豫南“粮油鱼米之乡”的美誉,被国家确定为粮食生产基地县、油料生产基地县、生猪外贸出口基地县、优质小麦基地县、农业综合开发县,先后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温室技术推广协作县”等称号,瘦肉型猪肉质量和出口量居全国县市前列,全县宜渔面积18.3万亩,被评为“河南省渔业生产十强县”。汝南蔬菜面积超过30万亩,日光温室25000多座。汝南蔬菜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定点市场,年交易额超8亿元,辐射半径超过500公里。汝南工业起步较早,拥有各类企业近200家,乡镇企业14735家,主要产品达2000多种,其中20多种产品获省、部级以上优质产品奖,3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个项目获国家专利。汝南商贸活跃发达,全县对外贸易供货额达4亿元人民币以上,出口产品主要有粮食、食品、轻工、工艺、纺织、机械、土产、畜产、蔬菜等200多个品种,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汝南文化灿烂,文物繁多,有文化遗址280多处,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库——宿鸭湖,碧波万顷,风景如画;有亚洲最大的的寺院——南海禅寺,宝刹雄伟,琳宫璀璨;有天下最小的山——天中山,山不在高,却是天下之最中的标志物,也是中国古代地理中心和校核时间的地方;还是世界著名的爱情传奇梁祝故事的发祥地——梁祝故里,缠绵凄婉,源远流长;更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的“天中山”碑刻。
2020年9月,河南省政府食安委命名汝南县为第三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汝南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公布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第五批)名单,汝南县榜上有名。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汝南县榜上有名。
2018年2月,汝南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05年,汝南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第2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