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展览大国,主要会展城市主要有法兰克福、科隆、杜塞尔多夫、汉诺威及慕尼黑、埃森等,上述城市汇聚了德国绝大部分的国际知名展会,比如法兰克福的春季消费品展、科隆体育用品展、杜塞尔多夫国际医疗站、汉诺威工业展、慕尼黑体育用品展ISPO、汉诺威电子展CEBIT等等。这些展会都是中国参展商非常感兴趣并且积极参展的。对于德国的展览品运输,通常目的港是德国的汉堡这个港口,对于到达目的港的截止期,通常为开展前的15至20工作日,以便国外代理有充足的时间完成相关的海关手续。货物清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港口完成清关(永久进口或者临时进口)手续后,再陆运至开展城市。由汉堡运送至展会目的城市通常在3个工作日左右。另外一种是通过海关封关车直接拉倒展馆进行清关。通常由国内港口海运至汉堡需要30天左右,故展商在国内要预留充分的备货时间,按照国内货运公司的时间截点要求将货物及时运送之出货港。德国展运代理对于晚到货物通常加收高额的晚到费,根据晚到的具体时间加收总费用的30%至100%不等,且不保证能够在开展前将展品送至展位。为了保证能够在开展前顺利布展,请展商一定要及时备货发货并提供国内运输公司相应的报关、清关资料。德国人素以做事严谨认真而著称,他们对于清关文件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展商必须在发票/箱单上明确显示所有展品的英文品名、海关编码、型号以及毛/净重、体积、单价/总价等。对于国内参展商,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是如果展商运输的展品有部分是展会结束后计划回运国内或者转运至其他国家;部分是展会结束后销售或者赠送,则对于国外清关来讲前者需做临时进口的清关,后者需做永久进口的清关。展商需要按照德国海关的要求分别准备两套清关资料,即永久进口清关文件和临时进口清关文件,而不能将二者混在一起。通常其他国家对于上述情况也都有相同的要求。还有一点是关于展品的货值,通常国外要求形式发票上的货值都是CIF价格,即货物的实际货值加保险加运费后的价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到岸价。关税的收取最终是以目的国海关确定的CIF货值来征收关税。对于展商来讲,必须如实申报展品的实际货值,如果故意贬低货值则不会被德国海关接受,从而造成海关重新估值,甚至处以罚款。最终导致展品的清关时间延长,甚至无法及时清关。展商如果因为为了少交关税而影响到展品顺利清关,则实在是得不偿失。对于回运(或者转运)的展品,须提前在国内贸促会申请办理ATA单证册,并同其他相关资料(发票、装箱单等)一并交与运输代理,从而办理海关临时进出口手续。通常ATA单证册的办理需要3到5个工作日,展商在备货时需将申请ATA单证册的时间考虑在内。欧洲对于包含原木的包装材料都要求出运前进行熏蒸处理,并且在外包装箱帖上熏蒸证明,否则将导致展览品无法顺利清关或者被目的国海关退回原出口国。熏蒸的方法为国际通用的HT或者MB方式。建议展商最好不要使用需要熏蒸的材料作为包装材料(或者包含部分需熏蒸的材料),以避免国外清关不必要的麻烦。
通常来说德国主要会展城市的展馆都会指定2~3个展品运输服务商,几乎所有的国际展览也都有一个甚至多个指定的官方货运代理,负责国外展品到达德国后的清关、临时仓储、展位派送等一条龙服务。这些代理通常开展前在展馆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和临时仓库,用来临时存放展品并负责解决展品进馆等相关问题。而国外运输代理公司在展览品物流方面的经验、实力、与组委会及海关的关系等也是保证展商展品能够顺利清关并送达展位的重要因素。正是所谓质优价高,官方运输代理的费用往往比其他货运代理的价格要高,但是官方代理提供的运输服务也更加周到安全,值得展商信赖。对于展览品来说,顺利清关并送至展位是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方考虑价格等其他因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展览物流对时间的要求要比普通货物出口严格得多,如果开展时展品还没有到达展位,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展商以正常的海运(空运)出口方式运输展品是保证展品顺利送达展位的唯一方式。如果展商随身携带展品进入德国,一旦被德国海关查验到则需要补交关税,甚至没收展品、罚款等,所以建议展商不要采取此种方式。另外德国海关不接受没有申报货值的任何物品,展商须将的目录、宣传页及小赠品等都以真实的货值进行如实申报,以免影响清关。有时德国展运代理还会要求展商提供印有相应展品资料的目录,以便德国海关清关时使用。展品完成清关之后通常会在运输代理公司的仓库做临时仓储,然后在开展前派送至展商展位。通常来讲,如果是组委会指定的官方运输代理或者是专业展览物流服务商,他们都会在展馆里有临时仓库,展商的货物在开展前几天通常就存放在他们展馆里的临时仓库,非常方便开展前的派送。这样的运输代理甚至在展馆里还设有专门的办公室,负责解决处理相关事宜。如果是一般的运输商,就很难做到这样的服务了。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展览品运输的报价高低不等,甚至相差非常大。为了保证展品能够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准时、便捷,所以建议展商还是寻找专业操作展览物流的货运公司,虽然他们的费用可能比其他的代理高一些,但是毕竟这些货运公司具备展览物流操作的丰富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把展品交给他们处理更放心。
