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吸引航运集团共同建设国际物流园区,为推进国际物流网络的建设提供依据 国际航运集团将以其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同货主的良好关系和高科技的网络技术而成为世界物流的主导力里。
(2)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 随着国际物流信息化趋势的推进,保税区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确保全天候地与国际互联网沟通,以满足国际物流运作的需要。
(3)构筑和完善以多式联运体系为核心的国际物流高速公路,国际物流多式联运是多种运输方式合理、有效衔接,为全程的、快捷的物流运输方式,具有运送迅速、安全准确、手续简便的特点,是国际物流的高速公路。
国际化的物流发展会给人们增加很多的便利,比如,人们给 远在海外的家人或者朋友寄送物品更加的便利快捷。国际化的物流将来也是物流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期待物流行业更好的发展。
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相比有何不同
国内物流是指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国家自己的领地范围内开展的物流活动。国内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内容,我国的物流事业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内物流的建设投资和发展必须从全局着眼,清除部门和地区分割所造成的物流障碍,尽早建成一些大型物流项目为国民经济服务。
国际物流发展历史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这一阶段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建立了配送中心,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出现了立体无人仓库,一些国家建立了本国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等等。物流系统的改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物流活动已经超出了一国范围,但物流国际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往来的日益扩大,物流国际化趋势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共同 国际物流
问题。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波索克斯认为,进入80年代,美国经济已经失去了兴旺发展的势头,陷入长期倒退的危机之中。因此,必须强调改善国际性物流管理,降低产品成本,并且要改善服务,扩大销售,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胜利。与此同时,日本正处于成熟的经济发展期,以贸易立国,要实现与其对外贸易相适应的物流国际化,并采取了建立物流信息网络,加强物流全面质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物流国际化的效率。这一阶段物流国际化的趋势局限在美、日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这一阶段国际物流的概念和重要性已为各国政府和外贸部门所普遍接受。贸易伙伴遍布全球,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包装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等。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国际物流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大胆探索。
国际物流相比于国内物流:
1.物流环境存在差异。2.物流系统范围广。3.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4.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不同之处体现在各自的特点方面。
国际物流的特点:
1、国际物流物流环境存在差异性;
2、国际物流投资巨大,物流信息水平不均衡,信息系统的建立困难;
3、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
4、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5、国际物流风险较大。
国内物流的现在主要三个特点:
1、现代物流业务发展迅速;
2、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3、综合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增速快于仓储型、运输型物流企业;
4、企业现代物流业务成本增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