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风景名胜区·紫金山天文台属于南京主题公园的著名风景区。
于1934年9月的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她坐落于南京市东郊风景如画的紫金山第三峰上,至今已有68年的历史。紫金山天文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由于她在中国天文事业建立与发展中作出的特殊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紫金山天文台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天文学"一级学科和"天体物理","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两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天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紫金山天文台拥有射电天文实验室、空间天文实验室、天体物理研究部和天体力学研究部四个主要研究单元。有青海、青岛、赣榆、盱眙四个野外台站,其中青海观测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大型毫米波射电天文观测站,装备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新建的盱眙站将是我国唯一的应用天体力学实测基地。中科院射电天文联合开放实验室,中科院人造卫星观测研究系统,中国天文学会挂靠在紫台。紫金山天文台同国内外天文研究机构有着长期而广泛的学术交流。紫台出版的学术刊物与世界上52个国家和地区的220个天文研究单位建立了交换关系。在钟山西峰上。出太平门向右转弯,循盘山公路可直达。该台建成于1934年,是解放前我国唯一的天文台。当时,天文台主要配备有口径20厘米的折反射望远镜和口径60厘米的反光望远镜以及一些小型的仪器。1937年日军侵逼南京,天文工作者携带望远镜主要部件迁往内地,留下的仪器设备遭到严重破坏。建国后,逐步恢复。它藏有我国古代一部分珍贵的天文仪器,还拥有我国自制的60厘米折反射望远镜、太阳望远镜等许多现代化的测量天体的仪器和设备,成为我国一个综合性的天文研究机构。该台开展了对太阳、恒星、行星、人造卫星、射电天文、历算、时间、天文仪器等方面的观测和研究工作,编算出我国的《天文年历》,相继发现一批小行星、彗星、耀星和变星等新天体,为开展行星空星物理、太阳系演化、恒星物理和演化等研究课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人造卫星运动理论、天文仪器制造和天体物理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新建的紫金山索道,全长2350米,高差330米,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吊椅式索道。从太平门地堡城经紫金山天文台到头陀岭。天堡城与地堡城是太平天国时期修筑的两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天堡城在西峰山上,今紫金山天文台内,筑于绝壁之寂,可以俯瞰全城。地堡城在西峰山下、太平门外,炮台坚固。上下呼应,易守难攻。头陀岭是钟山第二峰,海拔425米,观光索道终点站在此。此处巨岩壁立,山峰险峻,无限风光尽在其中。
仙林大学城在南京市栖霞区西部、紫金山东麓,距离新街口15公里,是全国成立较早的大学城之一。
仙林大学城定位于南京三个副城之一,是江苏省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重点地区,主打高档社区和科研机构错落分布,借鉴国外高尚人文社区的规划,以高起点,以绿色人文为主题的高发展为目标。
南京市2001年确定的全市“一城三区”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将仙林确定为南京的三个新市区之一,
扩展资料:
仙林大学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突出生态环境、突出人文内涵、突出信息优势和体现规划的高起点、体现社区建设的智能化、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理念。
仙林大学城目前已汇集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等12所高校和南京国际学校、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等一批知名中小学。
仙林地处宁镇生态廊道,周边紫金山、栖霞山、宝华山、青龙山环绕,域内山水城林校交融,绿化覆盖率超过65%,空气质量稳居全市前列,自然生态环境优良,人文书香氛围浓郁,为全市所独有。
——仙林大学城
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管理委员会-基本情况