对于展览品来讲,通常都有一个体积与重量的换算比,这个换算比通常是一个立方米相当于200至300公斤不等(对于空运通常是一个立方米相当于167公斤)。也就是说对于单件展品来讲,如果是比较重的货物,超过了上述的换算比,则国外的收费是按照体积和重量二者折算后较大的来计费,通常操作展览物流的货运公司都会在运输指南里特别注明此点。德国对于展品进馆时间也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展品在开展前都可以进入展馆。一般来说组委会对于展品进馆时间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如果是用来搭建展位用的展品,则可以提前3至5天送至展位,如果是展商用来展示的样品,则通常是只能在开展前的1至2天才能送至展位。对于运输代理公司和展商来讲,只能按照组委会的规定来派送展品、布展。如果展商有超大或者超重的展品,则需要提前跟运输代理公司确认,以便安排相关的机械设备(叉车、铲车等)及人力。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服务都是需要另外收取费用的。比如叉车使用费根据重量(2吨、3吨、5吨等)的不同也不同,通常是在每小时50欧圆至80欧圆不等,而且最低计费标准通常为2个小时。欧洲的人工费是比较高的,如果碰到正常工作时间以外或者节假日,则所有费用加收50%至100%不等。对于大型机械设备,因须用到相关辅助工具(叉车,铲车等),国外展览运输服务商通常都会事先声明展品在展位的摆放为一次性到位服务,需展商务必提供详细的展位图及展品摆放位置图,同时须在展品外包装英文注明朝向(如“此面朝外”,“此面朝内”等),从而使展品摆放位置准确。如果展品一次摆放服务后需要挪动位置,则需要额外加收相关费用。德国的清关费用通常都在200欧元/票/展商左右,再加上目的港港口费用、陆运至展馆费、运输代理公司展馆派送服务费等,这也是为什么德国的展览物流报价通常都会在每个立方米3000圆人民币以上的原因(特别指出这是指使用展馆指定的国外物流服务商的价格)。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回运展品的运费要比去程运费稍贵,因为国外展品运输服务商需要把展商的展品空箱在开展前统一收集并且临时存储,在展会结束时在送至展位。这个费用德国也是按照展品空箱的体积来收取费用的。还有两点需要提醒展商特别注意,首先是展品的包装箱一定要尽可能的牢固、可靠,在整个运输途中展品要经历多次的搬运、装卸,很多国内展商的包装箱到了目的港后已经破损,严重的甚至展品也遭到了损坏,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参展效果。其次就是外包装箱的唛头一定要按照运输代理的要求来张贴,通常唛头上要显示展会名称、展商名称、展馆号、展位号以及箱号、体积、重量等信息。尤其是展商的展馆号、展位号一定要准确清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展馆派送的时候能够准确送达展商的指定展位。
意大利、法国及其它欧洲国家对于展览品运输的要求与德国大致相同。意大利的国际性展会主要集中在米兰,此外还有博罗尼亚、佛罗伦萨、加达等城市。展品海运目的港通常为热那亚,到达目的港的时间在一个月左右。法国的国际性展会主要集中在巴黎,此外还有里昂、戛纳等城市。展品海运目的港通常为勒阿弗尔,到达目的港的时间也在一个月左右。与德国的不同之处在于,意大利与法国人的工作节奏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对于时间的观念不如德国人那样认真,节假日也通常是不会加班工作的。因此对于国内展商来讲,就要更加按照他们要求的时间截点来安排展品运输,避免展品晚到目的港。否则展品到达国外之后的清关、运输、派送工作都会大受影响。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任何运输,都有可能碰到不可抗拒力,比如船公司某个航次的迟开、取消、航船途中的机械故障、中转港甩箱等,还有台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影响,甚至国外目的港的押箱等等。所以运输服务商在决定发货期的时候也必须把上述因素考虑在内。
数字化工厂被认为是制造业的未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提高生产效率:数字化工厂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生产流程的优化和精细化管理。通过实时数据监控、智能化调度和自动化生产,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人为错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实现灵活生产:数字化工厂可以实现生产线的灵活调整和定制化生产。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快速调整生产线的布局、设备的配置和生产工艺的参数,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个性化定制的要求。
提升供应链协同:数字化工厂可以与供应链各环节实现高效协同。通过数字化系统的连接和数据的共享,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实时信息共享、协同计划和协同决策,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响应速度。
推动创新和研发:数字化工厂提供了创新和研发的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虚拟仿真、数字化设计和快速原型制作,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和推向市场的速度。
强化数据驱动决策:数字化工厂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挖掘,提供了全面、准确的生产和运营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生产过程的优化、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加科学、精准的决策。
