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容积率3.0。
一、严格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学规范居住用地建设强度管理、降低人口密度,促进居住环境和住房品质提升,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及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努力建设美好生活新家园二、针对武汉市城镇建设用地内居住用地的规划设计与管理,重点对居住用地建设强度中的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指标进行管控。三、针对不同地区,实施分区分级分类的差别化管理,塑造差异化城市风貌。综合考虑城市风貌特色,规划区位、交通条件、产业发展和市政基础设施的综合承载能力,形成主城区、新(副)城、新市镇居住用地建设强度梯度递减的空间格局。四、实行容积率的分区分级管控,严格控制居住用地最高容积率,按照梯度递减方式设置主城区、新(副)城、新市镇及其各强度分区的基准容积率及最高容积率指标。(一)主城区居住用地强度分区为五个等级。其中,强度一区与强度二区最高容积率为3.0,强度三区与强度四区最高容积率为2.5,强度五区最高容积率为2.0。二)新(副)城、新市镇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居住用地建设强度分区,明确不同建设强度分区的基准容积率控制指标。其中,新(副)城居住用地最高容积率不得大于2.5,新市镇居住用地最高容积率不得大于1.6。(三)地块额定容积率应结合交通区位及用地规模对基准容积率进行系数调节后予以确定,但不得超过最高容积率。五、严格控制新建住宅建筑高度,实现建筑高度的分区管控。主城区以中高层与高层住宅空间形态为主,新(副)城以多层与中高层住宅空间形态为主,新市镇以低层与多层住宅空间形态为主。采取整体原则性控制,局部可适当突破的方式进行管控。其中主城区住宅建筑高度原则上不超过100米,新(副)城住宅建筑高度原则上不超过80米,新市镇住宅建筑高度原则上不超过36米。六、按照主城区、新(副)城、新市镇及其不同强度分区控制建筑密度上限,实现建筑密度的分区分级管控。新(副)城、新市镇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明确不同建设强度分区的建筑密度上限指标。七、突出城市重点区域空间风貌的特色化。城市重点功能区相关规定或规划对居住用地容积率、建筑高度等指标有明确要求的,应按照相应要求执行。八、严格落实对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生态底线区、生态发展区、特殊高度管控区的控制要求,相关规定或规划对居住用地容积率、建筑高度等指标有明确要求的,应按照相应要求执行。九、涉及居住用地的混合用地,其居住用地部分应严格落实居住用地容积率管理要求。居住用地部分兼容其他用地的建设用地,整体容积率指标按居住用地要求执行。其他用地部分兼容居住用地的建设用地,以及其他涉及居住用地的混合用地,需结合各类用地的建设强度及用地规模比例进行容积率的核算。十、城市更新建设活动中,依据规划新增公共开放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或经认定为确需保护保留新增历史建筑的,可以给予建筑面积奖励,且该建筑面积奖励部分不纳入前款最高容积率指标核算。十一、本通知要求自*年*月*日起执行,在本通知施行之日前已核发征收决定书的项目,按照原标准执行。
军粮城新市镇建设计划为三年,包括37个村还迁房建设,一期14个村还迁房建设将于2009年底开工建设,二期计划2010年开工。军粮城镇现状镇区包含6个行政村,2005年底常住人口为16349人。
本次规划迁并本镇及周边乡镇共54个行政村(包括现状镇区的6个行政村),2005年底常住人口为94593人。
预测公式为:P = P0 ( 1 + r ) t
式中 P为预测年镇区常住人口;
r为自然增长率;
P0为基础年镇区原有常住人口;
t为预测年份——基础年份的年数。
据此,预测得2020年军粮城镇镇区及规划迁并常住人口为105388人。
三、军粮城地区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
结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及东丽区发展战略,军粮城地区产业布局依照城市总体规划及各项目区规划从空间上形成以军粮城镇区为核心(以三产及居住为主),城市产业区(以第二产业为主)为外围的核心型产业空间布局形态。
(一)第一产业
