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不经历风不经历雨,怎能成。
一个小孩儿,蹒跚学步,不跌倒不摔跟头,怎么可能。
从一名学生转变为职场人,因为我们不够了解职场规则,难免不磕磕碰碰跌跌撞撞,有时,甚至会摔得很痛很惨。
那么,当我们跌倒了,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回头看。就是仔细回望来路,类似于“复盘”。复盘,说的是职业棋手下完一盘棋之后,通常会照原样一步一步重新走一遍,分析每一步的利弊得失,这样,就能很快把自己为什么会输,为什么会赢的原因和道理,看明白想通透。
具体地说,既然你已经经历了几次跌倒,那么,你“复盘”过吗?
你可以把在每个单位的经历情况都仔仔细细地回忆梳理一下,比如当时是如何进单位的,自己当时的工作职责是什么,自己是如何对待工作的,是怎样和同事沟通相处的,完了的时候,单位又是怎样对你说的等等。
几相分析比对,或许,你就能弄明白,找到真正的原因。当然,最好是能有一个比你成熟的知心朋友帮你分析。
作为职场人,尤其是职场新人,通常情况下:
“能力”是在一个单位站稳脚的前提。“工作态度”、“遵章守纪”是长期站稳脚的根本。
首先,要确保自己的“能力”达到工作要求,要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不让上级操心,担心。能力就是本事,如车工铣工电工驾驶等等。当然,如果新人是当学徒,就要力争在规定的学徒期内学会本领。
第二,要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初到一个单位,要严格自律,不要出风头,要尽可能地多听、多看、多想。对不熟悉不了解的事,要多观察其他同事是怎样对待的。比如,现在很多单位有禁止上班玩手机的规定,我们很多人就受不了,左右都要想方设法偷偷看看。比如你规定不准在工作时看手机,那我就在去WC的路上看,这根本没有影响到工作,可以吗?也不可以。要知道,自从你新进入单位的第一天起,就有无数双眼睛有意无意地盯上你了,好事往往不容易被看见,坏事一瞬间就可传遍天下。不违“法”的最好办法,是学法、知法、守法。
第三,工作态度要好要端正。通俗地说,就是勤快,不偷懒。工作要自觉,要服从上级安排。爱岗敬业,不要太计较,不要怕吃亏。
第四,要学会和同事的相处之道,尤其是工作中的沟通、交互之道,团队合作之道。尊重每一个人,不妨脸笑一点,嘴甜一点,腰软一点,腿勤一点。不同的单位文化不一样,比如有的单位反对同事之间私下交往,有的则不。要随机应变。
如何在公司站稳脚跟?
后疫情时代保持外贸平稳发展相关调研
一、进入后疫情时代,贵司预计国际环境、国内环境会有哪些变化,对低压电器行业进出口存在哪些影响?
目前我们国际贸易的传统市场——欧、美、英、日等地区己经基本解禁,疫情不再成为影响市场的因素,有实力与底蕴的大买家在去年底己经开始下采购计划,而国内因为依旧为“清零”封锁国境,使得这些买家无法如疫情前来远东参加广交会与香港展寻找新的供应商,只能将订单下给我们这些合作了多年的合作者,在疫情中熬下来的企业,将迎来一个重启的契机。因为有大量的同行在疫情中倒掉或转到跨境电商领域,竞争对手明显变少,做生意变得比疫情前容易了许多。
关于低压电器行业,我从事的是眼镜行业,对低压电器行业,不了解。
二、由于我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对国内供给端影响较小,部分国际需求向我集中,贵司订单回流情况如何?是否相应地带来产能扩张?当前是否已出现订单转移情况?进入后疫情时代哪些回流订单能够留在国内?预计哪些存在加速转移风险?转出后相关行业是否会形成产能过剩?
首先,认为因我国疫情防控有效,对国内供给端影响小,导致订单回流的这种观点在逻辑上是站不脚的。订单回流要建立在海外市场有需求的条件下,有需求才有供应,疫情来这两年,我们看到的是海外一片狼藉,或是尸横遍野,或是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能有什么需求?市场没有需求就没有订单,作为制造国,就算是清零,没人给你下单,难道自己下给自己?
事实上,从2020年四月欧美疫情爆发开始,订单就开始停滞,2021年初只有一些零星地启动,真正大量的订单是从2021年10月开始的。这是因为英美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调整防疫策略,到十月已达到初步开放,这给了那些大采购商制定采购计划的信心,再加上国内在2021年九月底十月初突发的“拉闸限电”,导致了买家的恐慌,都选择这个点疯狂的下单以图占据工厂的产能。这就是去年十月到今年三月订单的火爆的原因。
关于订单的转移,与疫情没有关系,近十年来,欧盟订单逐年减少,美国订单逐年增加。是因为欧盟用了二十年时间完成了将制造基地转移的北非的计划,本质上这是欧元区与美元区的角力,我们从欧盟的标准越来越苛刻可以看出欧盟正在致力于摆脱国际贸易而形成欧元区贸易的闭环,将北非做为制造基地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北非是法语区,通行货币是非洲法朗。而欧盟其实是德法同盟。
服装与箱包这些行业已在北非站稳了脚跟,中国制造正在退出欧盟市场。我们总将产业转移的注意力放在东南亚各国,这其实是舍本逐末,欧洲订单的转移,要关注北非法语区。美国订单的转移,要关注美国本土以及墨西哥。远东(东南亚各国)并不是重心。
三、从需求侧看,进入后疫情时代,在市场、贸易方式等方面,本行业存在哪些新的增长点,存在哪些减量风险?贵司对市场、订单的预期情况。
就眼镜行业来看,有多年积累的大外贸公司,将迎来更稳定的订单,因为大量的外行人与失去资源的业内人士会被挤到跨境电商与义乌这类不正规的外贸领域内卷。做为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士,越是专业,生存空间就越大。
? 四、进入后疫情时代,本行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可能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哪些产业链及产业链哪些环节可能存在加速转移的风险?
