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关时提供的发票应该将FOB值,运费和保费,还有CIF的全价全部体现出来,因为报关员是根据你的报关资料来报关的。
2、实际报关时,报关单上有专门的栏目供填写运费、保费和杂费。至于报关单总价的位置应该申报什么,看各海关操作惯例。目前来说,该栏显示CIF总价比较多,这样运费等金额是直接包含在企业的出口可收汇余额里(电子口岸),外商不用再将运费等单独汇入 。
3、无论商品申报明细那里显示FOB价还是CIF价,只要前面加了价格术语,就不影响退税等,可以不用去管它。
CIF出口货值运费保费如何申报?报关单总价的位置应该申报什么
审价是海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办法》对企业的申报价格进行审查以确定完税价格的过程。如果货物的运费太高,甚至已经超过了货值本身,那如果按CIF申报的话,对货物的实际成交价格影响太大了,可以视为不正常的价格。所以按照FOB价加运费的方式申报,使得成交价格更接近于货物的实际价值。
依据《关税条例》所规定的实际成交价格原则,不应将参考价格简单作为完税价格使用。进口货物以海关审定的成交价格为基础的到岸价格作为完税价格。到岸价格包括货价,加上货物运抵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前的包装费、运费、保险费和其他劳务费等费用。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贸易方法一般分为离岸价(FOB)、到岸价(CIF)和保税区价(CIP)。
离岸价(FOB)指的是货物越过船舷后,卖方就有根据合同约定向对方索取货款的权利。也就是说,对于离岸价(FOB)来说,你的货物一离开码头,你就没事了。
而对于到岸价(CIF)来说,你必须把货物安全的送到对方指定的港口后,你才能够享有以上的权利,其中间费用有卖方负担。
FOB、CIF、CFR三个贸易术语最早出现于《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该规则几经修改,最终以《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简称《1990年通则》为最通用、较为权威的出版物。在国内三术语现均规范称为价格条款。
甲板交货,货物越过船舷以前的费用、风险由卖方负担,之后的费用、风险转移至买方,当然,要想让货物被允许越过船舷,出口通关的手续当然由卖方负责完成。
成本+运费,卖方负责将货物运抵指定目的港的费用,风险以装货港货物越过船舷为界,之前的风险归卖方,之后的风险归买方,显然,为避免货物在运输途中的灭失或损坏,买方要签定保险合同并负担保险费用。
卖方负担货物运至目的港期间的费用和风险,其中卖方投保的险别满足最低限度即可。
首先,FOB是到付条款,即货到目的港后支付相关货款及运费。
其次,报关单跟商业发票上的出口货物金额是你的货值不包含海运费。
第三,报关单上有成交方式一栏,即填写FOB或CIF或CNF等不同条款,所需填写内容也有不同。FOB无需申报海运费及保费;CNF只需申报海运费;CIF需同时申报运费和保费。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