硖石之战
硖石地理
硖石,也被叫做“夹石”,位于今天安徽省淮南地区,属于今安徽凤台,大致在凤台县内的西南部(位于今安徽寿县西北、今安徽桐城县北)。
硖石一带山地众多,比较著名的有夹石山、西硖山等,道路险狭,易守难攻。硖石附近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军事据点寿春(又名寿阳,在今安徽寿县,扼守当时由淮河北上的重要通道),占领硖石即可以威胁寿春。因此,硖石称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双方的争夺重点。
在曹操与孙权对峙的时期,孙权派甘宁等率军进攻皖城,张辽等人率援军从合肥救援。张辽的援军未到,而吴军已经攻克皖城,张辽派军屯扎硖石后回军合肥。其后,臧霸率的魏军与韩当率的吴军在这一地区交战(根据现有史书,无法判断胜负)。
后来,前秦与东晋进行淝水之战前,胡彬率军防御硖石,遏制了前秦军队南下。其后,胡彬军与谢石军在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军。
梁夺硖石
在梁与北魏对峙时期,硖石有两座小城,在淮水两岸,东西各一,东岸小城被梁控制。西岸为西硖石,被北魏控制,被北魏作为防御寿春的重要据点。
梁天监十四年(北魏延昌四年、515年)九月,梁将赵祖悦领兵袭占北魏西硖石小城,就地建立军事据点并构筑外城,形成硖石城,进逼北魏寿阳(今安徽寿县)。
在修筑完硖石城之后,赵祖悦把淮河沿岸民强行迁至城内,以增强硖石城的守备力量。同时,梁将田道龙等攻北魏诸军事要点。
北魏反击
在梁朝的进攻下,北魏扬州刺史李崇分遣诸将领兵抵御,并且向北魏朝廷求援。同年,十月,北魏孝明帝元诩遣代理镇南将军崔亮领兵反攻西硖石,又派镇东将军萧宝寅掘开淮河堰。
硖石之围
十二月,崔亮率军攻硖石,赵祖悦迎战,受挫后退回城内固守。于是崔亮率军包围硖石城。李崇率军在外作为支援,同时防备梁军增援。
面对围攻,赵祖悦认为梁军援兵不久将到,因此率军抵抗,魏军至天监十五年(516年)正月还未能攻克硖石城。
李平督战
北魏胡太后认为魏两将(崔亮、李崇)攻硖石是因为他们互不协调、指挥不一。在这一情况下,北魏孝明帝元诩派吏部尚书李平为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率步骑2000人前往寿阳。在寿阳建立行台,督统崔亮、李崇两军的行动。而在李平到达硖石前,魏将萧宝寅派轻车将军刘智文等率军渡淮河攻破梁军三个据点。
天监十五年(516年)二月,在淮河北岸,萧宝寅军又打败梁将垣孟孙等。李平抵硖石,督催李崇、崔亮等率领北魏军发起进攻。
此时,李崇、崔亮等率领北魏军发起的进攻,大多获得胜利。同时,在淮河北岸,萧宝寅军又打败梁将垣孟孙等。
同月,梁派左卫将军昌义之和直阁王神念率军逆淮河西上,增援硖石。得知消息后,魏将崔亮派部将崔延伯领兵固守下蔡(今安徽凤台),阻截梁军援兵。于是,崔延伯与别将伊瓮生分别在淮河两岸夹水筑营。
梁军援绝
崔延伯收集车轮,去除外圈,将车的幅条消尖,两个接在一起,用竹条扎成竹索,把车轮串起来。共有10余道,横在水里作为拦障,两头用辘轳控制,可以随意收放,以防止烧断、刀砍。既可阻止梁增援水军通过,又可切断硖石守军的退路,致使昌义之等援军无法接近硖石。
战役结束
魏将李平遂乘机部署各军水陆并进,夹击硖石,攻克外城。之后,守将赵祖悦被迫出降。魏军胜利夺回硖石城(即西硖石),硖石之战结束。
战役后续
北魏军,乘硖石之战的胜利,进攻浮山堰,为梁将康绚等击退,不克而还。双方依然在淮河一线对峙。
安徽淮南平邮东西到北京通州,五千克 保价金额500元
收寄地: 安徽省--淮南市
寄达地: 北京市--北京市--通州区
邮件种类: 国内普通包裹
包裹总重量: 5 千克
基本资费: 10.00 元
挂号费: 3.00 元
保价费: 5.00 元(保价金额500.00 元)
合计金额: 18.00 元(人民币)
资费说明: 以上资费不含封装用品及封装费等其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