就从眼镜行业来说,本行业的外贸产业链与供应链正以不可逆的趋势从温州转向台州,正如当年台湾眼镜制造从台湾移到温州一样。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业化制造需要标准化生产的环境,那些欧美的各类标准(如环保标准),是从大宗材料源头来实现的。而不是靠的什么“工匠精神”,将标准化制造变成定制的结果,就是大众收购了劳斯莱斯。很不幸,温州的眼镜制造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五、疫情期间,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芯、缺柜、缺工和原材料、海运、汇率、用工成本上涨。目前,这些困难存在哪些新的变化?是否加重或缓解?进入后疫情时代,预计本行业可能存在的突出困难问题是什么?
综上所述( 缺芯、缺柜、缺工和原材料、海运、汇率、用工成本上涨)这些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案的,从某个角度来讲,做企业也是“靠天吃饭”,天时不正,多说也无益,只能是熬。
另外,关于“缺柜与海运费”并不是我们出口商要考虑的问题,只要你的买家是专业的也是正经的,这些是买家要考虑与解决的,我们这些从事国际贸易的专业人士,如果连FOB与 payment before shipment 都做不到,那也就不用在行业里混了,“FOB宁波”是不需要我们考虑海运费与柜子的。
六、进入后疫情时代,本行业如何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主要的发力点有什么?有何政策建议?
做贸易需要看清形势,选择动与静的时机,在时机不对的时候少折腾,留下实力等待机会,不存在凭空增加竞争力的说法。在政策上,最好是少管,少折腾,更不要搞什么补贴,以免从业人员因盯着补贴而忘了初心。
七、近期,“一仓难求”、“一箱难求”状况是否有所缓解?本行业对海运物流的主要诉求有哪些?
近期不存在“一仓难求”“一箱难求”的状况,即便在去年最严重的时候,也是买家在解决这个问题,压力不在我们出口商身上。至于海运物流,客户指定的专业的货代会帮我们与客户解决问题,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
八、本行业对航空物流的依赖程度如何?贵司航空货运的痛点、堵点、难点有哪些?有哪些改善或提高航空货运的意见建议?
从事国际贸易,要尽可能走海运,空流是因为货期延误而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只有走海运才会有真正的提单(BL),学国贸专业的人都学过,提单(BL)保障货主(shipper)的货权,这直接关系到收款安全。而空运只有“货运收据”没有真正的提单,我们无法在目的港控制货物,收款也就没有保障。
一、言行谨慎
进入职场后,很多新人都认为职场人应该以诚相待,心连心,与职场人交朋友。但是,职场其实是一个利益领域,每个人来到职场都是为了利益,有利益就会有冲突。如果其他人成为朋友,这个人可能会转身卖掉你。所以职场上不要把任何人当朋友,少说多做!
二、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老板聘用你来公司,是为了给他带来利润。如果你没有能力,那么对不起,你在公司没有生存价值,当然能够服务领导的不在这之列,我们稍后讨论。
所以进入新公司后,需要快速掌握必要的技能。一方面要勤奋,另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嘴巴甜一点,让老员工多给点建议。遇到男同事,可以买烟,请喝水,如果是女同事,可以请吃糖,吃东西.....等。
三、学会为领导服务
服务领导包括方方面面。你可以在职场站稳脚跟。关键是你的领导对你的认可。如果领导不认识你,那你做的再好也没有用。所以要学会为领导服务,比如帮领导买东西,帮领导打扫办公室会议,帮领导解决私事。
领导不能说的,你要替领导说,领导不能做的,你要公开做。为领导服务的目的不是为了讨好领导,而是让领导觉得你是他的人,可以被他利用,那么以后有位子了,你也就上位了。
四、组队
如果你没有党羽,别人只会把你带走,但如果你有一群人,别人要动你,也需要考虑。我们看到电视上,一个大臣获罪之后,如果有一帮大臣帮他求情,那么往往会从轻发落。有了党羽之后,你代表的是一群人,所以你也就有了权力。
五、谋私
职场的终极目标是为自己寻求个人的利益。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中为自己谋取利益,那么未来的任何变化都会让你很难有资源来应对这些紧急情况。大公司之所以抗风险能力更强,是因为他们往往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在遇到风险时,这些储备资源就是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