军粮城地区现状第一产业虽然用地占主导,但是从城市发展角度看,一产已不适合该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因此军粮城地区未来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最终取消第一产业,解放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第二、三产业中。
(二)第二产业
军粮城地区内现状以乡镇企业为主要载体的第二产业发展有很好的基础,形成了以建材、轻纺、医药、钢铁物流和仓储运输为主导的产业。在前面产业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建材、钢铁物流和仓储运输产业应作为未来的主导行业进行发展。其他产业除了建筑建材产业发展效率不高、占地过大不宜提倡发展外,都应使其依据市场的规律进行发展。本次规划在空间上结合现状军粮城产业园区,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及主导产业。
规划军粮城产业园区总占地面积约为304公顷,以仓储、物流商贸、工业加工为主导,建设仓储区、物流商贸区、工业加工区及办公区。 就业人口主要来自规划区内军粮城镇、无暇街、新立镇东部部分村庄及么六桥乡部分迁并人口。
(三)第三产业
军粮城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起点较高,从空间上分析主要集中于军粮城镇镇区。因此,未来第三产业的发展仍将以中心镇区为核心,在以服务周边产业区为主体的基础上,以商业、服务业为引擎,建设以商业、服务、餐饮、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打造军粮城镇特色,吸引人口集聚。同时随着军粮城镇内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以粮食、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集散为主的物流产业,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居民生活及产业发展提供物资保障。
在军粮城产业园区规划仓储、物流用地,强化对周边产业区的配套服务。
四、军粮城地区道路交通规划
(一)道路现状
京津塘高速公路:路基宽22.5米,双向4车道。
津滨高速公路:路基宽26米,双向4车道。
津汉公路:路面宽16米,双向4车道。
津塘公路:路基宽33米,横断面为0.75-3.5-0.5-12-0.5-12
-0.5-3.5-0.75。
中心庄路:路面宽60米,双向4车道。
二道闸路:路基宽18米,双向4车道。
津北公路:路基宽12米,双向2车道。
津塘二线:路基宽12米,双向2车道。
茶金路:路基宽12米,双向2车道。
(二)铁路现状
京山铁路:国铁I级,复线。
铁路东南环线:国铁I级,单线。
另外,钢管公司与军粮城发电厂尚有铁路专用线若干条。
(三)轨道现状
津滨轻轨沿津塘路南侧高架通过,并在镇区内设高架车站一处。
(四)规划内容
1、对外交通规划
根据《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途经军粮城镇域主要对外公路由“四横两纵”主骨架组成。“四横”由津汉快速路、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滨快速路和津塘快速路组成,“两纵”由环外快速环路、汉港快速路组成。
津汉快速路:规划红线控制宽80米,双向8车道。
京津塘高速公路:规划控制红线宽100米,双向8车道。
津滨快速路:规划控制红线宽100米,双向6车道。
津塘快速路:规划控制红线宽80米,双向8车道。
环外快速环路:规划为快速路,红线控制宽100米,规划涉及段为其与津蓟高速公路南延长线共用通道段。
汉港快速路:规划控制红线宽60米,双向6车道。
2、铁路规划
京山铁路:规划为国铁Ⅰ级正线,复线。
津秦高速铁路:规划为高速铁路,复线。
京津塘城际铁路、津保城际铁路:规划为城际铁路,复线,并在军粮城设站一处。
铁路东南环线:规划为国铁Ⅰ级正线,复线。
规划保留天津钢管公司、军粮城发电厂铁路专用线。
规划要求铁路Ⅰ级正线外侧轨中以外各32米、城际铁路及高速铁路最外侧轨中以外各50米、铁路专用线外侧轨中以外15米范围内为铁路控制用地界线。
3、交叉口规划
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滨快速路、津塘快速路、津汉快速路、环外快速环路、汉港快速路相交均规划为互通立交。
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滨快速路、津汉快速路、津塘快速路、环外快速环路、汉港快速路与铁路相交均规划为上跨铁路的跨线桥。
4、轨道规划
根据《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规划范围内南北向有三条、东西向有三条市域轨道线经过(包括现状津滨轻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