综上所述,数字化工厂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灵活生产、强化供应链协同、推动创新和研发以及数据驱动决策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并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对设备加工、物流输送、车辆装配等多个车间流水线进行 3D 可视化展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传统人工装配方法工作效率低下,且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已无法满足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随着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装备的智能装配系统在制造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透过三维场景能直观的看到厂房内物料区及产线设备如:印刷机、贴片机、AOI 检测设备。使用更加简单、快捷、直观的可视化技术,尤其是视觉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产品装配的自动化和柔性化。
利用 HT 提供每个 SOP Step 的准确数值,企业可以套用线平衡公式,去调配出接近平衡的山积线,让整条产线能以流畅的作业程序,达到高能的产值。支持多维度数据切片和切段分析,应用丰富的图表、列表、指标等可视化组件,将产量完成度、直通率、设备使用率、不良率进行动态加载展示,更加直观的将各个图表数据形成对比。
请点击输入描述
结合人员定位系统,依托智能便携设备,实时掌握厂区内生产人员实时位置、历史轨迹、健康状态、风险区域等,可监测生产区域活动人员的数量和位置,满足实时预警作业人员地理位置,保障厂区安全生产和人员安全。
请点击输入描述
基于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通过 AI 视觉捕捉的单个作业时间周期,远比 IE 工程师手按秒表来的精准。掌握每个工站作业准确时间,就能更妥善的管理产线人员。如记录到单个人员过长的作业时间,则系统将协助管理人员提供可增派人手的名单,确保产线的流畅顺利运行和持续生产。
当系统监测到异常数值时,将在三维场景内对设备进行标红闪烁处理,由常规的人工巡检转换为智能巡检,辅以透视形式表明“设备故障”的设备信息。点击设备模型可进入设备详情页面查看故障原因,用户可结合设备的历史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展开故障分析。
请点击输入描述
利用自研 HT 引擎强大的渲染能力,构造了轻量化的 3D 可视化重卡汽车自动化装配线监控场景,数字孪生卡车组装运作流程,清晰直观地呈现动态运作全过程及设备的部件组成。产线环节可主要分为:动力总成装配生产线(发动机、变速箱、滑柱、副车架等)、底盘装配生产线(前桥、后桥、转向节等)、内饰装配生产线(仪表板等)、车门装配生产线等。
整体场景是自动化组装生产线,也是流水线的一种。与反向可控技术的集成方案使产线作业流程更加清晰明了。让用户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按照指定线路对产线进行细节漫游,如输送、装配、检测、包装等工艺流程,或各差速线、链板线、皮带线、智能专机等柔性作业设备设施,帮助管理者实时掌控产线内的生产进度。实现制造业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之间的虚实映射与双向交互,从而形成“数据感知-实时分析-智能决策-精准执行”的实时智能闭环。
请点击输入描述
设备工况可视化
自动化生产装配线一般采用底板直接异步输送和直接定位的方案。再搭配可视化大屏,将实体设备的实时工况数据、维修数据、历史故障,与设备诊断知识库相连,对实体设备展开实时故障监测、研判、定位、追踪,实施全方位的数字化建设,实现高效生产自动化。
请点击输入描述
视频融合解决方案可以将 2D 图像融合到场景的 3D 模型中,为操作员提供直观的视频图像和简单的视图控制。HT 视频融合技术采用 WebGL 技术,利用 GPU 高性能计算能力对视频图像进行实时处理,图像处理不占用 CPU 资源,整个方案画面流畅。
生产执行跟踪
生产部门控制产能并依生产计划对生产进度实施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回馈生产管理人员和及时予以控制、调整。 2D、3D 图形渲染引擎,绘制精准数据模型,多维动态展示智慧工厂生产流程。实现产线设备工艺中的实时跟踪、监管、报警等重要功能。以一种视觉化的方式进行展现,协助管理人员及生产部及时了解工厂的生产状况及运作状况。
请点击输入描述
现场运行监管是对 7S 管理的数字化改造。一方面利用基于传感器建立的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完成对生产现场环境数据的采集、设备运行参数与状态数据的采集、流水线作业关键岗位产能数据的采集,解决了原本 7S 管理数据采集的滞后性与人工采集带来误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视频监控以及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对设备停机、传送带卡料、产品积压、员工离岗等异常情况的预警推送,成为 7S 管理评分的有力依据。
制造资源控制通过图扑 3D 动画技术展示了对制造过程中的人、机、料等相关生产资源的管理。涉及对 BOM 单的自动生成、原材料及辅料的领用、半成品与线边仓的管理、成品的投入产出情况等,对物料产套率、物料损耗比率、半成品周转、投入产出比、回收率等指标进行 7*24 小时实时监控,确保制造资源及时到位、高效流转、降损再造。
请点击输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